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爬天都峯》的教學反思範文

《爬天都峯》這課描寫了在暑假裏,“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峯,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峯。這課的重點是“我”爬天都峯的過程,難點是讀懂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天都峯》的教學反思範文

在教學《爬天都峯》時,我作了一些嘗試。

一、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讓學生週末作了預習。上課伊始,我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個人讀。從展示讀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做到課前預習,少部分同學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會讀的還是平時那些同學。爲了彌補這一點,我讓學生喜歡讀哪一段就站起來讀哪一段。

二、說。

讀完課文後,學生會有自己的想法,就有表達的慾望,於是我給他們一個說的平臺。我先讓孩子們在小組內說說:你知道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內容?之後進行小組反饋。第一小組說:“這篇課文主要我和老爺爺一起爬山。” 從這一小組反饋可以看出他們小組不會學習,沒有進行小組討論。緊接着,第二小組說:“我們小組認爲,這篇課文主要寫爸爸帶我去爬山,半路上遇到了老爺爺,後來爬上了天都峯。”其他小組反饋的內容大致相同。這種現象屬於理解不到位,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正常,於是,我進行點撥,提了一個問題:“他們相遇了,很容易就爬上天都峯了?”孩子們在我的點撥下,很快找出了答案:爸爸帶我去爬山,我和老爺爺互相汲取力量,終於爬上了天都峯。之後,我又讓學生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通常學生很容易回答:我知道天都峯很高;我怎樣爬天都峯等淺顯的問題。

三、問。

提出問題比回答問題更有藝術。這篇課文質疑的的地方比較多。雷亦凡提出:“爲什麼老爺爺要謝謝小朋友?”“小朋友爲什麼又說要謝謝老爺爺呢?”這兩個問題提得非常有價值,解決了這兩個問題,解決課文的重難點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釋疑。

要解決提出的.以上兩個問題並非易事,於是,我讓孩子們分小組討論,可孩子們還是一臉的茫然。於是,我降低了難度,問:“小朋友做了什麼事讓老爺爺覺得她有勇氣呢?老爺爺的什麼事又讓小朋友覺得有勇氣呢?”帶着這個問題,很快孩子們找出了答案。

反思

一、小組展示讀、小組討論如果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以提高孩子們的參與度,但小組學習未真正落實,只是停留在表面。這種形式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強化訓練。

二、小組討論的問題難度不宜過大,教師可適當降低難度,使學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蘋果。”

三、讓學生提問,可以激發學生興趣。隨後釋疑,更能體現生本教育。

四、在說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能更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學,效果會更好。如,在說的環節中,我讓孩子們說說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一下子不能完整地說出來,於是,我進行點撥,提了一個問題:“他們相遇了,很容易就爬上天都峯了?”雖然孩子們在我的點撥下,很快找出了答案,但在這個環節教師放手不夠,有硬拽着學生走的嫌疑。如果讓學生釋疑後,再讓學生說說課文大概內容,相信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