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比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5篇)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1

《比的認識》這節課,由於我過分注重預設之外的生成,想透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對教材上的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以及教材外的整數與分數、整數與小數、分數與小數的混合比的化簡方法的掌握能一步到位。然而受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時間的限制,適得其反,學生就連教材上常見的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化簡方法也沒有掌握到位,真是“小插曲”影響了”主旋律”,最終落了個兩敗俱傷。試想,如果本節課以教材上的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化簡方法爲重點,以突出“主旋律”,在學生理解、掌握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化簡方法的基礎上,把師生互動,動態生成的化簡混合比(整數與分數、整數與小數、分數與小數)的方法放在課尾或者課外去讓學生探究,也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具體感悟如下:

一、大力渲染“主旋律”

預設的學習結果是教學的最基本目標,一堂課能否得到豐富的“預設中的知識達成”決定着一堂課的成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有目標意識,時刻注意圍繞目標的實現展開教學活動,及時關注預設目標的達成情況,不斷調整教學進程,引導課堂向着預期的目標進行。這節課的“主旋律”應該圍繞比的基本性質和整數比、分數比以及小數比的化簡方法進行。我在教學中對整數比、分數比以及小數比的化簡方法的這個“主旋律”渲染得不夠,突出得不夠。

二、靈活點綴“小插曲”

教學中預設之外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教師應根據生成的內容是否有利於達成教學目標,是否對學生的發展有價值等來靈活處理。抓住師生不期而至的、有價值的問題和觀點,豐富教學目標。這節課的“小插曲”可能會是化簡整數比、分數比和小數比的多種方法以及化簡混合比的方法等等。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使自己的可課逐漸成熟起來。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2

本課的匯入,我是白板展示例1的畫面,並要求學生說說果汁和牛奶有什麼關係。他們很快就得出“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的答案。我告訴他們: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2/3,還可以說成果汁與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學生心有靈犀的答道: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3/2,也可以說成牛奶與果汁杯數的比是3比2。

然後就是學習比的定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授課時有采用了讓學生自學課本的方式,如比的定義、比的各部分名稱;也有直接告之方法的,如求比值的方法;還有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如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

一堂課下來,感覺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如在鞏固階段,我出示這麼一道題:“在我校乒乓球比賽中,王勇同學以3∶0戰勝李明獲得冠軍。根據這則消息,小紅認爲比的後項可以是0。你對此有什麼看法?”結果很多學生認爲比的後項可以爲0的,主要原因是在學習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數關係時“比的後項跟除法的除數及分數的分母不能爲0”沒有講透。還有數學文化的傳遞處理得比較粗糙,因爲已經下課了。總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進。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3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能否透徹理解比的意義,對於比其他知識的學習是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學生熟知但又不太清楚的事物最能引起他們的探究慾望。書本中的例子只是教學中的一個範本。在課教學時我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透過對已有知識與經驗的回顧,使學生認識到用分數或除法可以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而比又是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的又一種數學方法。透過觀察、比較分析從而提煉了比這個概念,實現概念的內化。

2、注重知識的自主建構。

本課的學習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比的意義,還要學會比的讀寫、比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係等,這些內容的難度不大,適合學生透過看書自學解決問題,所以在教學完比的意義後大膽放手,給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機會這樣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使教學重點得到強化。

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啓發學生開啟思路想問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知0的特殊性。以及數學中的比與比賽中的比分的異同。

上完這節課,反思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學的扶與放的度把握的不是恰到好處。

2、對課堂新生成的問題處理不是很到位。

3、教學語言上不夠精練。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4

設計課時,我就如何引入本課的課題很是爲難。是直接告訴學生本節課我們要來學習比,還是透過適當的過度,讓學生在一種對比中接受這個比呢?權衡之下,我選擇了讓學生透過欣賞圖片,發現要美觀,那麼長和寬就要有一個合適的比例關係,從而引出兩個數之間還有另一種關係,那就是比。但是細細想來,有這個必要嗎?長和寬只要存在一種倍數關係就行了啊,何必繞這麼個圈子來引出課題呢?我思考,每節課都有一個引入,到底哪種引入更有效,是爲了注重實效,還是爲了吸引學生,或是爲了調節課堂氣氛呢?

五年級的孩子雖然思維開始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但是還是偏重形象思維。爲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比,我想先讓學生感受在生活中的比。我透過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國旗法規定:中國的國旗長和寬的比必須是3比2,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比的現實意義;同時,我與生活聯繫,透過火車提速這個孩子們都知道的事情,讓學生求提速前後的速度,透過列示、找關係式等,再向學生介紹其實路程除以速度也可以表示爲路程比速度。此處我目的在於讓學生初步體會比的意義。

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於是我在新知教學這個過程中設計讓學生自學這個環節,只爲學生提綱挈領的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看書,在看書中解決問題。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如何將知識聯繫與歸納、比較。但是在實際課堂中這個環節不盡如人意,主要在於學生不會將知識前後聯繫,同時,合作學習不夠,很多學生只是自顧自的,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這就導致學生不能在討論中將知識解決。這樣的自學也許就只是一種表象,沒有深度,這在後面的學生彙報中就得到了體現。到最後,還是要回到老師教,學生學這樣的狀態中,這是一大遺憾。繼續改進方法。

最後,我透過一系列的圖片,讓學生體會到比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目的在於讓學生提高學數學的興趣,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都說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那每節課中就免不了遺憾,怎麼讓遺憾最小呢?像這樣的認識概念課,除了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好概念外,學生的'思維又該怎麼培養呢?這些都是我所要思考,更是我所要改進的。

《比的認識》教學反思5

《生活中的比》是北師大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內容,是在學生已學過的相關知識基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及相關的應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的起始課。教材安排了“圖片的放大縮小”“速度”“水果價格”三個生活情境去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並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深深體會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性。在備課時我反覆斟酌兩個問題:引入比的必要性在“圖片的放大縮小”學生能感受得到,但在“速度”“水果價格”兩個情境裏,學生會認爲直接“比速度”“比單價”就可以了,比的必要性不容易體現出來,學生可能感覺沒必要用到比。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有意識去設計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有趣的學習情境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我結合自己的設計與實際教學談幾點思考。

縱觀本課,較爲成功的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根據實際需要引入比的意義,讓學生充分親歷一個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了比在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突出在兩個情境和鞏固練習中。

3、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需改進的地方也不少,例如:

1、新授教學層次不夠清晰;

2、問題過碎,追問過多,留給學生思考時間不夠;

3、提問不夠嚴謹過於隨意等等。

4、瞭解比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比和求比值的方法。由於此環節的知識性比較強,讓學生先自學再講解,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對新知加深印象。如果此環節教師給予自學提示,是否更合理有效?在彙報的時候層次會更清晰些。)

一節課結束,留給我的遺憾很多,雖然出現問題多多,沒有達到理想的課堂,但留給我的思考不僅僅只停留於此。如何做到對教材背後知識的深挖,讓自己站在一個高層次的角度去思考、設計自己的教學?如果我們對教材加以深入思考研究,那麼我們所設計出來的教案會更有利於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會更有實效性。因此,設計教學時認真解讀教材,確定課的教學起點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關鍵。一節課下來,學生走出課堂到底學會了什麼?是爲數學內容而教還是爲學生的長遠發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學生上課前知道些什麼?也就是需要我們做好課前預測和課堂預測工作,在關注每一位學生工作中要落到實處,老師對學生的瞭解是把握課堂的關鍵,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該是有效爲教學服務的。另外,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還應該考慮到兩個方面:共性目標和提高性目標,立足長遠,設計立體的教學結構,只有這樣的課堂,纔是有實效、有生機的課堂。

標籤:反思 教學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