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速度時間路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速度時間路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速度時間路程》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四年級數學《速度時間路程》教學反思1

豐富的生活經驗是學生形成數學活動經驗的基礎。數學教學如果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學習中,能更好的獲得對數學活動經驗的體驗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本節課先從賽跑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生活場景。本節課先創設松鼠、小兔、猴子比快慢的情境,一是爲了激趣,二是爲了激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的認知,以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當學生髮現路程相同比時間、時間相同比路程的方法後。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展示給學生,從解決淘氣和笑笑誰上學走得快這個生活問題出發,打破學生的認知平衡,時間不同怎麼比大小,可以直接比較嗎?還得知道什麼?如果再知道距離(路程)怎麼比快慢?這樣學生會思考去求“一分鐘的路程”並進行比較。然後順勢引出速度含義,讓學生初次明白可以透過比較速度(一分鐘的路程)來比快慢,初步讓學生體會速度含義。之後又組織學生計算“神七”飛船和騎自行車的速度後,經過觀察和比較,學生自主建構“路程÷時間=速度”的數學模型。這樣,學生經歷了速度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理解了“路程÷時間=速度”,而且能夠初步領悟建模的基本方法,學會了數學思考,逐漸形成一些數學思維活動經驗。本環節還透過航天飛船的速度與騎自行車的速度的衝突意在讓學生明白計量速度時得交代清楚指定單位時間行駛的路程纔可以表達清楚。意在讓學生對速度描述在單位計量層面更精準。在解讀生活中的速度環節設計意圖意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係,豐富對速度、時間和路程模型的認識以及對速度的感知。最後是透過練習提升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

在教學之後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聽課教師的聽課反饋意見現在總結如下不足:

1、對於本課的重難點速度的認識應該用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感知,在涉及到一些重難點問題時,學生的回答與展示之後應該留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理解。

2、教學中有些環節時間應該更加充分一些,兼顧差生。

3、對於速度的單位中的“/”如果給學生加以解釋,那樣學生會更明確複合速度的真正含義。

懇請各位老師提出寶貴建議和意見。

四年級數學《速度時間路程》教學反思2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給其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其輕鬆愉悅地學習。

1、激趣匯入。有興趣的談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設計了“客車、卡車誰跑得快”這個環節,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上課時學生的情緒也非常高漲,給本節課打下了好的基礎。

2、合作學習。學生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貫穿本課的整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逐步“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共處”。

3、適當評價。好的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學生的學習,在本節課中我很關注對學生的評價。及時的對學生的發現進行肯定和表揚,不僅對發言學生是一個激勵,對其他學生而言,也是非常好的鼓勵和鞭策:我也要努力,爭取把我的方法、想法展示出來。

4、教育技術。這類看似只有一個公式(速度=路程÷時間)的課,多媒體教學技術的運用可以使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使學生激發興趣注意力集中。並且讓學生利用線段圖又自主探究出了這三者其他的關係,而且有爲解應用題積累了一種好的方法——畫線段圖。不過,在課後透過和代老師的交流,我深深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教學中一些環節處理的過於着急,比如速度定義的出示,可以在學生試着說一說速度的定義之後,多舉一些生活中有關速度的實例,讓學生更清楚的掌握比較抽象的概念。

總之,透過本課時的教學,把學生原有一些感性認識和一些生活經驗進行概括總結,讓學生理解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係,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係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

四年級數學《速度時間路程》教學反思3

“速度”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學生都知道我們常說的快慢指的就是速度。可是到底什麼是速度,速度的快慢又與什麼有關呢?學生便不太清楚。所以在情境中,教師透過劉翔奪得110米欄冠軍的成績表以及老師與劉翔比賽的成績分析,使學生知道了在路程相等和時間相等的時候怎樣比快慢,並明確了速度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同時也埋下一個伏筆,如果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又該怎樣比快慢呢?進而揭示課題。

在路程與時間都不相等的時候怎樣比快慢?對於這個問題,教師放手給學生採用計算的方法或藉助畫線段圖來解決。對於學生來說,用計算的方法解決難度不大,但要求畫線段圖,尤其是標準的線段圖,學生會有一定困難。我們都知道,線段圖可以幫助我們直觀地分析數量關係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但是線段圖學生在此之前的學習中並沒有涉獵,所以學生畫的可能不夠準確或有誤。此時,我們有必要跟學生一起經歷準確畫線段圖的過程。在線段圖的生成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全程參與,這樣就爲學生下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同時教師透過計算和線段圖的對比將數形結合,使學生清楚地看到比較兩輛車的快慢,實際就是比較兩輛車1時行駛的路程,而這1時行駛的路程,正是我們所說的速度。從而使學生明確在路程與時間都不相同的時候比快慢,就是比速度。

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意義,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得出速度與時間和路程的關係式的後,又提供三個情境,讓學生口算出3個運動物的速度。而這3個物體的速度分別是火車、自行車、運動員在1時、1分、1秒的時間內行駛的路程。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來談談對速度是怎樣理解的,當學生理解到1時、1分、1秒這樣的時間內行駛的路程就是速度時,教師給出“單位時間”的概念,進而引導學生概括出“速度”的意義,既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的數學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速度有快有慢,單位也各不相同,這需要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此環節教師透過播放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蝸牛爬行速度之慢、光傳播速度之快,使學生在輕鬆與震撼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速度,進而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釋生活中的自然現象。

教師選擇了“題中題”的形式,即在一個大的問題情境中設有小情境,透過引導學生對不同角度問題的爭議和思考,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特別是透過多樣化的算法,既鞏固了學生對三者關係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並從中體會到三者關係的緊密。

四年級數學《速度時間路程》教學反思4

我教學的課題是路程、時間與速度,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係,會運用數量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是理解速度的含義。整節課我分成了4個大環節:

1、創設情境:就是透過學生跑步比賽的成績表讓學生進行兩次比較分析,這個情境的創設,我的意圖是讓學生體會到:速度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有關。幫助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初步理解速度的意義。

2、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揭示速度的含義後,又提供三個情境,讓學生口算出3個運動物的速度。使學生知道物體在1時、1分、1秒的時間內行駛的路程就是他們的速度。讓學生對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瞭解。

3、透過例題理清路程、時間和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

4、在具體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速度。此環節我透過播放課件,讓學生親身感受蝸牛爬行速度之慢、光傳播速度之快,使學生在輕鬆與震撼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了速度。課上完後,效果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好,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首先,感覺學生學習氣氛不夠熱烈,課堂不夠活躍,這一點還需要在調動學生情緒上下功夫,在語言的啓發上動腦子,另外,我還想是否應該增加一些判斷、選擇題進行搶答,這樣氣氛會好些,同時也會使學生對概念性的認識會更深刻一些。

2、整節課下來,感覺前鬆後緊,時間節奏的把握上處理不夠到位。

3、這節課的重點是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係。在引導學生推匯出三者關係的三個關係式後,我是否應該設計一個綜合性更強的題目,讓學生在練習中深化,而我設計的練習題是否太單薄,只用到了路程÷速度=時間這一個關係式。

四年級數學《速度時間路程》教學反思5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將數學知識融入情境中。開課時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劉翔在奧運賽場上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後出示豐富數學知識的資訊,讓學生去找一找。

2、能夠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數學概念,探索數量關係,充分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的理念。在認識速度及探索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關係的過程中,我一直將學生放在生活情境中進行思維活動,便於學生順利地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的關係,並能運用這些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在這節課上我儘可能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認識速度以及如何計算速度時,我創設了兩輛車拉力賽,“到底哪輛車跑得快?”這一問題情境,組織學生思考、交流:要想知道誰跑得快,你有什麼辦法?在學生的自主探索過程中,學生很快地建立了單位時間的表象,探索出路程、時間與速度三者的數量關係之一:速度=路程÷時間。探索另外兩個數量關係時,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不僅可以拓寬他們的思維,可以讓每個同學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也培養了學生傾聽的習慣。

4、尊重、欣賞學生,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在孩子們學習、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的鼓勵、讚賞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存在的價值。這樣,學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樹立起來了,也就讓學生領悟到數學不難、好學,信心十足地從成功走向成功。

本節課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在交流評價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體驗,較好地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