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蘇教版高二年級上冊《陳情表》的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的讀,就是從正確識讀語音、詞彙和文段入手,在朗讀中讀出詞意,句意,段意。古文教學尤其應該注重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正確斷句,讀懂文意,讀出情感,讀出屬於自己的感悟,是我設計《陳情表》教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然,這就要求教師本身應該多讀書,多涉獵,掌握各種方法並恰當而準確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去。

蘇教版高二年級上冊《陳情表》的教學反思

學習完了《陳情表》這篇課文,有成功,也有不足。在反覆修改教案的過程中,我更多地學會了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把自己當成學生,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把教案更加詳細化、具體化。

本文是一篇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文章。全文雖不足500字,卻成爲千年傳誦的抒情佳作。正是因爲作者以“孝”爲核心,將訴情與陳理交融一體,真摯地表達了祖孫二人相依爲命的感情,詳盡委婉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徵召的原因,既表達了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最終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同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李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李之終也。”在當今“孝”這一傳統美德被逐漸淡忘的特定時代,對中學生談談有關“孝”的內容是十分必要的。當然,作爲一篇精典的文言文,我們又不能忽視文言知識教學,否則就成了政治課。因此,針對這樣的一篇文言文,我在分析文章內容時,設計了以下兩個問題:①主要文言字詞的處理,注重積累,聯繫之前的學習,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同時也注重文字與生活的聯繫,讓語文走向生活。②本文注重誦讀,在誦讀中對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透過問題的討論,學生明確的本文既動之以情,又曉之以理,寓情於理的特點;也感受到了文章情理交融,真切感人的藝術效果。這一點本節課上得較成功。

本課在分析孤苦之情(身世悽苦,祖母撫養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盡責無旁貸)、感恩之情(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感激祖母撫養孤弱之恩)、兩全之情(盡節日長,盡孝日短) 時,分析得比較到位,但是兩難之情分析得不夠具體。上好一堂語文課真的不容易,作爲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備課,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切入點,讓學生能夠深入朗讀課文,深刻體驗作者的情感。當我們精心準備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展開有效的朗讀與訓練時,要大膽地給學生展示自己,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會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