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教學反思

這位老師在詩歌教學中試圖作一些大膽的嘗試,精細地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比較重視學生的體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教學反思

課前,老師讓學生寫了一個片段練習,將自己聽到喜訊時的情景描寫出來。上課伊始,老師讓學生交流所寫片段,以寫促讀,爲讀杜甫這首詩作了一個情感上的鋪墊,學生自己去寫,自己去體驗,以達到和杜甫情感的連通,產生情感共鳴。這樣的做法是別巨匠心的',但是接下來教師讓學生把寫的這段話按老師所給的模式(?的消息一傳來,我不禁?多想?多想?……表達我滿心的愉快)改寫爲一首小詩就不妥當了。教師的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比較小,效果也不好。對杜甫詩歌的閱讀也難以起到輔助作用,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讀了杜甫的詩歌以後,教師又讓學生把自己的詩歌和杜甫的詩進行比較分析,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這也是不妥當的,學生寫的和杜甫寫的沒有可比性,杜甫是在在流落中聽到河南河北被官軍收復的勝利喜訊,極度興奮中寫下這首“生平第一快詩”的,有感而發。學生是教師爲教學所需要而應命的應景之作,缺乏真情實感。而且基本的詩歌的要求也達不到。怎麼好比呢?再說學生在比較中心理狀態當然是覺得自己不如杜甫好,把自己放在被修正,被批判的角度,不利於學生真正讀好讀懂這首詩。最後教師讓學生把杜甫的詩歌改爲白話詩,由於教師也給了一個模式(?的消息一傳來,我不禁?多想?多想,的遊子啊,你)學生改寫不盡人意,直白淺顯,沒有自己的體驗。

從上面的敘述看,教師花了很多時間在這些不恰當的寫詩中,學生真正和文字對話的時間則少之又少。疏通詞句的環節沒有了,入情入境的吟誦少了,結合杜甫的生平和背景體悟詩的內涵意蘊被忽略了。沒有了這些,詩人的博大情懷,詩人的愛國情感,詩歌的豐富內涵,學生如何能感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