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範文(通用7篇)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1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透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教學時我跳出了課件和課堂的侷限,決定把學生帶到教學樓前去觀察我校的大型雕塑:走進新時代。我把學生分成四組,分四個不同的方向讓學生觀察,並把自己觀察到的形狀講給大家聽,這樣就產生了分歧。同組的同學同意他的看法,但其他組的同學不同意,爲什麼呢?然後我讓其他三組到他們那組去看,同學們自己認識到,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再讓他們前後交換、左右交換,體會有什麼不同。透過實物觀察,學生自己發現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積累了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的經驗。

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透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數學課帶到教學樓前去學,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質疑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然後透過小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體的形狀不同。透過本課教學,再一次給了學生與夥伴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思維的能力。

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間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教師先出示實物紙箱,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從認識物體的前面、後面和側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抽象的實物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並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這幾個面的具體含義,我由於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沒有正確的預設,對這方面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說明,使學生在表達時出現了錯誤。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前面經歷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和單個立體圖形以及幾何組合體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根據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成功之處:

1.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例1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根據給出的一個平面圖形擺出給定數量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學生利用自己準備的正方體比較輕鬆愉悅地擺出來,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在頭腦中想象出如果不動手擺,這個幾何組合體應是什麼形狀的。這樣實現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的轉化,再由三維向二維空間進行轉化,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自主探索學習新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在例2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中自主探索,根據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進行拼擺,透過不斷的調整和推理得出最終的擺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來推導可能擺出的幾何組合體,也就是說從正面可以得出擺幾列幾行幾層,從上面和左面也是如此,有序的思考得出最終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對於幾何組合體的正面和上面學生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不容易出錯,主要錯在從左面和右面觀察到的圖形。

2.對於不擺幾何組合體學生在頭腦中想象還是比較難的,也就是根據二維空間還原三維空間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待提高。

再教設計:

1.注重學生觀察幾何組合體從左面和右面觀察的平面圖形,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2.根據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擺出幾何組合體後緊接着就要還原,不斷的從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轉換,從三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換。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3

《觀察物體》,設計意圖是,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能觀察2~3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4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在學習活動中,多次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鼓勵學生能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進行擺物體的活動,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爲充分的鍛鍊。在觀察、比較、實踐中,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深化對實物與視圖關係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從上課的效果來看,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就是學生在語言描述上還欠缺,學生的主動探究慾望不強,以及我的教學語言組織得不夠簡潔,嚴密。

一、重組教材

教參上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這些教學內容,整節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現在我們應該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情況來看,正好是一節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來是從上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正方形,

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來只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練習的層次性

爭對以上的教學內容,如何有機的結合,使之渾然一體,我在教學設計上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首先我在進行例題教學時,讓學生在觀察三個不同的物體時,先讓學生擺一擺,從正面,側面,上面進行觀察,把觀察到的形狀畫在表格裏。然後交流發現,得出不同形狀的物體,分別從正面、側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連線練習(想想做做2),這部分是使學生溝通視圖與物體的聯繫,然後觀察三個不同的物體,(想想做做1),提高了觀察的要求,要求:形狀相同的畫一個圖形,形狀不相同的畫三個圖形。馬上給出許多不同的物體,(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狀相同的面,以上練習只是根據由4個小正方體擺成不同的物體來觀察形狀,深化了實物與視圖關係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這部分內容教學較簡單,最後我練習了根據視圖來擺出不同的物體,這部分知識相對較難,這樣設計練習有坡度,體現練習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三、教學語言的描述

在教學語言的描述上,本節課我力求做到了語言規範,在學生上臺用教具擺物體時,儘量在語言描述上表達得清楚,如:三個小正方體橫着擺成一行,然後把一個小正方體擺在左邊小正方體的前面,從視平線上觀察物體的三個面……

四、學生的.操作

對於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透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視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

五、尊重個體差異

對於根據指定的視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鍛鍊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小組交流,啓發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同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臺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這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4

由於上一次上課的失敗,根據同事們的意見,我做了一些改動。

在課前準備這一環節,我用我的背面、側面、正面的照片進行匯入。當出示背影照時,的個別同學猜出,於是我追問:你肯定嗎?學生說:“不肯定。”我又問“爲什麼不肯定?我們見到的是她的哪個面?”透過引導,學生明白看到的是背面,再出示側面照,學生有更多猜出了,於是我問,這樣看,看得清楚嗎?要想更清楚看出來,站在她的什麼位置照?照相到她的哪個面?然後出示正面像。學生一看,確實是李老師,熱情非常高。這一環節達到了要的效果,讓學生初步接觸到了背面、側面、正面這三個概念,又讓學生在猜想中一步一步獲得成功,讓學生帶着興奮進入到學習中。

由於大的恐龍沒辦法找到,所以這一次我安排四人一組進行觀察,即一人一個方位。當學生在本位上觀察,基本上沒有出現上像一節課那樣亂的現象。在做“做一做”時,根據大家的提議,我讓學生用橡皮筋紮好再立起來,疊放在一起的書基本上能立起來。學生立好後,我讓學生在本位觀察後,再換位觀察,然後才連線,並說理由。在這裏用的時間也較多,主要因爲自己對教材還不夠熟練,在觀察恐龍時忘了換位觀察,所以在這個地方纔想起補上。

課後,同事們還給了兩點意見:一、板書還可以再好一些;二、在學生擺放恐龍、數學書本觀察時,沒有說清楚放的方向是誰的左邊(右邊)。

總之,由於本人的智質有限,這一節課還有許多要改進的地方,希望上這一節課的同行,能上得更好。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5

《觀察物體》這節課我採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並結合日常生活我們是如何觀察物體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透過實驗驗證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讓學生觀察發現,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得出的結果不同,並且讓學生透過觀察一個物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同時教師利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讓學生實地觀察,透過直觀、形象、實地的演示,學生對觀察物體的面掌握的輕鬆、愉快,效果較好。認識到以後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事物不能只看片面,要看全部。

透過本節課的嘗試教學,我感覺利用高效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優點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們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是知識的創造者,這樣讓學生親身體驗,要比教師直接傳受,記憶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鍛鍊了學生的聽,說,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生樂學,願學,讓枯燥的數學變成有趣的數學,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我想這也正是高效課堂的閃光點。

課後領導的點評,我發現本堂課的確是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盲人摸象”引入課題,和這堂課的觀察物體由立體到平面,沒有多大的關聯,課前我也想過這個問題,由實際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如像一棟樓房,畫出它的平面圖,引入課題,我個人認爲太難了,如果能結合多媒體,要好弄一些;二是教學過程中,我提了一個問題,當球體等於或者大於圓柱體時,從側面看到什麼平面圖形?這句話不嚴密,等於的時候還看的到內切圓,大於到底大多少,兩個不同的物體大小能在一起比較嗎?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三是評價學生方面要注意改進,不要專門用時間對學生進行評價,給人的感覺像是貼標籤,甚至對沒得到獎勵的組是一種打擊,學生會認爲我這麼辛苦的努力,結果教師否定了我的成績,應該在課堂中隨時出現好的現象進行獎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朝能夠得到獎勵這方面努力。等等這些,我認爲專家們提得真是非常到位,課堂的確是這樣,每節課上課前,一定要精心準備,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打算讓學生獲得什麼?我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我怎樣知道學生達到了要求?這課前四問能夠讓老師對於課堂有了大概地瞭解,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在上課時,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什麼時間學生自己學,什麼時間老師開始講,什麼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更應該準確把握課堂節奏,重難點精講細講。把課堂上會出現的情況都要預設進去,否則是一堂很失敗的課。

從這些來看,我這堂課很失敗,專家們的點評使我獲得了很多,更加堅定了我繼續使用高效課堂的信念,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在今後我會一直嘗試下去,不管成功與否,我想還是有收穫的,我會記下我的點點滴滴。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6

上完今天這堂課後我才知道我們的合作學習是多麼地重要,這兩天學習的內容是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主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在前一堂課我以爲比較簡單,於是我就自己帶了教具,把它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自己就在位置上觀察講桌上的物體的形狀,結果到課後作業時我發現效果不好,到了第二堂課,我覺得拼搭並觀察物體是挺難的一個內容,於是我在課前就讓學生準備了學具,在課上我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自己拼搭物體,並讓他們觀察討論,學生們都很樂意去做,枯燥乏味的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

當時我也深入到各小組去察看情況,發現學生們都非常投入,最後反饋時,發現學生們也都明白了,效果真的不錯。

不過我知道我們課上的合作交流,不能盲目運用,我們得運用到關鍵地地方,比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點,學生做起來比較麻煩的題目等等。

《觀察物體》的數學教學反思7

在一節課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爲了三個環節:

1、觀察尋入,在這一環節中我結合學生平時經常用的透過觀察判斷物體異同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兩個盒子,並故意將不同的一面背對學生,學生很自然判斷這兩個盒子完全相同,這時,我並沒有將不同的一面展示給學生,而是讓一個學生到盒子背面觀察,提出不同意見,在其他學生都感到奇怪並急於觀察時,我將兩個盒子不同的一面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要全面瞭解物體,就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從而寫出課題。

2、探究新知,當學生有了觀察的慾望後,我設計以觀察同學的活動,引導學生從前、後、左、右不同的位置進行觀察,讓學生分別說說自己觀察到的情況,體會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看到的情況是不同的。然後我又設計了觀察玩具老虎的活動,讓學生透過變換自己觀察,看到的情況是不同的。

3、練習體會這一環節裏透過“想一想”、“連一連”的活動,讓學生體會理解,鞏固觀察方法。然後透過用學生喜歡的賽車及其圖片,進行“猜一猜”活動,把觀察的位置擴展到六個方位,將所學的知識擴展延伸。

這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身臨其境,在自己的遊戲、活動中體驗生活,發現規律,總結數學知識,真正體現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活中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