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五年級《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反思

學校組織的教學大過關活動中,我教學了《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文,在教學第二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五年級《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教學反思

1、出示自學要求;爲了解決飢餓的問題,彭德懷竟然殺了跟隨自己多年的大黑騾子,你認爲他對大黑騾子的感情究竟怎樣呢?(要求:讀讀、劃劃、想想、議議。)

2、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組織交流、彙報

4、小結;從這些語句中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深情厚誼,你能透過你的朗讀,將這份愛意傳達出來嗎?

5、討論;既然彭德懷那麼的愛他的大黑騾子,那麼他爲什麼還要殺他的大黑騾子呢?找出相關語句來回答。

從下面的語句中我們讀懂了彭德懷更愛的是他的戰士們,萬般無奈,只能殺了大黑騾子。

A“部隊現在連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殺牲口解決吃的,或許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B“你們能走,我也能走。……”

6、指導朗讀,要求讀出對戰士們的`愛。

教學完畢後,總覺得有點不盡人意。反思了一下,有以下幾點思考。其一,自己精心設計的一個個環節已經深深束縛住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跟着老師的思路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上都未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設計的兩個大問題“爲了解決飢餓的問題,彭德懷殺了大黑騾子,你認爲他對大黑騾子的感情怎樣呢?”、“既然彭德懷那麼的愛他的大黑騾子,那麼他爲什麼還要殺大黑騾子呢?”貫穿整節課。而新課標中已經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應着力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少了自己的發現。其實他們每一點微小的發現都是可貴的,星星之火卻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學生的進取慾望。也許正是有了今天課堂上的這些小發現,纔會有以後生活中的大發明。其二,朗讀指導未能尊重學生讓他們進行個性化的閱讀。例如教師指導朗讀時,先後提出“要讀出對大黑騾子的愛。”我們教師已經用自己的分析來代替應該由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自主對課文感情的體悟過程,使學生創造性閱讀能力培養受到束縛。我覺得今後課堂上應啓迪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感悟到應該怎樣讀,應該讀出什麼樣的感情。其三,課堂上我也試圖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但流於形式,未能很好的進行指導,學生最後的彙報仍然是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小組的意見。這樣既浪費了時間,也不利於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