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精選6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 篇1

《小數乘法》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共分爲: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積的近似數;連乘、乘加、乘減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小數乘法》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原本我以爲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鬆的,可事實的情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總結起來學生出錯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計算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

2、計算過程出錯。乘法口訣不熟,加法算成了乘法,或者減法。

3、小數點點錯。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

4、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針對學生出現的這些錯誤情況我及時反思自己的教案,及時調整自己的課堂及時採取措施補救。

學生第一種出錯情況的真正原因是沒有抓住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情況。在開課之前我沒能作出預料,可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後,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還有個別同學在做完小數加減法後還數一數兩個加數(或者被減數減數)共有幾位小數,就在和(或差)上數出幾位小數點上小數點。這些情況在後進生的身上最明顯。首先,我舉例對比了小數乘法和加法的計算方法,強調小數乘法是末位對齊,而小數加法是相同數位對齊。對於像“832+0.832”這樣的題目,我則讓後進生利用小數基本性質先把整數轉化成小數,小數位數同另一個小數加數位數相同,及把832轉化成832.000再與0.832相加。小數減法也使用同樣的方法。不要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對於後進生,這樣做是十分必要的。

學生第二種出錯情況的真正原因是口算能力薄弱同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作業習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還應加強良好學習、作業習慣的培養。例如:這樣進行口算練習“材料:0.8×41.5×639×0.0120×0.50.3×0.60.9×0.94.8×0.5。

針對學生出現的奇怪問題,我的對策:

1、豎式口訣

加減除對齊小數點,乘法特殊齊末尾;位數多的寫上面,位數少的寫下面;遇0不算對齊位。

2、每日口算5分鐘。

3、簡便計算隨時滲透。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 篇2

小數乘法的資料有:小數乘整數;小數點搬家;小數乘小數;連乘、乘加、乘減的混合運算以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以爲這一單元學生已有了整數乘法爲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的第三步,學起來就應是比較簡單的,可事實的狀況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節新知教學後的練習中,學生的正確率都不容樂觀。出現錯誤的現象主要有兩方面: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我覺得還是要把兩位數乘一位數、乘二位數、三位數的整數乘法的豎式讓學生先算,先把這一知識點從學生大腦儲存的記憶庫中提取出來後,再進行小數乘法的豎式教學,學生容易掌握些。而且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也會少些,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中。

2、計算上的失誤: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應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並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單元不是我想象的那麼簡單,既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繫、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係。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 篇3

小數乘法是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中本以爲學生會輕而易舉的掌握知識,對於我出示的例題,學生在課堂上做題的正確率十分高,但是作業本練習做下來發現學生的錯誤率極高。課後我也對學生的做題狀況進行了分析: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看成整數乘法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應對這種狀況,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課堂教學,並對此深刻的進行了反思:教師主導性太強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於給同學分析做錯的狀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後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

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自主探究,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不管是獨立思考還是小組合作,教師都能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思維狀態才能充分展現,所存在的問題也才能暴露無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潛力,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在課後的教學中,我也教學生一些檢查的方法,比如驗算,估算。我要求學生不但要會筆算,而且要學會“估算”。用估算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檢查作業,從而提高正確率。反思一單元的教學,我認爲教師的引導作用再加強一點,也許能夠收到更好的效果。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 篇4

這個單元的知識是在三、四年級整數乘法和小數的基本認識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我在教學前複習學生已經掌握知識,但是教學下來學生做題的狀況卻令我出乎意料。總結起來學生出現問題的狀況有兩種:

1、方法上的錯誤:不會對位;計算過程出錯。

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對齊。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等。

2、計算上的失誤:做題馬虎、不仔細。

把小數看成整數乘法計算好後,忘加小數點;或小數點打錯位置;或豎式下直接寫出得數(無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應對這種學生作業狀況,我對我的課堂教學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師主導性太強。

在學生做題中出現錯誤時,我總是急於給同學分析做錯的狀況,而沒有讓同學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讓他們先想想小數乘法的法則,然後再跟錯題比較一下,這時候有的同學可能自己找出錯題的原因,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題時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或者還能夠把學生所有的錯題的形式集合在一齊,讓學生自己“會診”,找出錯因。

2、新授前複習不夠到位。

對於學生的學習起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好的狀況下,就應先爲學生作好鋪墊,提前讓學生作好整數乘法和小數初步認識的複習,而不就應急於按教學計劃開課。如果在開始教學新知識時就把握好學生計算關打好基礎,就不致於出現正確率較低的現象。

3、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潛力。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多加強口算題的訓練,以提高計算正確率。

4、忽視小數乘法和小數加法計算的根本區別。

小數加法和小數的乘法最根本的區別就是小數點的位置狀況,但是在學生的做題中,我卻發現了好多同學在學完小數乘法的末位對齊後,加減法就忘記了小數點對齊。我想如果我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預設,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應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並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強學生口算潛力的培養。《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間算的基礎,也是計算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學生口算的正確率以及加強學生口算的速度,對提高學生計算的潛力必須會幫忙。

2、重視學生的作業習慣培養。我把學生在明白算理後出現的錯誤,都簡單的歸罪於“馬虎”,其實加強良好作業習慣的培養纔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習慣不但能一改學生“馬虎”的毛病,它還能爲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忙。它體此刻我們平日數學教學的點點滴滴中,需要我們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激勵。

3、指導錯題改正。學生在計算出錯後,我往往讓學生立刻去訂正。其實可不用急於一時,能夠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忙找出錯誤,也可透過學生自查來發現錯誤。

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我還覺得自己思想不夠解放,走不出傳統教學模式的影子,影響着新課標、新理念的實施。相信此次反思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會有所幫忙。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 篇5

今年我又留級了,重新回到了教五年級。第一週過得很快,很充實,每一天都是打武術那樣----無停手。轉眼間,學生基本學完小數乘法了,回頭反思總結如下:

在以往的實際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明白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爲什麼要這麼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以往教這部分知識時學生會出現以下問題,學生直接寫得數,有些計算三位小數乘一位小數在列豎式算第一步就點小數點了,學生列豎式計算不用尺子劃線,,算出積後,劃去了0再數因數共有幾位小數,點上小數點,也有大多數學生列豎式時,受小數加、減法的影響,居然對齊了小數點,而不是因數的末位對齊,有部分不懂數數位,很多學生算5.23×50時,不懂得處理50中的0,乾脆忽略了,錯漏百出。

本以爲小數乘法只需要看成整數乘法的計算,然後處理好小數點就行了,其實真正操作起來,並不那麼容易,千萬不能忽視,今年我是這樣處理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透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教學小數乘整數時,我抓好了以下幾點: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

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實際在口算中由於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能夠比較快速的反饋,易於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能夠幫忙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我增加了小數乘整數的口算練習,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檢驗方法的正確性,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計算小數乘整數能夠看成整數的計算。

3、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應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爲什麼這麼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爲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4、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爲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決定小數的位數,在決定小數的位數後選取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在課的結尾還安排了頭腦風暴,填寫()×()=4.8,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

到教小數乘小數時,學生就容易多了,實行了知識的遷移,我收集了歷屆的一些學生的錯豎式,全部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當醫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彙報。在週五我就進行了小測,發現學生學習的效果好多了,但一部分學生因爲整數乘法還但是關,影響了小數乘法的計算,有待下週進行查漏補缺。

五年級數學上冊《小數乘法》單元教學反思 篇6

到今天爲止,“小數乘法和除法”這一單元的內容基本結束,這一單元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小數乘整數、小數除以整數、小數乘小數、小數除以小數、求積的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這幾個板塊的教學內容中,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兩個板塊的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想對較好,求積的近似值這幾個板塊的教學內容學生掌握的情況相對較差,差的原因是部分學生還不能熟練準確地計算整數除法。

在教學時,爲學生創造一個比較熟悉的情境,然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再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提出的問題儘量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學生能根據過去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增加解決問題的成功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好。在教學設計中,不同的學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題策略,爲了最有效、最合理地解決問題,必須從中選擇一種最好的辦法。

在各個板塊的教學中,我儘可能地提供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並透過這種過程使學生感受到本單元中的計算方法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學生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嘗試表達,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從而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得到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應多采用啓發式教學,讓學生去發現知識,運用知識,學生學到的知識在他們的頭腦中才能記得更深、記得更牢。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