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統計》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統計》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統計》教學反思(15篇)

《統計》教學反思1

在統計教學中,學生已經學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徵和表現形式有一些基本認識。但學生沒學扇形,卻要學習扇形統計圖,這就要老師精心的設計教案,化難爲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了。 扇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基於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圓的知識。但是,學生對於扇形的知識尚屬於空白,因此,我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現狀,從扇形的感性認識入手組織教學。

首先,我帶領學生複習我們已學的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知識,讓他們回憶統計圖的作用和優點。並且結合課前的蒐集過程,學生實際上已經自學了扇形統計圖了,對它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教學《扇形統計圖》的新課匯入時,我出示例1條形統計圖,再出示扇形統計圖。讓學生說一說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得了哪些資訊。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當濃厚,積極性很高,我做的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進行教學。我注重讓學生與已學過的條形統計圖進行對比,在對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這樣的設計不僅有助於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透過對比學生還會進一步理解每種統計圖都有它獨特的作用。

2、給學生提供生活化的學習材料。從生活中選擇數學問題,會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3、給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平臺。討論交流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透過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問題展形討論,學生會相互補充,產生各種靈感和火花。學生在討論中不斷完整自己的知識。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統計》教學反思2

首先,我試着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方面做了一點嘗試。

1、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樂於參與

《標準》指出::學生應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對數據的統計過程要有所體驗,要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所以,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首先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選擇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樂於參與統計活動。其次,讓學生參與統計的全過程,在自己的體驗過程中瞭解一格還可以表示2個數量甚至更多,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掌握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培養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猜測推理的能力。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接觸過簡易統計表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認識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並做出一些簡單的預測;學生要參加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經歷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並在方格紙上畫出條形統計圖。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在組織學生參與統計活動時,教師應該精心創設情境,鼓勵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體驗到統計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能看懂生活中常見的統計圖表,是現代公民重要的數學素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統計圖表中數據的變化情況,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展開討論,做出分析,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侷限在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上,而是着眼於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透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爲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我又試着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

1、授課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共動。

具體細節:在填統計表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報數我填寫。我的想法是: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的看到圖表的製作過程,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下將知識內化。但也有讓學生獨自完成的學習活動,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動手又動腦,纔能有創造。”。

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教師的語言不簡練等等。真誠的希望各位教師、領導多提寶貴意見,幫助我沿着準確的教育方向,走進學生,走進教育。

《統計》教學反思3

統計問題是最常見的生活問題,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是新課改的目標。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理論聯繫生活實際,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教育是我這節課主要研究的內容。針對本節課我反思如下: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因此,我在課前的談話利用學生熟悉的旅遊景點引入新課,引導學生走進這個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學習折線統計圖,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有效地調動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在探索中合理利用多媒體,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的手段,有意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的形成讓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清晰的“動態表象”,呈現過程,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清楚地感知和經歷由條形統計圖演變成折線統計圖的過程,體現知識遷移的過程。加之學生剛剛認識折線統計圖,可能會產生是不是所有的數據都可以繪成折線統計圖的疑問,所以設計一個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旅遊人數和不同時間同一地點旅遊人數兩組數據,帶領學生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的特點,激發學生體驗兩種統計圖的對比。讓學生明白統計圖的選擇要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來確定哪種更合理。

3、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計意義和作用

課標中提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根據統計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課中的例題預測20xx年來陝西旅遊人數的預測,練習中預測病人體溫,天氣情況等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數據變化的趨勢做出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數據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後回顧反思,存在不足:

1、忽視很多小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的滲透掉了。如:看到折線統計圖,你有什麼疑問?用手勢表示趨勢時,除了上升趨勢,還有下降趨勢,水平趨勢,波動趨勢等,透過多種這些高低起伏的線段手勢,更能讓學生看出數量間整體的變化趨勢。

2、語言表達不精練,問題設計不精準,導致個別地方學生理解不透提問意圖。

3、教學重難點沒有很好的突破。除了對摺線統計圖特點的分析外,在對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培養突破不夠。

《統計》教學反思4

隨着課改,教學的規則也隨着發生了變化,教師轉變爲課程的設計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的學習則從傳統的接受學習轉變爲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充分顯現出來。這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爲學生營造了有效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然後去探索、去質疑、去尋找答案,透過一系列的活動,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衝突,讓學生主動地構建了知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了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探索的自主性。

實踐證明:只有經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構建的知識,才能真正納入他們的認知結構,獲得深刻的理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用已有的經驗已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於是透過觀察、討論、分析,自己探究出多種記錄數據的方法:有的把姓名分類記錄,有的用豎線表示小紅花的朵數,有得則用打“√”的方法記錄小紅花的朵數……然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記錄方法,動手將小紅花的朵數統計出來,親身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使學生對數據的整理與歸納的思想得到了發展

二、呈現的獨創性。

“能夠用來促進學習的任何正當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爲了促進學習,必須把要教的東西包上糖衣,那麼,你不應當吝惜糖。”本片斷要求學生學習統計隨機性內容的方法,由於統計實際生活中的隨機性內容在教室裏不便開展,於是,利用班級的實際生活——小紅花的事情,讓學生體會到“數一數”不能正確地統計小紅花的朵數,從而產生了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了學生自主選擇和使用學習策略的意識。

三、數學的實用性。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因爲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本片斷根據班級頒發小紅花的事情,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了學生的統計意識,透過對小紅花的朵數的統計和分析,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了數學的價值。

《統計》教學反思5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統計在工農業生產,技術科學、社會經濟的應用更加廣泛,是現代公民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數學知識技能之一。統計知識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點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去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所以統計初步知識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新課標、新理念,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科書從第一冊起每學期都由淺入深的安排有關統計內容。本節課內容是北師大教材第三冊統計教學第一課時,使學生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及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方塊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表回答一些簡單問題,結合教材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1.藉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感受到統計活動的必要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掌握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經歷統計的過程,初步感知簡單的方塊統計圖及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透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要尊重大多數同學的意見。

圍繞教學目標,我在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時,力求體現以下理念:

1.教學內容生活化。

2.教學過程活動化。

3。師生關係民主化。

反思統計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爲本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隨着開放式教學的深入開展,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應用多種策略解決有關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也不斷增加。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教學機智,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抓住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並把它作爲一種課堂資源,及時調控課堂教學。這節課在彙報組內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時,有2個組出現了統計結果與組內人數不符的情況,因爲統計數據不準確是統計中常見的錯誤,當時課上由我指出了出現的問題,並馬上請這兩組的同學當着全班同學再重新統計一遍,這樣就使全班同學又經歷了一次統計過程,使學生明確統計的數據應準確無誤。可課後我想,當時教師不應急於下結論,當其中一組把調查記錄顯示出來(組內畫了11個√)組長彙報本組有12名同學時,應先讓學生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錯誤?應該怎麼辦?透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學生就可能認識到原先自己發生的錯誤,並且經過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個人的經歷與體驗以及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而形成對知識正確的理解。

2.本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間的評價。應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及時激勵學生。

《統計》教學反思6

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包含第一、二學段統計與概率的知識,主要有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可能性等知識。學生透過這兩個學段的學習,要了解統計與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瞭解隨機現象,進而逐步形成依據數據和事實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態度,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成功之處:

注重過程性目標,經歷數據的統計過程,明確統計的基本步驟。在教學中主要採取了啓發和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設計調查表,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設計調查表是一種比較規範的收集數據的方法,這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設計調查表主要有以下幾項工作:根據同學們普遍關注的問題,確定調查哪些數據;調查的方法是什麼,例如是由每個被調查者自己填表還是由調查者進行訪談填表等;如何記錄數據,例如所調查的數據是寫出來還是給出選項進行選擇等,從而讓學生明確做一項調查統計工作的主要步驟:(1)確定調查的主題及需要調查的數據。(2)根據調查的主題和數據設計調查表或統計表。(3)確定調查的方法,是實地調查、測量,還是問卷調查,或是收集各種媒體上的資訊。(4)進行調查,確定數據記錄的方法。明確把數據記錄在調查表上還是記錄在統計表上。(5)整理和描述數據,對數據進行分類,選擇適當的統計圖表示數據。(6)根據統計圖表分析數據,作出判斷和決策。

不足之處:

在進行教學調查統計的步驟時,由於以往教學都是注重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對於調查統計的步驟有所忽略,導致學生不能在頭腦中經歷並形成完整的統計過程。

再教設計:

在每個學段教學統計時都要對於調查統計的步驟進行教學,這樣在最後的整理複習中學生才能總結歸納出調查統計的步驟。

《統計》教學反思7

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有這麼幾個方面做得還好的:如整堂課中我使用了笑臉來作爲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或是維持紀律的一種有效的手段,特別針對一年級的小朋友。在這堂課上她爲我上課幫了一個很大的忙。

去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一羣陌生的小朋友,本以爲調動起課堂氣憤會很難,更何況要學生40分鐘都跟着你的思路走,可就是因爲笑臉的幫忙我做到。了。時刻關注學生整堂的一言一行。我所設計的情境都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活動,富有童真童趣。40分鐘下來學生並沒感覺到累,而是在快樂的學習。在學生的全體參與活動中學到了。

做的不夠的有很多,如:這雖然是一堂新課程的課,但也不能忘了最根本的理論。在這堂課上我對什麼叫統計,什麼是統計圖、統計表,我沒有做到很好的指點,於是有老師問到:他們真的能區別這是統計圖、統計表了嗎?是啊!這些關鍵的數學概念性的東西還是需要老師點到的!

在如何引導提數學問題方面,一直都是我的弱點,怎樣很好的去引導呢?今天聽了金竹小學的翁老師引導讓我受益非淺!如:學生知道了喜歡吃蘋果的比喜歡吃香蕉的多5個人! 老師把5人遮住,問:這個5人不知道的時候,怎樣問呢?我想還好需要多讓學生去說,儘量的提。老師在做一些總結。多說、多想對學生都是有幫助的。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去研究的!

《統計》教學反思8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學生的親身經歷,我換牙了這一情景進行教學。由於每個學生都經歷了換牙,也知道自己換了幾顆牙,統計同學換了幾顆牙,相對就容易多了。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摸索統計學生的換牙情況,初步收集數據,再引導學生探索更好的方法,然後出示圖和表格爲學生提供方法,最後把準備好的統計圖和統計表由學生自主進行統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此,課堂上學生能較快地統計完成同學換了幾顆牙。我在教學中沒有涉及到從統計圖到統計表的轉化問題,而是根據情境圖,直接將統計表作爲統計的一種方法來呈現的。而在有的練習題當中是沒有情境圖的,所以應該把這個問題補充進去,使學生明白統計圖和統計表之間存在的關聯。另外,還出現了一個問題:

這節課主要特色是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於教學活動中。重視知識形成與發展過程。課的展開階段,首先透過小組討論,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然後指導學生主動探究,分類整理再合作交流,從而爲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總結階段,注意拓展知識,迴歸生活,充分體現數學生活化。

《統計》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經歷統計的發生、發展過程,強化了學習統計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重過程的激勵性評價,促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化地發展。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生輕鬆、愉快地經歷統計過程的同時,不斷地引導學生進入創新思維的廣闊天空。

不足之處:

一、課堂秩序,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可是他們一會兒就做不住了,顯得有點亂。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沒有像平時那樣把握好課堂,沒有過硬的駕於課堂的能力,面對較多的同事,自己的感覺是有點緊張。實話說,有點差強人意。六年前,我在全鎮老師面前上過兩節課,一節是四年級的複習課《平行與相交》另一節就是這節課《我換牙了》。記得那時,我還懷着孕,當時,年少氣盛,沒有那沒多的緊張,還記得那副掛圖,是我自己畫的,爲此還珍藏了幾年,後來給弄丟了。六年後,兒子都六歲了,再次執教這節課。在課前我準備了一個星期,包括教學設計,六個隊的對花以及獎品(小星星),還有每個組長手中的學具袋(裏面有每個學生需要的統計圖,統計表)還有精心設計的掛圖。所有的環節都預想到了,就是忽略了學生年齡小坐不住這點,忽略了他們他們愛咋呼,不愛傾聽別人發言的毛病。

二、在實施教學中的教學技巧,有待提高,如何更好的把握好合作探究環節,如何做好練習還應再繼續努力。只要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才能更好的駕馭好課堂!

三、本課中的預設確實不夠到位,在繪製豎式條形統計圖的時候,部分學生問是從上還是從下開始統計。對於這個問題是教學前沒有預設到的,所以,我便直接告訴學生從下面往上統計。今後備課還要細心,要預設更多的問題!

《統計》教學反思9

落實新課程理念是我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懈追求,但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存在一定的距離,教學的成功與遺憾也會相依相伴。反思我的這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爲我最成功的是: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努力使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無論是複習、新授課、練習鞏固我都把學生的學習重點放在觀察、比較、分析判斷上,讓孩子們以自己的眼睛、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語言投入其中,充分發揮了同學們在課堂中的主人翁地位。我本節課,本人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引導的:一是認真觀察統計圖。二是仔細分析統計圖。三是正確判斷統計圖。在這節課上,我只是引導、點撥、評價和反饋,同學們在課堂上個性化的理解與發表彰顯了同學們無窮的學習潛力。

靜下心來思考,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課件圖像不太清楚,有的同學看不清,沒法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氛圍不濃。我想只要把本節課課件製作更精緻一些,清楚一些,教學的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統計》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透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成功之處:

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把握新知識的生成點。在教學中,透過與所學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對比,使學生明確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趨勢,從而自然形成新知識的生成點。透過對比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瞭解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統計圖,並特別說明用整個圓表示全班學生的人數。使學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數的圓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佔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從而認識到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侷限性。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每個扇形的具體含義,可以告訴學生如果把代替全班人數的圓平均分成100個小扇形,那麼其中這樣的20個小扇形就表示喜歡足球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百分比,也就是20%,30個小扇形就表示喜歡乒乓球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百分比,也就是30%,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有利於讓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不足之處:

學生對於總數與部分量之間的關係,知道總數求部分量用乘法計算,知道部分量求總數用除法計算,還不能正確理解。

目標要求:

明晰扇形統計圖的數量關係,夯實計算方法,提高解題正確率。

《統計》教學反思11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爲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競爭和環保意識、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讓學生在玩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裏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以達到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的目的。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93~95頁內容。

教材分析

《統計》是數學課程改革下的一個新內容,它重視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了統計的方法,初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還透過統計學生喜歡什麼活動、統計喜歡喝什麼牛奶、拍球比賽等,使學生在玩中體驗到統計的用處確實很大。

學生分析

學生對參加活動、喝牛奶、拍球等這些生活經驗都很熟悉和感興趣,對塗色也很感興趣,因此,選取了這些內容讓學生統計,並對統計圖進行塗色,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對數據收集、比較多少也比較熟悉,並能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但對數據的整理、描述比較難掌握,要讓學生在玩一玩、比一比、畫一畫、說一說中掌握這個知識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對統計過程的體驗,初步感知統計的意義和知道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

2.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記錄數據,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和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環保意識,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示像:小朋友們自己主持班會,討論隊活動課將進行什麼活動。

電腦出示配音錄像:

大家好,我是帥帥。今天老師有事,讓我來主持這次的班會,週三下午隊活動課舉行什麼活動好呢?問問同學們吧。我先拿主意定下四種再讓同學們民主決定。

跳繩、踢毽子、拍球、拔河這四種活動你們喜歡哪種?(同學們意見紛紛)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提問。

你們能幫帥帥想個辦法算出哪種活動是同學們最想參加的嗎?

生1:讓同學們舉手表決。

生2:我用畫“∣”來算。

生3:用電視上的畫“正”字來算。

……

2.再放錄像:

帥帥:爲了算得更準確性些,我用“√”一個一個同學來算。(同學們依次報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跳繩 踢毽子 拍球 拔河

√ √ √ √

√ √ √ √

√ √ √ √

√ √ √ √

√ √ √

√ √

3.提問。

師:透過剛纔的民主表決,你們認爲他們會進行什麼活動呢?

剛纔我們說的和帥帥做的就是統計。

板書:統計

 三、用統計圖表表示數據

1.出示統計圖表

項目


跳繩


踢毽子


拍球


拔河


人數






2.你能不能把這些數量填到表中?學生填,展示後集體訂正。

四、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

1.除了用符號記錄以外,我們還可以在統計表上塗顏色來表示,出示統計表。

2.教師示範:跳繩的有6人蔘加,我們就在它對應的位置上面數出6格並塗上顏色。(邊說邊演示)

3.提問:除了用數的方法外,還可以怎樣給對應6格塗上顏色?(看左邊對應的數字)其中每一格代表什麼?(一個人)

4.從這幅統計圖中你能知道些什麼?(喜歡拍球的小朋最多,喜歡踢毽子的小朋友最少)

5.你能從這幅統計圖提供的數據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解答?

生1:踢毽子比拍球少多少人?8-4=4(人)

生2:跳繩比拍球多多少人?8-6=2(人)

……

五、小組合作,體驗統計過程

1.爲慶賀“六一”兒童節,牛奶公司將給我們每個小朋友送一盒牛奶作爲節日禮物,甜牛奶、酸奶、純牛奶、草莓奶、巧克力奶,哪種是你最愛喝的?請告訴小組長。

2.小組長用喜歡的方法將自己小組的同學最愛喝的牛奶進行統計,再彙報,教師填統計表。

品種


甜牛奶


酸奶


純牛奶


草莓奶


巧克力奶


數量







3.分析牛奶統計表及其作用。

六、遊戲,進一步體驗統計的作用

1.以每組選1名同學與1名裁判進行拍球比賽。

2.透過統計表記錄的數據評選勝負。

3.小結:統計不僅可用於投票活動,訂牛奶等集體訂購,還可以用於各種比賽,生活中統計的作用很大。

七、拓展與實踐

1.簡單介紹生活中常見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

2.播放關於少用塑料袋的宣傳片錄像,進行環保教育,再讓學生回家統計一週家裏用了多少塑料袋。並想一想日後該怎樣做。

八、課後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這節課在什麼地方用到統計?你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過到統計?

課後反思

學生對統計喜歡什麼活動、喜歡喝什麼牛奶、拍球比賽、塗統計圖都很感興趣。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統計確實很有用的。但在統計圖塗色操作中,在對應地方塗色,學生往往會塗偏,說明學生的有意注意能力還比較差,在日後教學中還要加強。

《統計》教學反思12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於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爲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並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與學習興趣。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衆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複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

新課開始我就講述了最近發生的西南地區乾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氣候、降水量等與生活的關係。也激發了學生對災區人們的情感。然後我各出示了兩幅我們鎮江市和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統計圖,讓學生來觀察、談論,由於接近學生生活,學生是暢所欲言,說了很多有價值的資訊。我覺得這樣處理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定學習懸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說:“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啓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鎮江、青島兩個城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摺線統計圖的回憶;再提出懸念:“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裏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着都叫着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麼辦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聲,然後我出示了一幅簡單合在一起的統計圖,面對這幅亂七八糟的統計圖,請學生自己討論該怎樣修改?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說的各種修改意見,一下子就把複式統計圖的重點和特徵都得了出來,讓我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正確分析,大膽預測,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啓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比如在統計男女生的身高時,在談論了題中的問題後,我又問:“對於那些比全國平均身高低的同學,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看着這張統計圖,你還有什麼想法?你覺得這條折線會一直往上升嗎?爲什麼?”這樣,就把問題進一步得以延伸,體會到統計對生活產生的影響;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初步體驗極限的思想,另外也是進一步加深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定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鍊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

《統計》教學反思13

扇形統計圖的學習是基於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以及圓的知識的綜合性學習。因此,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把握新知識的生成點。透過與所學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對比,使學生明確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趨勢,從而自然形成新知識的生成點。透過對比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瞭解各部分數量與總數之間的關係,可以用扇形統計圖來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統計圖,並特別說明用整個圓表示全班學生的人數。使學生看到:在表示全班人數的圓中,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最喜歡的各種運動項目的人數佔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從而認識到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侷限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每個扇形的具體含義,可以告訴學生如果把代替全班人數的圓平均分成100個小扇形,那麼其中這樣的25個小扇形就表示喜歡足球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百分比,也就是25%,40個小扇形就表示喜歡乒乓球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百分比,也就是40%,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有利於讓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在整節課中存在許多以上不足之處,如:學生對於總數與部分量之間的關係,知道總數求部分量用乘法計算,知道部分量求總數用除法計算,還不能正確理解。如果教學中語言更精練,提問更有針對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多一些,大膽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練習設計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節課效果會更好。

《統計》教學反思14

《數據處理與統計》,是在學習了Excel基本編輯與運算基礎上,展開的學習,《數據處理與統計》教學反思。這節課我在設計上力求緊扣新課標從創新到指導學生實踐,這樣兩大方面入手設計教學過程的。課後我對這堂課進行了反思和相應對策整改,這節課從預設到生成,有優點也有不足,更找到改進方法,從而促進今後的教學。

好的地方是:

1、緊扣教材設計教學過程:依據學業水平考試的難度要求,依託教材實例,讓學生多動手,充分體現資訊技術課的特點,在做中學。

2、結合學情,準確把握學生的重難點。現階段的孩子對電腦接觸也不少,但更多是打電腦遊戲。對軟件的學習老師儘可能的細些,要多穿插一些常用操作和常識。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多練多用,教師輔導指點。重點操作讓學生多用實例練習,難點我就先讓學生思考,然後教師示範後,再讓學生去練習領悟。

反思及策略:

1、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

學生的資訊技術基礎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排序教學時,不是講完、學生練就完了,應該讓一個操作完成好的同學給大家展示並講解,用榜樣示範的方式來組織學生學習,收效可能會更好。

2、多元評價,讓學生找到自信

要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學反思《《數據處理與統計》教學反思》。最好就是當堂練習當堂反饋,只讓學生交作業而沒有保證作業的質量,那麼這份作業也就失去了效用。這裏,我使用小組評價表,對於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肯定。其次,可以採用“兵教兵”的方式鼓勵那些學的好的同學來做小老師輔導其他同學完成任務。

3、設計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有梯度的練習

結合學生參加比賽,找到參賽者在全校比賽中的位置。這樣的練習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不枯燥,吸引學生的興趣。

4、應結合知識的重難點來分配好一節課的時間,一節課僅四十五分鐘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要讓每個時間點都能充分發光。這節課時間沒有分配好,有點前鬆生後緊,讓一部分能力較差的孩子,沒能完成練習。所以以後在課堂教學上要合理的分配時間段,同時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在完成練習。

經過反思和總結,我重新規劃了這節課的內容

首先給學生展示一下本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自己的腦中形成一個本節課的教學思路,然後就佈置2~3個任務,讓學生大膽的去自己操作,期間同學與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這樣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因爲一個人的想法是有限的,但是結合大家想法的話,往往會起到不同的效果。

另外每完成一個任務就請一位同學上來演示,在那位學生演示的過程中,讓其他同學看下他的操作步驟是否正確,這樣可以調動整個課堂的氣氛。

在最後的時候再讓學生自己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點,期間有不會做的同學,讓會做的同學充當小老師手把手的教,這樣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這樣在教法設計上不再是“教師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走向知識”。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去實踐它並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改進,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舞臺。

《統計》教學反思15

《統計》是數學課程改革下的一個新內容,它重視讓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了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我能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出發,靈活選擇教材,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的興趣

透過設計“小象過生日”的情景,以生動、有趣的動畫故事,將學生帶入美好的情境,引起學生主動參與、思考、主動提問題、自主探究的願望,使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透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親自經歷收集、整理數據方法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多次經歷統計的全過程

課標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這節課我設計統計“小象的朋友”、“聯歡會買水果”、“同學們愛喝的牛奶”三個活動,使學生經歷簡單數據統計過程,獲得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體驗。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用“貼星星”的方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水果,讓學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礎上逐步體會統計的必要性。

三、聯繫生活實際,學習有意義的數學

課程標準對數學內容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同時也提出“學生的數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本節課緊密聯繫生活實際,選擇的事例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有趣活動,學生樂於參與。在統計活動中,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統計的用處確實很大。

本節課我還制訂了一個評價方案獎勵紅旗,在上課過程中,根據各小組的參與情況,進行獎勵。一是給學生營造一個競爭、協作的氛圍;二是當本節課結束時作爲評價各小組的一個依據;並又暗含着又一個生活中的統計。紅旗變成了統計的對象,使學生感受到統計這一知識無處不在,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總之,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但絕對不是教師教學的唯一標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的發展出發,使教材成爲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材”。

透過《統計》一課的教學,雖然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對統計表、統計圖的認識也達到了欲期的目的。但是在處理細節上還不夠成熟,在學習統計表和統計圖之後,應加強對比,突出統計圖的作用,指導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資訊,從而體會統計的意義。

《統計》教學反思三

本單元的教學從總體來講我還是比較滿意的。爲了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幾點來體現:

1、創設情境,從學生熟知的投籃比賽中提出問題,讓學生初步體會統計的意義。體育比賽中的統計得分用到的就是統計知識,學生對於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所以,在新課匯入時,我設計了小動物投籃比賽的場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使學生對統計的目的非常明確,爲下一個環節的調查統計指明瞭方向。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來探索統計的方法,使學生親身經歷統計的過程,分析統計的結果。在教學中,我先和學生一起用小方格來表示紅花的盆數,然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嘗試這種表示方法,爲下一個環節正式的統計圖的出現奠定基礎。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時我要學生用寫“正”字的方法來統計數據,對學生來講是個比較生疏的方法,要指導練習。我給學生推薦了用寫“正”字的方法,就讓他們來統計,結果發現有的學生無所適從,所以在這裏我高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今後要注意準確把握學生的學情纔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準備更充分的時間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指導,需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課堂時間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也許每節課不能面面俱到,但我們教師應該爭取。

標籤:教學 反思 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