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通用7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鐘錶》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通用7篇)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1

《認識鐘錶》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資料,這個資料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一幅學生放學回家後透過電話向老師彙報回家時間的生活情境圖引出掛鐘,透過對掛鐘上不同時刻的直觀認識,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正確讀寫整時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養成合理安排時間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們一年級組的三位老師在構成共案的同時,根據本班學生特點又各有特色地進行教學。

透過實際教學,感觸頗深,反思如下:

1、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一向在思索,怎樣從一上課就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呢?於是,我利用課件,伴着音樂欣賞各種各樣的表,學生十分感興趣。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發出驚喜的叫聲,露出喜悅的神情,透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用心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學生年齡特徵,整節課以玩爲主線,把教學資料清晰搞笑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鐘面,爲學生帶給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用心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潛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3、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實際狀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學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能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錶後,學生髮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於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演示,並伴有聲響和顏色的變換,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透過課件演示了分針的轉動是怎樣引起時針的轉動的。學生好初步瞭解了時針一天要轉兩圈,以便能區分鐘面上的時間能夠幹什麼事情。

本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僅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就應是學生“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例如,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沒有讓學生放開說,師有代說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樣明白是8時的,指名說撥鐘的方法等等,學生語言組織有問題。

3、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學生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學生交流討論,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就急於和小組內同學去說,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潛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和語言表達潛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足夠的應變潛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纔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2

本冊教材第七單元安排的認識鐘錶主要有以下內容:(1)認識鐘面,知道鐘面上有2根針,分針又細又長,時針又粗又短;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2)學會了認整時的方法,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3)學習了認大約幾時了,也就是快幾時了和幾時過一點兒。(4)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1小時前是幾時或再過1小時是幾時。(5)在鐘面上畫指針,能區分出分針長,時針短。

本單元內容整理複習時,我先讓學生同位合作,邊翻看課本邊想一想本單元學習了什麼內容,學生回答特別好,基本上這些知識點都想到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做到這一點真的很不容易了。

回顧本單元的教學,主要是注重透過讓學生動手撥時間,來加深印象,鞏固認識本單元的知識點。我們班的家長統一用班費給每個孩子買了一個鐘錶模型,認識鐘面,認識整時,都是藉助鐘錶模型形象的完成的。學生認識了整時後,我讓學生同位合作,反覆的在鐘面上撥整時,一人說一人撥或是一人撥一人認讀。認識大約幾時的時候,我說一個時間,也是反覆的讓學生撥,播完後同位再比較有什麼不同,例如9時過一點兒,有的學生分針指到1,有的學生分針指到12和1之間,總之,我給學生總結:幾時過一點兒,分針一般是過了12,在12和1之間,指到了1也可以,但是一般最多不超過1,超過了1就不是過一點兒了。快幾時了,分針一般也是差一個大格到12。我還佈置學生回家和家長一起撥鐘錶認時間,學生學習興趣特別濃厚。

透過反覆的撥鐘錶練習,學生對本單元知識點掌握非常好。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3

鐘錶在日常生活中都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認識鐘錶》這一單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有些學生會認讀,並掌握本單元所要求的內容,有些同學對鐘錶的知識不會,在課堂中學生是第一次認識鐘錶與時間。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了以下幾個環節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

認識鐘面時,讓學生認識哪根是時針,哪根是分針,有哪些數字,怎樣排列,然後利用課件閃動,如果只是單純地透過視覺去感知,讓學生形成表象是不夠的。我在教學時希望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更好地爲生活服務,因此讓同學們每人課前準備一個鐘面的學具,學生在看一看,親手摸一摸、撥一撥的過程中,自主探索。同學們透過觀察鐘面、撥動轉鈕會發現:秒針走得最快、分針走得比較快、時針走得最慢;分針比較長、時針最短;秒針最細、分針比較粗、時針最粗;小朋友還知道了三根針走的方向。

另外,在引導學生將時間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時,透過出示掛圖演示小明的一天時間安排,使學生將小明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聯繫在一起,引導學生透過觀察來感知時間,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鬆愉快,激發求知慾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總的來說,這單元教學利用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4

《認識鐘錶》一課是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首先,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在哪兒見過鐘錶,不僅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們要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有用的數學。結合“小胖的一天”的生活情景,這些環節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有利於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探究去發現。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也抓住學生年齡特徵,充分利用好學具,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爲學生帶給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用心性,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潛力。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學生。

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讓學生說一說:你早上大約幾時起牀?晚上大約幾時睡覺?每一天你是幾時到學校?你明白下午我們幾時放學?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實踐潛力。同時也能較好地幫忙學生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仔細觀察鐘錶後,學生髮現鐘面上有12個數字寶寶,12大格,還有長針和短針。透過教學使學生掌握當時針指在幾,分針指在12時我們就讀幾時;當分針指在6,時針指在兩個數的中間我們就讀幾時半。透過教學使學生還了解到鐘錶的後面有好幾個鈕,能夠開時、定時的;鐘錶上除了有分針、時針外,還有秒針。

不足之處:認識哪個是時針,哪個是分針時,讓學生分辨時不夠深入,因此個別學生在認識幾時和幾時半時會有混淆。還有就是我請學生撥鍾時,讓他說一說你是怎樣撥的,學生的表達不夠清楚,還有的同學會說,但是動手就好像有困難了。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潛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和語言表達潛力。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5

《認識時鐘》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鐘面以及認識整時。也是爲之後“時”、“分”、“秒”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地學習數學。採用情境教學將說鐘面,學整時,說整時,撥整時,畫整時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爲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和操作實驗的數學活動情境。

針對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是第一次接觸時鐘的內容,雖然已經有一定的生活基礎,但是他們認知雜亂無序、缺乏條理,尚未建立起較爲規範化、系統化的知識。因此對於這部分的知識,想讓學生接受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

整個這節課的教學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得饒有興趣,學得積極主動。教學過程中,透過猜謎的方式引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爲課堂鋪墊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後續教學中,教學內容由淺入深,整節課堂分爲3大板塊:認識鐘錶、認識整時、整時的兩種書寫方式,其中認識整時是課堂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分配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說一說、記一記,使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整時的概念。

整時的認識這一環節的教學任務是要讓部分會說的學生帶動大部分不會說的學生,這的確比較困難,且反覆的說也使得這一環節有些單調。但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始終興趣盎然,積極發言,和教師預設的教學保持着一致的步調。“付出總有回報”,有了前面三個時間的反覆陳述,孩子們不僅能很快地找出整時時鐘面的規律,而且在“老師撥時間,學生說幾時”這一環節中表現出色。

整堂課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興趣濃郁的學習氛圍,學生始終保持着一股新鮮好奇的學習樂趣,自主探索的學習勁頭。在多媒體教學中,“認識鐘錶”這堂課選擇的教師還是比較多的,相比較而言,本堂課雖然在情景上有了一些突破和創新,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針對分針和時針的認識,只停留在分針和時針的外觀上面:粗粗短短、細細長長。針對它們本質的區別,轉圈的快慢程度沒有點到,正因爲時針轉得慢,分針轉得快,纔是它們更加本質的區別。對於時鐘的教學,要突出最關鍵的部分:分針指向誰,時針指向誰,這句話要讓學生反覆不斷地練習。對於電子計時的方法,雖然學生能夠書寫電子計時的格式,但是對於其中的理解還是有所欠缺,比如冒號前面的數字表示的是整時,冒號後面的數字表示的是分鐘,這一點未清晰明瞭地表達給學生,使學生對於整時的書寫仍停留在最表面的仿寫階段,對於後續的學習也會造成一定的障礙。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6

本單元兩個課時的設計都能體現出新教材的教學理念,透過多媒體的手段以及道具模型,透過聽一聽、看一看、認一認、說一說、撥一撥、寫一寫、畫一畫等環節,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教學目標,從整個單元的教學效果來看總結了以下幾點:

在教學整時時,我抓住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了現在最深受學生歡迎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兒童節目中故事人物貫穿整節課,在課堂上出現卡通人物作爲教學元素,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而在認識鐘面後的環節是認識整時,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我設計了卡通人物懶羊羊出場,由於是學生心目中喜愛的人物,他們會注意情境圖上的每一部分,包括鐘面,這是結合學生的需要和實際而設計的。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懂得不要懶牀,給學生滲透了珍惜時間的情感教育,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

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碰到了以下問題:首先是在介紹鐘面知識時沒有介紹鐘面有12個大格;當在講授認讀整時時,許多學生用日常口頭語把幾時說成幾點,甚至把“幾時”說成“幾點時”出現兩個單位,我並沒有去認真思考如何把這個錯誤及時糾正;其次沒有把認整時的重點講透,我應該把“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好好地滲透到學生中去,而我只用一兩句話就略過了,對於中下生還是沒有掌握好;最後在講解讀寫整時時,沒有把冒號左邊和右邊分別代表什麼意思沒有交代清楚。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不斷的努力,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改善我在課堂上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有效。

而半時比整時學習起來更難一些,突破重點、難點的關鍵在於把學生的學習慾望調動起來,運用觀察與操作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中體驗感悟半時指針位置的.特點。我把電子多媒體走進課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爲線索展開,講解“8時已過,分針再走半圈就是8時半”,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學生聯想、推測得出9時半、10時半、12時半,由已有知識生成新知識,既發現了知識之間的聯繫,又體驗到半時是由整時發展而來的。吸引了學生與教師的目光,成爲課堂的一個亮點。在本課教學中,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並充分考慮到本節課的知識特點,結合有效地的實物投影,透過讓學生親手拔一拔、畫一畫、親身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練習設計遵循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讀時間、寫時間、畫指針等內容,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多側面積累感性認識,再上升爲理性認識,感受數學的力量。

本節課由於強調數學學習的實踐性、探索性,教學中設定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內容,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數學內容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學生數學學習過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收到了良好教學的效果。從整個單元來看,學生們都在輕鬆愉快中度過,並且我也比較重視操作的能力培養,把枯燥抽象的時間轉化在形象直觀的模型鐘面上,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認識鐘錶》教學反思7

時間對於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爲他們的生活、學習離不開時間,陌生是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這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升概括科學地認鐘錶的方法。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遵循以學生爲主體,引導他們觀察、動手操作、在遊戲活動中熟練掌握認鐘錶的方法。 本節課的複習目標是:

(1)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 2)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使學生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透過這節的教學,我想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爲了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猜謎語,接着透過梳理知識,撥一撥,看一看,說一說,分步實現教學目標。

(4)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利用課件,設計情景劇:小豬的鐘錶店開張,幫小動物修鐘錶,以及看電影,欣賞歌曲等多種教學手段,透過聽覺、視覺走進鐘錶的世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爲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不足之處:

1、教師語言不夠精練。在進行撥一撥的這一環節時,在課前我認爲學生會進行得很順利,可是在複習過程中提問,發現孩子撥的是正確的,但是不會說,我爲了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說的過多,老師解釋也比較多,所以浪費了時間。作爲教師,教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尤其是數學課堂上更要嚴謹、標準、規範,這方面我做的不夠。顯得在課堂上語言羅嗦、重複、不精練。

2、學生學習習慣需加強培養。學生會看鐘表認時間,但有的學生撥出相應的鐘表就有難度了:由於學生不是經常訓練操作實踐的活動,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很聽老師的指揮,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差,從動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語言文學表達出來,學生都無所適從。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旗幟下,僅僅教會學生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能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熱愛數學,主動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