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1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話故事。文章主要講了一隻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後一無所獲。對於這樣一篇課文,面對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我覺得目標應該稍低一些,並更多地拓展語用點。所以,我將本課時的目標設定爲:

1、會認“猴、結、掰、扛”等12個生字,會寫“非、常”兩個生字。

2、能理解“掰、摘、抱”等動詞,感受動詞使用的準確性。

3、理解故事內容,能看着插圖基本完整地說出故事框架。

在備課的過程中,讓我最糾結的莫過於對於識字環節。識字環節主要有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兩種方式,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比較合適?思忖良久,我決定還是用集中識字加隨文識字的方式,在學生自讀課文以後,以檢查的形式來認讀。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動詞,可以用做動作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讀(其中“掰、扛”隨文)。從課堂上來看,學生非常感興趣,有的孩子都十分樂於表演。不過,這又牽扯到一個課堂紀律的問題,試教的時候,孩子們一動起來,紀律就顯得有點亂了。

在本課中,我設定了以下環節:

1、讀文,掃清字詞障礙。文章中準確運用了動詞,這幾個生字,是孩子們平時很少見的,因此,我將生字學習的重點鎖定在“抱扛扔捧追蹦”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上。透過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去障礙遊戲、邊做動作邊讀這幾個環節,有梯度地讓孩子對這生字的音、形、義有了紮實地掌握。

2、讀準多音字。我把孩子平時容易讀錯的“結”和“空”作爲訓練的重點,在讀字、讀詞語中孩子的認字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中,生動有趣的課件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多樣的活動,孩子們都樂於參與。3。我抓住課文中“又大又紅、又大又圓”這幾個詞語,對孩子進行詞句訓練,讓孩子在比一比,讀一讀再說一說。讓一年級孩子初步感悟怎麼才能把事物寫具體寫形象。

在評課的過程,在與同伴、導師交流過後,我發現自己在指導朗讀方面還有所欠缺。在精讀第一自然的教學中,“請你讀出小猴子非常高興的語氣”,這個要求比較生硬,不能帶動起孩子們的真實感受。除了指導朗讀外,我認爲我的識字環節也可以更加靈活一些,不需要集中識字,直接進入隨文識字,孩子們更快地接觸到課文,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課堂效率更高。我們一定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積累,經歷就是財富,經歷就是收穫。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2

注重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思維能力,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及運用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在一篇課文中,我們要設計有效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透過多媒體的演示,形象直觀的展示了“蘋果、蛋糕、人物”等的圖片,用以呈現“又()又()”的短語,學生透過看到圖片就能想到“又大又紅”、“又香又甜”、“又高又帥”這種形式的詞語

2、做動作來感知生字“摘、扔、捧、抱、拍”的音、形、義,這樣在做動作中認識生字,也就是在生活中認識生字,算是一種有效的實習方法,同樣在想象中、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透過板書培養學生的思維。將課文內容以猴子下山形式,配上每一次下山的地點和對應的重點詞語成現在學生面前,整個內容整體呈現出來,利用這樣的板書,培養學生練習複述課文的能力,也就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開啓。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3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一隻猴子下山,先掰了一個玉米,看見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見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見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後一無所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一、由扶到放,培養自學能力

課文前4個自然段結構相似,在教學中,重點指導第一自然段,透過由指導到扶再到放,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第一自然段中重點教學“又()又()”的詞語,透過朗讀“又大又多的玉米”和“玉米又大又大”讓學生體會詞語的`靈活運用。透過做做動作,讓學生理解“掰”、“扛”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透過朗讀,邊演小猴子的動作、神態,體會小猴子高興的心情。這樣由細節到整體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爲學生學習二至四自然段打下紮實的基礎。

二、遷移運用,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本課的課文語言結構相似,這爲語言訓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積累運用很重要。透過“小猴子走到(),他看見(),非常高興,就()。”的句式反覆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來說完整,從而爲他們說一個完整的故事做鋪墊。在學習中,還不斷總結、提醒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遷移運用,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

三、續編故事,培養表達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年級小學生內心充滿想像,他們擁有自己豐富、天真的思想。在教學結束的時候,拋出一個問題:“小猴子第二次下山會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編故事。學生表現出異樣的興奮,小手舉得高高的,都想把自己編的故事分享給大家。這樣既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又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着較多問題:評價語言過於平淡,缺乏針對性,教學機智缺乏。今後我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4

透過幾天緊張的準備,我終於講完了小猴子下山一課。可是自我感覺很糟糕,甚至比試講的時候還要糟。我總結原因如下:

1、第一次講優質課很緊張,雖然只有幾個老師聽課,可是還是緊張到忘記寫題目。

2、準備不充分。有很多的環節需要再三斟酌,再三思量,需要找到多種方式來呈現,甚至需要實驗很多次來驗證哪個效果更好,可惜沒有太多的時間。

3、教材把握不是很到位。由於這片課文是課外閱讀課文,可參考的教案和資料比較少,在加上自己的經驗較淺薄,思考的深度不夠,所以課堂的深度挖的也不是很夠。

3、課堂教學環節過度、語言的銜接不成熟,很象常態課而不象優質課。語言的錘鍊、環節的銜接還需要更加的磨練。總體感覺比較粗糙。

4、朗讀指導不到位,沒有找到多種方式來激發孩子們的閱讀熱情,調動孩子閱讀朗讀積極性上我還要多下工夫。

總之透過準備這節課我學到了很多,在師傅的幫助下算是完成了雖然自己完成的不是很出色,我的課堂還要多錘鍊,我的思考還要更深入,我的教學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小猴子下山》教學反思5

十分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三個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爲期一週的時間,培訓雖短,但從中學到的知識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而最可貴的是透過學習別人的思路模式,把最精華的方法以講課的形式呈現給大家,在這次講課磨課過程中,首先要感謝二年組的老師們積極地配合,才使得講課順利完成,然後最要感謝的就是敖姐,敖姐每天都要聽我們三個講三節課,講完課還要花費很多時間來評課,從導課,到課件的修改,再到親身示範朗讀,糾正評價性的語言以及最後對我們的鼓勵這些細節問題,終於把我的課修改成形了,特別感動,再次謝謝敖姐,在這次磨課講課中增強了自我的教育教學能力,使我認清了自身不足,就此我對《小猴子下山》這節課談談體會:

《小猴子下山》是一則兒童喜愛的童話故事。對於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掰、扛、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動作的詞,其細微的區別,孩子們很難掌握。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透過以動作示詞義,再適時提出質疑:“爲什麼桃子不能用扛呢?”“玉米不能用摘?”等問題。孩子們透過他們自己的討論,比劃出來的動作,對詞義理解得透徹一些。

在課堂中不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課堂上我太急於求成,忽視了大多數孩子的想法。在課堂上,我們覺得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表達他們的想法,給他們更多自由思考的時間,而不是牽着他們走。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和講課,我收穫了知識、經驗與感悟,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都有了提高,明確了目標,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結合培訓所得,使自身工作得到進一步提高,結合自己班級實際情況,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踏踏實實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