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0篇)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1

《比尾巴》這篇課文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兒童情趣。我抓住這篇課文極具趣味性的特點,圍繞“比尾巴”大賽展開設計,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環環相扣,以摸尾巴游戲匯入課堂,以拿門票的形式複習生字,以比尾巴評尾巴學習課文,以說尾巴畫尾巴進行拓展訓練。每一個環節的設定都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都採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語言,符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

在這堂課的設計當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這些情境不是獨立開來的,而是一脈相成,從一而中的。創設的這些情境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透過創設的情境走若文字,與文字之間進行最近距離的對話,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情感被昇華,喜歡小動物的情感在課堂中隨處而見,爲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加加油,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評評尾巴,爲丟失尾巴的小動物畫上一條漂亮的尾巴。因爲有了情感的投入,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參與積極性強、參與面廣,課堂氛圍輕鬆而又愉快!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用語和體態未能達到預設的效果,致使創設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對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並進行延伸。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2

進入識字階段已經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了,對於識字教學的思考,也一直沒有停止過。聽取了各位老師前輩們的建議,一直以來,在識字上均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讀環節中,當孩子進行初讀反饋、逐段讀好課文後,我再提取該部分課文裏出現的生字,正音,記形,逐個識記。

透過教學實踐,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

1、識字不夠有側重,幾乎是字字落實,用力均勻。

2、儘管聽取了師傅和陳老師等幾位前輩的探討,初步得知了隨文識字的基本操作步驟,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初讀後還是“正音、記形、運用”一股腦兒同時進行,沒有分散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個人認爲,這也可以算是沒有側重的體現吧。

3、識字教學花費時間較長,一般都要花費一個課時的時間來進行這一環節。

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識字興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調動起來。在最近的教學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識字教學環節,力求能逐漸改善我的教學行爲,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上《比尾巴》這篇課文之前,我對該課的生字進行了分析。這篇課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裏面的主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朋友。而本課要求識記的12個生字中,有近一半的生字與小動物有關,藏在這幾個小動物的名字裏面。根據這一特點,我捨棄了一直以來沿用的“初讀檢查時識記生字”的操作,將這幾個生字放在了初讀之前,與匯入環節進行有機結合。

在匯入時,我創設了一個小動物在森林王國裏參加比賽的情境,然後,有目的、有側重的逐個請出這些帶有生字的參賽小動物,“邀請”的方式也十分與衆不同——“猜謎語”,利用這一方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同時每請出一位動物朋友,便出示該動物的圖片,就讓孩子們記一記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對本字進行識記。

儘管識記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異,都是正音、記形,再適當的組詞運用,但是不難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都比較高漲,由於創設的識字情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孩子們樂於接受,在孩子們自主識記字形的過程中,很明顯的感覺舉手的孩子多了,積極思考的孩子多了,這顯然都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正面作用。

輕鬆愉快的識字情境,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使學生學得輕鬆,記得牢固。

二、字不離詞,提高識記效果

低段識字教學提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能進一步提高識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學片斷中,我是先以詞語的形式,出示動物的名稱,再對裏面的生字進行識記,這樣,讓每一個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個確定的語境,如公雞的“公”,松鼠的“鬆”等字。從孩子們課後的生字過關率來看,這樣進行的識字教學,效果要比初讀完課文後再提取出單個的生字讓學生識記更好一些。

始終覺得,生字的識記要和字義的理解聯繫起來,只有理解了字義,生字才能記的更加牢固,不至於“回生”。很多生字單個出現時,由於沒有具體的語境,語義不甚明確,孩子們對字義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導致識記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將生字放入詞語中,尤其是這類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動物詞語,也無需教師過多解釋,孩子讀着讀着便能理解詞義,然後以詞帶字,建立起語義的聯繫,有助孩子提高識記效果。

本次的識字教學權作一次識字教學的新嘗試,不過也僅僅只是教學形式上的轉變,在識字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上,仍然是引導學生從正音、記形再至組詞運用,沒有太大的變化,在今後的教學中對教學方法和識字的側重點上這一塊還需多摸索多探究。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3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句式整齊,富有節奏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明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

比較好的做法: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所以在整堂課的最後,我設計了“小評委們比寫字”這一寫字環節,先出示一個也有長長的尾巴的“巴”字,在學寫這個生字後,又出示“把”,目的在於讓孩子們在比較“巴”和“把”的過程中懂得,雖然“把”字裏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兩個“好朋友”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謙讓,所以“把”裏面的“巴”要寫得相對小一點。這樣學寫兩個有相似之處的生字,孩子們能更加輕鬆、有效地把字記牢、寫好。

但是在這堂課中,問題很多,這些問題是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

一、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因此,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這一節課上,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學“巴”這個生字時,我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哪個字裏也有這個“巴”字,一學生回答“把”,我當時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對,‘把’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生字),因爲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學習要放置在學習生字“傘”之後。課後,我深刻意識到這樣的處理太失敗了,日後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二、要儘可能地鼓勵學生,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一年級的小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表揚,因爲老師的評價會深刻影響到他們今後的學習與生活,所以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但是由於自己在課堂上應變能力還不夠,所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處理得不夠完善,比如上例中對學生回答“把”的否定,對該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並進行延伸。還有,特別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我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可能直接讓別的學生回答了。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於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三、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講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高效課堂”。在這節課中,我一直很擔心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所以有些應該讓學生說的內容,都被我“搶”走說完了,整節課中我說得有點多。

以上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減少乃至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課堂更高效!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4

《比尾巴》是有小學語文課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衆,一個小評委,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輕鬆、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一、應用兒歌特點,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從四個層次體現了這個樂趣。

1、現在,我們隆重地請出這些參賽的模特,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這一排的小朋友來請,其他同學隨着音樂響起來。(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在嘹亮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就把這些動物模特請上場,上場了以後,因爲孩子們都非常喜愛,所以我們就主動觀察了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看了尾巴的特點,那馬上順利成章的讓孩子們從課文的句子中找一找,這也就是動物們比尾巴怎麼樣?六個問句,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也爲深入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模特,瞧,模特們多麼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己的尾巴。孩子們,現在你們就是評委了。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麼特點,哪位代表先發言,有其他代表發言嗎?這位評委你說(學生說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說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但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可以捲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局有什麼樣的特點,其實這裏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

3、動物們的比賽進行的非常成功。一名記者到場參加,心裏非常激動,當場做了一首兒歌。他就把這六個問句分成了兩個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個句子也分成兩個部分嗎?(學習小組合作完成)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把整篇課文怎樣巧妙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我採用了小記者,這個小記者也參加這場比賽,看了以後非常的激動,就寫下了這麼一個兒歌,這首兒歌就是我們剛纔所學的,這樣孩子們自然地再回到語文書中,去進行朗讀,讓孩子始終感覺都非常有情趣。

4、告訴這些小評委,你們也可以當小記者,去爭當這樣一個小記者,你們還可以在動物王國裏找一找其他動物,來給這些動物們編一編兒歌,這樣續編兒歌,孩子們也就發展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展示了學生課外獲得的資訊(上網、課外書)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被關注的樂趣。

二、引導探究,加強實踐,讓學生感悟語言,應用語言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這意味着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真正的學堂,要讓孩子在課堂上透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在運用這個語言的過程當中,他來感悟語言,積累語言,來掌握語言,這是新課程標準一個明顯的特點,這樣才能爲學生奠定好語文學習基礎,讓他有持續學習語文的後勁。

1、透過讀、說的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去探究。

在讀的方面呢,首先重視了他們的自讀自練,出現了問句以後,孩子們就運用他們所學拼音的知識,運用這個柺棍自己去讀這個問句,目的就讓他們讀通讀順,從而達到語文朗讀最基本的要求,初步感知這六個問句是什麼意思呢?接着就是在讀中指導,六個問句出來以後,孩子們第一次發現這個問號,讀這樣的句子的時候和平時讀句號的句子有什麼不同?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然後問誰來讀讀看,看誰問得好?以後看到這樣的問號,就知道該怎麼讀了。

2、在理解的過程中去讀。

解決了松鼠的尾巴是很輕很柔的降落傘,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怎麼去讀好這兩個句子呢?讓他們的體會透過朗讀表達出來。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出示這兩個句子就更好了。最後就是表演,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很喜歡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勁性表達,輔助自己去理解,去體會,去表達,讀兒歌的時候就加上了這個動作,孩子們帶着笑帶着動作透過讀表達出對兒歌的喜愛,對課文的喜愛,也可以說對學習語文的喜愛吧。在說的方面呢,也有一個層次,開始剛看到六個模特時,在說他們的特點,先是一個詞語,再是一個句子,後來在作爲評委這個角色變了以後,他們運用自己所看到的一些電視或者一些收集到的資料,以前的一些舊知在輔助他們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像課堂上出現的松鼠的尾巴像雨傘、太陽傘,降落傘,棉被等等。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讓還孩子們不但要從形狀上去觀察還要從顏色等方面去考慮。孩子們的各種認識都是他們的獨特體驗。動物模特比尾巴大賽,學生學習的激情很高,語文教學不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孩子們很快地進入了比尾巴大賽的現場。因爲新課程倡導語文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我以主持人學生以評委的身份拉進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然後在主持人與評委的一次次對話中解決問題,讓孩子們以評委的身份去觀察動物尾巴的特點,去公證仔細認真地評一評,在評議中達到學習課文的目的.因爲我認爲學習的方式比學習的內容重要。我們讓孩子找到學習的鑰匙而不是幫他直接開門。

三、拓展延伸,放飛學生潛能

這一次新課程改革有一個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構建開放的充滿生機的課程體系,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我們要努力的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那麼就要加強學生課堂與課外,課堂與生活相溝通,把我們的語文課變成生動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說討論、欣賞、表演、展示、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都能動腦筋,動口,然後動手,讓他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努力使我們的小課堂能夠連着我們的生活大世界,所以要從課文中找出連接外面這個世界的連接點,這堂課中反覆出現的問句和答句,抓住他切入這種創造性的教學,運用他已有的知識和積累跟文字展開對話,創造性的來仿造說的句式,孩子是從生活中來的,他對生活自己最興趣的東西其實真的非常的喜歡,因此課前我就讓孩子去收集、觀察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那麼他們從生活中走來了,最後課文結束的時候,孩子們再走到生活的這個大世界裏去,就是從課文中你們學到那麼多尾巴的特點,你們知道這個兒歌的形式是這樣的,那你們能不能結合自己原有的一些知識的學着也去編一首兒歌呢。語文學習的空間應該是很寬的,正像有一位專家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寬。這方面我想還要繼續努力。

我相信,我們不斷地去優化教學過程,追求活動化、開放化,一定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活潑有趣,定會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5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兒歌。兒歌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朗讀這首兒歌,孩子們可能會陶醉在“比尾巴”的樂趣中,可能會激發他們創作的靈感,想編兒歌的慾望,更有可能促發他們喜愛動物,願意接近動物的美好情感。在設計中,我試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突出重點,學好生字。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本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動的情境中學會7個生字。從認識一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題學“比”,認識參賽選手學“猴、鬆、鼠”,到建構兒歌隨機學“短、把”,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的復現、說話、擴詞、運用中鞏固。比如讓學生談談“哪些動物有尾巴”,在課堂中適時出現“比尾巴、比一比、比賽”等詞,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

2、親歷讀書,獲得情趣。

讀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以讀爲主,兒歌的學習更是如此,本節課的重點還在於問句的朗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如美讀,有節奏的讀,唱讀,透過讀不同風格的兒歌,從中能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音律美,建築美,獲得美好情感的薰陶。

但在本節課中,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動筆、拼拼讀讀的機會還是太少。比如說在讀完生字後,讓學生自己動筆劃劃比賽的小選手,叫一叫它們的名字,透過學生自己找找、劃劃、讀讀,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公佈比賽的結果,在試教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猴子的尾巴怎麼樣?可以做什麼?”(學習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這樣感覺學生說得較多,但很細碎。“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長和短比較容易理解,就讓學生在朗讀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句話就挺難理解的。於是就打算突破這個難點,簡單的一讀而過。在研讀這句話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咦,松鼠的尾巴怎麼好像一把傘呢?”後來,才發覺自己把問題倒過來問了。應該這樣問更恰當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麼樣的?”先讓學生說說松鼠的尾巴翹起來,可以擋風遮雨,還可以當作降落傘。說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也在教師的幫助下凝練語言,在自己的頭腦中建構新的語言圖式,提高語言的質量與品位。然後再和課文中的這句話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更加豐潤了。

其實上課,就需要不斷地思考,纔能有提高。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6

1、基礎目標待強化,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

本文要學習12個二會字,可以說是比較多的,不過,在這篇文章中,一些生字包含在動物名字中,我充分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愉快學習,學生們在欣賞動物圖的過程中輕鬆學習“鴨、公、猴、鬆、鼠”等字。

2、情景創設生動有趣。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課堂極忌沉悶、單調,因此我注重情景創設,讓學生有如身處其中,在愉快中學習。

我把整個教學過程(兩個課時)的整體情景創設爲在動物園裏觀看比尾巴大賽,把所有要學習的知識納入其中,如:第二課時中複習二會字環節,我就說是唐老鴨想來看比賽,但不認識路,要同學們給它帶路,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本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整個教學情境創設爲一條完整的線索,這條線索貫穿其中,形成一個完整而有趣的故事。如此一來,教學中,就有如在講故事,講者和聽着都娛樂其中,課堂氣氛活躍、有趣。

3.、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我運用了齊讀、男女分角色讀、範讀、、同桌練習等方式,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根據本文的特點,我特意讓帶領學生一邊朗誦,一邊做動作,極力形成在遊戲中學習的氣氛。在課文朗誦環節,學生們熱情高漲,一個個都全身投入的邊讀邊舞,一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把全文背誦下來,收穫不錯的效果。不過這兒環節,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特別留意學生的動向,避免有些學生在後面開小差。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7

《比尾巴》這一課,我本着“課堂上老師應努力爲學生營運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的熱情”。這一理念展開教學的,首先透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在整堂課中,我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主體的地位。

另外,本課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在第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髮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着透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範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後,請個別同學採用問答形式來讀,並請個別學生來表演着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着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8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在共同備課中完成的,一開始是大體參照備課手冊將課文的第一、二小節作爲第一課時的內容,並以趣味性爲主,設計了很多情境和遊戲環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問題——課時安排不夠合理、遊戲較多導致時間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聽取了孔老師的意見後我作出了一些調整:第一課時設計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放在識字、朗讀上;將冗餘的情境直接刪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賽”這一情境;刪減頒獎盃等遊戲環節,同時增加多種形式的朗讀。從效果來看應該這樣的增改應該是可取的,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

對於如何隨文識字我一開始是沒什麼章法的,平時教到有該字的一句話時就把這個字卡拿出來,帶領大家讀,最多透過男女生讀、分組讀、開火車讀等很多方式來讀,也就是說在隨文識字這個方面我還是將重心放在了朗讀上,想要透過學生看、讀,眼到心到的方式來記住這個字,但往往學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唸經”。

比如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學,我一開始是想給孩子們解釋這個字的意思,想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從字義到字本身,這樣不就能記住了嗎。但我卻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內容,百度也只有“極”這樣的解釋,難道要和孩子們說“第一”嗎?好像也不恰當,所以在本課我還是沿用了朗讀識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理想。而在隨後的評課中,孔老師就指出了我的這個“最”字教學問題——沒有分析和釋義。“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是我在教學這個‘最’的時候,我會把問題‘拋’給孩子,‘我想看看哪個孩子讀這個字讀的最準確’、‘哪個孩子讀的最響亮’,其實對這種意會的字孩子自己本就是懂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喚起他們的體驗,讓孩子們真正去體會這個字的意思。”經過這個“最”字教學,我想我對於隨文識字有了更多的瞭解,有的漢字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去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來分析並識記漢字,而對於有的“生活味兒”很濃的漢字其實真不必要過多去糾結怎麼讓孩子知道它的確切意思,反而越解釋越混亂,倒不如創建一個情境,透過教師的教學語言喚起孩子們的生活體驗,也許這樣真的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呢!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9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文采用透過對話的方式進行描寫,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文中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並能引起學生對動物尾巴特點進行觀察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認知特點以“朗讀訓練”爲主線,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並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及作用,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知識。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場白,可以說,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同學們都比較喜歡小動物,我就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比尾巴比賽匯入新課,讓學生情緒盎然地投入學習中去。激發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始終沉浸在積極的情感體驗當中,學習興趣濃厚。可見,教師在備課中,要不斷探索新穎的、適合本節課教學的匯入方式,巧妙地匯入新課。匯入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精心進行匯入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學習的始終。我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展開教學,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願望,並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注重對學生識字方法的滲透,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等等激發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注重分散識字,將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大量復現、說話落實。識字、記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課標指出,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鐘的寫字的環節,在學寫三個生字時,首先觀察每個字的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佔格,更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提高寫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課的“公”字,寫的時候要把重要的筆畫“捺”要寫得舒展,起筆時不要太往左,還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筆,而不是把筆畫送到頭。從孩子們寫字的情況看,孩子們都能寫得很漂亮,記得也牢固。

3、學會朗讀課文

首先,帶着思考的閱讀纔是有收穫的閱讀,我在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清老師的問題:

(1)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

(2)它們都比得什麼?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同位交流,最後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接着,指導學生讀好文中的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範讀、錄音範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後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並且讓男女生對讀,同位互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三問三答的方式,體會文章的結構,瞭解六種動物尾巴各自的特點。

最後,我把學生的朗讀引向深入,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後再試着讀出問的語氣。並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我就耐心指導,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透過範讀、賽讀等形式,反覆練習把句子讀好。我配上歡快的音樂,讓學生一邊看着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朗讀課文,同學們的朗讀熱情被激發起來了,朗讀的情緒更高漲了,朗讀的效果也特別好。

4、注重知識的遷移

真正的語文學習,要將學生的思考從課內引向課外,能讓學生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麼樣)?”出現了六次,爲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幾種小動物的圖片如牛、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等,學生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接着我讓學生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進行即興編兒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激發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及瞭解其它小動物的興趣,真正講課內學習轉向課外。

反思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書寫指導不夠全面,沒有照顧到程度稍差的同學,還是有往前趕課的嫌疑,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提高,今後,我要在兼顧所有的學生上多下功夫,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能力,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

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10

《比尾巴》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教案設計安排四個板塊:自由讀文、瞭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

但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一會兒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有趣,會背之後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因此,我把課文延伸到課外,提出:“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不但講了尾巴的樣子,有的還一個勁地講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長出新的尾巴。

還有的補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時候能當傘用,冬天當被子蓋,從高處往下跳時還可當降落傘用。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就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藉助課件自編兒歌。學生表現非常精彩。有的編: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誰的尾巴細?有的編: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細。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閱讀教學不應該只想到閱讀課文,應該更多地爲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們帶着對比尾巴喜悅的感受,學完這首詩歌時,老師也爲此獲得了更多地資訊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