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擺》教學反思範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擺》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擺》教學反思範文

《擺》教學反思範文篇1

《擺》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三單元“物體的運動”中的第5課的內容。

在教學伊始,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教具盪鞦韆入手,讓學生說出這是哪一種運動方式,由學生的回答:搖動、擺動等以及生活中還有那些類似的現象引出,以此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接着讓學生質疑:關於擺,你想知道什麼?(如果學生提不全面,教師可以補充)讓學生帶着以上問題自學課文。在學生彙報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玩擺,從玩“擺”中發現問題:爲什麼相同時間裏擺動次數卻不一樣,擺的快慢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至此將教學重點放在探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實驗。上完這節課,對擺的探究還沒有就此結束,學生的思維也不能在此停滯!怎樣利用好最後的延伸環節?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爲此,我又設計了在15分鐘內,讓學生製作規定次數的擺。

反思自己的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對教材的整合不夠

對於教材,記得有位老師曾經說過:“課本課本,教學的根本;教材教材,教學的素材。”確實,教材只是爲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思路、依據以及範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適當進行調整,具備“用教材”的意識。對於實驗器材,教師也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適當的修改。本課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玩擺時的10分鐘與後面拓展延伸中“在規定的時間內,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擺使它與教師所給的'次數一致”,中的15分鐘整合爲15分鐘。既節約了時間,又降低了學生的難度。

2、讓學生明確目的

課堂上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每一步的目的,要讓學生確定實驗方案,設想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處理方法,在有計劃的情況下做實驗,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實驗的盲目性。

3、對於實驗中的變量的控制,一定要讓學生控制掌握好。

4、受自身水平的限制,教學過程中對於課堂生成的東西不能靈活處理,課堂評價語言比較少,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永遠是門藝術”。在以後的叫教學中,自己必將多動腦,多請教,真正達到讓學生既發展技能,又學到知識的好課。

《擺》教學反思範文篇2

《擺》一課選自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物體的運動一單元。教學的目的是要學生透過自己的研究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係,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擺長越短,擺得就越快。同時讓學生學會用“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來研究問題。

研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要用對比實驗的方法。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對比實驗,做對比實驗時要學會如何控制變量,即只允許有一個條件發生變化,其他的條件不改變。在對比實驗中找出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係。

本課最精彩的地方是在引導學生探究擺線的長短與擺的快慢的關係中,進行了一個有趣的探究活動。第一步是讓學生明確這個實驗中的“變量”和“定量”。第二步學生各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同時測量擺的擺動次數(每一組擺線的長度都不一樣)。第三步學生彙報測試的各自擺的擺動數據。第四步各小組把擺掛到黑板上相應的次數下。這時不同長度的擺在黑板上呈現了一個很美的座標函數曲線的圖形,擺的次數與擺長的關係構成了一個數學模型,模型直觀清晰地揭示了擺長與擺的快慢的關係:擺線越長,擺動得越慢;擺線越短,擺動得越快。學生透過觀察模型就能發現擺長與擺的快慢的關係,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中有的實驗研究的結果如果只是停留在單個或幾個實驗數據的比較上,雖然學生能夠理解但往往印象不夠深刻,效果不盡人意。如果能夠在數據研究的基礎上用直觀的數學模型表達實驗的數據,不僅使變量與因變量的關係描述更加直觀,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使學生學會了用座標曲線模型描述科學原理的方法,使學生能更好地學習科學、理解科學。

《擺》教學反思範文篇3

上完《擺》這一課,感觸頗多。

一、充分挖掘思維的訓練點。按前面的學習經驗,擺繩不變,擺錘長短不同的兩個擺,擺動快慢應該一樣,事實上兩個擺的擺動快慢是不同的,即擺錘長,擺的慢,擺錘短,擺的快。這是第一次對學生原有知識建構的否定。又透過相同長度的兩個擺錘(一個在末端加了重物)的擺動快慢不一樣的實驗,意識到又和擺錘的長短不太有關,好像和擺錘上的重物有關。這是第二次對學生原有建構的否定。透過改變擺錘上重物的位置變化,影響了擺動快慢這一現象,認識到擺錘中重物離擺的固定點越近,擺動越快。這是第三次對學生原有建構的否定。學生的思維經歷了“肯定——否定——肯定——又否定——最後肯定”這一從現象到本質的過程。三個看似前後有着矛盾的實驗,實際是活動在深度上的提升,在思維上的推進,由此所出現奇妙的結果,對學生產生的吸引力是可想而知的。這就是科學的真,這就是科學的美,這就是科學因神奇而產生的魅力。

二、是科學處理擺長的概念。教材上出現了一個名詞——“擺長”。如何理解並向學生解釋這個名詞的含義,成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單擺的擺長是指擺的固定點到擺錘重心間的長度。擺長通常分成兩部分,擺線長度比較容易測量,而對於小學生來說,擺錘的重心是很難找到的。怎麼處理?我就採用讓學生一個手指託尺,讓他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告訴學生這就是重心的位置,再透過在尺上不同位置添加重物來感覺重心位置的移動,從而理解擺長在增添重物的同時不斷地發生變化。爲學生科學理解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這一科學概念。

三、對教材的處理。一般來說,教材中設定的教學活動是不能輕意改變的,因爲這有着它存在的理由,有着它所要呈顯的教學價值,更是承載着教材編寫專家的良苦用心。可事實上,科學教師不應持有如此想法,否則只能出現“死抱教材,念死經”的怪狀,從而使得原本有着生命活力的教學活動,變得黯然失色,毫無生機。也許因爲有着如此擔憂,所以有關科學教育專家在“新課標”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忠告,或者說的嚴重一點就是警告吧!

就如教材中,讓學生製作每分鐘擺30次的擺,在試教中始終沒有想到把它改爲製作每分鐘擺60次的擺。結果導致教學活動就卡在這個環節上。每分鐘擺30次的擺,擺長估計需要1米左右,透過現有的材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就將設計擺的活動調整爲製作一個每分鐘擺動60次的擺。事實證明,製作鐘擺活動改變後,既保證了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而且更爲精彩,還實現了把課堂教學活動向課後延伸,拓寬了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

標籤:範文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