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我有友情要出租》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我有友情要出租》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我有友情要出租》教學反思

《我有友情要出租》教學反思1

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幼兒機會。給幼兒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大班語言活動《我有友情要出租》的重要砝碼。

這本書是我在小學一年級孩子那邊偶然看到的,孩子對我說:“這是老師佈置的作業,回家要看這本書。”我當時在想,繪本閱讀是“無壓力閱讀”,怎麼當做作業了,要讓孩子有興趣的去閱讀啊,想着想着爲什麼不讓大班的孩子也來嘗試看這本書呢,讓大班的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開心的有興趣的閱讀,想着自己就在如何把小學一年的教材改爲幼兒園大班孩子的教案。之後和師傅思考了很多,終於造就了一個屬於我自己的教案了,上下來之後發現有自己的亮點也有不足之處。

1、挖掘繪本內涵激發學習慾望

閱讀本書時,我首先看了這本書的圖畫和文字概括,在兩三遍的欣賞中,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收穫,在自己的收穫下,再去需找作者的心裏答案,去需找本書的價值性和繪本的內涵,這本書不僅是要告訴幼兒友情的珍貴,還有就是告訴幼兒其實友情就在你的身邊,要大膽的結交朋友,和朋友在一起要學會分享,學會謙讓與合作。透過師傅細心、耐心、用心的琢磨,我們最終把目標定製爲:首先透過畫面的閱讀,理解故事內容,並能大膽地猜測故事情節。第二知道友誼需要尋找才能獲得,感悟友情的珍貴。

執教後,發現目標達成度較高,孩子透過猜測畫面懂得了友情是需要尋找的,並且知道和小夥伴在一起要學會謙讓與分享。並激發了孩子學習慾望。

2、孩子猜測想象,收穫更多本領

本書是人稱“花婆婆”的方素珍女士和她的搭檔郝洛汶女士共同創作的一本堪稱經典的圖畫書,很受孩子的歡迎。很多老師喜歡讀故事給孩子聽,總怕孩子讀不懂故事的內容,不理解其中的含義。我認爲,繪本本身是給孩子看的,裏面語言不多,還有很豐富很淺顯的插圖,所以,讓孩子自己去讀與猜測裏面的內容,更有韻味。他們憑藉自己的感悟與天真的情感,一定能讀出屬於自己的理解。藉助和師傅這個大膽的想法和構思,我們把活動的整個環節都用孩子的猜測來進行講述故事,這些故事的內容都是要透過一些問題來讓孩子來回答,教師來提煉和總結,在整個活動中,發現自己的迴應經驗不足,對於孩子的回答沒有很好的迴應或者是很好的總結與提升,就如在活動中有一個小女孩會總結同伴的語言,很多次我都是請她來總結,自己基本上重複孩子的話,這樣很浪費時間,可以在孩子的基礎上有所提升,這樣孩子收穫的會更多。如果老師在每個問題的猜測背後都設定幾十種答案,我想到時候自己就不會因爲孩子答不到自己的點上而懊惱和擔憂了。而且會讓孩子收穫的更多知識。

3、巧設教學方法,師幼共同進步

本活動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巧妙設定了教學方法,有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有安靜的交流和大膽的猜測,如在第一頁時就讓幼兒大膽的說:“你覺得現在的大猩猩是什麼樣的心情?”回頭想想,如果把問題這樣問:“你看到怎麼樣的一隻大猩猩”?相信這個時候孩子的回答會更多,思維會更寬闊。還有我直接講出了大猩猩在樹葉上寫的字,如果給孩子留給懸念,這樣問幼兒:“大猩猩這個時候會在樹葉上寫些什麼呢”?

《我有友情要出租》教學反思2

每週一次的繪本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他們總盼着這節課的到來。每講一次繪本之前,孩子們總會問:“老師,今天咱們讀什麼繪本故事啊?”我想這就是圖畫書的最大魔力吧,它能讓孩子親近閱讀,親近書本,把圖畫書作爲課程資源,它不在乎文字的多少,而是給孩子們的閱讀一個輕鬆的起點,搭起孩子們的閱讀之橋。

在幾次繪本課講下來,我覺得孩子們並不是喜歡所有的繪本,我們應該選擇一些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有趣的、有故事情節的、可以引着他們邊猜想邊閱讀的故事。

首先,這堂課採用語言、畫面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並且讀讀停停,使整個閱讀過程變得有聲有色,形象生動,充分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對故事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其次,我又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採取分段進行,使整篇童話讀來不顯冗長。在出現某一張圖畫時,我會用問題來牽引,來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一邊猜想,教學生帶着問題閱讀是最好的提高理解能力的辦法,是最有效的閱讀方法。這樣的帶着思考的閱讀,讓孩子不僅看懂了故事,又明白了友情的無價,也懂得了友情是需要自己爭取的。

最後我又讓學生重新翻看了每一張有小動物躲藏起來的'圖。此時總會有細心觀察的孩子指出哪裏還有什麼小動物。這一環節的設計,吸引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同時鍛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總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始終沒有把自己的認識強加給他們,而是,認真聆聽他們的心聲,尊重他們的想法,孩子的個性閱讀是健康的閱讀,讓孩子們的課外閱讀首先滿足孩子們而不是成人的感情需要,我們重在引領,不在灌輸。

對於這次講課,我覺得存在的問題是:

一、閱讀時雖然有觀察小老鼠和其它動物,但對於他們的表情、動作的變化,需老師及時地啓發引導。如果再增加小動物們的角色互動,就更加能生動地體會朋友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應該主動地親近、尋找朋友,才能得到珍貴的友情。

二、把作者的介紹從最後放到前邊也許會更好,畢竟“花婆婆”也是孩子們之前就接觸到的一本繪本,這樣更能激發學生閱讀這本繪本的慾望。

三、在最後學生寫繪的過程,我覺得自己設計的不夠好,應該找同學先說一說,再讓他們動筆畫一畫,這樣大多數孩子才能縷清思路,充分發揮他們的繪畫才能和想象能力。

四、因爲講課之前時間倉促,本想加上合適的音樂,但是後來並沒加。如果有了音樂,我相信這個繪本會更加有聲有色。

《我有友情要出租》教學反思3

基於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的目的,爲着當前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而且他們中的很多都感覺到孤單的現實,我選擇了繪本閱讀教學《我有友情要出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有感動、有收穫;有遺憾、有不足。課雖然結束了,但帶給我的思索卻很多……

繪本閱讀教學需要老師的精心解讀,要讓學生愛上一本繪本,老師自己首先要愛上它。在上課之前,我反覆地閱讀《我有友情要出租》,只是爲了讓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體會繪本所要表達的思想。這樣,在教學中,我才能語言、動作等方式讓學生也愛上它。比如在教學大猩猩決定不要咪咪錢的那天,咪咪卻走了時,爲了體會到大猩猩的失望、難受,我反覆地翻看着,最後我從那略帶傷感的文字中,從大猩猩嘴角下撇、眼神呆滯等失望的表情中感受到了作者所要描述的那種難過,因此,在教學時,我就讓學生猜想猩猩要說的話,仔細觀察猩猩的表情,成功地讓學生也體會到了大猩猩心中的傷感。有幾個女孩子還難過地哭了。

另外“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教學繪本才能打動孩子”也是我這一次教學的收穫。開課之初,我讓學生們伴隨熟悉的音樂做“找朋友”的遊戲,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覺。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時時讓他們演一演、說一說、猜一猜,時時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們覺得這堂課很有趣,很願意接受這樣的教學。比如在體會大猩猩對咪咪的愛護時,我讓他們演一演“重重地擡起來,輕輕地踩下去。”所有的孩子開心地表演着,也體會着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這一次的繪本教學也讓我知道了,繪本教學不是簡單的“講故事”,更重要地是讓孩子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表達,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開心的閱讀只是給大腦提供材料,思考才能使閱讀的內容成爲我們自己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總是適時地提問、引導,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思考,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比如,在故事讀完之後,我問孩子們:“在大猩猩的身邊就真的沒有朋友嗎?其它的動物怎樣才能和大猩猩成爲朋友呢?”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建議,要主動打招呼等,不需要老師過多的講解,學生在討論與思考中就明白了要善於發現朋友,積極主動交朋友的道理。所以在後面交新朋友的環節,孩子們都表現得很積極,大多數的孩子都和以前不太一起玩的孩子交上了朋友。

總之,這一次的繪本教學中,我時時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讓孩子去經歷整個故事的發展,讓他們獲得了一次嶄新的學習體驗。也許多年以後他們已經忘記這個故事,但是“友情無價、朋友要主動尋找”的觀念一定會讓他們受益一生。

《我有友情要出租》教學反思4

這可能是現在的獨生子女所共有的一個現象:獨自守着自己的地盤,不主動與身邊的人交流,只會默默的看着別人,這些行爲不就是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中所描述的動物們的表現嗎?當我看到這個繪本,我就在想:大猩猩不就是這些孩子們嗎?那些默默關注的動物不就是他們嗎?在夢想班班隊課上,我迫不及待的想把這個故事帶給孩子們。

我把《我有友情要出租》這個故事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大猩猩初次遇見咪咪和她玩剪刀石頭布的事情,第二部分則是以後咪咪和大猩猩一起玩的快樂時光,第三部分是咪咪和大猩猩分離的時候。每講述一個部分,都讓學生去體現大猩猩的心情:或寂寞,或快樂。緊抓住大猩猩的心情,讓學生體會大猩猩擁有友情後的快樂,讓學生了解大猩猩失去友情後的寂寞,明白朋友就在身邊,是要去主動找尋的。課,從封面開始。把故事書開啟,一頁一頁讓孩子看,看後適當把配文讀給學生聽,或者用一種兒童式的教師語言對配文加以補充。孩子年齡小,不可能以我們老師所熟知的從整體入手,因爲他們不能一下子把那麼多圖都消化了,也就更談不上融會貫通地理解了。這裏一頁一頁地看,也許更符合兒童認知、讀書的規律。你想啊,兒童讀書時,都是一頁一頁向後讀,一邊讀一邊咂摸。在出示的組圖中,邊看邊解讀,解讀對圖畫的理解。同時,解讀每組圖後,進行小結。比如,在“讀”完第二部分故事後,停下來,讓學生猜後面的故事,這樣的設計,一舉多得,讓學生有了思維的空間,想象力盡情馳騁,活躍了課堂氣氛,加強了聽講效果,同時讓教學形式有所變化,消除孩子的課堂倦怠感。有些學生馬上把自己對爸爸的印象加入其中。當我們引導學生繼續看圖的時候,他們會急於要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符合書上的內容,覺得很刺激,會以較高的注意力投入下面的教學環節。

以往,我們總會認爲,圖畫的表現更直觀,而文字的表現更細膩,殊不知,這樣的認爲,其實是我們認識上的一種偏頗。走進繪本的世界,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圖畫不是插圖性質的,不只是文學的進一步說明和補充,也不只是圖畫展中的展覽品;它本身就在“說話”。因此,就有一個圖畫和文字的關係問題。這種關係,不是單純的一方說明另一方,而是互相融匯,互相協調,互相補白,共同表現同一個主題,共同創造一個世界,我想,這纔是我們常說的“圖文並茂”的根本所在。在繪本中,每一個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它們往往不以知識的方式呈現,但走進繪本就會發現,它們不是簡單的資訊的傳遞者,而是資訊的重組者,其中有嚴密的邏輯和清晰的理念……另外,讀圖時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讓學生結合文字,學會欣賞畫面,更不能忽略畫中畫。在《我有友情要出租》這個故事中,每幅畫面都隱藏了好幾個動物:大象、長頸鹿、獅子、斑馬……還有一個由始至終一直在陪伴着大猩猩的小老鼠。在逐一出示這些動物時,讓學生用“我發現誰在幹什麼”的句式說話,讓學生主動去尋找畫中畫,也進行了句式練習。發現這些動物的存在,是讓學生明白:大猩猩並不孤單,他的身邊有什麼許多的朋友,只是他沒有發現。再讓學生聯想到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了嗎?你積極主動的伸出友誼的手了嗎?

課的最後,出示了繪本的底面:赫然寫着這樣幾個字:嘿,看過來,朋友就在這裏!朋友是要去找尋的,而且,他們都在附近,就等你去發現。點明瞭課的本意。

透過這次課,我發現慢慢地我們班的孩子們性格更加開朗了,也願意多和別的小朋友去接觸了,漸漸地班級越來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