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真正的憤怒》優秀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困擾着語文教師。面對愁眉不展、一頭霧水的學生,教師也往往表現得無所適從。講了半天的寫作技法,學生拿起筆來,依然如故,或不知所云或三言兩語即告擱筆。事實上高年段學生作文水平的低下,並非僅僅表現在選材上,更多地表現爲無法將所要敘述的內容寫具體、生動。要改變這一狀況,光靠作文課上的指導,顯然作用不大。因此,閱讀教學中有效設計寫話練點,透過文字這一“例文”,解構寫作技巧,力求使學生突破寫作上的這一瓶頸。應該說,小學仍屬寫作學習的初始階段。這時,由模仿入手不失爲寫作學習的.一條捷徑。

《真正的憤怒》優秀教學反思

本課無論語言表達,表達順序或細節描寫,在小學年段都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但就一篇文章的學習,不可能面面俱到,需抓住某一個方面重拳出擊,使之行之有效。據此,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我設計了給文章續寫結尾的寫話練習。這個續寫與平時續寫時的泛泛而談是不同的,它強化了運用文中表達手法,注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關注本堂課上學生的綜合習德。它不是閱讀與寫作的簡單疊加,而是閱讀後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提升。當然學生是有差異的,最後所顯現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這也就給之後的交流評議提供了實例,爲進一步提升留出了空間。

當然,看似簡單的模仿過程對於學生而言,也並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學生的閱讀理解,體會其在文中妙處,產生共鳴方能加以借鑑並靈活運用。事實上,這個環節看似在教學的最後纔出現,實則巧伏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貫穿教學始終。

由此可見,結合課文閱讀加強寫話訓練,“舉三反一”,將作文教學落到平時的點點滴滴上,對學生從樂寫,到好寫,乃至善寫是極有益處的。

標籤:憤怒 教學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