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買衣服教學反思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買衣服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買衣服教學反思

買衣服教學反思1

《買衣服》是在學生認識了小面額人民幣的基礎上教學的,其教學目標是:

1、結合購物情境,認識各種大面額的人民幣。

2、掌握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能正確進行換算。

3、能解決簡單的購物問題,初步體會人民幣的應用價值,養成愛護人民幣以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喜歡數學”、“會做數學”,而且還要“會用數學”,真正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數學,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數學學習中主動觀察、實驗、操作,從而獲取知識。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都獲得全面發展。

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充分利用“買衣服”這一情景圖,學生髮現買這些衣服如果用小面額的人民幣付錢太麻煩,從而有學習認識大面值人民幣的必要。再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小精靈的介紹認識這些大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們興趣高漲,說出了不同面值人民幣的主要特徵。大面額人民幣的互換仍然本課教學的難點,我採用“創設情景法”,讓學生在模擬購物活動,利用自己準備的人民幣學具來擺一擺,同桌兩人一人當售貨員,一人當顧客,說清楚自己要買的東西以及付錢方式,並讓兩組代表上臺展示。學生興趣濃厚。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智慧在手指間。”動手操作這一環節讓孩子們進一步體會正確應用人民幣。

在處理思考題:“有一些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幣,正好拿出100元錢,可以怎麼拿?採用四人一小組讓學生並把自己的方法與同伴說一說。教室裏馬上熱鬧起來,學生很有興趣的一邊擺一邊交流着:

①、我拿兩張50元;

②、我先拿1張50元,再拿2 張20元和1張10元;

③、我拿5張20元;

④、我拿10張10元;

⑤、我拿1張50元,1張20元,3張10元......很快地擺出了10種不同的拿法。這麼多種不同的拿法不是在老師的說教中獲得,也不是在觀察模仿老師的演示中得到的,而是在孩子們親自操作實踐中產生的。老師及時引導這麼多辦法我們整理的時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這樣纔會不重複不遺漏,以後孩子們在思考問題時要學會有序思考。學生在購物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大面額人民幣,掌握了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體會購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體會大面額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最後我設計的活動是關於周總理的小故事,透過讀一讀,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了解人民幣的興趣,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領略周總理的'機智。藉着這個契機,呼應剛上課提出的問題,第五套人民幣一共有多少錢?透過計算得知是188元8角8分。

改進措施:應該設計學生拿學具換錢的活動。

遺憾:板書中一個算式中+1元漏寫,今後一定特別注意。

買衣服教學反思2

透過上節課所學,買衣服教學反思。這節上課我結合了購物情境,透過PPT讓學生初步認識各種大面額人民幣。基本能掌握大面額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能正確進行換算。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購物問題,初步體會人民幣的應用價值,養成愛護人民幣以及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透過創設情境媽媽買1件衣服,可以怎樣付錢?在討論買T恤衫怎樣付錢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付錢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思維能力。

最後讓學生自己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並嘗試解答。啓發了學生根據上面的學習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但是,對於小面額人民幣孩子們接觸得多一些,特別是幾元的,而大面額人民幣孩子們接觸得少一些,使用大額人民幣少,生活經驗本節內容相對少。

第一 生活經驗不同對於小面額人民幣孩子們接觸得多一些,特別是幾元的,而大面額人民幣孩子們接觸得少一些,使用大額人民幣少,生活經驗本節內容相對少。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第二 認錢難度不同在認識小面額人民幣的基礎上,來認識大額的人民幣,已有了一定的方法,第二節課更容易。

第三換錢計算量不同第一節課學了換錢的方法,這一節課換錢面額大一些。 可見,本節課不可能複製,更多了一些自主性和探索性,本節課可作如下的調整:小額換錢可複習一下,再進行這一節課大面額的換錢。換錢以學生自主探索爲主,一定要先思考,重方法的感悟與提煉,重動手操作。動手、動筆的練習要設計好,與生活緊密結合,循序漸進。

買衣服教學反思3

一、 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老師把數學學習置於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把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爲認識人民幣的基礎,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都注重迴歸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爲學生創設熟悉的情境。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二、課標指出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認一認”環節的上,主要採用課件與實物相結合的對比教學法,讓學生明確認識人民幣不僅可以看數字,還可以從面額、字樣、圖案等方面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買衣服”教學環節上充分利用同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親歷換錢買衣服的活動過程。學生學習是自主的,學習的過程充滿了探究,真正做到了“問題由學生自己提,疑點由學生相互辯,結論由學生自己得。” 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只當了一個組織者。

三、課標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估算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本節課不足之處就是對估算教學內容的挖掘、處理不到位。解決“媽媽想買一件上衣和一條裙子,100元錢,夠嗎?”這個教學內容時,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中看不出是怎樣估算的,而老師也沒有做出適當的引導。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要對算式59+36進行估算就可以解決(不必算出精確的得數)。估算時,必須把59和36估得大一些,59接近60,36接近40,合起來接近100,所以媽媽付100元夠了。所以,老師要充分挖掘並利用好有關估算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買衣服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非常熟悉,因此,我把數學學習置於一個現實的背景之中。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學習活動的組織上,教師都注重迴歸生活,以學生的經驗爲基礎。引入部分並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學生自己提出學習的內容。本節課以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貫穿始終,學生在一個親切熟悉的環境中學習,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活動豐富,循序漸進。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學習。本節課在一個情境中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活動,由淺入深,先是一件衣服的付款方式,再是兩件衣服,然後提出找錢、換錢的問題,這樣由易到難,步步深入。以這種學生非常樂於參與的活動形式調動學習熱情,同時不斷提高活動的要求,由獨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人民幣,同時練習瞭如何使用人民幣。“換錢”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安排在最後,學生在經過大量的活動經驗積累之後,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再進行這個活動就不會感到困難。我還把活動延伸到課下,讓學生記錄購物的錢數,使課堂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僅獲取了知識,更鍛鍊了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標籤:衣服 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