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鄉下人家》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鄉下人家》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鄉下人家》教學反思(精選5篇)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1

《鄉下人家》描繪了鄉下人家樸素的景緻、祥和的氣氛、勤勞的生活,這些組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教學中注重自主閱讀,先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是:分述鄉下人家生活的幾個反面:植物——動物——農家傍晚生活,再感悟作者優美的語言,體會閒適的田園生活。

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生詞,能正確拼讀“裝飾”、“雞冠花”“歸巢”等詞語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優美的句段。學生品讀重點句段,積累優美語言,感受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是教學重點。

從平凡的事物中展現鄉村生活的畫面,讓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從而產生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是教學難點:

一、高校課堂上課開始,首先出示本課教學目標,讓學生齊讀,理解。知道本課所學的內容。

二、生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工具。中年級同樣不能忽視生字詞的教學,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的時候,以詞塊的形式呈現生字詞,讓學生描述畫面,連詞成句,給學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運用機會,避免瞭解詞的機械和積累的無序,放大了生字詞的教學形式。

三、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詞語描述文中描寫的景物,利於學生理清脈絡,整體把握課文,感受鄉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四、在品讀“雨後春筍”這一段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句子,說理由,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探”、“成羣”、“許多”等詞語體會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的情景,然後透過引導學生誦讀、比較、想象,與筍芽兒對話,不僅使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靈性的涌動、情感的流淌、個性的張揚,富有濃厚的情感和韻味。

五、存在的不足,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應定位爲引導學生讀通、讀準、讀順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本節課學生朗讀的量不夠,就過早地進入品讀課文的環節。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通讀課文的訓練,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通、讀準、讀順。農村小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表現得不夠好,沒有大膽交流討論,不過才四個學生一組,全班八個學生,課堂活躍不起來。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2

《鄉下人家》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質。透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學習目標的設定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透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根據我的瞭解,我們的學生95%以上從小生活在城市裏,對鄉村生活缺乏瞭解。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基於本文的特點及學生的情況,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透過朗讀、感悟、交流、朗讀來理解想象鄉下人家各組景色的特點,積累優美的語言,感受田園詩情,產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2、瞭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透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點的突破

本課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因爲我們的孩子只在城市,文中描繪的景物大多是學生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而文章的語言看似平淡。那如何從看似陌生的`景物、平淡的語言中讀出美感是本課的難點。爲突破這一難點,教學時我以讀代講,透過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方式展開教學。

三、教學中的得與失

1、多媒體創設美好的情景。我在用多媒體爲學生播放音樂創設了輕鬆愉悅的情境之後,讓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想象欣賞鄉間美景。而且爲了讓學生對鄉下景物有更多的瞭解我還給學生展示了一組優美的鄉下美景圖,給學生以好的視覺效果,使學生產生更了對鄉下生活的熱愛之情。動聽的音樂和生動的圖片爲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透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嚮往。

3、抓住重點品讀課文。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獨特迷人”在字裏行間中尋找這種風景。從課堂來看學生對關鍵詞掌握得很好。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3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它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抓住主線,提綱挈領。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條主線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此上串下掛,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透過“賞讀悟情——品讀想象——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竹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讓學生體會“探”字的妙處。“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讓學生想象雞和樂融融的情景等等。

2、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製作成課件,造成視覺衝擊,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如:青紅的瓜,春筍,雞鴨覓食,各種鮮花等。

3、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指名讀,自讀品味等,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由淺入深層次性的朗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不足之處:

1、除了重點段落以外,其他段落的朗讀訓練效果不是很理想,沒有在朗讀中滲透朗讀技巧。比如在教學“鄉下人家在天高地闊的環境裏吃飯”這段時,可以問學生:“你認爲這樣的環境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然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去讀會更好一些。

2、某些環節學生參與度不足,問題設計應更有梯度,教學語言應更生動淺顯,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人人分分秒秒有事可做。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的研究是沒有止境的,今後還需且行且思,爭取更上一層樓。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4

《鄉下人家》透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透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感覺有以下的收穫和失誤:

一、抓字詞。

字詞教學仍是教學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在初讀課文後,就檢查本課中要認的5個字和要寫的14個詞語,並且對課文中出現的容易唸錯的多音字“冠、率”進行指導。讓學生找找“冠”日常生活中的詞語,如雞冠、奪冠、冠軍、張冠李戴等,再聯繫實際理解。這樣從多音字的音義結合起來記憶,更有助於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在課文朗讀中有位女生還把“結果”的“結”唸錯了,在課堂上對這個字及時指正並且區分了兩個“結果”的意思和讀音。對於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搗衣”,就藉助圖片讓學生進行理解。

二、抓主線,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主線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品一品,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讀。

三、多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梳理文章脈絡。

“情感朗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透過讀,認識生字新詞;透過讀,理清文章畫面,;透過讀,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透過讀,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但一堂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文字的處理上有問題。第一個環節本想出示課文中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情景取個清新明快的名字,爲後面的課文畫面取名做好充分的準備。但當我出示圖片讓學生取名時,學生都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後來我和其它老師一談,都覺得這個環節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有點拔高,與後面概括課文畫面又有點重複累贅。不僅沒有實現事先的預想也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雨後春筍”這個畫面的語句品析沒法完成,而匆匆結束。

《鄉下人家》教學反思5

這篇文章作者陳醉雲先生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六幅美麗的畫面:屋前搭瓜棚、屋後竹筍冒、院中雞覓食、河裏鴨嬉戲、院落吃晚餐、夜聽催眠曲,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樸實中又帶着幾分華麗的美。

在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品讀感悟、朗讀再現,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反思自己這一課的教學,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的部分:

一、在院中雞覓食這幅畫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透過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母雞雄雞的悠閒自在,引導學生髮現作者透過擬人手法的運用可以把身邊的事物寫的形象生動,並及時設計一個小練筆,練習這種寫作技巧,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二、品讀感悟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透過指名讀、評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後配樂讀。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不足之處還有許多:

自己對課前的教學輔助工具準備檢查的不夠充分;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超出了自己的預想,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思路,心理素質還需鍛鍊;板書的設計還要再多下功夫,一目瞭然,重點突出;整節課中心內容的把握以及何時將文章感情推向高潮還應再反覆揣摩。

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力爭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