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

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1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文質兼美的課文,寫的是“我們”一家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的事。“議花生”一部分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和重點,透過“我們”一家對花生好處的議論,說明做人要做像花生那樣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其特點是:由物及人、借物說理、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等。

一、教學設計的高效性。

設計這篇課文教學時,我以文字作爲載體,緊緊抓住作者和文字的聯繫展開教學,帶領學生深入淺出,理解文字內容的同時,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第一瞭解作者許地山筆名的含義,第二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課文的寫作方法是主次分明,借物喻人,不但設計帶領學生從文字中提煉寫作方法,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緊緊抓住“主次分明”這一特點,簡單地分析完“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三件事後,快速進入“議花生”部分。做到了一種統一,爲課堂有效地節約了時間,體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二、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要簡、精,儘量做到提綱挈領,讓學生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來進行。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真正的問題,他們真正不理解、有疑惑的問題,既不是應付差事地隨便提問,也不是投師所好地虛假提問。如:發現了“居然”的問題、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的問題、“最可貴”的問題。在這堂課上,學生的質疑分爲兩個環節,一個是針對第一自然段,學生讀出了“居然”這個顯眼的詞,並由質疑這個詞的用意體會到了收穫花生的意外和喜悅。第二個環節是默讀3至15自然段質疑。他們的確是不明白爲什麼父親來了“實在很難得”;也不明白議花生爲什麼還要講桃子、石榴、蘋果。問題也是學生自己解決的,我只是提醒他們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小組合作探討解決。“體面”問題,“有用”問題則教師示弱,讓學生幫着解決,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如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或者鼓勵他們大膽猜想,或者友情提示,諸如此類,既有學法滲透,又巧妙地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生自己“學”,自己獲得答案,體現了課堂提問和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高效課堂就是要把課堂更多地還給學生,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鍊機會,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少走彎路,提高課堂效率。在處理“桃子、蘋果、梨”的問題上,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先填表,再討論,最後感情朗讀,既由淺入深,層次清晰,又體現高效性。

四、情感滲透的有效性。

本作作者借花生告訴我們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從“什麼最可貴”到“爲什麼最可貴”的解讀中,我採用了層層剝筍法:“體面”是什麼意思?“只講體面”是什麼意思?我們能不能只講“體面”?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人?透過這樣發問,層層逼近,幫助學生理解了“體面”、“只講體面”的差別,爲準確地把握《落花生》一文的主旨掃除了障礙,鋪平了道路。學生領悟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真正含義,有效地滲透了情感教育。

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就一定能發展學生,就一定能實現課堂的高效性。

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2

《落花生》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15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許地山,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落花生》是許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實的風格著稱。因原文的行文不易於小學生讀懂和理解,所以在選入課文時做了“翻譯式”的改動。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見功夫,所謂“無技巧”,修改後更是顯得簡單平易,學生對課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會有什麼困難。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強,主要部分是以“實錄”的對話形式出現,主要透過父親對花生的談論,讚揚了一切“默默無聞,爲人民多做好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說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如何在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挖掘這篇課文的人文內涵,是這課教學首先應考慮的。經過找師傅和教研組長評課,有如下認識。

一、本節課設計的可取之處

1.課文內容上詳略得當,直抓重點。《落花生》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我執教時從“課文講了哪些事入手”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並順勢點明本文突出優點“詳略得當”。接下來直奔重點——議花生。把握課文重點,抓緊上課節奏,避免了課堂的拖沓。

2.聯繫實際,理解文章重點《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熱烈地討論。出示許地山的個人事蹟,用實例告訴許地山筆名的含義。之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舉例自己身邊的“落花生”一樣的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落花生的品質,更希望學生日後能學習落花生的品質。

二、本節課的不足

1.課堂上對學生語言規範不到位。語文不只要求老師使用優美合理的語文語言,更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五年級的學生足可以講話說的規範。但我平時課上強調較少,導致學生語文語言差。

2.課堂各“任務”間過渡語表達不清晰。課堂過渡語使連接課堂的關鍵。老師明確清晰的進行過渡才能使所有學生了解接下來的課堂節奏,不至於是學生跟不上老師節奏。但我課上的過渡句使用不好,可也是會有學生走神的關鍵因素。日後的上課過程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3.課外拓展沒有發揮實用。

《石灰吟》是學生接觸過的“借物喻人”的古詩名篇。我原本的設想是透過《石灰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但是,我沒有對《石灰吟》中借哪些物喻那些人進行解釋,沒有達到目的。使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困惑。今天這堂課經歷了3次的試講,改教學設計4次,最終得以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雖然這節課有很多不足,但之前試講的“沒有抓住重點”“時間分配不合理”“課堂節奏拖沓”“教態軟綿”這些問題都改正了。經歷了之前爲了這堂課的磨練,我想到了一句詩“寶劍鋒從磨礪出”。希望我可以越練越好,越練越進步。

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3

《落花生》是一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透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在表達上頗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雖短,卻給人以清晰明瞭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現總結如下:

1、猜謎激趣,實物再現,拉近距離。

本節課在導課時我設計了猜一猜的環節:“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個白胖子。”稍微有點生活常識的孩子一下子便猜出來了:花生。在學生猜出來後我迅速拿出好幾樣花生,有單粒的,雙粒的,還有四個粒;有生的,有熟的;有圓粒的,還有長粒的……孩子們看到花生頓時興致高昂,我借勢而爲,拋出一個問題:你們說說對它有哪些瞭解?這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起來,花生在孩子們的心中便有了較重的分量。“你們真是作者許地山老先生的知音,他用文字寫下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趕快去拜讀吧!”孩子們很快進入角色,朗朗書聲不絕於耳!

2、自讀自悟,理清文章脈絡。

學生在放聲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之後,我又引導孩子們帶着問題去讀書:“圍繞落花生,作者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抓住關鍵詞語列一列小標題。”此時學生們快速瀏覽,去搜尋關鍵字詞,在取捨中快速判斷哪些詞語更關鍵更準確,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和提升。然後班內交流,達成共識:種花生、收花生、做花生食品、議花生。我將孩子們的收穫板書出來,讓他們快速識記,既理清了本文的層次也爲將來寫文章列提綱夯實基礎。

3、層層推進,體悟做人道理。

此環節我分了五個層次去教學,層層遞進,情感一步步得到昇華。首先,側重我們的話題主要凸顯的是什麼;其次,感受爸爸的話語中包蘊的是什麼;再次潛心閱讀,感悟爸爸的話語運用的典型方法;緊接着拓展,結合生活實際積累談一談相關的人和事;最後各抒己見,談自己的理想。學生由內容到方法,由話語到做人,由他人到自己,情感在一步步昇華。

二、成功之處

透過猜謎、實物再現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以讀代講層層深入。口語交際環節的創設使學生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真正落實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也體現了文章的主旨。

三、不足之處

對話的內容處理得比較匆忙,也沒有涉及寫話,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沒有落實好。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學習,我會帶着孩子們分角色朗讀,讓讀書聲充盈課堂;還會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再仿造文章對比的寫法進行小練筆活動。

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4

《落花生》是一篇敘事散文,作者許地山透過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由平凡事物花生談到人生道理。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爲自己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以讀帶講,邊讀邊悟。

本文的語言簡潔明瞭,通俗易懂。我決定透過不同形式的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孩子們在盎然的興趣引導下把課文讀熟,從而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要說明的道理。

在教學“議花生”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在學生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父親”在議花生的時候說了哪些話?“我們”分別說了什麼?你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說一說是喜歡花生,還是喜歡桃子、石榴或蘋果?理由是什麼?在你身邊的人羣中,有哪些人和花生一樣。比如:小區裏的清潔工。讓學生先說一說他們具有什麼特點?再對照文中“父親”介紹的花生的特點說一說它們的共同點是什麼?然後再透過交警、老師等學生熟悉的職業幫助學生感悟文中“父親”的話中的道理,並懂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該怎麼做,做怎樣的人。

三、小組合作,用表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例如:在教學“種花生、收花生”的時候,我把學生分成小組然後分配角色,讓他們表演一番。在表演的時候,我提出問題:“‘父親’爲什麼要請?如果讓你請,你準備說什麼父親纔會在百忙中來?”這個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在讀課文、說理由的過程中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表達。條件1:種植花生不容易,居然收穫了,來體會大家的高興,讓父親來分享高興。條件2:母親把這個吃花生居然說成過花生“收穫節”,母親還做了好幾樣食品,體會語言文字的妙用,體會母親對此的重視。條件3:在後園茅亭裏過節。而透過學生的發言,教師扮演“父親”,說不全條件就推脫自己很忙。這樣逼着學生在書中找答案,學生們把條件說清楚了,書也就讀明白了。

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之後,我發現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我在處理一些教學環節的時候,有些地方處理得不夠細緻。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沒有抑揚頓挫的變化。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之處。

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5

教材簡介:

《落花生》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啓示”,要求學生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啓示,還要體會關鍵詞句的含義。由於文字的背景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父親的話又是難點,所以我在教學本課時,抓住課文主線——父親的話進行教學,用以讀代講的方式讓學生透過多次朗讀課文去理解父親的話。

具體操作如下:

1、你如何理解父親的話,有什麼感受?啓發學生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是借物喻人。作者藉助落花生比喻哪一類人?也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一類人有落花生的這種精神?還可向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教育。

2、指導學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誦下來。採用理解重點詞語,如“鮮紅嫩綠、愛慕、矮矮地、分辨”,讓學生說並填空,在反覆閱讀中體會花生不徒虛名,踏實做事,樸實無華的優秀品質。

3、抓好課後小練筆的落實。目的是讓學生在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課文的寫作表達方法,透過對比、比喻等修辭手法去寫作,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學習中運用。

在教學中,我還大膽嘗試將兩課時的教學任務安排在一節課完成。字詞的學習、課文的梳理讓學生透過預習完成。因爲本文條理清晰,圍繞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四件事,學生自學即可完成。課堂上我重點講解“議花生”,但因爲在背誦父親的話部分用時較多,關於社會中有哪些人具有落花生的精神這一拓展問題沒有很好地展開,比較遺憾。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覺得教學設計要再完善些,把握好教學時間,注重課堂的高效性。

人教版落花生教學反思6

《落花生》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透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我們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在教學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抓住重點,整體感知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後,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爲什麼?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並在無拘無束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透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我在設計時做到以讀爲本,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配合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去體味文章的語言,去感受蘊涵的哲理。這樣一遍一遍的要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滿意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聯繫實際,情感昇華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圍繞這句話進行熱烈地討論。對於當今社會,你想做花生一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我在課上設計了《實話實說》欄目,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預學生的想法,讓學生有獨立表達自己看法的權利,無論他想做何種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學生課上說得非常精彩,並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有的學生說想做落花生一樣的人,對社會默默奉獻。有的同學說想做蘋果、桃子、石榴一樣的人,也講究體面,敢於表現自己,也能對社會有貢獻。多數同學說要做花生、蘋果、桃子、石榴兩種結合的人,該默默奉獻時奉獻,該表現時表現。我真的爲學生有這樣的見解而感到高興。並讓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際談談,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學生感悟到清潔工、教師、建築工人、醫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學生說得有理有據,這一環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昇華。

四、體悟情感,課外延伸

在課的結尾,我還設計了本文的寫作方法的點撥。用“花生,我想對你說……”作爲開頭寫一段話,讓學生說出心裏話,把語文學習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