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

《大氣壓強》是物理必學的一個知識點。下面小編收集了《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

《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

《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1】

《大氣壓強》這節課主要講的是關於氣體壓強中大氣壓強的初步知識,與前面所學的固體壓強,液體壓強一起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初中生的認識感性多於理性,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大多來自他們的興趣;而物理教學又以實驗爲基礎,實驗幾乎始終伴隨着整個教學過程 ,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體驗大氣壓的存在,討論大氣壓的特點,應用大氣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一起參與動手做,給學生親近感和真實感。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比較好。我個人認爲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演是實驗;易拉罐壓癟,燒瓶吞氣球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己動手做覆杯實驗,擠壓皮碗實驗,礦泉水瓶扎孔裝水不流實驗,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學生參與探究,體驗大氣壓的存在,使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用塑料管從瓶口吸飲料”“、塑料掛衣鉤”、“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說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大氣壓的測量方法,首先做大氣壓支撐水柱的實驗,讓學生獲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爲水銀,量筒改爲托裏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裏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存在的主要問題

教學實踐後,發現與自己預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 比如:在“覆杯實驗”中,有的同學提出,硬紙片不掉下來,是不是被水“粘”住了?這是在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以後應注意此類問題的出現。我應該設計怎樣的實驗去證明:紙片不掉下來是由於大氣壓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課堂中實驗較多,但對實驗進一步的剖析深度不夠,有些同學可能還會存在一知半解現象。雖然小實驗準備的較多,但是還是不夠充分。如覆杯實驗時,第一次選擇的紙片不夠平直,實驗險些失敗。

《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2】

本節我的設計思路是:以當下比較流行的魔術引入課題,吸引學生注意力,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和學習用品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在親切、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享受探究的樂趣,最後,以一道課外探究實驗承前啓後,使課堂留有餘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動手實驗活動,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對本節課具體總結如下:

1. 在引入這一環節,我以當下比較流行的魔術引入課題,這不僅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且魔術內容設計讓學生既熟悉又陌生,因爲學生剛剛學了液體壓強知識,且也有這個實驗,所以很容易就回答出:“水會從孔中流出。”當我把塑料瓶從水槽拿出,學生髮現水卻沒有流出。那一刻,我看到學生的表情,感覺到已成功了三分之一。

2.課堂上的幾個小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杯水倒置實驗,既讓學生體會到了大氣壓的存在,又真切體會到了大氣壓的方向是向各個方向。還有學生熟悉的滴管、注射器實驗更是學生體會到了大氣壓與生活息息相關。我想給學生印象最深的還是馬德堡半球實驗,這個實驗讓大氣壓的存在事實在學生心中紮了根,成爲他們永久的記憶。這是教師任何優美華麗的詞語所不能代替的,也是不能用簡單的錄相所能取代的。我想這幾個實驗不僅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大氣壓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了尊重事實、相信科學的思想,激發了學習物理的熱情,這比我們平時幾句空洞的激勵性話語效果要好得多。

3.難點的'突破這一環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托裏拆利實驗的過程方法,並用幾幅簡圖進一步分析原理,使學生清晰的認識到問題的實質,突破了難點。

4.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而是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突出科學探究等基本理念,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並恰當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服務於生活,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5.有些問題設計不得當、不明確,使學生不知如何回答,造成有幾個環節課堂氣氛差,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6.針對大氣壓存在的原因處理簡單,只是在引入中一帶而過。使學生印象淡薄,有的同學甚至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雖不是重點,卻直接影響了一些問題的分析,比如在回答:“爲什麼我們的手感覺不到大氣壓的存在呢?”時,如果學生深切體會到了大氣壓產生的原因是重力,就不會說出是:“因爲空氣密度小。”的答案了。

下次再上這節課,可適當添加練習。

《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3】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非常好。我認爲是非常好的一堂有效教學示範課!我個人認爲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引入有效:“瓶吞蛋”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幫忙把雞蛋壓入瓶內。

二、教學設計有效:教學理念新穎、教學設計合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依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從大氣壓強的存在到大氣壓強的測量再到大氣壓強的應用。特別重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

三、提問有效:不再是簡單的設問,學生不是簡單的用“是”或“不是”來回答。例如:大氣壓怎麼把雞蛋壓入瓶內?讓學生體會瓶內氣壓小於瓶外氣壓大氣壓強起作用。這樣提問有較強的啓發性與針對性,教給學生的不是簡單的知識,而是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活動實在有效: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例如:學生上講臺親自拉馬德堡半球、學生做覆杯實驗親自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學生上來喝飲料,一位同學能喝到、另一位不能。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平時吸飲料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實驗也有失敗,請耐心等待”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五、學生學得有效: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解感染着學生、鼓舞着學生,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語言清晰、生動有吸引力,充分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問題得到合理、機智地解決,充分反映教師的基本素養,使學生“善學、樂學、會學”

大氣壓的測量是本節的難點,如何設計實驗?我用逐漸增高的管子,把無形的大氣壓的測量轉換成液體壓強的測量,學生輕鬆理解、掌握該難點。

六、多媒體使用合理有效:一個是托裏拆利實驗用水銀,不方便在課堂上演示;另一個是大氣壓可托起多高水柱也是在教室中無法完成的,利用多媒體可以達到與實驗同樣的效果。

不足之處:課堂上兩個女生拉吸盤偶然拉開了,應及時讓他們解釋問什麼拉開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兩位同學在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不慎將細玻璃管踢碎,給後面的講解帶來不便,我靈機一動用試管代替矮一些的玻璃管,達到了同樣的教學效果。

總之,我認爲:這是一堂非常難得的有效教學示範課,充分展示了授課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學素養。

《大氣壓強》的教學反思【4】

大氣壓強這節課是我參加明星教師評選精心準備的一節課。這節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用噴泉實驗引入,然後透過馬德堡半球實驗和托裏拆利實驗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大小,運用探究思想,突破重難點,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下面是我的幾點反思:

1、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連貫性。大氣壓強概念貫穿全節,是重中之重的知識點,它是一根主線,把各部分的知識緊緊聯繫在一起,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注重前後知識間的有機滲透,體現了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

2、教學中重視理論聯繫實際,體現了生活-物理-社會這一設計思路。大氣壓強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及自然現象的聯繫極爲密切,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規律解釋現象,說明道理,進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設計題的訓練。

3、教學中重視了實驗教學。關於大氣壓強的知識,很多可透過實驗觀察來探究學習,雖然很多實驗用專用儀器操作,但許多實驗可取材於瓶瓶罐罐,並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關結論或驗證有關知識。在本節課教學中,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設計了大量的實驗,重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當然,本節課的探究思想還沒體現的淋漓盡致,教師講的還是有點多,學生的發散思維沒得到充分的發揮。以後我會更加努力的鑽研教材,精心備課,爲同學們上好每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