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調查教學反思(精選8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調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調查教學反思(精選8篇)

調查教學反思篇1

《調查》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科學技能單元第一課。

本課主要讓學生了解一種重要的蒐集資料的方法——調查,及調查的四種方法和適用情況。在具體課程設計與教學情境中,我們只能一個一個地介紹這些收集證據的方法,一個個的進行專門的比較。所以我帶領學生學習“調查”研究方法,透過分析學生想要研究的學校裏的問題,小結出適合適用調查的三個情境:這個星期我們班有幾個同學請假了?請假的是男生還是女生?兩件事之間有沒有聯繫,並以此展開調查並從中認識到調查的四種常用方法及它們的適用範圍:現場調查、訪問調查、資料調查、問卷調查。同時指導學生要尊重客觀事實,最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調查,首先設計一個調查方案,分工合作,展開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做好調查記錄,調查完畢後透過比較調查記錄得出調查結果,下節課進行彙報。

本課教學中,我透過創設的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了知識的重新建構,使學生在合作實踐中體驗了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的方法和過程,完成了教學目標。透過學生觀察、實踐活動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讓學生從心底裏面產生對本課的濃厚興趣,從學中得到樂趣。

調查教學反思篇2

本節課是在新課標精神的指引下,而開展一系列活動的。

因此,一開始我就讓學生以組爲單位參與討論如何進行校園生物調查,爲調查活動制定具體的調查方案,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和設計方案的能力。學生明白了調查方案及注意事項後,就開始實地調查、記錄、交流、收集資料,讓學生做科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然後對調查內容進行整理、統計,使同學們更好地領會如何去認識和研究生物。

最後,透過兩節課的設計調查方案、實地調查、彙報、整理統計等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突出調查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本節課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主動探索式的學習,也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分工合作精神。同時,也試圖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全面提高每位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新理念。

本節的教學應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調查活動一定要落在實處,小組內事先設計好調查表是非常重要的,這有利於學生按錶行事,避免盲目。

第二、調查評價可分兩方面。

一是小組內互評,讓學生根據調查表的認真態度評分。

二是教師應給調查報告做出評價等級和評語。

調查教學反思篇3

一、教學內容本質、地位、作用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下冊第十章第一節,是繼小學初步認識統計圖、統計表及繪製條形統計圖之後,學習統計知識的第一課時,教材主要從生活實際出發,透過學生經歷統計調查的實例,掌握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統計方法,形成統計思想,培養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併爲以後繼續學習抽樣調查和分層抽樣調查做準備。

二、教學目標設計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會進行統計調查,能根據需要畫統計圖描述數據。

2、數學思考:參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活動,經歷統計的一般過程,發展統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並培養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解決問題:能應用統計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4、情感態度:透過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調查活動,從中感受數據的作用及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統計的興趣,激發學生愛數學的熱情,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自主探究精神,並初步建立統計觀念,培養重視調查研究的良好習慣和科學態度。

三、教學問題診斷

1、初一學生正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屬於經驗性邏輯思維,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的知識和概念。鑑於學生的認知習慣和認知規律,我讓學生親身參與統計調查全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統計調查的理解。我結合教材設計了一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爲了解決問題而親身參與統計調查的過程: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課堂親手收集數據,現場採用劃記法整理數據,使用多媒體技術描述數據,並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不斷的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爲直觀具體的各個環節,讓學生逐步深化理解統計調查知識,並學會應用統計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由於統計調查的教學過程繁瑣複雜,加大了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難度,因此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各個環節進行適當處理,讓統計過程簡潔明瞭,容易理解。

(1)在採用調查問卷之前,我先讓學生尋找生活中能夠收集到數據的各種形式,例如舉手投票、電話採訪、短信投票、電腦輔助、郵寄、訪問等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收集數據的必要性和形式的多樣性,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能更主動的想辦法解決問題。在學生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後,我展示出部分學生的問卷,讓學生能夠取長補短並理解設計調查問卷的各個要素。

(2)整理數據時,我充分利用教具,將統計表清楚地繪製在圖紙上展示給學生,與學生一同分析表格中的各個選項,不僅省略了製表的複雜過程,節約時間,同時也便於根據需要隨時在表格中增加選項,例如在繪製扇形統計圖的過程中需要體現百分比,學生便根據需要在統計表中適當的增加百分比選項,讓數據體現得更清晰等。

(3)繪製統計圖是本節知識的難點,傳統的手工繪圖方式不僅耗時長,並且不夠直觀和美觀,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軟件輔助教學,對其進行突破。

(4)分析數據環節中,我注意拓寬學生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例如有的學生可能會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建議節目策劃人播放喜歡人數最多的節目類型,有的學生卻根據人數和鍛鍊身體的理念建議播放體育節目,甚至有的學生會建議播放人數最少的戲曲節目,原因是大家對戲曲文化了解得太少所以纔不喜歡,如果能播放戲曲節目,增加大家對戲曲的理解,自然喜歡的人就會多了,也能起到發揚傳統文化精髓的作用。正因爲發散了思維,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逐漸變得多元化,對學生的心理髮展和性格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教法特點及預期效果分析

本節課,我採用實驗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爲了解決實際問題而自主想辦法,親自動手操作,帶着解決問題的興趣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從而加深對知識生成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我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和肯定,鼓勵學生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採用師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充分肯定學生,並與學生一起分析探討他們的想法,激勵他們繼續自主推進知識的深入學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體會收穫時,採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並相互補充知識的遺漏,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全面,能力得到更進一步提高。

課堂上,我選取了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圍繞着這個問題主動的拓展思路,解決問題。就在學生不斷的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同時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問題,學生也能有意識的用統計知識來解決問題,並更充分的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

在本節課中,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生成,輕鬆獲得知識,並提升將知識運用到今後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更緊密的聯繫起來,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加學生今後學數學、用數學的強烈願望。

調查教學反思篇4

這次習作要求學生找一個感興趣的內容,在同學中作一些調查,再將統計過程與結果寫下來,然後根據統計數據談談自己的感受。

我覺得這篇習作可以寫成調查報告,也可以當作一次活動來寫。課前我做一課的調查指導,在指導下,學生調查對象的選擇面是很廣的,如李念寧關心同學們最看好的奧運明星,施錦元關心四川汶川大地震,還有同學關心壓歲錢、喜歡的老師、喜歡的偶象等等。我給學生一週的時間進行自己的調查。

我滿懷期待。

當我準備讓學生着手寫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已調查完,可以寫了,可我仍發現班上還有幾位同學還沒有調查,反思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缺少了讓學生調查過程的跟蹤,如果能經常瞭解學生的調查現狀,對學生會有個督促、指導作用,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了。

學生還是學生,教學的過程還需要老師的細心的指導。

調查教學反思篇5

一、活動情景

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數量調查》時,請幼兒從周圍生活中找出數量是2的物體。當幼兒說出:“人有兩隻眼睛。”後,幼兒將觀察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人的身體上來。欣欣說;“人有兩隻耳朵。”寧寧說:“人有兩條腿。”他說完坐下後,另一位幼兒不舉手就坐在那兒說:“小時候有四條腿,長大了有兩條腿,老了有三條腿。”別的孩子也聽到了,就說:“我知道,我知道,我聽過這個。”鑫鑫還連忙站起來說:“老師,這是個謎語啦。是人。我小時侯爬就是四條腿的。”這麼一來,孩子們的興趣就轉到人到底有幾條腿上來了。我就請他站起來,把他剛纔說過的話再說一次,並請他說明理由。

他回答說:“人在小時侯不會走路,就爬,是四條腿;長大了,可以走路,是兩條腿;老了,要用柺杖,就是三條腿。”其他幼兒也說:“對的,是這樣的。”爲了讓幼兒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我請幼兒安靜下來後,提問:“小時侯是用什麼在爬?”“是用手和腳一起爬的。”“老了,走不動了,柺杖的作用很大,那能把柺杖是腿嗎?”“不是,柺杖能幫助老爺爺走路。”於是,根據幼兒的回答,我繼續提問,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數量觀念:“剛纔小朋友給我們說了一個謎語,小朋友也猜出來了是人。那麼人到底是有幾條腿呢?”幼兒齊聲回答:“兩條腿。”接下去,幼兒的思路便又重新轉移到了不同物體的數量上來了,活動得以正常、繼續展開。

二、活動分析:

1、幼兒期的行爲具有模仿性,因而在獨立思考問題時也易受他人的影響。當一個幼兒說出人有兩隻眼睛後,其他幼兒的回答,都是從人的身體上展開來的,他們從模仿中獲取數量是2的物體的經驗,在思維上是侷限的。

2、隨着幼兒心理髮展水平的提高,幼兒也能表現出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小朋友從其他幼兒的回答中想到了有關人的一個謎語,而其他幼兒則積極地對此進行說明,這時幼兒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數學活動相結合,幼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圍繞這個問題的準確與否上得到了體現。

3、幼兒對於數量的判斷由於出現了這個謎語,而顯現出一定程度上的困難。這時,教師正確的引導、幫助就極爲重要了。讓幼兒透過對問題的思考:小時侯是用什麼在爬的?柺杖是腿嗎?從而確立正確的數量觀念。即現代人是有兩條腿的。

4、由於幼兒心理活動的穩定性進一步加強,所以,當幼兒獲得正確的有關腿的數量觀念之後,便就在教師的引導下,繼續展開對不同物體數量的尋找。

三、活動反思:

1、幼兒的思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因此教師的引導語言必須有助於幼兒拓展思維,活動中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人的身體上,回答的情況單一。教師提問:“除了人的身體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數量2來表示。”將幼兒的注意力引至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培養幼兒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2、在活動中,出現教師始料未及的情況時,應採取認真地正面應對的方式,而不應該是迴避的態度。孩子對於自己的想法總有獨特的見解,教師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經驗,在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因此,我認爲幼兒園的數學教育,應培養孩子學數學的興趣、學數學的方法及創新的意識。在本次活動中,組織幼兒對生活中事物數量的觀察和討論來提高他們的興趣;透過教師的啓發引導尋找符合要求的物體的數量來掌握學習的方法;創新則是啓發和肯定幼兒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調查教學反思篇6

《關於小食品的調查》這節課充分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開放性的特點,它不等同於數學、語文、思想品德等其它的學科課程,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與小食品的關係非常密切,他們接觸小食品,如買小食品、吃小食品、談論小食品,因此教師可以以學生的生活經驗,把這些生活經驗加以創造性的開法和使用,使之成爲有用的教學資源。調查也是一種社會實踐,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設計方式方法。這樣的課有很多種上法,加以創造後,開發一種生動的課程,《關於小食品的調查》這節課在設計意圖上,應該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

本節課就是在學生身邊尋找素材,結合學生的實際,創造使用和開發這一內容進行的教學。在整個的調查,彙報活動中,我們讓學生全方位的參與其中,動用學生的眼、口、手等多種感官及動員身邊的家人、朋友、老師參與其中,共同調查小食品的資料,總結生活經驗,透過細緻的調查小食品的種類、包裝等一系列的問題後,進而引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購買和品嚐小食品。那麼,小食品的美味與其對身體的健康程度是否能成正比呢?對此,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調查和討論,讓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生活與學習的內在聯繫。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個“大”課,它大在是個新課程,它大在是要求學生從小就應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程中所要調查的內容對同學們來說並不陌生,但卻很有深度。那麼他們的能力行嗎?其實細想起來綜合時間課無所謂大小,關鍵是要找到適合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路子。意識是培養出來的,能力是鍛煉出來的,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活動就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發展,在活動中受益,在活動中體驗成長,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節課易改以往的講授法,採用新的“活動教育法”來“活動育人”。因此在課題的選材上,我們就從春季小食品再次復甦作爲出發點,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結合學生性格、愛好特點,設計了本次主題,以此來訓練同學們在生活中能夠講究科學的健康、快樂、成長的能力。

從整個活動的過程來看,首先在活動的準備階段,以博採衆長的目的,同學們分別去各自所熟悉的超市、商場進行了參觀、調查。讓他們透過看、問、訪等方式收集第一手材料,接着透過多種方式,如:做調查表讓同學們交流心得,進行資源共享,豐富資料儲備,最後進行整理及成果彙報,在各小組的彙報中,教師作爲引導者,給他們提供討論的空間。這樣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種融洽的學生氛圍使得學生在成果彙報過程中,能夠大膽的展示自己的調查成果,充分展現自我風采,成功的體驗了快樂。使學生在這節課中真正的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可以說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教”,但綜合實踐活動課卻離不開必要的“教”,這後一個“教”就是指導。尤其是在課程啓動的早期階段,學生處於一種不知所然的狀態,一上來就放由學生所謂“自主選題”,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經過實踐的摸索,這節課用事實告訴我們,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指導。制定計劃、學會合作均需要教師的點撥,甚至是訓練,要“放”就必須先“伏”,否則學生無所適從,但老師“扶”而不敢“放”,學生永遠學不會自己走路。在教學中,我們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了放和扶的力度。在調查中我們極大的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展開調查。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我們又採取了扶一把的方法,讓學生們的研究更完善,符合自主探究的標準。

基於這種教學特點,在活動的開展中我們不僅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做,同時自己也及時轉變爲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因爲教師的參與,會讓學生感到他們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隨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們去重視,去認真體驗的一件事。老師的指導又使他們少走彎路,可借鑑我們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更快的享受成功,在這時放時扶的活動過程中處處張揚着學生的個性。這時作爲教師,我們對學生有創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及時給與讚賞,讓他們的自信心發揮極致。促使他們形成再調查研究的願望,形成良好的願學循環,老師在本節課上評價語言運用得就很恰當。

但學生也有在活動中遇到挫折的時候,這是我們應該嘗試使用“挫折教育法”,讓學生品味人生,鼓勵他們勇於面對失敗,培養孩子們更好的“抗震”心理素質,爲築起他們的人生之塔奠定結實的基礎。要做好課堂中各種環節,各種情況的調控就要求教師要有新的師生觀,新的發展觀。爲了使活動開展得更好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每一次活動結束後,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與所失,做到“無則加勉,有則改之”。

讓反思爲下一節的課的進步爭取成功的機會。同時要讓評價體系貫穿於活動的全過程,使生生互評及師生共評等評價方式爲完善活動方案提供最直接幫助。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產生,確實向老師們提出了挑戰。要讓它成爲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徑,讓它真正成爲服務於學生,讓學生喜歡的學科,老師們的意識及實際操作方法是必須講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動”,在“動”中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法、新實踐,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踐已經啓動,我們目前所接觸的雖然只是其中一隅,對課程資源的開發也僅僅只是初步的,但大量的實驗工作還在後面等着我們。我們深知,每一門課程,都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我將繼續秉持着務實求真的態度,深入學習、大膽實踐、及時反思、總結經驗,在不斷摸索中不斷成長。以上是我們對本節課的反思內容,請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調查教學反思篇7

統計這一章內容我們教師普遍認爲其內容很簡單,中考中也是一大得分點,因此在學習這一章時,思想上會很放鬆。但我的看法是:如今這個時代是資訊時代,誰獲取了資訊,誰就佔據了獲勝的先機;國家之間的戰爭並不是看得見的顯性的戰爭,而是看不見的隱性的戰爭,隱性的戰爭實際上就是資訊戰,調查統計是獲取資訊的有效手段。

所以在學習這一章時,我們教師在戰術上要藐視之,但在戰略上要重視之,即我們要利用教這一章的契機,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這是新課標將概率與統計編入新教材的意圖,也是我們作爲數學教師的職責。在整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在認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利用“親和性”的學習材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爲學生創設了親身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民主平等、寬鬆愉快的氛圍中,使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不僅習得了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在享受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喜悅的同時,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回想本節課有幾個讓我感到欣慰的地方:

1、激情引趣

創設的問題情景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且是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於疲倦狀態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的吸取知識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有必要一開始教師就要吊起學生的胃口,激發他們的興趣。本節課一開始就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問題情景,有力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瞭解全班同學對母親生日的知曉情況”,“瞭解本班學生的視力情況”,“列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例”,極大程度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2、數學知識生活化

新教材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讓我們不斷接近生活中的數學,感知生活中的數學,數學從生活中來,有服務於生活。我們只要真正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的數學聯繫起來,我們必將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也一定會提高我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整節課的教學內容都是用生活中的問題創設情景的,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情景中學習有用的數學,同時也能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本節課的第一環節讓學生調查最喜愛的水果,經歷收集數據、調查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第二環節對學生知曉母親生日情況進行調查統計,並適時進行感恩教育,進而感知統計調查有普查和抽樣調查兩種方式;第三環節是來到武進針紡城,進一步讓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真正體現學以致用,從而讓學生總結得出普查與抽樣調查的各自特點和區別,感受抽樣的必要性,培養統計的意識。

3、課堂教學活動化

在整堂課教學過程中,我圍繞教學重點進行設計,抓問題的“關鍵點”與學生對話,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學生形成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瞭解世界的意識;體驗到了身邊很多事物與數學有關;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視角去分析問題,以及用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身邊事物的能力。爲學生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空間,整節課中,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探索活動中,他們獨立思考,互相交流,在整體中感悟,應用中昇華,表現出很高的熱情與智慧,知識、技能、情感得到同步發展。

4、用活教材

新課程指出:教師可以不必拘泥於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學,只要以新課標爲依據,達到新課標整體性的理論和目標就可以了。同時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有自己的獨創性,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去創造性的運用教材。因此,教材只有一個要求,不是聖經,應該活學活用。本節課從情景的創設到列舉事例,再到練習題的設計等,都對教材內容作了適當的處理,使之更加生活化、開放化、社會化。這樣做對學生理解更深、記憶更牢、學習效率更高。

幾點思考:

1、讓學生不斷體會統計思想是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隨機抽樣中滲透統計思想是基本任務也是主要任務。筆者在本堂課的教學中也深切體會到了教學的困難。

2、概念教學應更多地採用歸納式教學,這對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教師絕大多數是在“演繹”的教學中學習長大,我們在中學時所接受的學習方式會影響自己的教學方式。筆者也不例外,從小被演繹慣了,即使有意識地要讓學生自己進行實踐體會並逐步歸納,但是在教學中還是時不時地“滑向”演繹。

3、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讓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統計思想,又能很好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這將是本人今後的努力方向,雖然做到這一點會很難。

4、“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

調查教學反思篇8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與小食品的關係非常密切,他們接觸小食品,如買小食品、吃小食品、談論小食品等等,根據學生的這些生活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了《關於小食品的調查》這一研究主題。本節課作爲一節選題指導課,它最大的亮點,就是突出一個“導”字。因此,整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的自主性。

一、起興趣,揭示主題。

衆所周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沒有固定模式,也沒有固定上課內容的課程。基於這種情況,很多老師在指導學生活動時有時是一籌莫展。其實,好的選題就是來自學生自己興趣領域的選題,讓學生做自己真正喜歡的研究和探索,這時的學生參與度纔是最高的。我在執教這節課時,就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我透過問學生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入手:“你們最喜歡吃什麼零食?爲什麼?”愛吃零食是孩子們的天性,所以,這問題一出,孩子們的興趣非常高,個個踊躍舉手發言。接着,再透過一段調查學生喜歡吃學校附近小食品的視頻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這些來源於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結構的事件,瞬間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大家暢所欲言,我們的課題就輕鬆地提出來了。

由此可見,激發學生興趣必須基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活動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切入口要小,這樣學生才能人人蔘與,充分表達自己的研究主題和原因,活動也就會漸入佳境。

二、分主題,擬定課題。

活動主題通常包含較大的研究範圍和活動內容,鑑於學生的能力和學習方式,通常都不能有效地完成一個大主題,因此合理分解活動主題,根據需要產生合適的子課題就成了關鍵。

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形成子課題是本課的一個重點。透過之前播放的那段視頻,學生對小食品的認識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它的好吃、便宜上了,更多的是對小食品的安全、衛生、危害方面有了大致的瞭解。因此,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時候,大家都能提出一些值得思考、值得研究的問題來。接着,再讓每個小組的成員討論出最想探討的五個問題,並記錄在表格1上面。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爲了指導學生把他們所提的問題進行歸納、提煉做好準備。

而引導學生學會歸納問題,確定研究的子課題是這節課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指導過程中,我先出示一小組的表格,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發現,一起歸納、一起提煉,教會學生篩選問題,歸納問題、提煉問題的方法。再由各小組就自己剛剛提出的問題歸納、篩選,最後確定出本小組最想研究的課題,把它寫在表格2中,並把選擇這個課題的理由寫下來,還要派一名代表把研究的課題寫在彩色卡紙上,再張貼到黑板相應的小組序號那裏。等各小組的研究課題都張貼好的時候,再來進行各小組的課題表述。這一環節的設計,老師純粹就是一個“導”的作用,學生的問題主要來源於他們自己,作爲教師的我並沒有過多的干預。我主要是激發學生對身邊事物的研究興趣和問題意識,對學生的思維活動作適度、適時地引導。

三、組建小組,取好組名。

透過教授學生討論合作修改的方法,最終和他們一起確立了六個研究主題,並讓各小組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現場分組,組成志同道合的研究小組。特別是推選小組長的時候,透過一個小遊戲的方式來推選,更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被推選到的組長也顯得很高興,很自豪。接着爲了增強各組長的自豪感和責任感,我讓組長帶領組員,給自己小組取個好聽的名字,並作簡要說明。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真的是不可低估的!取的名字不僅好聽,還很有創意。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得還是比較成功的,真正體現出了綜合實踐活動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當然,在課堂上還是存在一點小瑕疵的,比如學生起來回答問題的時候,有個別小動作比較多,沒有及時進行適當的引導教育;在佈置學生小組討論的時候,沒有一次性把要求說清楚,而是等到他們開始在討論的時候,再來提醒個別問題,這有可能導致討論激烈的小組聽不清楚要求。不過有瑕疵的課堂,纔會促使自己進一步提高。

綜合實踐課程對於我們來說是新課程,沒有更多的、現成的方案可以給我們參考,一切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努力地去探索,修正與完善,在不斷地實踐與反思中獲得螺旋上升,把綜合實踐課程上成學生喜歡的課程。

標籤:精選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