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遠行靠什麼》的教學反思

《遠行靠什麼》是一篇簡介交通工具發展史的說明文。文章圍繞“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這一中心句,敘述了交通工具的發展,印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文章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列舉了不同時間內出現的不同交通工具,告訴了我們要想走得快走得遠(還包括載重多),就要發展科學技術。

《遠行靠什麼》的教學反思

橫跨幾千年的歷史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個大致的瞭解呢?而且有些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相距較遠,很多專業術語都是首次接觸,如核潛艇、磁懸浮列車、軍艦、汽艇、內燃機,蒸汽機等,生字詞也多,要求會認的字20個;雖然是說明文,可是好詞積累也不少,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駛而過、好夢成真,這都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節課裏,我重點是讓學生能在預習的基礎上把課文讀流利,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初步認識本課的新字生詞,理解好詞潛移默化中積累,懂得“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圍繞目標,我對教學做了如下設計: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交通工具的瞭解,引入課題。然後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認識生字詞(第二課時將深入學習生字)。接着,讓學生迴文朗讀,內化文字,理解課文,學習並積累詞語,懂得“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最後,放飛思考,大膽想象。一節課下來,主要優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善於整合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解讀文字。由於本課的內容涉及大量的專業術語,很多交通工具學生都從來沒見過,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較遠,因此,我結合二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的年齡特點,恰當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抓住重點詞句,把文字變成直觀形象的圖片,讓學生體驗情境的同時,更有助於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二、    自主合作,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先讓學生圈出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文章按時間順序來寫的特點。接着讓學生小組學習1——6自然段,畫出各個時間段裏的交通工具的名字,並說說交通工具有什麼變化,用“越()越()”說一說。透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找到答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合作意識和自學能力,也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使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

三、    深化文字,放飛想象。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給學生觀看神舟七號飛天的錄像,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激發學生對未來的嚮往,再讓學生想象未來的交通工具,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加深論文思維的縱深發展,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悟、內化以及情感的昇華。這項作業學生很感興趣,透過他們的作品,我感覺到了未來世界的主人們那種勇於創新,敢於挑戰極限的精神和對科學的無限熱愛。

這一次公開課的經驗,給我很大的啓發,也讓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反思,發現很多的存在問題與不足,以下是我對自己的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整個課堂屬於常規教學,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課堂較爲流暢,一切都是循序漸進。前半段時間重點是字詞的認讀和正音,但在操作中,花在識字上的時間不夠多,對生字的朗讀、拓展組詞還不夠,而此部分的教學如果能將重點的詞語和生字詞的教學與難點句子的流利朗讀配合起來將更爲落實。

二、時間控制不夠好,還是有點前鬆後緊。究其原因,主要是彙報各個時間段的交通工具時板書過程比較花時間,如果可以在課件裏出示表格,讓學生一邊彙報的同時一邊點擊出現,這會省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他們更耐心地思考,消化問題及文字。這樣,效果可能比我自己板書會更省時,也能更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

三、朗讀的方式過於單一,整節課都是以齊讀爲主,今後要在朗讀方面多下苦功,加入不同的朗讀方式,如個人讀、男女對讀、比賽讀、小組讀等,在朗讀中理解文字,提高學生的朗讀的積極性。

標籤:反思 教學 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