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1

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二年級第一學期數學,在整個小學階段佔一定的重要位置。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着眼於發展學生數學能力,透過讓學生多瞭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用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兩點:

1、適度使用學具。

數學思維在小學階段主要是抽象的邏輯思維,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性爲主。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及認識規律,實物學具對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因爲這是新的運算知識,學生以前只學過加法和減法,乘法對他們來說是很難想出它的意義的。我使用學具教學,把學生從加法的意義上過渡到乘法的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擺學具時也應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擺花片的過程中,應按照從一般到特殊的規律,先擺出兩堆不同數目的小棒,再擺兩份數目相同的,最後擺很多份數都相同的,讓學生覺得加法的累贅,再介紹乘法。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義,很樂意去學習乘法。可見,學具使用的恰到好處,有利於新知識的過渡、教學,也可以擺脫枯燥的學習氣氛,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2、從現實生活出發,利用社會生活知識教學。

《新課標》中強調小學數學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應該生活化,如果我們能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把現實生活的問題聯繫到學習的知識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如有這樣的一道應用題:小紅做了23朵紙花,送給同學們18朵,還剩下多少朵?這道是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應用題,如果要二年級的學生做出來,有的同學們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來,但有一些同學連題意都不明白。這時,如果我們從實際的生活出發,具體地給出這道題的實際意思,再根據結果和減法的意義,就可以很容易讓學生明白這道題的意思,這樣比較容易解決問題,因爲本來他們就知道結果,只不過不會用數學知識來解答罷了。所以說,有一些應用題中,如果能從實際生活出發,先用學生的生活經歷來解答,再用數學知識來解答,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理解題意。也可以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樂趣。以上兩點。使二年級的小朋友真正從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2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目標已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程設計也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知識轉化爲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重視創設聯繫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和其他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學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重視過程,重視引導求異思維,鼓勵算法的多樣性;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等貫徹新理念的教學行爲;讓學生以一種生動、活潑、有趣的方式來學習數學,讓學生不費勁地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多數同學已表現出對數學的一定興趣,並已逐漸適應,形成初步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教師引導下已逐漸懂得傾聽他人發言,與同學合作交流等。本學期的課堂教學工作,重點圍繞自主探究這一課題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二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複多次,也只能達到的效果有限。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定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米,離學校55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着重啓發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在小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全路程。又如在教學數學廣角中:一個文具盒12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角、1元、2元、5元、10元、1角、2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着濃厚的興趣,帶着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鬆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定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爲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讓學生正確辨別從不同位置(正面、左側面、右側面、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這樣的教學目標定位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每人從一個面來觀察物體,然後進行調換(前後調換、左右調換),讓學生體會到左側面、右側面是不一樣的。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在室內進行觀察,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前看、後看、左看、右看,後看,側看的相對性,及方位存於空間的真正含義。從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東西可能會看到不同的樣子。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在軸對稱圖形中,我讓學生先自己試着剪剪軸對稱圖形,然後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展示讓同學對圖形進行分類,在學生進行分類的過程中,已經滲透了軸對稱圖形主要特徵的認識。然後讓學生思考爲什麼這些圖形是對稱而另外一些不是,從而引出對稱圖形的判斷方法(對摺後看是不是完全重合)。透過找作品中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如果把一個圖形對摺,只要摺痕兩邊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那麼這樣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接着讓剪出對稱圖形的學生來說說他(她)剪圖形的過程。然後讓同學看書本68頁剪一剪,加深同學的印象。最後全班再一起來剪對稱圖形。透過對先對摺再剪的圖形的觀察、比較,學生自己發現了這些圖形的共同之處——摺痕,自然引申出對稱軸這個概念。再讓學生動手自己畫一畫對稱軸(自己剪得對稱圖形)。我利用學生熟悉的剪紙經驗,讓學生“剪一剪、分一分、說一說、折一折再剪一剪、畫一畫”,初步體驗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學生學得輕鬆、有趣、紮實。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那就更難了。在學習加法、減法、乘法算式名稱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些卡片,上面寫有一些加法、減法或乘法算式,然後同桌面對面叫準對方所準備的算式卡片中的數字名稱,這樣要求每人交友5次進行對話學習,在具體的遊戲場景中多次重複加數、和、被減數、差、因數、積,學生便會正確加以區分性記憶,不易混淆。

又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米、釐米的認識及之間的關係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1米長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觀察1小格的長度有什麼特點?然後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釐米,再用尺子畫出一釐米的線段,真切的感受1釐米的實際長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數一大格有幾小格,1米尺子共有幾大格,共有幾小格,然後用自己的雙手張開感受一下1米大楷有多長讓學生反覆的數一數、做一做,加深印象,歸納得出1米等於100釐米。這種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加深知識的記憶,又在記憶的過程中促進了知識的形成,收到了相輔相成的好效果!只要設定一點情境,學生就會增添一份樂趣,達到因材施教,培養素質型人才的目標。

還有在乘法概念的形成過程中我遵循“順學而導,當堂檢測”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建構數學模型,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加法的侷限性,從而使乘法的出現水到渠成,再在實際問題中體會乘法和加法的關係,感受乘法算式相對於加法算式的優點,在練習中明確求“幾個幾”相加的時候用乘法比較簡便。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口訣不熟,而導致計算速度慢,還經常出錯,那麼乘法口訣該如何記憶纔好呢?我想口訣不是背的,是用的,光死記硬背並不能使孩子爛熟於心。我想理解口訣的意義是關鍵,在遊戲中熟練是載體。純粹的背會很枯燥,孩子往往會由於興趣的降低而思維混亂、錯誤百出,課堂上的“對口令”、“接龍”等遊戲反而能幫助學生提高興趣。當然最終乘法口訣應該在實際生活中運用,乘法口訣的運用滲透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若想更熟練的掌握,課堂是有侷限性的,我們需要家長的協作幫助孩子記憶好乘法口訣。

當然,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問題,特別是學困生轉化問題,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注重方法,在課後多花時間進行溝通和輔導。以上是我在本學期數學教學所做的幾點初步嘗試,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但它在教學中已經初步落到了實處。

其次,在以後的教學中,對學生自主探究的創新意識培養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任,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還需要認真研究和探索、備教材、備學生。透過自己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學中還存在着下列問題。例如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面還欠缺,應多加強這方面的培養,特別是要加強學生靈活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業務知識,不斷充實教學水平,這樣才能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3

一個學期在忙忙碌碌中走過,留下了一個個難以忘卻的瞬間,留下了一抹抹難以擦拭的記憶。這對於我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個學期,是身兼重負的一個學期。由於師資力量的緊缺,學校安排我代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雖然,任務有些重,也讓我起初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但分析一下現實情況,估量一下自己的承受能力,我還是比較坦然地接受了現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都埋藏着一種積極負責的態度。

一、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今年,我代兩個班的語文,這種不用言說的壓力讓我思索着各種更合理的工作方式和處理辦法。

往常我都是很早來到學校,一見有學生進班就早早融進了孩子的世界,囑咐着讀書,囑咐着打掃衛生,囑咐着及時交作業。但是,兩個班的語文,我必須同等看待,我沒有太多的時間看守一個班,組織一個班的早讀。

在緊迫的時間壓迫下,我終於看到了孩子們最大的缺點:依賴性太強了,自覺性太差了,自理能力太弱了!當我尋思到這都是我不當的處理方式,阻礙了孩子們的發展時,我開始想辦法改變這一切,讓孩子們真正活起來,自覺地活起來。

於是,我開始放手很多事,給孩子們更多的鍛鍊時間。早上讓紀律委員和領讀生組織大家做好早讀,把權利更多的交給班委。開始幾天,班委是管不了這些依賴慣了的學生們的,甚至有一天幾個孩子看老師不在,乾脆跑到操場上玩起來,小幹部叫都叫不回,無奈我只有站到讓他們能看到的地方,目送他們乖乖回班。我及時抓住這次批評教育時間,對於犯錯誤的學生給予了一次嚴厲的教誨,以致後來再沒有學生會在早讀時間在操場上玩耍了。

但當我發現早讀的質量仍然是“居低不上”時 ,我又找了個適當的時間對全班進行灌輸教育,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做到早上自覺交作業,自覺拿書讀,中午自覺練字。當孩子們第一次做到自覺早讀時,我及時表揚,每人獎勵了一朵紅花。努力爲了讓他們更好地學會自己分配自己的時間,處理自己的事物,我花了不少心思訓練他們。

開始一段時間,我控制自己不要過早進班,給孩子更多自理的時間。時間一長,我也由不放心到自然了。哪怕會反覆出現不良的狀態,只要我一進班,或者只是從窗外走過,也能提醒一些孩子拿出書本。

二、想方設法,增強語文學習的樂趣

(一)讓新班的孩子儘快投入我的課堂

因爲多代了一個新班,我很擔心孩子因爲不習慣而喪失學習的熱情,所以,我很充分地準備着每天的課程教學,想辦法讓這一幫孩子儘快適應我的教學風格。終於在一個多月後,這一幫孩子學會了在課堂上和我一起徜徉書海,他們開始了積極熱情的發言,開始了非同一般的思索。

(二)讓“漂流瓶”傳遞我們的快樂

爲了增加語文學習的樂趣,我從賣廢品的收入裏拿出一部分買了兩本又大又漂亮的“漂流瓶”系列筆記本,作爲二年級兩個班的快樂日記。教師節那晚,我花了整整一晚的時間寫了兩篇一模一樣地教師日記,還各自附上一幅插圖,爲“漂流瓶”啓航做了充分準備。漂流瓶在我們的班級河流裏漂流着,孩子們都高興地做着這項漂流瓶活動,傳遞着自己的祝福和希望。有個孩子說:“漂流瓶日記,就像奧運聖火一樣,在我們心中傳遞着知識和愛。”有的孩子說:“看着您那燦爛的笑容,我也非常的開心!”有的則說:“謝謝老師給我們這個表達內心的機會,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您對我的期望。”……看着孩子們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我感動不已。

漂流瓶行動,促使一部分孩子喜歡上了寫日記,他們在日記的後面還附上了自己喜歡的圖畫。即使在緊張的期末複習階段,仍然有孩子保持着寫日記的習慣。

(三)讓讀書聲感動你我

爲了讓孩子們擺脫讀書拉長腔的不良習慣,我堅持過,傷心過,失望過,甚至絕望過,後來,我把讀書越指導越亂的現狀告訴了校長,也正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到了自己的傷心和失落都是多餘的,知道了這正是孩子們有感情朗讀的開始。之後,我信心百倍,並且利用上公開課是時間,自己訓練讀書的同時,也鼓勵孩子們認真練習讀好書。在潛心的鑽研努力下,我和孩子們第一次爲讀書而感動,而孩子們也切實體味到了讀書的樂趣。之後,孩子們讀書的熱情便高漲了起來,每次上課,只要一提到讀書,兩個班都是一樣的積極,有些孩子還因爲沒有機會而惋惜。爲了鼓勵這種積極的勢頭,我又及時組織班級內的朗誦比賽,讓更多的孩子發展自己朗誦的優勢,增強讀書的熱情。

(四)讓書寫成爲我們的驕傲

爲了對二年級的孩子進行書寫規範訓練,我們在學校的提醒和關注下,開展了練字活動。如今一個學期已經結束,我們也對孩子們的書寫成果進行了展覽評比。孩子們竭盡全力的書寫,我和部分孩子精心的設計,還有熱心老師們的幫助和校長的支援,讓孩子們的作品以更完美的姿態展現在了人們的面前。讓孩子們倍感自豪,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將會有一匹新的漢字書寫精英出至芳華路小學。

三、教學失誤

本學期,我雖然克服了上學期出現的一些問題,但依然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需要今後改正:

1、雖然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對於一些問題淺嘗則止,但是課堂上出現了問題過多過雜的現象。

2、由於過分的信任學生,導致自制能力不穩定的孩子出現投機取巧的現象,阻礙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進展。

3、由於工作事物較多,沒有找到更合理的安排方式,導致一些工作進展緩慢。

4、對於後進生的幫助,缺乏更有效的輔導策略,以至於教學壓力較大。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1、繼續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形成一股良好的學風。

2、積極爭取家長的有效配合,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起抓。

3、加強自己的授課能力,讓學生真正投入去學,學而不忘。

4、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認真揣摩有效教學的方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反思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路,將往事的喜怒哀樂再次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而往日的憂愁則變成了今日的喜悅,正是過去一點一滴的憂和愁,成就了我今日的喜和樂。依然還是這句話:“錯誤和遺憾才能成爲進步的臺階,我要沿着錯誤的臺階一步一步走向事業成功的高峯。”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4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轉眼間,二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工作就結束了,教育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這一學期中,無論是在班級管理,還是在語文教學方面,我都有很多收穫,現在將收穫總結如下。

一、班級管理方面。

本學期,我響應學校的號召,實行學生自主管理的措施。在班級自主管理中,我也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一學期以來,學生的表現大有起色。

1、在班級自主管理中,儘量做到“事事有人幹”。

我借用班內所有學生尋找班裏需要同學管理的事情,做到事事就有人管。我們找到的管理事項有這些:學習、宣傳、衛生、勞動、紀律(課堂內、課堂外)、安全、課桌的擺放、抽屜洞內的乾淨整齊、圖書角圖書的擺放、生物角植物的清潔澆水、講桌窗臺的整潔,課間操室內的檢查、小組值日生的`分工,學生紅領巾的佩戴等等。

2、事事有人幹,那麼這些事都由誰幹呢?我儘量做到“人人有事幹”。

以上學生尋找到的需要管理的工作我都安排專人負責,責任落實,人員的安排都是透過全體同學的集體推薦和自我報名結合而成。

3、“輪換制”的班級管理措施

爲了給每一位學生以平等的鍛鍊機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班級事務, 採用全員性的輪換制。給每位學生提供嘗試當班長的機會,提供其施展才能與使用權力的機會,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爲班集體建設的主人,教學反思《教育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任期一天,職責是:

①記錄出勤,紅領巾的佩戴情況;

②維護課間秩序,報告偶發事件;

③督促兩操,監督衛生;

這樣不但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了自我、施展才能的平臺,不僅在體驗過程中有光榮感、責任感和成就感,而且增強了他們自我約束能力,也體現了做好管理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同時也減輕了常務班長的工作量。

4、一學期班級自主管理的嘗試也有些許成就,學生的自覺性都有所提高,班級管理能力也得到鍛鍊。在班級管理活動中,每一個學生實實在在的感覺到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都很重視自己在班級中的角色。

“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實行班級學生自主管理,一個個機會,一個個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特別是性格內向、能力較差的學生的進步更加明顯。學生自主管理,學生不僅在人格上受到了尊重,很大程度上也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慾望,一學期過後,師生關係更加融洽,班級凝聚力明顯增強,整個班級呈現出平安、文明、和諧、向上的良好局面。當然,良好的自我管理必須持之以恆,同時還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地加以完善。老師在平時多觀察,發現問題多指導,及時糾正不足,儘快提高孩子們的各項能力。

二、一學期的語文教學也提升了我的教學水平。

1、在教學中,我努力鑽研教材,提前備課,嚴格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教育學生。

2、雖然已經教學兩年,但是教學技巧還是很淺顯,課堂的把握也並不順暢,所以,本學期,我一有時間就到錄播教室聽其他老師的課。在聽課的過程中,我不但學習他們的講課技巧、把握教材的能力,還要學習他們管理課堂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雖然很多也都是年輕教師,但是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管理技巧,很多也可以拿來用。

3、努力實踐的過程中,我還努力讓自己多讀書,從書本中學習一些教學技巧、管理方案,讀書的過程中確實有不少收穫。不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想應該有更好的效果吧。

4、本學期,我引導學生多讀書,並寫“每日一話”(後來轉變成日記)。寫話開始,孩子們才只能寫一句話,而且還是一句不通順的話,隨着時間的流逝,孩子們的寫話水平也提高了,不但內容有所充實,也能寫出真實的感受,切實提高了寫話能力。寫話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寫話能力,還讓我對學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我平時的管理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來年此項作業我還是要繼續堅持下去。

短暫的一學期,讓我在教學和管理中都是收穫頗豐,在收穫中我也提高了很多。所以在以後中要多反思,多總結,不斷提高自己。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5

一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雖說短,但與學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卻也令我回味無窮。隨着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讓我懂得了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透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教育教學齊頭進,教人教書教做人

開學那兩三天,同學們又見到了老師和自己的學習夥伴,雖然都有重新進入課堂的喜悅之情,但是他們的“開學綜合症”又犯了。爲了使同學們能較快進入學習狀態,我先和班裏一起制定了班級的學習、工作計劃,並督促每個人都遵守,並且注意加強學生的思想工作,瞭解學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隨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障礙,糾正不良習慣和錯誤行爲。兩週左右的時間,學生們開始慢慢的不再遲到了,上課講話的也少了,報告的次數也少了。更多的學生開始學會早到校,早看書,勤預習的習慣。

穩住了學生的“心”之後,接下來是搞好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了。在二年級的課堂上,學生們則是充分體現出了自我主導發展的能力,作爲老師的我則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輔助學生學習的上面。我大膽的放手,凡是學生想說的,凡是學生想做的,或者能自己學會的,我都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不再包辦代替。透過合作學習不能完成的,我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使教師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比如:在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這一課,在初讀課文之後,我沒有馬上分析課文,而是讓他們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紛紛提問:“小棗樹是什麼樣的?”,“小柳樹呢?”“在小柳樹諷刺了小棗樹後,爲什麼小棗樹還是用溫和的態度和小柳樹說話呢”我先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在彙報交流討論結果時,各個答案也都呈現出來了,課文重點、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課堂教學之後,我經常對一節課上學生的獨特解法、精彩回答,創新思維以及不足之處等等,進行反思,

每天實踐一點,反思一點,使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二、在“寫”這方面,我把字寫的好與否當作陶冶學生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在教學時我採用了“讀、看、評、試”的程序:“讀”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時,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看”之時,讓學生觀察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髮現和把握寫字時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進行“評,運用形體動作“嘗試”寫,並且舉辦作業展覽和評選書寫小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探索、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們童年生活的樂趣所在,將“玩”的教學感念引進入教育教學當中,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我所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四、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學生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在“玩”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纔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閱讀感悟、自學檢測、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分層訓練、拓展延伸”。這24字的教學模式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24字教學模式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這一模式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開啟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在這四個多月的教學當中,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班級中可以增加一些閱讀、寫作有關的海報,又像是讓學生制訂合作計劃、等等,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們還不能很好地完成,可能是剛接觸這類型的題目,比較生疏,這有待以後多多實踐、指導。

小學二年級上學期教學反思6

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爲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爲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 。我認爲,數學預習有以下四個優點:

一、利於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後,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定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連結,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接受。預習後,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於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髮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爲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爲師生服務,不要成爲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於接納的教學思路,並注意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爲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爲: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於剛剛起步的小學生(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爲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範,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對於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可以透過佈置預習作業來促進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