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0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

自開展學習“洋思”以來,我深刻體會到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洋思初中課堂教學三條原則:以學定教原則;教學目標五不準原則;嚴格命題原則。嚴格規範了教學行爲,使洋思課堂教學改革在一定的框架下縝密有序地發展,這給我們學習洋思提供了借鑑。洋思經驗不是一種死經驗,也不是萬能的格式,需要我們靈活運用、傳承與創新。教師應以改革求發展、求質量、求生存。就要注意以下兩點:

1、教學理念的改革。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追求“讓每一位家長滿意”。

2、課堂教學的改革。追求高效的課堂: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動而不胡動、形散而神聚。高效課堂做到“三講三不講”:講易混點、講易漏點、講易錯點;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怎麼學也學不會的。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2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懶了,越來越難教了”,這是在辦公室裏與其他老師常談論的話題,這也似乎成了許多老師的共識。本學期在課堂教學中,也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神不集中、對一些稍有難度的題目不願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種現象,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爲學習數學的主人。

因此,我覺得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生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起誘導作用。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加強課堂教學中的規律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才能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3

《平移》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結合生活經驗和事例,讓學生感知平移現象,並會判斷平移及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本課設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透過對生活中的平移現象感知歸納平移,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移運動的表象。

首先,在教學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尋找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經驗的聯繫,選取學生熟悉的、豐富有趣的生活實例——升降電梯、觀光纜車、推拉窗匯入平移。讓學生感知平移,讓學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點。在教學中,老師應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把問題拋出來:“這三種移動:上下移動、前後移動、左右移動,有什麼共同特點?學生能總結出來,那麼就說明他們對平移認識明瞭。如果學生不能一次歸納,老師就應引導學生用手勢、動作表示平移,充分調動學生頭、腦、手、口等多種感觀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來加深理解。而本節課平移的特點是我直接講出來的,這是不足的一點。

教學平移距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很難想到要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只要去數某個點移動的格數。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由我自己講授,沒有考慮學生自己的方法。在講授時,沒有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方法的講授沒有很詳細、清楚,因此,學生數方格紙上圖形的平移格數,以及畫簡單圖形的平移,掌握得不是很好。

本節課我有很深的體會:老師的提問應考慮孩子到孩子的知識掌握能力,他們能不能夠回答得出來。老師應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在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你的問題時,應耐心的,有針對性的指導。課堂上不是幾個孩子掌握好了就行了,課堂是孩子學習的主體。低年級的孩子動手能力和習慣都應加強,畫圖一定要用鉛筆和直尺,教師必須嚴格要求。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4

平移是物體移動的一種基本形式,學習這部分內容,將有助於學生了解變換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知他們的作用,並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透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現象;讓學生透過觀察、分類、對比,初步瞭解物體的平移的變換特徵;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

由於是初步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之前,首先讓學生觀察了具體的實例,對“平移”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學生在玩中感受平移現象。在活動體驗中,研究平移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充分體驗到了“數學好玩”的特點。知道“平移”的特點是:直直的,方向不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就是“玩”。只有遵循學生特點的設計和教學纔是被學生所接受的教學,也纔是有實效的教學。

這節課我主要是把數學生活化。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透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運動現象,隨處可見,所以我儘可能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豐富想象,讓學生在生活化中感知和認識物體的平移。

儘管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還是有少部分學生對平移的距離認識比較模糊。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5

《相交線》是人教版教材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b,也是本學期的第一節新課內容。教學要求瞭解對頂角與鄰補角的概念,能從圖中辨認對頂角與鄰補角;知道“對頂角相等”;瞭解“對頂角相等”的說理過程。重點是對頂角的概念,“對頂角相等”的性質,難點是“對頂角相等”的探究過程。

經過上學期一學期的實踐,我們實驗班的孩子們,已經漸漸地適應了先預習後授課的教學方式,授課時,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孩子們。讓學生先自學本節內容,然後教師讓學生談自學的收穫,同學們互相補充、交流探討,我只是強調了重點、點撥難點,這樣可以很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任務,學生學習的效果很好,只是教師講的少、輕鬆多了。以教師引導講解爲主,只點撥難點,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設計並透過不斷反思和修正來發現,而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概念,培養科學探究的方法、態度和習慣等等。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想基本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爲,但是在實踐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

1、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考時間較少,只有程度較好的學生思考出來,大部分學生都還在思考中。

2、欠缺對“學困生”的關注,我也沒能用更好的語言激發他們。

3、合作探究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大多數學生還是沒能研究出結果。

我想:在以後實際工作中,要時刻牢記這句話,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不足之處,使自己的水平再邁上一個臺階。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6

在課堂中,讓學生回顧角的知識,讓學生從角的頂點和兩邊入手去尋找對頂角的特徵,讓學生有明確的方向向教學目標靠攏。在尋找對頂角的練習中明確指出兩條相交線就可以組成兩組對頂角,這爲最後的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礎。在探究對頂角的性質的時候,引導學生從已學的知識推倒對頂角相等,這符合學生的思維學習過程。

在講解例2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並讓學生分析解題的思路,並將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答案進行結合並板演,這爲習題的解題過程書寫提供了格式。在合作探究時,先告知學生在尋找對頂角組數時應先明確兩條相交線就可以組成兩組對頂角,這與前面前後呼應,最終總結出尋找對頂角的方法。

最後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使學生回顧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起到強調鞏固作用。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7

在學習不等式這一章的時候,發現全班的大部分同學都能參入進來。可能是因爲這一章剛開始學習內容相對來說簡單一些吧。從這裏我們也看出來了。很多學生不是不想學習,而是因爲以前的基礎相對差一些,碰到問題時他們無從下手,不知該怎麼去做。久而久之不會的東西越來越多,最後自己也沒辦法了也只能放棄了。

針對這個特點,我們要給他們找一些簡單的題目,讓他們多增加一些自信心。慢慢的他們自信有了,那麼他們的成績也會提高一些。再就是發現這部分學生,上課的時候他們不能夠集中注意力去聽講,自己不能控制住自己。我們可以透過正面引導,反覆提問,檢查落實,勤於督促,利用激勵式評價“你能行”,“你會進步的”抓好他們學習習慣的養成,促進後進生不良習慣的轉變。使他們保持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8

用直方圖描述數據,課本上的內容雖簡單但學生很難理解它,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課後反思課堂,感覺教學設想基本轉化成課堂教學行爲。

1、激發學生思維,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

課上我是透過提問發散性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如:“問題提出:爲了參加全校各年級之間的廣播體操比賽,七年級準備從63名同學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學參加比賽,如果讓你去選參賽隊員,你將如何去選?”學生回答五花八門,多是膚淺的問題,但參與面很廣。針對他們的問題一一解決。在探究列頻數分佈表的步驟時,轉向學生解答中的一些具體錯誤問題(也是易錯點和難點),讓他們找出錯誤的原因,再引導他們體會、總結本課的知識點。

2、促成情感目標的落實

如提問:“他們做操怎樣?我們和他們比呢?”從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最後的練習題,根據圖表說資訊,體會表格在整理數據中的作用,感受統計在生活和生產中的作用,增強學習統計的興趣,培養調查研究的良好習慣和科學態度。

總之,本課在教學時,總體感覺很順暢,學生思維活躍。踐行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着眼學生可持續發展,注重教學目標多元化,在價值目標上不僅讓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讓學生親身經歷數據收集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增強應用意識,獲取數學基本思想,瞭解數學價值,教學中注意所學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9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透過思考、分析、發現、再思考,再分析進而總結,就會獲得新的知識。創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透過在直角座標下座標的平移與點的座標變化規律的探索,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不但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從情境中引入,還是對新知的探究及拓廣,始終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建構主人教學理論認爲:學習總是與一定的問題情境相聯繫的。

本課從新知的引入到新知的拓廣都是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樣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也爲學生主動建構新知提供了保證。本課透過對平面直角座標系下圖形的平移與座標變化的規律探索,使學生更深入體會到平面座標系的作用,也體現了數學活動充滿創造與探索的魅力。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10

在課程設計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問題儘量拋給學生解決。這節課中,我除了作必要的引導和示範外,問題的發現,解決,練習題的講解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完成。

2、形式多樣,求實務本。從生活問題引入,發現第一種識別方法,然後解決實際問題;在鞏固練習中發現新的問題,激發學生再次探索,形成結論;練習題中注重圖形的變化,在圖形中爲學生設定易錯點再及時糾錯;用幾何畫板設計遊戲“米奇走迷宮”,在遊戲中檢驗學生運用知識的熟練程度。而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圍繞着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不是單純地追求形式的變化。

3、有意識地對學生滲透“轉化”思想;有意識地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本節課對初一學生而言,本是又一個艱難的起步。但這一堂課,學生學得比較輕鬆,課後作業效果也很好,基本達到“輕負荷,高質量”的教學要求。

一堂課下來,遺憾也有不少。比如一個提問的不到位,上臺展示的學生誤解了我的意思,竟去書寫推證過程(這超出了他們此時的能力範圍)。在這堂課上,部分同學沒有展示自己的勇氣,一方面與教學內容的難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我沒能讓他們完全放鬆下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