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禹治水》教案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禹治水》教案及教學反思

《大禹治水》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1

[文字解讀]

《大禹治水》是一篇蘊含豐富人文內涵的課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高度凝練概括,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遙遠,要讀懂課文並且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上留下美好的印記難度頗大。教學中應注意深入鑽研教材,根據低年級閱讀教學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簡筆畫、語言描述、講故事、看插圖等多樣手段,在學生讀、說、聽、思等言語實踐活動中將識字、學詞、學句、知文有效結合起來。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運用多種方法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激發主動識字的願望。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初步感知大禹爲民造福的偉大精神。

[教學重點]

隨文識字,重點運用多種方法學會本課左右結構的生字“治 洪 形 理 制”。

[教學難點]

讀好課文中的長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一、初識“大禹”,揭題質疑:

1.圖片初識禹。

小朋友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讀故事了。這個故事裏有個英雄,他的名字叫“禹”,爲了表示對他的尊敬,人們又叫他“大禹”(板書大禹)。我們一起讀讀他的名字。(學生齊讀)關於大禹的傳說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傳最廣。

2.隨機識“治”字。

(1)“治”是生字,誰能讀好?(板書 :zhi )

(2)這個字你在生活中見過嗎?你來說說。

你們已經會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了,真好!小朋友們,那你們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說成——治水,醫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國家就叫——治國。

(3)治的用處可真大,我們一起來寫好它。——(一三兩筆對對齊 當中一點往外提 撇折夾角小寫輕巧 臺字寬寬靠右邊)生描紅。

3.讀題引思考。

(1)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大禹治水》的故事——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關於這個治水的故事(標紅),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引導質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經過、結果。

[設計意圖]以“故事”開篇,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簡單直接地切入課題。隨文教學“治”字,在與學生邊聊邊答的過程中,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慾望,在學生已知的基礎上加以詞語的理解,降低難度,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生字運用啓發性的兒歌,增加寫字的樂趣。

二、初識洪水,借圖促讀:

1.讀圖知洪水。

那大禹爲什麼要治水呢?讓我們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發生了什麼?——洪水。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洪水嗎?(學生說知道)那就請你來說一說(洪水是什麼樣的?)。

2.故事學“洪”字。

是的,其實洪水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這個“洪”字裏還藏着一個故事呢。傳說古代有一位很厲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氣就要發大水,在“共”的旁邊又加上了一個三點水,變成了“洪”。這個字你記住了嗎?漢字中還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來,讀讀這個詞。(齊讀)

3.情境讀短語。

(1)(回到圖)這水那麼大,那麼急,這就是課文裏所說的——滔滔的洪水(引讀)朗讀評價。我們一起讀一讀。

(2)滔滔的洪水來到了村子,農田呢?(請學生說——也可以說成—再出示:淹沒了農田(你讀)。房屋呢(請學生說),也可以說成-衝倒了房屋。(真了不起,兩個多音字都讀準確了。)誰再來讀。(了字讀得真好聽,輕聲又輕又短,真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沒有家可以回了,這就是——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

4.短語促讀文。 短語入文,讀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設計意圖]巧妙地利用課文插圖,以“趣”促“學”,透過生字故事幫助孩子識記生字,加深印象。同時,教師語言的渲染,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文字中學習,水到渠成。透過有效的評價語言達成知識點的訓練,不留痕跡。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自由讀課文。

滔滔的洪水讓老百姓無家可歸,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麼治水呢?請大家開啟語文書,自由地讀一讀故事。

2.按序來讀文。

(1)第二自然段:

a.關注輕聲,讀準詞串,讀好短語。

第一關: 第二關: 第三關:(難度加大,輕聲小“了”來幫忙)

吃盡 千辛萬苦(吃了很多苦) 吃盡了千辛萬苦

走遍 千山萬水 走遍了千山萬水

挖通 九條大河 挖通了九條大河

劈開 九座大山 (很多座大山) 劈開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麼治水的呢?我們來看看第二自然段。這一段故事挺長,怎樣才能讀得很通順很流暢呢?我們先來讀讀這些詞。第一豎排,誰來試一試。四字詞語誰來讀?誒,我還會變呢!詞和詞在一起,還可以連起來變成一個短語呢,怎麼樣才能讀得自然好聽呢?

——瞧,故事的語言就是這麼有趣。

b.結合圖片,結合詞串,理解詞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藉助圖片,理解“地形”,認識“形”字。

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爲的是什麼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 引讀

地形(後鼻音)你知道地形什麼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態。示圖:我們的大地(讓學生說)有高,有低,有山,有水,這就是——地形。看着圖,再來讀讀這個詞,印象就更深了。

這個形也是生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嗎?(請學生說)。跟着老師來寫寫這個形。老師範寫。(杉字旁已經學過了,又和老朋友見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長,就像地面上高低錯落的大山,長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時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藉助短語,理解 “治理”,認識“理”字。

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這樣爲的是——?出示: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讀一讀)爲了治水,大禹——請學生齊讀,大禹就是這樣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寫好“理”。怎麼記住這個字呢?(運用熟字記生字,也是記生字的好辦法。好,看着筆順圖自己寫一寫。 斜玉旁,橫等距,長長短短有條理。)

c.短語迴文,分組朗讀,讀順本段。來,讀好了短語,老師現在把它們送回課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讀好。點讀,男女生讀。

[設計意圖]第一課時,正確流利地讀是重點。指導學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讀水平,透過詞語-短語-句子的方式,分解難度,幫助學生逐步達成,激發自信。遊戲的加入,師生的合作讀掀起整節課的小高潮,不僅調節了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在遊戲中鞏固了短語的讀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語言的樂趣。同時,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學,關鍵筆畫地書寫藉助簡短的兒歌指導學生,便於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 藉助圖片,聽講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還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圖,這幅圖就講了其中一個故事。老師講給你們聽一聽。

b. 關注數字,嘗試練習,讀好故事。 “三過家門而不入”

課文的第三小節就講了這個故事。這個小故事裏,數字特別多,注意了這些數字,這個小故事就讀好了。生讀。你看,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大禹治水吃盡了辛苦。其實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圖上)齊讀。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學寫“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點紅:制服。誰來讀這個詞?這個制裏有個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麼有關。出示古文字,我們來看看“制”文字演變。

制在古時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樹枝,(刂泛紅)所以右邊有個利刀旁。

這裏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據字形,我們就能瞭解詞語的意思。這也是學生字的好辦法。

寫好制。這個“制“字有些難寫,我們該怎麼制服它呢?有個小竅門。一豎要挺直,輕頓筆,豎有力。

b.瞭解結果,齊讀全段,感知心情。

c.結合情境,理解詞意,“代代相傳”。 滲透傳說的文體特點。

這個故事發生在四千多年以前,爲什麼我們還能讀到呢?老百姓爲了紀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傳給了兒子,兒子又傳給了孫子,就這樣,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這就叫“代代相傳“,其實還有很多的傳說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口耳相傳下來的。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中加入教師的示範讀,營造了故事的氛圍,吊足學生的口味,再讓學生去讀,效果就是不僅想去讀,還會讀得更好。“制”的教學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難點,透過古文字的引入和結合文字的解讀化解難點,達成目標。詞語意思理解方法多樣化,除了生硬的“告訴”,還可以是透過結合文字情境來理解,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來理解。

四、插圖排序,整體感知:

1. 回顧全文,插圖排序,整體感知。

這個故事還要繼續流傳下去,你能根據故事的內容給這四幅圖排排序嗎?直接請學生說。

2.巧妙鞏固,詞語填充,總結全文。

讀這個故事,就像看連環畫一樣,老師給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幾個詞,你能填進去嗎?同桌之間相互討論一下。誰來試一試。好,一起讀一讀。

總結: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連環畫,把長長的故事讀成了短短的幾個句子。下節課,我們還要把這幅連環畫讀成一個生動的故事。這些句子裏還藏着我們要學過的生字呢,我們趕快把他們請出來吧。

[設計意圖]課文插圖是有效的教學資源,充分地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結合“故事傳說”的文字特點,借用“連環畫”這一有趣的說法調動學生興趣,在讀圖的過程中梳理故事的內容,整體感知。

五、寫字練習,關注佈局:

學寫 治 制 形

1.學習讀帖,提煉規律,關注佈局。小兒歌:左右等寬中間靠 左右不等窄讓寬。

2.練習書寫,關注姿勢,反饋點評。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安排隨文識字,在此基礎上還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識字寫字時間來強化。本課10個生字中有8個左右結構的生字,透過讓學生自己觀察讀帖的過程中,發現左右結構的生字的特點,教給學生一類生字的書寫規律。

六、總結全文,回讀課題。

總結: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個英雄:生齊讀大禹,牢牢記住他帶領百姓做的事:生齊讀治水。深深記下這個神話傳說:生齊讀大禹治水。

教學反思:

20xx屆青年教師會課的帷幕即將漸漸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這幾日的疲憊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還是忍不住坐下來細細回味今日課堂上與學生互動的每一個細節,再比對之前的試教演課,發現在目標達成的同時,還有諸多值得提高改進的地方。

這篇課文,說實話,在設計之初,有些犯難。第一課時35鐘的課,我究竟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學生在我的這節課上應該有什麼樣的知識生長點?

回顧區級會課的主題“文體在左,學情在右”,想到這裏,思路一下子開啟了許多。我始終想着“二年級的學生在學一篇故事傳說的第一課時,應該學什麼”的大問題,在教學內容上比起剛開始的天馬行空,現在似乎接地氣了許多。在備課磨課後半程思路又開始混亂的時候,我拿出了手邊的《語文課程標準》進行翻閱,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標漸漸明晰,識字寫字,閱讀,文體主旨,技能方法應該是我這節課的應該教給學生的。我就順着這個思路又開始重新審視教案,一步一步地進行梳理和對照。不僅理順了教學目標,整個環節也顯得清晰了許多。我就把這節《大禹治水》的第一課時在識字寫字的目標上定位成認讀20個字,會寫“治 洪 形 理 制”。在閱讀上要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會讀“了”字短語。在文體主旨上要把握傳說的問題特點,始終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於“一個給孩子講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讓學生能夠藉助插圖瞭解傳說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給孩子識字寫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透過這節課,會寫左右結構這一類字,突出語言表達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數量詞,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語等。期待在結構巧妙處理的同時,能夠把技能的訓練層層遞進。

在最終的課堂呈現環節,初步達成了教學設計的意圖。

一、讀通課文重分解

第一課時,重在讀通全文,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本課的生詞很多,光光二會字四會字就有20個之多,一一出示沒有歸類地讀,學生也容易產生疲倦,環節也會顯得冗長,效率不高的同時,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設計時,還原文字最初的形態,一段一段地幫着孩子梳理,在這個過程中,再隨機進行詞語意思的理解和多種形式地讀。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短語“淹沒了農田”“衝到了房屋”“無家可歸’,再送短語迴歸文字讀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別長,處理時則側重教會學生讀好詞語的基礎上,讀好“了”字短語,再讀好句子,幫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難度,逐步達成目標,激發學生濃濃的興趣,再設定遊戲環節師生合作讀地形式檢查鞏固,課堂氣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調節。這樣組塊的模式也便於學生了解大禹治水的過程,清晰的課件展示一目瞭然,反倒優於教師講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則改用教師示範讀,創造故事情境,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再啓發學生關注數字,讀好數量詞。第四自然段透過重點詞語“制服”“代代相傳”的理解來讀通文段,節奏進程到這裏可以適當加快。

二、識字寫字有方法

識字寫字時低年級教學的'重點,這一課的生字很多,並且多是左右結構的字,因此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採用了隨文識字加上集中寫字的策略,讓學生在文字中認讀生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課中,爲了防止破壞上課的節奏,我把隨文識字定位在認識和記住的層面上,透過教師範寫,學生描紅的方式得以鞏固。課尾,我則採用集中寫字的形式,啓發孩子透過讀帖學會觀察、對比漢字,發現漢字書寫規律,期望透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到的不僅僅只是這些字,而是像“左右結構“這一類漢字的書寫規律。在隨文識字中挖掘漢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學情的基礎上出發,透過有趣的漢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變等來激發孩子的識字慾望,充分滲透中國的漢字文化,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

三、學生回答巧評價

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僅是對學生回答的一種反饋和激勵,還能更好地指向學生的學情,調控課堂節奏,幫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幾次試教中暴露出我的一個問題,評價語言太過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這類評價語其實就是無效的評價,對學生的“學”沒有多少意義和價值。爲此在備課時,我在學生回答預設上進行了更多的思考和準備,力求在評價時透過簡單精巧的點評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今天課堂上呈現的效果基本不錯。

整節課上下來,在與孩子交流互動的同時,還有一些細節沒有關注到,影響了一些效果。在讀書方式上,較多地使用了齊讀的方式,沒有運用的恰到好處,一是浪費了時間二是齊讀反倒沒有個別讀的效果好。在個別詞語理解上沒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訴學生課文裏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讓洪水變聽話”這種兒童話的語言來總結,會更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記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區分,化解難點。再如關於“偉大“一詞,沒有讓孩子體悟,其實就可以用大禹的父親“鯀”的故事來凸顯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從而體會理解“偉大英雄”,這個難點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課上到這裏終於結束了,但是與我工作剛剛5年的青年教師來說,一切纔剛剛開始。這次的賽課體驗讓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讀文字,如何去把握學情。真正的一節好課需要用心去體悟、去演繹,還課堂的精彩於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小主人。

《大禹治水》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受大禹淳樸、勇敢、堅強的性格特徵。

2、能積極參加交流、討論,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3、喜歡聽民間神話故事,產生進一步瞭解民間神話故事的願望。

活動準備:

1、連環畫圖片、實物投影儀。

2、看過壁畫故事《大禹治水》。

3、幼兒進行過“治理洪水”的調查收集工作。

4、活動區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圖書及錄像帶等。

活動過程:

1、集體討論,激發閱讀、學習的興趣。

指導語:

①洪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災難?

②古時候,人們是怎樣治理洪水的?

2、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1)自由閱讀圖書,感知故事內容。

指導語:你在書中看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2)邊傾聽教師講述故事,邊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容。

指導語:

①大禹是怎樣治水的?

②聽了故事後你覺得大禹是個什麼樣的人?

3、交流調查情況,瞭解科學防洪的方法。

(1)交流調查情況。

指導語:現在有些地方也會發生洪水,人們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誰來介紹一下你調查的方法?

(2)整理歸納調查經驗。

指導語:透過調查,你們認爲可以用什麼合理的方法來治理洪水?

延伸活動:

觀看壁畫並講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來到人間和阿嬌姑娘結了婚,住在山洞裏。有一年洪水氾濫,禹告別新婚的妻子,號召人和天神們團結起來到會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辦法。

禹在去會稽山的路上遇到鄉親,鄉親告訴他阿嬌懷孕了。禹聽了很高興,但是約定的時間快到了,他只好託鄉親轉達他對妻子的問候。人和神都按時趕到了會稽山。禹說:“我想應該用疏導的方法,讓洪水順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覺得這個辦法很好。於是,禹帶領衆人動手開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來填平洪水衝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條又一條河道。又是一天,禹帶領人們經過自己的家鄉。一位鄉親告訴他阿嬌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說:“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爲我而耽擱了大家。”他託鄉親把草藥帶給阿嬌,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導另一條河道時,又經過自己的家鄉。一位鄉親對他說:“阿嬌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嘆了口氣說:“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誤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過自已的家門都沒有回家,鄉親們聽了這件事十分感動,幹起活來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嬌也非常想念禹。阿嬌天天站在山上等禹勝利歸來,漸漸地化成了一塊岩石。當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鄉之後發現妻子已經化成了石頭。禹悲痛萬分,傷心哭泣,這時石人進裂,跳出了一個小孩。爲了紀念孩子的母親,禹爲孩子起名爲啓。禹被人們擁戴爲領袖,稱爲“大禹王”。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