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

識字教學的第一課《一去二三裏》。“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這首詩是北宋理學家邵雍所寫。一首短短20個字小詩中,竟然用了10個依次排列的數字,而且一點也不生硬,讀來又是那麼琅琅上口。這首詩是兒童學習一到十這幾個數字,熟悉它們的排列順序,練習書寫漢字基本筆畫的好課文。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認字寫字,難點是辨認八、入;九、幾;四、十。在設計教學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一到十的數字學生在生活中一定已經見過了,而且一些學生在幼兒園已經掌握了。那麼,如果我還把他們當成生字來教的話,部分學生肯定會失去興趣。要考慮已經學會的學生,讓他們有新鮮感,又要照顧還不會的學生,讓他們學會並掌握這些生字。於是,我將我的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爲三大板塊:第一板塊設計爲:故事匯入,展示生活中已經認識的語文數字,並請他們當小老師教一教,學習生字一——十,然後遊戲鞏固,拓展數字成語。第二板塊設計爲:用數字看圖說話引出古詩,初讀感悟詩的意境,並在讀詩中進一步鞏固生字。第三板塊設計是寫字指導,任務有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姿勢和學寫“一、二”。課後要求讀數字詩《詠雪詩》。

人教版《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

課堂上我匯入的故事是講一個姓萬的人去讀書,只認了一二三就覺得什麼都會了。別人讓他寫個“萬”字,他一個上午都沒寫好。我想透過故事教育孩子們,做事學習都不能想當然,自以爲是,學到一點就驕傲了。同時也自然地過渡到展示識字。在識字展示中,學生興趣盎然,學得不亦樂乎。作爲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我認爲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非常重要。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纔是真理。”識字也是如此。在展示中,學生就會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課外識字的樂趣,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想他們就會更加留心地去識字,去學習。當小老師更是對那些識字大王們的極力肯定和讚揚

在教學中,我很注重對學生進行識字方法的指導。識字第一課,我想教給他們識字的方法,這會讓他們在以後的識字學習中事半功倍。有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識字方法;善於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的識字。”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是很強的,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一個個漢字在他們的眼裏都是美麗的圖畫。那麼在本課中,一二十七,跟我們的數學符號、拼音符號非常像,完全可以用這樣的聯想想象的方法記憶。聽故事,猜謎語是學生們最喜歡的方式,儘管學生編的字謎還很幼稚,但在編字謎的過程中學生記住了生字,在活動中高漲起了對識字的.熱情,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則更是學習中常用的識字方法,這是因爲漢字的構字特點所決定的。

現在的識字不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在識字過程中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識字。我們往往把生字放到課文中去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初讀課文時找出生字,誦讀課文時把這些字的字音讀準,在課文結束之前把字,詞再次提出來強化記憶,最後再把字放回到課文中去記憶。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繫在一起時,識字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透過反覆閱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在教學《一去二三裏》時,數字已經在之前學習了,我就讓學生先觀察圖畫,用上剛學的數字看圖說話。這樣,生字就有了一個實踐運用的機會。要認的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去、裏”都比較簡單,而這首古代童謠又深受學生喜愛,我們就可以用注音多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認字。多次反覆的讀,學生自然將生字熟記於心,而且字詞的理解也在文字的誦讀中認識並掌握。讀後再讀幾首有趣的數字詩,比如鄭板橋的《詠雪詩》“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這些生字又進一步得到鞏固

平時,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這也是一種最有效的教學途徑,意味着識字從生活中來,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告訴孩子們:我們生活處處皆學問。要從一點一滴中積累,在一筆一畫中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