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桂花雨》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桂花雨》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桂花雨》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桂花雨》教學反思1

初讀《桂花雨》這篇文章,如淋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濃郁而迷人的香氣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鄉之情。聽說有實習生來聽課,我便選擇了這課。以前曾聽過此課,記憶比較深刻,便按着基本思路上了下來。下課後很多學生跑來,眉飛色舞地跟我說:“老師,上課時我彷彿都聞到了桂花的香氣。”聽完,我的心情也跟着輕舞飛揚了。時值兩年後的今天,我算是較爲徹底地明白了當初該教學設計的意圖,不知算不算後知後覺呢!

一、練筆中突破難點,追求“知識與能力齊飛”。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纏”理解作者的“搖花樂”後,讓生找出描寫“桂花香”的句子,緊抓“浸”字,學生把桂花的香氣讀得相當到位。接着便引出一個看似矛盾的疑問:“桂花只在八九月開放,爲什麼說“全年”呢?”,讓生去默讀課文,聯繫上下文來寫一寫這些句子

提示:桂花搖落以後,母親。

當有鄉親來家裏串門,父親。

過年時,胡家老爺爺、毛家老婆婆。

最後學生便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從“浸”中不只是感受到桂花香,還感到濃濃的鄉情,使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明白了作者爲什麼如此懷念故鄉那桂花雨,還培養了語文能力。

二、略讀課內引外聯,課外拓展求寬

本次學校“百家講壇”活動金老師提到“略讀課,要內引外聯,課外拓展求寬”,我深表贊同。該課從伊始對琦君作品風格及作品的介紹、學完“搖花樂”片段後引入《桂花雨》原文的內容深化感受,到最後以《鄉愁》後記的話作爲總結,對學生品味作者那如絲般的思鄉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間接地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滲透強化表達方法,進一步爲單元習作奠定基礎。

本單元一個教學重點是想想作者的思鄉感情是透過哪些景物或事情表達出來的,要求學生掌握並運用該知識點。因此課伊始便讓學生瀏覽課文,思考文章分別了寫了什麼事、物和人來理清文章思路,板書設計如下,讓生一目瞭然。

事搖花樂。

思鄉情物桂花香。

人母親善。

想來,在教學備課中,教師多一份思考,給予學生的將可能是一大筆收穫,爭取做一位善思的老師吧!

《桂花雨》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課文以“桂花香”爲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在“搖花樂”這一情景中,反映了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以及作者淳樸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以“作者爲什麼喜歡桂花”這個問題貫穿課堂,從三個原因引出桂花香、搖花樂、思鄉情三個板塊,把“搖花樂”作爲重點讓學生感悟作者童年時候的歡樂。

一、感受“桂花香”

課文一、二自然段主要寫了桂花的香味。對於學生來說,桂花並不陌生,所以我在教學之前先讓學生講講他們自己對桂花的認識,學生能說出桂花的香味很濃,桂花小小的,很不起眼……這時,再讓學生讀這兩個自然段,學生能很自然地聯繫到自己,理解作者喜歡桂花的原因是因爲桂花香。教學過程中,也能看到學生把相關的語句都找出來了。在這一部分,我重點讓學生理解了“浸”這個字,讓學生聯繫游泳時候自己浸在水裏的感覺以及海綿浸泡在水裏的狀態,體會人們浸在桂花香味中的感覺。

二、感受“搖花樂”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我沒有按照課文中的順序來講,而是先讓學生找出直接寫作者搖花的快樂的句子,讓學生找出句子中的關鍵詞,特別是一些動詞,讓學生做一做這些動作,和作者一起感受這份快樂。搖了之後,花自然會落下來,此時再讓學生聯想花落下來的情景。同時,屏幕上出示一張桂花落下來的圖片,幫助學生聯想,學生能聯想到像下雨、像蝴蝶、像落葉……再讓學生把這份快樂喊出來。在充分感受搖花快樂的前提下,再回到第三自然段的開頭讓學生體會作者期盼搖花的心情,就更容易理解了。在這裏,我和學生一問一答,學生也彷彿走進了課文,和作者一起期待,一起急切地盼望搖桂花的那天。搖桂花的快樂,不僅僅是作者的,作者的父母也是快樂的,我讓學生找一找,讀一讀,繼續沉浸在搖桂花的快樂中。

三、感悟思鄉情

這是這篇課文的難點。直接讓學生自己體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從母親的話入手,“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詢問學生是不是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鄉的桂花香,學生都知道肯定不是,但是還不能直接聯繫到思鄉情。於是我補充了關於作者的一些資料,又設定了幾個情境讓學生透過說話訓練來一步步體會這種鄉情。最後,還給學生補充了作者其他寫鄉愁的散文片段,讓學生讀一讀,進一步感受這種思鄉情。

學生在課堂中,感情得到了薰陶,所以朗讀方面情感也很豐富很充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忽略了寫作手法的指導,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仔細地琢磨教材。

《桂花雨》教學反思3

很榮幸在學校和教研組的關注下,十二月初我參加了三校聯誼研討課的執教。雖然課文上完了,但留給我的卻不僅僅只是一堂課後的感覺。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爲什麼這課與預設的會出入那麼大?我的問題到底出在哪?爲什麼我會接受不了這樣的教學?難道真的是我的教學理念不對嗎?等等疑問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直到最近才覺得有了些許明朗。

一、學生永遠是主角

首先我想我的課與預設的出入這麼大關鍵就是我沒有備好學生的課。雖然試教時分別上了四年級與五年級,感覺也不錯,但我沒估計到正式上課時學生的狀態是不一樣的。他們很緊張,而我恰恰沒有很好地舒緩他們這種情緒。在課始的閒聊中,學生談家鄉給他們留下的記憶時我就沒有很好地引導他們說具體說生動而是匆匆走了一個過場,以至於自己就開始對整堂課沒有底了。

如果那時我能放鬆地引導學生好好聊聊,輕鬆聊聊,相信學生不但會徹底放鬆還會更容易進入整堂課的情景中。就如王紅校長點評時所說的“學生是活的,不可能與你預的那樣一成不變的。”是的,學生是鮮活的,怎麼可以用我試教時得來的經驗套呢?我真的忽略了這堂課的主角了,所以把學生永遠把在第一位,讓你的學生永遠是主角這對於上好一堂課至關重要。

二、散文的形散教學

其次《桂花雨》是一篇散文,從沒嘗試過散文教學的我現在想來那堂課其實可以用更開放的形式教學的。不管課前怎麼備課其實上的時候完全可以放開上,特別是本課,既然是散文,何不學學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呢?讓學生質疑,在解惑的時候抓住幹線──桂花雨爲什麼能牽動我和母親的情思,這到底是是什麼?或許學生在質疑解惑的過程中自然就會理出那條線──我的搖花樂和母親的思鄉情。

但很遺憾我只是在開頭讓學生質疑,然後又是走過場一樣趕緊引到我預設的步驟中來,我怕學生的開放會漫無邊際,會讓我點不了題結不了尾。說白了我不敢放手教學,依然是循規蹈矩地按教學設計上,所以纔會上得連自己都感覺很生硬很牽強,感覺我在拉着學生走完整堂課。現在想來真的是慚愧啊!其實無論學生怎麼理解我只要抓住主線不就是讓自己的課也與文字結合起來了嗎?那纔是真正的散文教學啊!

遺憾也是一種收穫,雖然這種收穫有些苦澀,但這樣的收穫會更長久,一堂研討課讓我看到了自己關於語文教學的薄弱點,也讓我明白了我的語文教學發展的前進方向,相信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研究會讓我在語文這條道路上成長得更快!

《桂花雨》教學反思4

上了《桂花雨》一課,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已基本完成,學生能夠透過文字,體味到作者的思鄉之情,能夠對重點句段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我感覺在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整堂課從桂花香、搖花樂和思鄉濃,三個方面進行,其中三者相互滲透,整堂課圍繞思鄉濃展開。在導課時先讓學生了解琦君的生平,體會她漂泊的一生,爲課文的感情基調做好鋪墊;桂花香中讓學生體會濃濃的鄉情,和作者記憶中家鄉的家鄉桂花之香,爲思鄉濃增加了內容;在講搖花樂時從“能搖”與“不能搖”的心情變換、以及結合實際談“你心中的大事”體會搖桂花對於作者的重要意義,體驗童年在家鄉時的快樂。透過詩的分類以及上下文理解來理解“口占一絕”,並讓學生想象夢中作者會夢到什麼,與後面離鄉後再夢到搖花形成心情的對比,進一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經過前面一系列的鋪設學生在體會“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時就特別容易,產生了那種水到渠成的感覺。最後,讓學生讀了一段琦君寫的文字,進一步體會那種濃濃的思鄉情,進一步昇華感情,加深理解。此外,在課堂課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評價,並讓學生間進行互評,鍛鍊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養成認真聽講習慣。注意部分與部分的銜接語自然儘量不留痕跡,顯得完整,教學思路較清晰講求邏輯性。在讓學生讀相關語句時都引導學生想象場景、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以使學生讀出感情。配樂朗讀也調動起學生反覆讀的興趣。桂花香、搖花樂、思鄉濃的板書,緊貼思路,突出了重點,同時也讓學生體會了語言的簡與美。整節課我特別注重學生對人物心情的體會,學生也能體會到,能夠進入文字。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於最後要求學生口占一絕只在小組討論卻沒能流出時間讓學生面對大家說出來,一方面是因爲有一定難度,另一原因是害怕學生受侷限沒有進行充分引導;在教學生書空時沒有畫田字格,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指導學生書寫;在讓學生介紹琦君時,爲了讓儘可能多的學生有發言機會而顯得繁瑣,耗時較多。

這是我對《桂花雨》一課的反思,由於還是初步進入教育行列,認識還較淺顯,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有不妥之處望斧正!

《桂花雨》教學反思5

《桂花雨》以“桂花香”爲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搖桂花”是本文的重點段,我引導學生抓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輔助多形式朗讀,逐步體會“搖花樂”。

第三自然段開頭用了一個“纏”字,我的話語,寫出了“我”的“期待”之樂,那種興奮的心情使得幼小的心靈突發奇想。於是,我引導學生從文中找關鍵詞,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以幫助朗讀,從而加深理解。透過反覆朗讀,感受我的期待、興奮之情。接着,文中又用了“鋪、抱、搖”等動詞,寫出了“我”的“參與”之樂。這個環節,我讓學生一邊依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一邊想象搖桂花的情景,學生結合淋雨的經歷,想象桂花落下來,如雨絲落在頭髮、脖頸上的感受。透過邊讀邊表演,邊想象邊體會,學生們不僅自己找到了快樂,同時也感受到了小作者搖桂花的快樂,原來搖桂花的情景是那麼美,桂花是那麼香,那種場景是那麼享受。最後,我和學生們又一起欣賞了母親的撮桂花和父親口占一絕,感受全家沉浸在“搖桂花”的歡樂之中。

最後,我讓學生回去仿照第三自然段的搖桂花來寫一段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可以是遊戲,可以是比賽,也可以是賞花,等等。相信,課堂上那種深刻的感受,定會讓學生在寫片段時也融入其中,邊想象邊體會。

《桂花雨》教學反思6

《桂花雨》這是一篇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作者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體會母親說的“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所表達的感情。但文中沒有一句思鄉的語句,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可是怎麼引導學生們體會呢?爲此我考慮過幾種教學方法,但都感覺無法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後來張婷主任的一句話點醒了我:“作者對桂花印象這麼深刻,不就是因爲桂花的香和搖桂花時感受到的快樂嗎?”

再讀課文,細細品味,這股濃濃的思鄉之情正是蘊涵在作者回憶桂花香和搖花樂的過程中的,於是,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香”和“樂”上,引導學生從這兩處去體會,最後再自然的引到母親說的那句話,感受思鄉之情。

桂花的香是作者一家人愛桂花的情感源頭。只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對桂花的感情,才能爲下文的搖桂花做好情感鋪墊。所以我從引導學生體會桂花“香”入手,先讓學生找到文中描寫桂花香的句子,在逐句知道學習“桂花不與繁花鬥豔,可是它的香氣味兒真是迷人。”“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裏的。”“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等語句。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朗讀、感悟,體會桂花的香,體會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從而很自然的就過渡到搖桂花的“樂”。

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這“搖花樂”的環節,在課堂上,他們用心體會作者的心情,開心地讀課文,聽了他們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他們像作者一樣纏着母親搖桂花,他們也在桂花樹下使勁地搖,就在他們完全投入其中時,我播放桂花雨飄落的動畫,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象:“現在,你就站在桂花樹下,一朵朵搖落的桂花落在了你的髮梢、臉頰、鼻尖、脖子裏、手上、身上,誰來說說你有什麼感覺?想到了什麼?”很多學生立刻舉起了手,有的說:“我感到桂花飄落到我的身上,好像一片片金色的雪花!”有的說:“我感到桂花落到我的臉上,就像是可愛的小精靈在逗我。”還有的.說:“我感到桂花飄落到我的頭髮上和手上,就像是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看着學生們完全投入其中,我趁熱打鐵,引出母親的這一段話:“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引導學生從母親懷念家鄉的桂花感悟到,母親思念的其實是自己的家鄉。就這樣,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消化了本課的難點,在此基礎上,我又播放了一首作家余光中寫的《鄉愁》,看着投影上的動畫,聽着深情地詩句,學生的感情再一次得到昇華,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本課所要表達的情感。

從這一課的教學中,學生體會到很多,而我學到的更多:上一節課不容易,想上一節好課,更是需要下功夫研究,老師把教材鑽研透了,方法引導對了,學生上課就輕鬆了,也快樂了!

《桂花雨》教學反思7

《桂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用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開篇明旨,寫小時候我喜歡桂花,因爲它的香氣、童年的搖花樂,文章後半部分,寫母親愛家鄉的桂花。

面對這樣的文章,每一部分都非常優美,很難取捨。在反覆對文字進行解讀後,我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

一、聞桂花香

在這個塊面的教學上,抓住一個“浸”字,兩次出現。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二、覓搖花樂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的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注重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

在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雨”的時候,我藉助課件提問,從課文當中找出什麼是”桂花雨”,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孩子們找到後,我又藉助課件上的圖片,讓孩子們再次感受“桂花雨”的情景。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其中的感情,我運用了創設情境——想象畫面,讓學生感受桂花雨的飄落,感受到桂花飄落的快樂。可惜就是由於時間關係,學生創設的場景無法展示出來,匆匆帶過了,有點可惜。

三、悟思鄉情

對比母親的話,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的桂花。這裏,出示杭州滿覺隴的桂花,的確是非常美非常香,但是爲什麼母親還是認爲家鄉的桂花更香更美呢?迴文再讀,再次品味那搖花樂,那桂花香。於是這份快樂更樂,這份花香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鄉的層面。

這樣的處理,不僅老師的教路非常清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也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

課文最後我試圖透過琦君其他作品,來總結琦君作品最多表達的一個主題——思鄉情。

另外,在時間安排上,我要儘量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學習,當然自主學習不是把時間都留給學生,而是要有老師適當有效的引導和監督。在提問內容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複答案或者簡單的鼓勵,而是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引導、激勵性的評價。在備課時,要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要鼓勵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提高課堂提問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