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精選8篇)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幾分之一》教學反思(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精選8篇)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1

分數是一個內涵複雜、形式多樣的數學概念,分數的初步認識如果僅僅侷限於形式上的認識,學生的認識難免膚淺,因此。我在本節課的設計和實施中力爭找準學生已有的認識框架和分數複雜意義的結合點,也就是直觀模型。

基於上述想法,我在做教學設計時力圖體現以下三點:

一、讓學生更系統的認識分數

本節課的匯入是從學生剛剛學過的有餘數的除法進入的,透過這樣的引入,讓學生認識到,過去除法中出現剩餘的時候我們用餘數來表示,而今天的學習我們則可以把剩餘的部分繼續平均分,這就產生了分數,透過這樣的引入,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有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理解。

二、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分數。

本節課中,我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模型,除了教材的塗色部分佔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這樣的面積模型之外,還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實例,特別是還提供了兩個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生活實例。於是讓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就更加全面。

三、力爭凸顯幫助學生髮展的理念。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敢於質疑,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展自己,透過這種方式,力圖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透過活動迸發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同時也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但課堂教學的實施總是和預設的理想化狀態有一定的偏差,主要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2

課後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認爲這堂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點:

1、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設計矛盾衝突,引導學生透過自主探究,解決矛盾,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概念的辨析。

如在課的匯入時,利用“分月餅”遊戲,製造了“半個”月餅沒辦法拍掌的障礙,半個該用什麼數表示呢?給學生造成懸念,爲探索新知創設了情境,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新知識的需求。帶着這個需求,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主動探究、積極合作、樂於發現和創造,營造出互動教學的氣氛。

又如:在課堂上,當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時,有一個同學出現了錯誤,(斜着折,沒有平均分),我不是簡單地給予判斷評價,而是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全班同學討論。學生經過討論,更清楚地認識到分數必須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突出了本課的重點。

再如:教學1/4時,當學生出現了多種分法後,教師提出問題:這麼多種分法,塗色的那一份爲什麼都可以用1/4表示呢?一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加深了他們對分數概念的理解辨析能力。

2、重視學生做數學,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實施“新課標”,就是要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陳舊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決問題。我在教學中儘可能爲學生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提供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驗,去認識“幾分之一”。透過各種實踐操作,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知識是自己探究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師教給的。如在教學1/2時,讓學生透過“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等活動,形成對“1/2”正確的認識,自主解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的作用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從課堂的學習氛圍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3、在生活中找數學,學生概念的學習和實際生活聯繫,在生活中提升數學概念,這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應用和方法的運用。

本節課我十分重視讓學生聯繫生活,尋找生活中的分數。如課的匯入,從中秋節引出“分月餅”遊戲,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

在運用新知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從教材主題圖和身邊的事物中去尋找分數。由於主題圖所呈現的“遊樂場”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學生能很快地找出這裏的分數,並主動與同學交流。在彙報時,學生一個個爭着說,形成了一個高潮。在最後讓學生找生活中的分數時,學生表現非常好,找了很多,把這節課又推向了另一個高潮。甚至有的學生把概念進行了拓展,如一個學生說“我們小組有7張椅子,每張椅子是其中的1/7”。如果學生不是對分數有了清晰的認識,他能發現這個嗎?

4、注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運用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自己去學習。

教學1/2時,從扶到放,讓學生透過折一折、塗一塗、說一說等活動親身體驗到分數必須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逐步建立分數概念並掌握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而在後面的教學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用學習1/2的方法自己去探究,類推出其他分數的含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等數學方法,逐步加深對分數概念的理解與辨析,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獲得了提高,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另外,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要讓他們完整、正確表述“幾分之一”含義時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語言表達的完整,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表達、敘述幾分之一的意義,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完整性。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3

9月21日、22日我參加了我市送教下鄉活動,本次活動我執教的是《認識幾分之一》一課。本節內容是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內容,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本節課對於我來說就是再一次的成長,有收穫,也有不足,現就本節課反思如下。

本課教學中的成功之處:

首先,精心設計是有效課堂的基石。在課的一開始,創設簡單的分卡片的遊戲活躍了課堂氣氛,很好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很快地進入到新課學習的狀態中。當學生把剩餘的卡片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在其中滲透“平均分”的概念,並讓學生髮現問題(半個卡片用數怎樣表示),用以前的知識不能解決,從而匯入新課、揭示課題,讓學生在平均分中初步感受從自然數到分數產生的價值和意義。課中讓學生動手創作幾分之一,在親身經歷中建構幾分之一的概念。再透過具體的圖形、線段反覆練習,說分數表示的意義。這樣就加強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其次,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看數學”、“聽數學”,更要“做數學”,將活動引入課堂,教師作爲指導者和參與者,引導學生將活動過程上升爲數學概念認識過程。在本堂課中,無論是摺紙、創作幾分之一等活動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他們變被動的操作爲主動的探究。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展示學生折的作品時,如果能用投影展示,後邊的學生會看的更加清晰。

2、分組動手操作折1/4,我只展示了我參與小組的作品,其他學生的折法沒能展示。如果,讓其他同種折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折法就更好了。

3、課上我發現,當我佈置完任務後,有的學生不知道做什麼?我反思,可能是學生沒注意聽,更主要的是我的語速過快,有的孩子沒聽懂。

所以,今後的教學我一定要注意給學生展示的空間,進一步加強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學生一起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4

學生在認識分數以前接觸到的都是整數,“認識分數”是學生關於數的認識的又一次擴展,需要建立新的認知結構。部分學生可能透過各種渠道對分數有一些一知半解,但對分數意義的本質並沒有深刻的瞭解,這也就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注重了幾個方面。

一、激情導趣,誘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需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認識幾分之一”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因此我設計了分大餅故事情境引入,讓學生帶着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教學一開始,我給學生給分大餅,怎樣分得公平?引出平均分,學生很順得地分完了,然後提問只有1個大餅要怎麼分給兩個同學?學生就回答每個人分得一半。於是我再問爲什麼這樣分會滿意?由此強調分數產生的一個重要基礎——平均分。一個大餅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分到半個。讓學生意識到原來學過的數不夠用了,需要創造新的數來表示出這“半個”,由此引出二分之一。我就這樣一步步,一層層地和學生一起慢慢地卻又很自然地揭開了分數的面紗。

二、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本節課我把二分之一的教學作爲教學重點,對學生來說,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首先透過電腦演示使學生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在初步感知二分之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動手摺一張紙的二分之一,透過對比不同紙張折法的二分之一,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二分之一的理解。教材對於分數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先認識二分之一,再認識幾分之一,我在教材有限的資源上給予了一定地擴充和加深。當學生充分認識二分之一後,我讓學生自己透過折一折、塗一塗去創造喜歡的幾分之一,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透過學生動手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由直觀到抽象,讓學生逐步加深對分數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意義理解上的難度。

三、分層練習,適當拓展。

練習基礎知識爲主,面向全體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以基礎知識爲擴展,面向部分優等生,注意體現層次性,針對性,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最後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到生活中找一找幾分之一,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知。

受上課時間有限的影響,沒有充分挖掘學生中的錯誤資源。比如我讓學生折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然後塗上顏色,我巡視指導時,發現有些學生不會折(平均分),有些學生塗了好幾塊。讓差錯成爲引發正確結論的“基石”,那該多好呀!可是,一心只想着時間有可能來不及,我選擇了讓答案正確的同學來回答。錯過了讓學生感悟生成的好時機,課堂因此有了“給予”的痕跡。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5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從整數到分數,對於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突破,爲了降低孩子跨越難度,我利用創編故事的形式,利用孫悟空和豬八戒分水果的難題,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理解一人一半就是每人分得西瓜的二分之一。我將重點放在認識二分之一上,讓學生充分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後,自己創編生活中的二分之一用在哪裏,深入理解分數的含義。最後練習設計也按照梯度原則,先易後難,先基礎後綜合。從學生課上做題情況來看,基礎練習做的很好。

(二)利用動手實踐,主動構建數學概念。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構建,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理解概念本身有着積極的作用。本課中由二分之一遷移到其他分數的學習時,設計折一折畫一畫的形式創造自己喜歡的分數。過程中,收集學生所有的四分之一作品,提出問題:不同形狀爲什麼都能表示四分之一?透過操作及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體會分數的含義,遊戲中感悟概念的建構。

針對本節課,整體效果較好,但在細節上把握不足。主要有:

1、學生認識二分之一時,對平均分理解不夠,說二分之一含義時學生不會強調平均分。老師在這裏引導不到位,應着重強調。

2、教師的傾聽不夠。對於學生的錯誤生成應該立即糾正和補充。如,對於分數概念的強化,學生一直都沒有說該分數是誰的幾分之一。這時教師應做規範示範和引導。

3、個別練習題應該設定再巧妙些,一道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概念,而是逐步層層遞進,讓基礎紮實的學生感受到思維的變化。

4、教師的評價語言還需加強。教師語言太過單一,容易使學生厭倦,未能激發孩子求知興趣,教師評價應追求多元化。調控課堂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且教且思,在以後的課堂上,仍要不斷探索,利用遊戲提高學習興趣,儲備好自己,追求高效課堂!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6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表面上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有些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1、儘管分數是第一次學習,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但部分學生憑藉生活經驗,對1/2已有所瞭解,若教師此時能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及時調整教學,放手讓瞭解1/2的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展示生活中的1/2,讓學生在組內多說一說,多爭辯一下,從而逐步完善。教師不應爲完成任務而縮短時間,代替學生思考。在教學時可以再讓出一些時間和空間來讓學生對二分之一進行理解,再因勢利導,教學分數的讀寫。使計劃的課堂變成生成的課堂,可能將更利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科學性、嚴密性和完整性。因爲語言表達是學生的思維的體現,從直觀感悟到語言表達是學習思維的一個跳躍。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進行表述,要讓學生說完整話,抓住誰是誰的幾分之一,引在覈心處,這樣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含義,而不能因爲追敢教學的流程而疏忽了數學術語的嚴謹性,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學生將話說完,而不是急於和學生“搶”話說,同時,要留給學生時間和機會,讓學生透過彙報、齊說、同桌之間互相說、小組說等形式多給學生表達的機會,這樣學生學得才紮實,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7

日前,上了一節公開課《認識幾分之一》。在課前,我是這樣設想的:

1、力求把數學課堂變爲活動的課堂。本節課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設計成了幾項活動:如讓學生先動手分一分學具,一方面激發興趣,另一方面鞏固平均分的意義,初步感知分數,讓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體驗學習分數的重要性;讓學生折一折,經歷分數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找一找,體驗感知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等等,力求體現出數學課堂活動化。

2、突出學生對概念理解的體驗與感悟。本節課學生對幾分之一概念的理解,是在經過了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後逐步建立的,雖然學生在描述過程時不夠嚴謹,但這些是在學生操作,感悟,體驗的基礎上得來的,比教師直接講授,單純的重視機械記憶應該要好。

3、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小組合作有機結合。如:在分學具時,我採取同桌協商的辦法,摺紙採用獨立操作的辦法,討論分數的意義時用小組合作等,這樣逐步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教學後,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大部分做得較好,但也存在着諸多不足:

1、儘管分數是第一次學習,但部分學生憑藉生活經驗,對1/2已有所瞭解,若教師此時能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及時調整教學,放手讓瞭解1/2的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因勢利導,藉助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分數的讀寫。使計劃的課堂變成生成的課堂,將更利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理解1/2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剛接觸時,學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甚至是錯誤的。所以在進行小組合作時應給予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組內多說一說,多爭辯一下,從而逐步完善。教師不應爲完成任務而縮短時間,代替學生思考。

《幾分之一》教學反思8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對分數的意義有了初步的理解。學習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學生對分數的一次新的認知,是對原有分數內涵的一次豐富;但是由於受以往學習經驗的影響,學生往往很少會主動將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爲了讓學生深刻體會並認識這些整體,我在課一開始就注意到引導學生觀察是把一盤桃子平均分給四隻猴子,避免說出是把多少隻桃子分的。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每分一次不同的物體,我都能引導學生觀察總結一次“剛纔我們把什麼整體平均分了幾份?”,透過一系列的觀察體會,學生對一些物體所組成的一個整體有了自己的認識。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整體的把握還不到位,需要引導學生對比感知“爲什麼同樣是1/4,分得的結果卻相差這麼多?”,初步引導學生感受到所分物體的不同,再引導學生談談“這些整體還可以是那些物體?”,應該始終圍繞體驗認識“由一些物體所組成的整體”進行教學,將“整體”觀念貫穿課堂始末。

本節課學習中,認識“由一些物體所組成的整體”是一個重點,用分數表示整體中的某幾個物體佔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這對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難點;學生往往容易受每份分得的物體的個數和整體個數的影響,爲了排除這些物體個數所帶來的干擾,在教學中巧要更巧妙地用多媒體輔助,在比如學生極易出錯的把1/2理解成2/4的地方,利用多媒體課件巧妙地將桃子全部以色塊擋住,讓學生看不見這些桃子,學生所看到只是被平均分成兩份的色塊,爲學生有效地避免每份分得的物體的個數和整體個數的影響提供了很好的支撐。所以,要合理的引入多媒體,幫助學生突破知識難點,把握知識的本質內涵。

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是在上學期,部分學生對所學相關知識已經遺忘,課始雖以對摺長方形紙得出1/4,引導學生複習相關知識,但是多數學生還未記起,因此應該在課前安排學生複習相關知識。對於新內容的預習,我只是在課上安排了兩分鐘讓學生看書,也未提出明確要求,所以在交流時,學生不知從何說起,只有個別學生能記憶再現形式,說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在課上,我安排了三次小組合作學習,總感覺氣氛不熱烈,尤其是組長的組織能力更爲缺乏,所以今後務必要加強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與方法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