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雪孩子》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雪孩子》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雪孩子》教學反思

《雪孩子》教學反思1

一、教學分析

《雪孩子》課文描述了一場美麗的大雪過後,小白兔和媽媽堆一個可愛的雪孩子,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但是後來,爲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卻化了。它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於老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圖讀文,使學生獲得了真實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助人爲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

課文一共有8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優美,課文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內容。要求認識10個生字;寫好“瓜、衣、來”三個字;知道“香”是多義詞;“又“字連用可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點,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透過演示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篇爲首先次出現不注音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嘗試着自己閱讀,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課後的練習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受悟的重視。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三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知道“香”是多義詞;“又”字連用可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2、理解重點詞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瞭解課文內容,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是透過:“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飛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兩句話,使學生知道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而生命消失,併成爲更美的化身。

四、教具

POWPOINT課件

五、教學過程設計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引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將此圖片貼在黑板上,再問學生:“誰認識這個字(孩)?”“你是怎麼認識的?”(學習偏旁“孑”)

2、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喜歡雪孩子嗎?自由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查生字表,也可以看看圖猜讀。

3、披文入情,感受雪孩子的形象

(1)雪孩子的身體是什麼做的呢?課文中有一段話是寫雪下得很大的,找出來讀一讀。

第一自然段:

讓學生繼續讀、老師再範讀、再指名讀。透過讀,使學生盡情地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領略雪的風采。“你讀懂了什麼呢?”“我讀懂了雪下得非常大!”“從哪兒能讀出雪下得大呢?”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問題的答案,進而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好習慣。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等詞語都是說雪下得非常大。

第二、三自然段:

師述:媽媽要去找吃的,------陪小白兔。小白兔可高興了!

出示第三段文字投影。指名讀句子。小白兔很高興,是怎麼做的?(又唱又跳)

讀詞語——理解兩個動作的同時發生(又---又---)——積累詞語(又說又笑、又跑又鬧;又細又長、又大又圓等)——做做又唱又跳的樣子,體會高興——仔細觀察插圖,小白兔和雪孩子的動作和表情,讀句子。

(3)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雪孩子》教學反思2

《雪孩子》這篇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語言淺顯,簡潔,生動地表現了一場美麗的大雪過後,小白兔和媽媽堆了一個可愛的雪孩子,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但是後來,爲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奮不顧身,自己卻融化成水,經過太陽一曬,又變成天上一朵朵美麗的白雲的經過,讓每個人都感觸到雪孩子善良的心靈。既形象地表現了雪孩子奉獻自已、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又結合自然現象說明雪遇熱融化蒸發形成白雲的這一科學道理,在趣味性活動中使孩子們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德,一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故事中的科學現象,很好地滿足了小學生的探索需要。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有利於老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看圖讀文,使學生獲得了真實情感體驗。

一、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爲了能夠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這節課我嘗試利用多媒體讓情景交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去加深感悟。

首先,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其次,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將學習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同時,我還採用了指導觀察法,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明確提出了“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一要求,在教學中,讓讀貫穿始終,以讀帶講,在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探究,加深情感體驗。爲了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我多次進行鼓勵、欣賞,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在教學中,我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力求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薰陶緊密結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學有所獲。

二、成功之處

1.本節課,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爲了課堂的主人。我積極去引導,起到了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起初我讓學生課前多收集資料,學生在預習閱讀中學會了提問問題。

2.我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堂上給學生快樂的學習體驗,採取小組互幫互助的方式,帶動孩子的積極性。

3.在生字教學中,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識字方法,利用上下文理解字詞,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語境中幫助孩子們積累。另外,爲了加深印象,我讓孩子們大膽想象,用換部首、編順口溜、編故事、編字謎等多種方式來記憶生字。

三、不足之處

仔細回顧,這節課也有不令人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提出問題後,學生的參與面比較狹小,只是照顧了部分同學,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使更多的孩子積極參與進來,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學中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養成性教育不夠成功,學生的基礎知識有待於鞏固提高。

四、改進措施

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是一門複雜而豐富的教育,做一名語文教師很不簡單,要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更不簡單。教學中,我常常慨嘆自己的知識淺薄,我深知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理念還是實際教學,都需要我不斷地去摸索去嘗試,只有這壓根才能在新課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

《雪孩子》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瞭解課文內容,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

【教學難點】

“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飛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兩句話,使學生知道雪會變成雲,理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

【課前準備】

多媒體的課件、貼圖、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用甜美的聲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圖片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將此圖片貼在黑板上,再問學生:“誰認識這個字(孩)?”“你是怎麼認識的?”同學們暢所欲言,最後歸納出低年級孩子識字的方法:可以問老師、問同學、問爸爸、問媽媽、查語文書後面的生字表,還可以進行猜讀,如果以後學會了,還可以用的方法等。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同學們回家都預習這一課了,誰能說說“這篇課文寫了雪孩子的什麼事呢?”一個問題引起懸念,學生自由發言。

三、識字

你們說得對不對,讀了課文我們就知道了。請同學自由朗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學生邊讀邊圈。)

同學們回家都預習了,老師要考考你了,這些字你認識嗎?(在黑板上貼字)讀音,怎樣記住,組詞,說話等等。

(小老師領讀,猜字遊戲。)

四、閱讀新課,理解課文

教師請同學們聽範讀全文的課件,學生自由讀並劃好自然段。指名讀,分組讀,男生女生比讀。

第一自然要讓指名讀。透過讀,使學生盡情地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領略雪的風采!“你讀懂了什麼呢?”“我讀懂了雪下得非常大!”“從哪兒能看出雪下得大呢?”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等詞語都是說雪下得非常大。第二、三自然段,請同學們講這幅圖的主要意思,再結合畫面的內容,體會小白兔往來火里加柴的原因。(因爲屋子裏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並且體會小白兔與雪孩子在一起玩的有多開心。

五、培養能力,發展思維

“這幾段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雪孩子哪裏去了?”“雪孩子還會回來了嗎?”這幾個問題是關鍵,但不提出來,而讓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着“你對哪個問題最感興趣就研究哪個問題”來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深入到各組,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這部分內容一定要重點進行朗讀訓練,伴着優美的音樂、體會“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把描述的意境,體會雪孩子崇高的品質,體會小白兔的快樂與憂傷。

六、突破難點

爲了突破難點,問了一個問題:“雪孩子化了以後,爲什麼會變成一朵白雲呢?”然後演示“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重難點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溫度下雪遇熱會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就成了雲。“那麼,文中的哪個詞是說這種現象呢?”,“飛”是文章的點睛之筆。這部分內容注意培養學生的求證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七、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雪孩子還會回來嗎?”這是孩子們最想知道的問題,但是老師不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想“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這個課件,以培養孩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講解“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去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

八、指導朗讀

(通篇)師: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

(學生自由練讀。)

討論:你覺得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

生1: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爲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該生朗讀。)

生2: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爲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

(該生朗讀。)

師:其他小朋友呢,你們同意誰的意見?

(學生各抒己見。)

師:剛纔小朋友們分別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來理解的,所以你們的想法都是正確的。現在大家就根據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學生自由朗讀。)

指名學生朗讀。

師:你們覺得她讀出了什麼語氣?

生3:我覺得她在讀“很美很美”時,讀得比較慢,語調比較低,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

生4:我覺得她在讀“飛到了空中”時,也讀得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

該生再次朗讀,全班仿讀。

師:誰還能讀出不同的語氣呢?

(教師請了三個學生朗讀。)

師:評一評,誰讀得好?教師及時給予肯定。

(該生再次朗讀,全班仿讀。)

九、總結全文,提示主題

放音樂,讓學生透過讀來感悟,最後得出問題的答案。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十、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教學反思】

《雪孩子》是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用連環畫的形式講述了善良的雪孩子捨己救人的故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透過今天的教學我有幾點感觸。

可取之處是在設計識字教學時,我採用讓學生回家預習,課堂上彙報預習內容,字音,怎樣記住這個字,組詞,說話等等,從小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和自學能力。記憶生字時,我採用小老師領讀,猜字遊戲的多種方法強化記憶生字,學生喜歡多種多樣的形式,易於記憶。

在進行感情朗讀時,抓住“開心”“着急”“傷心”三個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讀到哪些句子心裏會產生這三種不同的感受,再用這種感覺來讀句子。“雪孩子看到好朋友家着火的時候,一定非常着急。不然不會飛快地跑過去。我覺得要讀得快些,緊張些。”有的說:“小白兔看到雪孩子變成美麗的白雲,好開心。”孩子們的感受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不足之處是,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設計的內容太多。

《雪孩子》教學反思4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19課《雪孩子》。這是一個童話故事。講的是:下雪啦!兔媽媽堆了一個漂亮的雪孩子。可愛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給小白兔帶來了歡樂。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成了一朵白雲。白雲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很美很美的心靈。

本篇爲首次出現的不注音的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學生易於理解。爲此,我重在對孩子進行朗讀的指導,語言的訓練以及個性化作業的嘗試。

首先範讀,讓學生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其次,要求學生仔細看圖,並用一句話說說圖意(自己的話)。

再次,圖文對照,多種形式練讀圖旁的句子。

然後,再次範讀,讓孩子標出重音、輕聲以及多音字“着”。

最後,逐段指導朗讀,並隨機進行語言訓練。

如,第一自然段:“下了(le)/一天一夜的(de)大雪。房子(zi)上↗、樹上↘、地上↗一片白。”

注:“/”表示停頓,“”爲連讀,“↗”爲上揚,“↘”爲降,“□”爲強調的重音。

語言訓練:口頭說話“一天一夜”

我生病了,媽媽一天一夜沒有閤眼。

蛙蛙一天一夜能消滅多少害蟲?

一天一夜是24小時。

第二自然段:“兔媽媽(ma)/要出去/找吃的(de)。她/堆了(le)一個漂亮的雪孩子(zi),讓他和小白兔一起玩(war)。”

語言訓練:提問“他”指誰?——雪孩子。“玩”兒化。擴展“漂亮的”():“漂亮的”(毛衣)、“漂亮的”(文具盒)、“漂亮的”(髮卡)、“漂亮的”(羽毛)、“漂亮的”(小兔)……

第三自然段:“看着(zhe)可愛的雪孩子(zi),小白兔真高興。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war)得(de)很開心。”

藉助詞語“又唱又跳”進行語言訓練,完成課後習題“讀讀說說”:

又唱又跳又細又長

又說又笑又大又圓

又哭又鬧又大又紅

又打又罵又高又胖

近義詞:“高興”——“開心”

第四自然段:“小白兔玩(war)累了,就/回家休息(xi)。屋子(zi)裏很冷,他/往火裏/加了一些柴,就/上牀/睡(shui)覺(jiao)了。”

語言訓練:口頭造句“一…就…”

小文放學一回家,就讀故事。

小月一進門,就喊媽媽。

(說明:因爲我們班有兩個孩子,課間貪玩,不知道去上衛生間,幾乎每節課上都要去上一趟衛生間,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有一個孩子又要去衛生間,我們就隨機練習了這樣的句式。)

第五自然段:“火把旁邊的柴堆/燒着(zhao)了。小白兔睡得(de)正香,一點兒也不知道。”

第六自然段:“雪孩子/看見小白兔家/着(zhao)火了,就/飛快地跑了過去。”

語言訓練:用“飛快地”口說句子

老鷹飛快地衝向雞羣,抓住了一隻小雞。

劉翔哥哥飛快地跨越一個個欄架。

爸爸揹着發燒的孩子,飛快地向醫院跑去。

第七自然段:“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

第八自然段:“雪孩子↗哪裏去了呢?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

語言訓練:“很()很()的——”

很(大)很(大)的雪花很(白)很(白)的雲朵

很(細)很(細)的頭髮很(紅)很(紅)的領巾

很(高)很(高)的楊樹很(綠)很(綠)的葉子

課文朗讀感悟後,我提問:“這個故事主要講了誰和誰之間發生的事?”孩子們回答後,我相機在板畫“雪人”旁邊畫了一隻小兔,並用“→”連接,並在“→”上寫了一個“救”字;孩子們說到“雪孩子化了,變成了白雲”,我在“雪人”的上方畫了一朵娃娃形狀的雲,並用“↑”連接,還在其旁邊寫了個“變成”。

然後,我又說:“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他真像我們河南的農民工呀!”如,禹州籍農民工趙朝領躍入江中捨己救人被惡浪捲走;商丘的李學生,在溫州火車輪下捨己救人壯烈犧牲。雪孩子和趙朝領、李學生一樣,當別人遇到困難時,勇於伸出援助之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壯舉可以用“捨己爲人”這個詞語來形容。

接着追問:“假如你是小白兔,此時,你會對雪孩子說些什麼呢?”孩子們說的大都是感謝雪孩子。

叮鈴鈴,下課鈴響了。我說:“雪孩子還會回來嗎?”——“會。”我趁機佈置了個性化作業:續編《雪孩子》,要求:圖文並茂——寫繪作業。即先畫畫(色卡紙或者白紙塗色、或拼畫);然後,孩子口述,家長代筆,工工整整地寫在圖畫的旁邊。可以是幾幅圖,也可以是一幅圖。文章開頭是這樣的:第二年冬天,雪孩子又來到了小兔子家……

本課的教學,重朗讀的指導,多進行語言訓練,並設計了個性化作業,這樣既藉助文字“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才能”;又“受到高尚情操薰陶,豐富了精神世界。”使語文教學回到了本位,並真正體現了新課程下的“三維”目標,課堂也達到了高效。

孩子們的作業一定精彩紛呈,我遐想着,我期待着!

《雪孩子》教學反思5

南方的孩子基本上沒有看過真正的雪,最多也就是接觸過一點雪粒子、冰塊,沒有真正的對雪的體驗。《雪孩子》這節課還要上嗎,該怎麼上?這堂課該教些什麼?怎麼教?帶着這些問題,我開始了備課。

從造型上看孩子們,雖然沒看過雪,但在電視、繪畫、文學作品等方面對雪的認識還是很豐富的,基本的造型在課堂透過視頻、圖片的展示,孩子們對形的把握是沒有問題的;

從表現技法上看,這是一個很好的技法學習課,怎樣在紙上畫出雪白的雪花、雪景?同學們可以和老師一起探討、嘗試在白紙上畫雪花,在色紙上畫雪花,嘗試蠟筆水彩畫等不同的工具表現雪花。而且教學的側重點放在技法探討上,可以彌補學生由於對雪的瞭解、感受的不足等創作內容上的不足;所以我將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對技法的探索、學習;

從課堂教學上看,學生從手工方面的剪雪花到老師的綜合拼貼示範,再到繪畫方面的在不同材質的紙上畫雪花的探索,然後畫雪,玩雪球,感受立體雪景的製作方法等,讓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感受藝術創作手法的多樣性,不同表現手法的藝術魅力……

最後從上課的效果上看,學生學得非常投入,充滿激情;從作業的效果上看,表現的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很好地體現下雪的景色。

確實,沒有真正的生活體驗,學生情感、情境的表達還是有欠缺的,畫面內容不夠豐富,情感的表達不能凸顯。這是這一節課的遺憾。

因材施教,這個“材”是教材的材,這個“材”是人才的的才,這是我上完這節課的又一次深刻的感觸。

《雪孩子》教學反思6

《雪孩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人在20xx年12月教學了這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講述一個可愛的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爲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的故事。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將水的變化常識融於故事之中,易於激發學習興趣。以下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

一、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朗讀感悟

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這教學片斷中,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對同一篇課文,或同一個人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走進新課程,我們的課堂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的教學方式,點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讓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教學,多一些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得到發展。不能像以前那樣根據教參,給予學生一個統一的答案。而應該在教學中,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

例如在最後一段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去練讀,說: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請小朋友自由讀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有一位學生說:我覺得應該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爲雪孩子雖然已經變成了白雲,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覺得很高興,所以要讀出高興的語氣。第二位學生說:我覺得要讀出傷心的語氣。因爲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自己卻化了,小白兔覺得很傷心,所以要讀出傷心的語氣。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答案該如何選擇呢,我順勢引導所有的孩子來參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這段話。一邊的小朋友在讀“很美很美”時,讀得比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在讀“飛到了空中”時,也讀得較慢,可以看出這時她很傷心。另一方的小朋友在讀到“很美很美”時,語調比較高,也讀得比較快,讀出了高興的語氣。在這教學片斷中,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產生不盡相同的感受。學生在朗讀中,體驗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後的高興心情;而從另一角度,學生們也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後的悲傷之情。此時,情感的體驗就像我們說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最後我也只是說了一句中肯的話,發表我的意見:我認爲從“美”這個詞,還能看出雪孩子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在理解課文後安排了四人小組討論“雪孩子會回來嗎?”的話題。讓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畢竟是低年級的學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組,適時地加以引導和點撥,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雪孩子還會回來嗎?”這是孩子們最想知道的問題,但是老師不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透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以培養孩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最後再透過演示課件理解“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去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雪孩子回來以後,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創意的表達。這部分內容主要培養學生的求證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重閱讀積累方法的指導,又要注重課內外知識積累的運用、延伸與拓展,爲學生提供運用知識、創新思維及實踐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有效培養學生積累知識的意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雪孩子》教學反思7

因爲這是首篇不注拼音的課文,上這節課之前,已經和學生一起把生字用習慣的方法識記掌握了,課文也透過多種方式讀得比較通順,流利了。這篇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我在課件的製作上努力呈現得像一本圖畫書,力求課件的演示能像繪本一樣展現,如大量的簡單的黑色背景上僅僅出現一句話或一個字,一個詞,以引發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或是白色的背景上呈現一幅生動的圖畫再配上簡單的一兩句話,按照故事的發展一頁一頁地往後翻。

另外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引入了三段動畫片,其實沒有動畫片的引入學生也能從課文的朗讀中感悟到雪孩子的美好品質,但權衡再三沒捨得去掉。現在的許多動畫片色彩過於豔麗讓很多孩子審美疲勞,情節過於浮誇缺少教育意義,音效等動靜過於嘈雜容易讓孩子浮躁,許多動物失去原型,搞得"四不像"弄得很多孩子"指鹿爲馬"等,總之現在的許多動畫片堆砌了些文化垃圾。而《雪孩子》這個動畫片帶給大人和孩子的是無限的美感和啓迪,畫面是那種老美術電影製片廠精心繪畫製作的,現在的孩子很少有機會看到,學生在看動畫片時精心欣賞並沉浸其中,而且學生有時歡喜有時憂的表情告訴我,雖然浪費了一點讀書的時間,但也有很重要的收穫。

關於教學設計,我覺得在指導朗讀方面還是比較有效果的。如:課件出示課文的第一句話"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後,我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想象讀這句話,有的學生就能透過自己的朗讀反映出雪的資訊。接着出示第一幅插圖,透過語言渲染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圖中的小白兔,分別用"咦","哦!","啊!"續說句子,學生如臨其境般的面帶一種或疑惑或興奮或頓悟或詠歎的表情和語氣,使語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生盡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後的場景更加開闊,更有感染力。又如,在學習課文的第三段時,出示雪孩子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雪孩子,如果你擁有了這樣一個小夥伴,你喜歡嗎,你高興嗎順勢引導學生歡歡喜喜地,高高興興地讀這一段,感覺學生讀得也比較有氣氛。

對同一篇課文,對同一個人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如在朗讀課文第八自然段時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學生讀出了難過,因爲雪孩子捨己救人,小白兔失去了雪孩子;也有的學生讀得高興,理由是小白兔得救了,而且雪孩子變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是一件好事。學生不同的見解代表了個性化的審美價值,是應該受到尊重的。

本課教學的不足有下面幾點:

1、整段整篇的朗讀少,最後缺少全文的朗讀展示環節。

2、老師的語言還需要推敲錘鍊,如在讀完第五自然段後,讓學生說讀後感受到危險了沒有,有的學生就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是很明白,問題缺少實效性。

3、學生個性化的朗讀缺少評價,導致後面學生的朗讀缺少提升。

4、課文中有些詞句挖掘不夠,如"自己卻化了","他飛到了空中"中的"化"和"飛"是兩種不同的自然現象,點明瞭由"雪"到"水"又到"汽"的變化,但課堂上沒有進行引導。

《雪孩子》教學反思8

《雪孩子》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的可愛的雪孩子,最後爲了從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捨棄了自己的童話故事。以下是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

一、學習默讀的方法,掌握朗讀技巧

默讀是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習《雪孩子》一課,讓學生學會一種讀書的方式。課堂上先讓學生出聲朗讀課文,然後告訴學生默讀的方法:不發聲讀,不動嘴脣;不用手指着讀;還要邊讀邊思考。讓學生比較這兩種讀書方式的不同之處,並告訴學生默讀的好處。接下來訓練學生進行默讀,先讓學生透過默讀,理解每一節的意思,瞭解構段形式,初步理解文章大體內容,再讓學生帶着不同的問題進行再次默讀,提高默讀的效率。

二、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朗讀感悟

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首先,引導孩子想象,讀出雪景之美。如何讀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導孩子想象雪後的景象,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體驗在讀書時感情自然流露出來。其次,引導孩子抓住關鍵詞朗讀。在學習雪孩子營救小白兔的部分問孩子“雪孩子發現小白兔家着火時心情怎樣?”孩子能夠回答出着急,並能夠抓住文中關鍵詞“喊”“奔”,接着引導孩子“你還從哪裏看出雪孩子着急?”學生會抓住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動作“衝進、冒着、抱、跑”中體會孩子不顧自己,爲他人着想的優秀品質。

三、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在理解課文後,安排四人小組討論“雪孩子會回來嗎?”的話題。這個活動既使學生有興趣地在這一環節中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又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最後,透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再透過演示課件理解“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去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雪孩子回來以後,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創意的表達。

四、不足之處

1、課文內容太多,基本上是按故事的發展順序進行學習,但對於如何在保證故事完整性的基礎上對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還很難以琢磨。

2、學生想象故事太單一,創造力不夠,今後在教學中要多啓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雪孩子》教學反思9

《雪孩子》是一篇由多幅圖及文字組成的課文。按說學習這樣的課文,如果能借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最好的,但遺憾的是班上的電腦一直都沒有好過,所以學習這篇課文時,也只好放棄利用課文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想法了。

學生手裏的繪本讓我有了新的想法,爲什麼不讓馬老師指導孩子們自己畫課文插圖呢?於是,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馬老師,並希望她能利用興趣小組活動時間指導學生完成這些插圖,馬老師很痛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滿懷希望去找馬老師,想看看昨天學生們的成績如果。沒想到,馬老師看着我是一個勁地搖頭,並告訴我說,孩子們畫不出來,我真是失望極了。許是看出了我的失望,馬老師請我放心,說這任務由她來完成。聽馬老師這樣說,我心裏一陣高興,這任務由馬老師來完成,那一定沒有問題了,不過,那可是八幅圖呀,兩天的時間,行嗎?

“沒有問題,保證不耽誤你上課。”馬老師的話讓我放下心來,感激的話,自不必再說。

那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課文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雖然已經過去幾天了。

學習課文時,我先讓學生看第一幅圖,並讓他們自己說一說圖意。從學生的敘述中看出,孩子們詞彙的積累真是太少了,孩子們太需要讀書,太需要積累了。這個時候學生們已經是預習課文了,爲什麼在說圖意的時候不用課文中的句子呢?這是有積累不會運用的具體表現嗎?

看圖,說圖意,比我預設得要困難得多,儘管如此,也還是指導他們看一幅圖說一幅圖,遇到學生說不出來的時候,我則提示。後面幾幅圖比前幾幅圖說得好,這個時候,他們已經開始明白應該怎樣說了。在整個看圖,說圖意的過程中,孩子們對馬老師的八幅畫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觀察得特別仔細,每貼上一幅圖,他們都會發出“哇”的聲音,他們跟我一樣喜歡這八幅圖。

在後面的學習中,始終沒有離開這八幅圖,指導孩子看圖朗讀課文,看圖練習背誦課文,在圖的幫助下,孩子們很快背會了課文,因時間關係,沒能檢查孩子背誦課文的情況。這節課學習結束,我有了新的想法。

初接這個班的時候,不少孩子在作自我介紹的時候都說自己喜歡畫畫,我爲什麼不能很好地利用孩子們的這個愛好呢?低年級課文,大多是圖文並茂,完全可以讓他們照着課文畫出課文的插圖來,對,也就是完成自己的課文繪本。畫畫的過程,也是他們很好地理解課文的過程。

我不知道班上多少孩子有這樣的能力,但有一個算一個,希望越來越多。現在雖說是課文學完了,但我仍是要求他利用雙休日完成另外四幅畫的任務,一是複習的時候可以用,二是從此四班有了第一本自己的繪本,三是讓雨瀟給其他想畫畫的孩子做一個榜樣。

《雪孩子》教學反思10

一、教材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角色與作用得到了新的定位,教師是爲學生服務的,爲學生提供方便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這是一篇童話,講述一個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爲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的故事。文章文質兼美、極有意境、極富童趣,有利於啓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獲得真實情感體驗,進而學習雪孩子助人爲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課文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內容,易於激發學習興趣,也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本篇爲首次出現不注拼音的課文,看圖讀文,讓學生嘗試着自己閱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成就感,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三個字;認識1個偏旁“孑”;知道“香”是多義詞;“又”字連用可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2.理解重點詞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瞭解課文內容,懂得當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透過:“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飛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這兩句話,使學生知道雪會變成雲,理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這兩種變化屬於物理現象,對於剛剛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是極有難度的。所以教師要透過演示課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雲。

四、教具準備

雪孩子剪影,生字卡片,雪與雲相互變化的課件。

五、學前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讀通課文。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激趣。

1、(出示“雪孩子”圖形剪影)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小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呀?

(雪孩子。)

2、它可愛嗎?

3、老師這裏有一個關於這個可愛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4、下面老師就讓大家聽這個故事,請同學們注意,要邊聽邊觀察幻燈片,同時思考這個故事講了雪孩子的一件什麼事?

(放配樂課文朗讀錄音,演示投影片:①兔媽媽給小白兔堆了個可愛的雪孩子。②小白兔在家睡覺。③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飛快地跑去救火。④雪孩子變成了一朵美麗的雲。)

5、誰來說說,這個故事講了雪孩子的一件什麼事?

(抽學生講故事內容。)

6、同學們,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這節欣賞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雪孩子)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看圖自讀課文。

1、仔細看圖,想想每幅圖上畫了什麼?

2、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同座。

3、一邊讀課文,一邊標畫課文的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後正音。

1、認字。

注意讀準“讓、往、燒、知”4個字的字音;“起、玩、往、覺、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變化來記憶;可以進行同音字比較“化——畫,到——到,只——知,還——孩” 。

2、寫字。

寫好“瓜、衣、來”的關鍵是撇與捺對稱。

瓜:上撇平短,左撇豎長,“豎提”起筆對準撇中部,點較小,捺起筆低於“豎提”。

衣:點居中,不與“橫”相連,第三筆從“橫”中間起筆,最後“捺”低於右撇並與撇相接。

3、正音後同座互相朗讀課文,互相評價。

四、朗讀指導。

1、本課因不注拼音,朗讀中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正確處理輕聲的讀法。

如:房子上、樹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

2、讀出雪地、雲朵的美麗,小白兔的快樂與傷心,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後半句“很美很美”“白雲”讀得慢些,表達出讚美喜愛之情。

五、練習設計。

1、朗讀課文。

2、積累自己喜歡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一)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翻到第24頁,默讀課文第一段:

1、想象故事發生前天氣是怎麼樣的?

2、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時間也長呢?

(從“一連、好幾天”看出雪下得大。)

3、一齊來讀讀這段,大家重讀“一連”、“好幾天”這兩個詞語,讀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3、下了這麼大的雪,屋外該是怎樣的美景呢?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雪景圖,再說一說。

(多請幾個學生描述。可以各不相同。)

3、這天,天晴了,兔媽媽要出門辦事去,可小白兔纏着媽媽也要跟着去,但後來小兔又不去了,這是爲什麼呢?我們來學習第二段。

(二)學習第二、三段。

1、兔媽媽要出門去,小白兔爲什麼要跟着去?

2、一起來朗讀第二段,讀出小白兔非常想跟媽媽出去的意思。

3、爲什麼小白兔後來又不跟媽媽去了呢?(演示投影片)請大家看投影片,並聯系課文說說。

4、這個雪人怎麼有那麼大的吸引力,讓本來纏着媽媽要出去的小白兔也不再出去了。我們來看看,兔媽媽跟小白兔堆的是一個怎樣的雪人呢?(出示雪孩子圖形剪影,貼在黑板上)

(這個雪孩子的頭上戴着一頂非常漂亮的金邊綠帽子。它的眼睛黑黑的,圓溜溜的。鼻子紅紅的,尖尖的。有一張紅嘴脣的小嘴巴。脖子還圍着一條粉紅色的圍巾。它還有一個胖乎乎的身子。)

5、那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是怎樣玩的呢?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音樂,一邊欣賞,一邊展開想象,然後告訴老師,聽了這段音樂,你好象看到了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樣玩的?他們玩得怎麼樣?

(抽學生講述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種情景。)

6、從哪兒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開心?(從文中找出體現“開心”的人物動作、神態及相關的詞語。)

7、理解又~又~:表示兩個動作同時進行。

8、說一說:又( )又( )的詞語。

9、讀這一段時,你心情怎樣?那大家用高興的語氣來讀第三段。

(三)學習第四——七自然段。

1、小白兔和雪孩子說完話後,他感覺到有點冷也有點累了。請大家齊讀課文第四、五段,看看小白兔幹什麼去了。

2、(演示投影片②)你們看,小白兔睡得真甜啊。可是,就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時候,在他身邊卻發生了一件十分危險的事。這是一件什麼事呢?(放課文的第六段朗讀錄音,演示投影片③)這件事小白兔知道嗎?爲什麼?

3、這樣一來,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這樣一來,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學生想像幾種可怕的後果。)

4、雪孩子這時也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家着火了。那雪孩子的心情怎麼樣呢?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

(非常着急。)

5、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抽學生讀第七段)讀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四)學習第八、九、十自然段。

1、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門前,面對滾滾的濃煙,熊熊燃燒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是怎樣做的呢?

(放錄象: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2、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過程中,什麼地方最使你感動?

3、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過程中,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深受感動。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對將被大火吞沒的小白兔,它不顧一切地衝進火海。煙是那麼嗆人,火是那麼燙人,它全然不顧,在大火中尋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終於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衝去。讓我們一起帶着感情讀讀第八、九段吧。

4、由於雪孩子的捨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們可愛的雪孩子呢?(放錄象:雪孩子融化的一段)

5、小白兔得救了,然而,當他醒來發現雪孩子不見了的時候,小白兔心情怎樣?

(五)學習第十自然段。

1、雪孩子離開我們了嗎?那它在哪兒呢?(放課文第十一段的朗讀錄音。演示投影片④)

(可愛的雪孩子在天上,它變成了一朵美麗的白雲。)

2、兔媽媽看着那朵美麗的白雲會說些什麼呢?

3、小白兔又會說些什麼呢?

4、這節課學了這個故事,同學們喜歡這個可愛的雪孩子嗎?你們身邊有想雪孩子這樣助人爲樂的人嗎?舉例說說。

三、小結。

同學們,只要我們心地善良,從小事做起,處處爲別人着想,讓我們也成爲一個個可愛的雪孩子。

四、作業設計:

1、把課文中的小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

2、把雪變成水,水蒸發形成雲,雲又變成雪的過程告訴你的好朋友。

3、續編故事:《雪孩子又回來了》。

五、板書設計: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變成雲

教學反思

上完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先說說本課成功之處吧:

1、“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想,只有學生願意學,喜歡學,才能把語文學得更好。我在課堂上透過“板畫、投影”的直觀引入,加上配樂朗誦、錄像和教師渲染描述等手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中,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因此,我把教與學的主要活動放在“讀”上:初讀入情—讀中悟情—想中悟情。引導學生自讀文字,讓他們在朗讀中發現知識,學習知識,理解文字,體會感情。

3、重視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小學生在他們幼兒時期的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開始明顯地朝着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初級抽象邏輯思維的方向,一個是一般形象思維的方向。無論哪一個方向都離不開具體的物象,因此在教學活動的開始時,我出示了“雪孩子”的圖形剪影,提供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形象;播放了課文朗讀錄音,提供給學生聽覺上的形象;演示了投影片,把課文中的文字元號轉化成可視的故事情節。這樣幫助了學生從具體形象思維的比較粗糙的、外表的、現象的層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維的精確的、內在的和本質的較高層次過渡。

4、培養學生的想像力。爲了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課文開始時,我讓學生想像大雪過後的美麗景色;在講到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時,讓學生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種情景;在小白兔家着火時,讓學生想像各種可怕的後果;在故事結尾處,讓學生續編故事——《雪孩子又回來了》。讓學生的思維自由地馳騁,使學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環境中得以增長。

5、陶冶情操。結合課文的教學,我透過剪影、音樂、朗讀錄音、幻燈、錄像以及想像雪後的美景等,充分利用美的事物,引導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學習雪孩子助人爲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我問“同學們喜歡這個可愛的雪孩子嗎?你們身邊有想雪孩子這樣助人爲樂的人嗎?”小結時,我號召學生“同學們,只要我們心地善良,從小事做起,處處爲別人着想,讓我們也成爲一個個可愛的雪孩子。”使他們從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再談談不足之處:

1、教師的形象在很多方面影響着學生。教師的語文素養,不僅直接課堂教學的質量,還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我還要不斷加強自身普通話和粉筆字的練習。

2、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活動比較單一,學習方法簡單。比如:在教學生字時,要是讓學生小組抽讀,糾錯,或是讓會認的同學談談記字的方法,讓其他同學借鑑等。我想,學生學習效果會更好。

《雪孩子》教學反思11

鏡頭一:教室裏錄音機配樂朗讀着小學語文第一冊課文《雪孩子》,全體學生閉着眼睛靜靜聆聽。

鏡頭二:全體學生以文字或以圖畫描繪着自己聽到的雪孩子。其中一名男同學畫了一個並不漂亮的雪孩子,併爲他帶上了一副太陽鏡,一條紅領帶。

鏡頭三:這名男同學把畫展示給大家看,大聲發表與衆不同的觀點:“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酷’的雪孩子,很有紳士風度,又像一位俠客,專爲人們做好事……”全體同學睜大眼睛好奇地聽着。

以上這組鏡頭是我在一堂很普通的語文課上看到的,也是我們在新課標理念下,對於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學生個性反應應值得思索的問題。

隨着新世紀知識經濟、資訊化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的是有個性、有特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應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學校教育必須從單一的選擇性教育變爲發展性教育、從求平(全都考100分)轉向承認差異,加強基礎、發展個性、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能夠創新。教育要以學生爲本,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爲人的個性是人類進行創造活動的內在依據和能動力量,是一切創造力的基礎。美國哈佛大學校長認爲:“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教育部長陳至立多次強調:“實施素質教育,尤其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爲主。”這些論述表明創造力是最高層次的能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有個性的反應”。這裏所說的“個性反應”實際上是指學生透過對文字積極能動地參與感悟,從而建構、創造意義的結果。這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如果每個學生都從不同的角度作出個性反應,那麼就會帶給大家一個立體的思維衝擊波,或者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學生就會逐步地形成多維發散的思維習慣,從而沉澱爲學生的一種創新人格。這樣的閱讀教學真正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爲本的課程觀。帶着這嶄新的領悟,我在教學中重視建立學生的自信,開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閱讀。

一、給予學生信心和勇氣,提倡“我認爲”

小學階段的學生從言談舉止等各方面都表現出不成熟,但是由於天性,此時的他們已個個都能在言語、繪畫等方面把自己的個性隨心所欲地表達出來,來表現他內心深處的情感,但是能透過言語流暢地表達出來的學生並不多,他們缺的並不是思想,也不是詞彙,而是缺少用言語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同伴和長者的勇氣。自信是成功的動力,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因此我們教師要給學生樹立信心,給予足夠的勇氣,才能讓學生講出所想,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我們的孩子從小循規蹈矩,從小趨於平庸,不敢質疑,不敢挑戰權威,“人云亦云”。“我認爲”這三個字,看似簡單,卻標誌着孩子的一種自信心的建立,個性的開啓。因此我從“我認爲”三個字入手,要求學生時時用上“我認爲”。回答問題是“我認爲”的答案,請教老師是“我認爲”的質疑,討論問題是“我認爲”的觀點。漸漸地,學生有了自信心,有了主見,有了個性。又如在《雨點兒》一課教學時,我要求學生推薦最有勇氣的同學朗讀對話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出現了許多同學自我推薦的現象,這是學生有了自信心的表現。

二、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自己的”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多元的。”過去,我們的閱讀教學追求惟一正確的理解,形成非此及彼的思維方式,失去了對多種意義的理解。我鼓勵學生重視“自己的”。要有“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展示自己的風采”等等。如教學《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說說你所看到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讓學生自己思考,說出自己的感覺。由於學生是“自己的感覺”,因此,答案是多種多樣的。

三、在課堂中允許學生小失誤,肯定學生的價值觀

創新要允許失誤。對一個各方面還不成熟的孩子來說,他的思維總不夠周密,他們的意見和看法總帶有片面性,有時甚至是“突發其想”,“異想天開”,這時候我們教師千萬不能採取“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與尊重,努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讓“一百個學生頭腦中出現一百個哈姆雷特。”老師在發現學生出現失誤時,不妨採用先鼓勵,後否定的方法,婉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你真的很愛動腦筋,但是你覺得這樣行嗎?”“你的想法真是與衆不同,這樣你願意接受嗎?”等等。讓學生覺得雖然自己的想法錯了,但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精神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下次他會繼續努力的。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說是任重道遠。只要我們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從一點一滴的教學實際出發,傾聽學生的心聲,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課堂上一定會擦出五彩繽紛的創新火花,我們的課堂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雪孩子》教學反思12

《雪孩子》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給小白兔帶來了快樂的可愛的雪孩子,最後爲了從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而捨棄了自己的童話故事。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中,我覺得在指導朗讀方面還是比較有效果的。如,課件出示課文的第一句話“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後,我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想象讀這句話,有的學生就能透過自己的朗讀反映出雪的資訊。接着出示第一幅插圖,透過語言渲染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圖中的小白兔,分別用“咦”“哦!”“啊!”續說句子,學生如臨其境般地面帶一種或疑惑或興奮或頓悟或詠歎的表情和語氣,使語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生盡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後的場景更加開闊,更有感染力。又如,在學習課文的第三段時,出示雪孩子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雪孩子,如果你擁有了這樣一個小夥伴,你喜歡嗎,你高興嗎,順勢引導學生歡歡喜喜地、高高興興地讀這一段,感覺學生讀得也比較有氣氛。

二、成功之處:

1.學習默讀的方法,掌握朗讀技巧。默讀是閱讀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習《雪孩子》一課,讓學生學會一種讀書的方式。課堂上先讓學生出聲朗讀課文,然後告訴學生默讀的方法:不發聲讀,不動嘴脣;不用手指着讀;還要邊讀邊思考。讓學生比較這兩種讀書方式的不同之處,並告訴學生默讀的好處。接下來訓練學生進行默讀。先讓學生透過默讀,理解每一段的意思,瞭解構段形式,初步理解文章大體內容,再讓學生帶着不同的問題進行再次默讀,提高默讀的效率。

2.尊重學生獨特感受,朗讀感悟。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首先,引導孩子想象,讀出雪景之美。如何讀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導孩子想象雪後的景象,到處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體驗在讀書時感情自然會流露出來。其次,引導孩子抓住關鍵詞朗讀。在學習雪孩子營救小白兔的部分問孩子“雪孩子發現小白兔家着火時心情怎樣?”孩子能夠回答出“着急”,並能夠抓住文中關鍵詞“喊”“奔”,接着引導孩子“你還從哪裏看出雪孩子着急?”學生會抓住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動作“衝進、冒着、抱、跑”中體會孩子不顧自己、爲他人着想的優秀品質。

3.拓展延伸,發散思維。在理解課文後,安排四人小組討論“雪孩子會回來嗎?”的話題。這個活動既使學生有興趣地在這一環節中進行簡單的口語交際,又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最後,透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再透過演示課件理解“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雪孩子回來以後,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創意地表達。

三、不足之處:

1.課文內容太多,基本上是按故事的發展順序進行學習,但對於如何在保證故事完整性的基礎上對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還很難以琢磨。

2.學生想象故事太單一,創造力不夠,今後在教學中要多啓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四、改進措施:

放手於學生,讓學生正常地去融入課堂。不要過多引導。

《雪孩子》教學反思13

《雪孩子》這是一篇以連環畫形式出現的童話故事,講述一個可愛的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快樂,從大火中救出小白兔,最後自己變成雲朵的故事。文章極有意境,富有童趣,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課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小白兔和雪人感情變化這條主線,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兩點:

第一,引導學生看圖學文,創設積極活躍的課堂。

看圖讀文,能使學生獲得真實情感體驗。我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一開頭我就讓孩子們看看雪景圖,觀賞冬天的美麗多姿,讓孩子們在情境中走入文字。接下來我以動畫的形式匯入,一下子就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將他們帶入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活躍了課堂的氣氛。爲後面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感基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根據課文圖畫內容猜猜課文的意思,發現班上大部分學生都看得懂圖意,知道課文的大概內容。在這基礎上,我再引導孩子們認真仔細的觀察課文插圖,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和文章的內涵。針對課文,我提出了“天氣怎麼樣?早晨屋外是怎樣的美景?小白兔都玩了哪些遊戲?他們玩得高興嗎?小白兔發現雪孩子不見時心情怎麼樣?從課文中我們要學習些什麼?”面對我的提問,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搶着回答,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陣陣的的回答中,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透過看圖學文,創設積極活躍的課堂,把孩子帶入觀察與想象的思維活動中,使孩子的情感得到了昇華,進入情境讀課文,朗讀時感情就更豐富了。

第二,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低年級語文教學應重在創設情境,讀中感悟語言文字,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我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民主、活潑、和諧的教學氣氛,做到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孩子們觀察情境圖,抓住課文關鍵詞和句子,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比如在教學中,我抓住了文中的幾句重點句:

1、雪孩子看見小白兔家着火了,就飛快地跑了過去。

2、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

3、他到了天空,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

透過引導學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透過朗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孩子們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朗讀時感情更加充沛。在朗讀中體驗到了小白兔後的高興心情;感悟到了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後的悲傷之情,讀出了雪孩子的心靈美,進一步感受到朗讀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最後還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育學生學習雪孩子助人爲樂、捨己救人的高尚品質,懂得別人有困難時要勇於伸出援助之手。

這課透過看圖學文和引導孩子朗讀,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孩子們獲得了情感上的體驗。也讓我深深感受到:要真正讓學生學懂、學好課文,必須牢牢抓住情感因素,透過課文的品讀,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融入文字,感受情境。

《雪孩子》教學反思14

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此片斷中,教師利用動畫,讓學生進入到情景中體會課文內容,體會到雪孩子的勇敢以及當它化成水後的傷心和難過,巧妙地抓住學生的獨特感受透過朗讀表達出來,課程標準中提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學生透過參與到情景當中,對事件有了自己的感受,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達出來,培養了學生閱讀的能力。

《雪孩子》教學反思15

《雪孩子》是一篇童話,講述一個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快樂,爲小白兔解除災禍,最後自己變成了雲朵的故事。課文將水的變化常識融於故事之中,易於激發興趣。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了預習,我預設學生可能說不清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但沒想到,在讀了兩遍課文之後,有的學生就能講清楚:雪孩子爲了救小白兔變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課文卻讀得很不流利,這說明學生的表達能力要強於朗讀能力,原因就是在讀明白故事情節之後,就懶得再讀了。

爲了再次激發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學文時採用情景匯入的方法: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大雪覆蓋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學生觀察後回答:看到什麼景物?(天上下着紛紛揚揚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樹上覆蓋着一層厚厚的白雪。)兔媽媽在堆什麼?(堆雪孩子)這麼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歡嗎?(喜歡)不僅你們喜歡,小白兔也很喜歡,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麼玩耍的吧!然後引導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在讀中感悟雪孩子捨己救人的品質。課文結尾“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從“很美很美”一詞中體會到什麼?有的學生說:這朵白雲很亮。“對,這種美是外在的。”學生從我的評價中馬上反應過來:“這裏的很美很美是說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靈美。”這是我沒想到的,沒想到在我的點撥下學生能說出心靈美這個詞語,我想這與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