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課後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課後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課後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課後的教學反思1

兩位數加一位和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就設計了口算題,並且選了兩道題目說出它們的計算過程,從而幫助學生重溫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的認識,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兩位數加一位和整十數,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位概念,認識相同數位相加。基於這樣的指導 思想,在本節課的教學時,我擬訂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1、知道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和整十數的口算方法。2、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計算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按照我的教學設計實施教學後,感悟如下:

1.教學過程,透過動手擺小棒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數的形成過程,主動構建數的意義,對新知的認識比較深刻。

2.本節課營造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形中,構建起了枯燥的數學。

3.不足之處:

①對“動手擺一擺”中的活動,所蘊藏的教學價值還沒有深入挖倔。面向全體,關注大多數做得不夠。一些學生思維不夠活躍,課上大膽交流的意識不強。這時,教師關注的不夠。應該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參與進來,與大家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成長的快樂。

②學生髮言時,我不應該過度去幹擾,應該讓學生自己說完。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③對比部分,應該再細緻些,不能一嘴帶過,這是重點。

④在課堂上要加強對孩子說的訓練,對於算理算法要面向全班去鍛鍊。

⑤教學課堂就是輔差的最好陣地,應該關注差生,讓差生多動手動嘴。對於相同數位相加減要在做練習時強調一下,加快學生口算速度。

總體來看,本節課學生聽課效果比較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濃厚,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鍛鍊學生說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課後的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一節平常的計算課。如何在平常的計算課中讓學生快樂而有效地學習?如何在平常的計算課中讓學生的思維獲得發展?透過這節課的教學實踐,我有如下體會:

一、適當的複習鋪墊有助於學生的有效學習

傳統教學中的複習鋪墊在計算教學中顯得尤爲重要,複習鋪墊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爲了透過再現或再認等方式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相關舊知,另一方面是爲新知學習分散難點。本課的新知是兩位數加整十數和一位數(不進位),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中存在着相關舊知,透過適當的複習和鋪墊,能夠發揮這些已有舊知的支撐作用,促進新知的生長,這也體現了教學要符合學生的數學現實的基本原則。

二、合理的學習層次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是一門講求邏輯和層次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採用合理的層次,能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並在不同層次的學習中發展思維能力。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主要結合:小棒操作→計數器撥珠→抽象計算這三個環節,從而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較歸納掌握算法這樣的層次。在課堂學習時學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應用的心理規律開展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發展。

三、教具的合理選用幫助學生實現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經驗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教師在教學中採取直觀教學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認可的;在由具體形象向經驗抽象邏輯過渡的階段,學生仍然要藉助具體實物,從直觀思維引發經驗抽象思維。教學的前測表明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都會做,但問學生是怎麼算出來的,有一大半的學生說不出來,即使說也說不明白。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透過學具使學生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渡。當然計算課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學具上,而是深層次算理的理解。教學中安排了小棒驗證和計數器驗證,從低層次(小棒的操作)過渡到高層次(計數器的操作)過渡到深層次(算理),這三個層次是密切聯繫的,逐步過渡深化的。

四、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一堂課下來後我感覺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教學情境的設計要做到位,不能僅僅就是“拿來”。這節課我選用了教材中發新書的情境,雖然學生對這個情境不陌生,但它卻存在着清晰度不夠,離學生現在的學習時間也很長這樣的侷限。因此教學時費時較多。對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專家老師們精心選取的,他們在選材上能關注學生的.認知。同樣教材是教學的“範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樣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學生很感興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學生則不然。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大膽地對教材上的情境做適當地改動,或者是如於科長所說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只有重視學生已有的認知,高效才能落到實處。雖然我對學生前測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在教學中考慮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夠,如果讓學生先來透過說算法,在此基礎上透過操作理解算理會更好。像35+3=38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導學生知識內化時,我可以讓學生彙報並提出:如何讓自己說的更清楚些呢?這時產生對學具的需求,從而擺小棒、撥計數器順勢產生。學生有了一種內在需要,明白爲什麼要學習的時候,才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纔能有效學習。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課後的教學反思3

《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不進位)》一課是在學生學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之後教學的`,教學兩位數加整十數與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教材首先安排兩位數加整十數,接着安排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的基礎是整十數加整十數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例如45 30,先算40 30=70,再算70 5=75。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基礎是10以內的加法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如45 3,先算5 3=8,再算40 8=48。這部分教材着重解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問題,是後面學習兩位數筆算的基礎。

對於這節課,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要更好地發揮小棒和計數器的作用

從孩子們走進小學數學課堂開始,小棒就成了孩子們認數、理解加、減法算理的忠實伴侶。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知識量的增加,學生對小棒的興趣已不如先前。加之學生認識了個位和十位後,熱衷於在計數器上撥數。在這節課上,學生在列出算式45 30之後,又很快說出得數是75。於是,我讓學生用小棒或計數器來驗證一下。大多數學生選擇了在計數器上撥一撥。由於學生的計數器上沒有標明數位,在課前我要求學生自己用水彩筆補上,但有些學生沒有按要求去做,到了具體操作過程中,就出現把數位搞反的現象。也有少部分學生把3個十當作了3個一。看來,讓學生分清計數器上的數位,搞清數的組成,是學生正確操作計數器的關鍵。指名學生在計數器上演示完成後,我又讓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用小棒擺一擺,這名學生在擺好4捆和5根之後,直接在4捆下面擺了3捆,下面的學生也隨即附和。當時,我爲了圖省事,也沒有強調在擺好4捆和5根之後,在右邊擺上3捆,然後把3捆移到4捆下面,沒能展現一個動態的合併過程,學生對此印象不夠深刻。

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間架設一座橋樑

學生透過操作計數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時並不代表學生已經掌握了算法。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學生頭腦裏有一個從算理走向算法的轉變過 程。這一點是學生正確口算的關鍵一步。在這節課上,當學生弄清算理之後,應該及時追問一下:“你準備怎樣計算像45 30這樣的算式的得數?”讓學生提煉出兩位數加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觀和算法抽象之間架設一座橋樑,讓學生充分體驗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程。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課後的教學反思4

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不進位加法)的基礎是整十數加一位數、整十數加整十數。因此,教學一開始我就先設計了兩組口算題,透過讓學生比較它們在計算上的不同之處,從而幫助學生重溫相同數位上的數可以相加、減的認識,爲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準備。

傳統的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爲改變這種狀況,我充分利用課本“發新書”這一情景圖,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首先,放手讓學生提出有關加法的問題。學生根據圖片提供的資訊,提出的加法問題有些爲已學知識,需要教師酌情引導,以免偏離主題。在探討算法時,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並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算法的多樣化增加了學生思維的活動量,給學生提供了創新的機會。課堂上,學生確實也提出了很多算法。當然無論怎樣算,最後都要讓學生明確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另外我在練習的設計上進行了改變,這節課的練習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趣味練習和應用體驗。這些練習的設計緊緊圍繞着本課的重點,分層次練習,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在整個練習階段,透過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引導了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爲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特別是符合了一年級兒童年齡特徵的遊戲,很好地調節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了人人蔘與,人人學會,又應用了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創新精神。 我認爲這種開放式分層次練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也值得繼續發揚。

不足的是在教學時,忽視了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在教學和探究算法時,理性夠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徵,利用直觀性的教學,如利用學具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導致了中下生對算理的一知半解。今後教學中要多利用直觀性的教學,或者多讓學生動手實踐,這樣學生理解題的方法和算理會記憶更加深刻。

《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課後的教學反思5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這節課我爲學生創設了關於發新書的學習情境,學生興趣比較濃厚。這節教材着重解決相同數位的.數相加的問題,爲了讓學生在這一點上真正有所體驗,我覺得動手操作這一環節不能省。

在學習“35+3”中,注重擺出35根小棒後,我問“再加上三根小棒,應該和三捆小棒放在一起,還是和五根小棒放在一起 計算方便些?

在學生用小棒幫助計算“35+30=”,學生擺出35根小棒時我問:“再加上的30根小棒,應該怎樣調換位置會更清楚呢?”生說:“應該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我覺得在突破本節課的難點處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爲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討論、交流的時間。如:在探討算法時,我讓學生用三種不同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並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學生很快掌握了其計算原理。

練習部分我注意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同時變換練習形式,引導學生把一位數加兩位數、整十數加兩位數歸結爲兩位數加一位數或整十數進行計算,促進學習的遷移。

不足之處:

(1)對學生算理的口頭表達訓練不夠。

(2)練習部分習題的層次性不夠。 特別是對學生有啓發性的訓練和拓展思維的訓練應該增多一些。

(3)教學過程中語言還不夠錘鍊和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