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

我在教這篇課文時主要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參照自己對待自然的態度作一番檢討。作者立意高遠,眼界開闊。能從長遠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也有一些說法還可以商榷,可以引導學生思辨、質疑。二是作者的語言。課文中的許多句子有着豐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應該認真揣摩。另外,作者透過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認真學習。

爲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本課的教法我充分考慮學習的主體,即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一般只有20分鐘左右,如果較長時間不改變教學方法,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所以教學的第一點就是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學之初採用情景匯入法,先讓學生看自然景色的資料,看後讓學生談感受,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我又根據教學內容,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我採用情景激勵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較法及引導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採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由於使用了恰當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後反思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當人類頑強地從刀耕火種一路走來,本該站在高高的雲端無比驕傲的時候,卻尷尬不已地發現了自己的無知和愚昧。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之間的矛盾愈演愈厲,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也日漸深沉。

於是,如何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就成了《敬畏自然》這堂課的重中之重了。

爲此,我努力鑽研教材、研究學生動態,制定了一個既教學又育人的教學目標,並精心地安排了教學環節來完成目標。由於“環保”問題已成爲全球的熱點問題,學生對此並不陌生。加之文章的議論性、說理性很強,所以在理清文意體會文章主題方面很容易入手,學生一點即通。

至於透過教學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宇宙觀、自然觀方面,則採用了以學生爲主體的四邊互動形式和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個性見解的發表是本堂課的亮點。摒棄了空洞乏味的說教,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疑惑、並透過討論得出結果。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學生開闊視野,能夠站在一定高度上看待環保問題,從感性認知提升到理性思考。

透過檢查學生以活動小組開展的板報展示活動,看到了學生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樹立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正確思想觀。透過參與了由班委會組織召開的“我爲環保添塊磚”主題班會,更進一步體會到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和高漲的環保熱情。

當然,這堂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由於是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時間過於緊湊,個別環節時間稍顯不足。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反思2

《雷電頌》是郭沫若的浪漫主義歷史劇《屈原》的第五幕第二場,是全劇的高潮部分。這段著名的長篇抒情獨白用風雷電與黑暗的撞擊,表達了屈原與舊世界決絕的心聲,充滿了對光明的謳歌與嚮往。反思本課教學活動,我感受很多。

一、成功之處

(1)緊扣語言展開教學

本文之美莫過於節奏分明,鏗鏘有力的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透過放錄音與學生齊讀,讓學生鮮明感受到語言的神奇魅力,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綿長。而象徵手法和句子修辭手法的探究,則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悟作品主人公急風驟雨般的愛憎情感,在氣勢磅礴、酣暢淋漓的情境中,與主人公產生共鳴,從而激發起學生忠於祖國、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也讓學生潛移默化中掌握抒情的技能。

(2)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中,我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個小組中好、中、差三類學生都得到學習的機會,都能獲得自己滿意的成就感。

二、不足之處

(1)教學設計不夠優化

指導學生分析完幾個句子的深層含義後,我接着讓學生找出一些句子具體說說課文使用了那些修辭手法,有什麼表達效果,結果前後句子多有重合,因爲表達效果大同小異,所以這兩個教學環節有重複之感,這是我教學之前所沒有想到的,這可能是本節課最大的.敗筆了。

(2)沒有注重生成

當一位學生展示“本文既是雷電頌,那麼‘光明呀,我敬仰你’一節是否多餘?”這一問題時,學生說:“多餘。”再問原因,答曰:“與主題無關。”我說了一句:“言之有理。”就讓學生坐下了。現在想想,我浪費了多麼寶貴的生成資源啊,如果我能啓發學生光明是風雷電的最高形式,讚美風雷電就是歌頌光明,那麼他對課文的理解一定會更進一步。

三、今後教學策略

(1)備課要更加仔細,考慮問題要周全。

(2)一切從學生出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能鼠目寸光。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努力提高教學技能。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反思3

爲了參加全市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最近我校組織了校內選拔賽,其內容之一就是上課,於是我選擇了上《與朱元思書》這一篇課文。

以前,對於文言文的教學,我一般是按部就班,按照下列流程來上的:匯入新課,簡介作者,範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理解內容,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的用時就要佔課堂時間的一大半,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聽的打瞌睡的也多,無動於衷。爲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嘗試着一些改變,現在算是找到了一點成功的喜悅。

我今天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麼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在上這一課之前,我用了一節早讀課的時間讓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尤其要藉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基本能夠翻譯課文。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我先範讀了課文,接着讓學生結合課文下的註釋理解課文的內容進行小組(四人)討論,由組長負責記錄本組的疑難問題,之後進行全班討論,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翻譯課文的時間,而且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習慣。然後,讓學生齊讀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

2、課文着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

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構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構方式來行文的?最後,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體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基本能翻譯了。以前要花兩課時的課文,今天用了一課時就基本完成了。我感覺這堂課還是成功的,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今後,我將繼續這樣去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