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1

《桂花雨》我國著名女作家琦君寫的,語言文字尤其的美。初捧這篇文章,我只是被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打動,如同沐浴在一場香香的桂花雨中。當我再深入地去讀,去了解琦君時,我卻在那迷人的香氣中,感受到了琦君那如桂花雨般的思鄉之情。可是這種鄉情難忘、童年難忘的情懷,卻不是簡簡單單、大大略略地就能夠感受到的,需要仔細地從字裏行間細品方見。那麼在我的課堂中,我如何讓學生也能有這樣的體會呢?

“搖桂花”這一段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歡樂心境。我給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圈畫出你認爲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並在給你感受最深的詞語旁邊做一些適當的批註。之後在學生交流課文中表現琦君喜歡搖桂花的句子。“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我總是纏着母親問:“媽,怎樣還不搖桂花嘛!”這一句我主要讓學生自我交流體會,在交流中啓發學生感受到這一年一度的搖桂花對琦君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是一件樂事。爲了幫忙學生進一步感受琦君對搖桂花的期盼和迫切心境,我創設情境進行了“三讀”琦君的話。“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着桂花樹使勁地搖。”讓學生嘗試把靜止的文字想象成一個個動態的畫面,描述畫面中出現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小女孩。學生在描述中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天真可愛活潑,忙得不亦樂乎的小姑娘形象。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2

《桂花雨》是一篇充滿着濃濃鄉情的優美散文,文中瀰漫着作者淡淡的思鄉情緒和對故鄉美好的回憶。文章緊扣“小時侯,我最喜歡桂花。”這句,以童年時代的眼光展開敘述。學生讀後,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共鳴,特別是“母親”常常說的一句話更讓人回味無窮。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驗搖花的樂趣,難點是體會母親對故鄉桂花的懷念。

“搖桂花”這一段既是課文內容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這部分教學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然後從課文插圖入手,讓學生說說圖畫上的內容,再從文中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相關段落,讓學生朗讀後劃出重點語句,然後步步深入,漸入佳境。對於作者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搖桂花”的快樂,我引導學生閱讀文字,從領會對話和動詞入手,用分角色朗讀和讓學生說說這樣讀的理由,在閱讀中體驗和感悟作者的急切和快樂之情。對於“桂花雨”的感受,我引導學生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然後又讓學生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3

《桂花雨》是琦君寫的一篇散文。透過對課文的學習要求學生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鄉情。教授本節課後,我有如下感想:

一、精心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感受作者對桂花的喜愛。

課文的第一小節主要寫了作者最喜歡桂花。在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時,我就在“最迷人”等字眼上做文章,問學生作者最喜歡桂花的什麼?學生開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歡桂花的“香氣迷人”。其實作者是透過對比其他的花,來表現桂花的“不愛張揚”。開始學生回答不出,我就讓學生靜心默讀課文,一遍下來,學生舉手了,找到了課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與繁花爭豔”等,於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二、指導學生讀出快樂。

課文的第三小節是重點段落,在這節中,我最大的亮點就是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搖花樂”,我和學生同搖同樂,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喊搖花時的句子,學生很放得開,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連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學生一起喊,一起讀。

三、指導學生讀出真情。

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是作者真情的流露,這時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默默感受,特別是母親的那句話以及作者懷念童年的那份情,所以在學習這兩段的時候,我一開始就拎出來,在精讀課文前先讓學生朗讀,在學完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將這兩段話提出來,學生此時的體會已深刻,不用多講,他們就體會到了作者和母親的那份情。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4

《桂花雨》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寫了作者兒時在家鄉搖落桂花的情景,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儘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爲主線,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和理解,自己發現問題,並在讀書、思考、討論和交流中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搖桂花”這部分我注意了讀中感悟,引導學生深入的體會了“搖桂花”時的快樂心情。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的寫作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在引導學生感受“桂花雨”的時候,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問題: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快樂的事情?學生髮言熱烈,覺得很開心。這時學生融入課堂中間,有的還結合淋雨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舒服的感覺。於是我接着讓學生讀中理解,理解中讀,特別是讓學生扮演作者,直接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體驗喊時的心情。然後帶着這種感悟和體驗再次進入文字,讀出了其中的感情。最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說說難以忘懷的人和事,進行情感和能力的遷移。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重點詞語教學上的不足2、將語文活動融入到生活中時,不夠深入形象3、學生體驗文章情感的過程過於粗糙

我想,今後在課堂效益上要有提高,必須狠抓學生的預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5

《桂花雨》以“桂花香”爲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對家鄉親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戀。“搖桂花”是本文的重點段,我引導學生抓人物的語言和動作,輔助多形式朗讀,逐步體會“搖花樂”。

第三自然段開頭用了一個“纏”字,我的話語,寫出了“我”的“期待”之樂,那種興奮的心情使得幼小的心靈突發奇想。於是,我引導學生從文中找關鍵詞,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類似“纏”父母的情景,以幫助朗讀,從而加深理解。透過反覆朗讀,感受我的期待、興奮之情。接着,文中又用了“鋪、抱、搖”等動詞,寫出了“我”的“參與”之樂。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一邊依據課文內容進行表演,一邊想象搖桂花的情景,學生結合淋雨的經歷,想象桂花落下來,如雨絲落在頭髮、脖頸上的感受。透過邊讀邊表演,邊想象邊體會,學生們不僅自己找到了快樂,同時也感受到了小作者搖桂花的快樂,原來搖桂花的情景是那麼美,桂花是那麼香,那種場景是那麼享受。最後,我和學生們又一起欣賞了母親的撮桂花和父親口占一絕,感受全家沉浸在“搖桂花”的歡樂之中。

最後,我讓學生回去仿照第三自然段的搖桂花來寫一段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場景,可以是遊戲,可以是比賽,也可以是賞花,等等。相信,課堂上那種深刻的感受,定會讓學生在寫片段時也融入其中,邊想象邊體會。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6

朗讀是語文學習中的最基本的一種閱讀方式,是理解課文的有效方法。可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在教學《桂花雨》一課時,我用激情導讀的方式激起學生內心的共鳴,獲得深切的體驗,取得較好的效果。我先讓學生讀文尋找:書上哪一句話寫了“我”盼望搖桂花的迫切心情,請畫下來。學生畫完後我指名讓學生讀出句子,然後問: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作者非常想搖桂花呢?學生很快找到“纏”字,但我沒有象往常一樣追問孩子爲什麼,而是接着陳述:是啊,我搖桂花的心情是多麼急切啊,可媽媽卻說(引學生讀媽媽的話):“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當學生讀完媽媽的話後我說:“媽媽說早,沒開足,不能搖,可我小孩子哪管這些,我就是想搖啊,非常想,於是我成了媽媽的小尾巴整天粘着她,媽媽在洗菜,我說(學生馬上心領神會讀‘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媽媽去晾衣服(學生讀‘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媽媽在掃地(學生讀‘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媽媽去……”就這樣我一遍遍地創設情境,學生也跟着一遍遍地朗讀,很自然地把作者迫切搖桂花的心情讀了出來,課堂的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我透過創設情境爲學生搭建了與文字與作者對話的平臺,在一遍遍朗讀中走入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因此接下來學習“搖花樂”學生很快進入角色。

《桂花雨》教師教學反思7

《桂花雨》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寫了作者小時候對桂花的喜愛,怎樣幫大人搖桂花、收桂花的快樂情景,來表明作者對童年快樂生活的回憶及懷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對於這樣的作文,學生如果能與作者的思想發生共鳴,那麼理解起來就水到渠成了。

如何才能讓孩子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關鍵要給孩子創設與之相當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感悟,引起思想變換,感情共鳴。爲此,我背到這節課時就注意觀察,發現與教室一牆之隔的在建小區裏緊鄰教室就栽種了幾棵桂花樹,於是時時注意什麼時候開花,並把後面的窗戶天天開着,一天早上,一進教室,孩子就給我說:“老師,有人用香水了,你聞,教室裏多香。”我一愣,桂花開了,我站在窗前看去,果然小小的黃花隱隱約約藏在綠葉之中。我笑着對孩子說:“再聞聞,看誰能找到誰發出的香味。”一個個伸着頭,不停地東聞聞,西嗅嗅,“老師,是教室外面傳來的!”一個男孩子大叫起來,所有同學都向後面窗戶奔去,“小心,不要擠,不要趴在窗前。”就這樣,用了半節課,我們欣賞了桂花,連續一個月,教室裏都香噴噴的。不時看到可見有個身影趴在窗前指指點點。

等到我說要學這一課時,孩子們便滿臉興奮,早眉飛色舞地說着自己對桂花的瞭解與感受,有了這個環境的創設,孩子與作者感同身受——喜愛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