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範文(精選7篇)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1

《曹衝稱象》是一篇老課文了,學過文章的學生都會身深深記住這位聰明機智的孩子,會被他的聰明所折服。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充分運用資訊技術與學科進行整 合,力圖讓“趣”貫穿始終,讓學生樂在其中,思在其中,學生掌握課文內容的效果還是不錯的。下面是我教後的幾點反思:

一、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充分的體現,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開發學習資源,營造了興趣盎然的語文學習生活,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學習。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

二、 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讓他們從感興趣的話題中產生濃厚的閱讀慾望,把課文學習作爲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課文伊始,從曹操的良種截然不同的表情入 手,讓同學們到課文裏找一找。當同學們對曹操的表情產生興趣後,我有效的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讓他們滿懷興致的朗讀課文,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三、 課堂上我儘可能把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達到問題作爲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究,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

四、我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的說,進而有條理地說,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藉助FLASH動畫讓學生邊操作邊說明,幫助學生弄懂大 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有效的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

六、“奇思妙想”“有計可施”環節的設計,發散了學生的 形象思維。學生勤於動腦、富於聯想,用智慧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

我相信只要我們引導及時,相信孩子們智慧的火花會及時閃現,個個都會成爲“智慧星”。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2

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本課透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時,學生動手又動腦,興趣極濃,思維正處於活躍狀態,學生才能夠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樣稱出來的。只有這樣,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在課上學生在討論中被7歲曹衝巧妙地想出稱象方法深深感染,大家不僅僅認識到了曹衝的智慧,而且還激起了自己更爲豐富的創造力。

一位學生在曹衝稱象方法的基礎上,又做起了一種設想:曹衝的父親曹操手下有百萬兵將,如果曹操下令讓士兵充當石頭,省去搬運石頭的人力和物力,不是更好嗎?

又一位學生馬上站起來說:“用士兵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萬一船上裝滿了人可還不到不了劃線的位置怎麼辦?與其這樣,不如弄來一羣小象,沒有小象可以弄來一羣牛,讓它們充當士兵,因爲一頭小象或一頭牛的重量會比幾塊石頭或幾名士兵重量的總和要重。”

熱烈的掌聲在教室裏迴盪,讚賞的目光一次次地投向發言的學生,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何等的激動!這是多麼大的推動力!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3

常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我一向都很重視匯入的教學,特別對於小學生。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匯入語的:“同學們,在古時候,要稱一頭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東西是非常困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的故事——《曹衝稱象》。”接着板書課題。

就本文而言,“曹衝稱象”是一個發生在古時候的故事,學生就很想了解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怎麼來稱一頭活着的象的。這件事就是使學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語也就成了學生質疑的前提條件。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是成功的,我達到了激發學生興趣,開啓學生思維的目的。

識字教學環節,是我最頭痛的。本課生字數量多,字形複雜,學生掌握的識字方法比較少,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本課十三個生字認識是這節課我要解決的一個大難題。臨上課前我又改變了思路,將生字的結構用“猜字謎”的方式在課件上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從音序、音節、部首、組詞運用四方面逐個進行學習。把對生字的常規識記改爲一下全部呈現,直接瞭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生字,還有那些生字存在識記困難。從而直奔難點,從難處下手,節約時間。

全文共五個自然段,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介紹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讀,多種形式朗讀,解決不認識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透過理解文字語言去理解曹衝稱象的辦法,指導學生抓住文中幾處內容進行對比。而在拓展部分,我沒有過多的拓展稱象的方法,而是用多樣化的方式讓學生記住曹衝的方法。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4

1、多樣識字,理解詞語。

教學中我採用隨文識記“曹、底、歲、站”等生字,看圖識記“稱、杆、秤”,偏旁識記“柱”等方法認讀本課的生字;用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換近義詞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才、直、議論、果然”等詞語的意思,再運用讓學生開火車讀、領讀等方法鞏固學習生字。

2、朗讀品味,引導說話。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教學中我採用對比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抓住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圍繞“爲什麼曹衝稱象的辦法好?”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並指導他們生成自己的閱讀體驗。用課件演示、實物模擬等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曹衝當時是如何稱象的。結合課後第二題,引導學生抓住表示先後順序的詞“先……再……然後……”,有條理地說清楚曹衝稱象的步驟,爲複述課文做準備。

3、拓展延伸,創新思維。

在課堂的結尾處,我進一步啓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維:“你還有什麼好辦法能稱出大象的重量嗎?”類文連結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有的讀課文,有的看插圖,有的熱烈地討論。有的學生提出用人代替石塊的方法,這就鍛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5

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理解曹衝稱象的方法後,我想進一步啓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於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曹衝能想出這樣巧妙的方法,是因爲他注意觀察,善於動腦。小朋友們能不能也像曹衝一樣,開動腦筋,想出稱象的方法呢?”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自己的辦法,一會兒彙報。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有的讀課文,有的看插圖,有的熱烈地討論。孩子們的方法很多。有的說:“可以把石頭換成人,一樣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有的說:“可以用吊車用磅秤”,還有的同學說:“可以將大象的細胞抽出來,進行化驗分析,直接用生物技術測出大象的重量。”

當了解曹衝這個形象的時候,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曹衝嗎?爲什麼?”孩子們的回答更是讓我驚訝。

看來,他們小小年紀就能夠開動腦筋想辦法!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不能看低他們。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6

透過本次講課,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覺自己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處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進步,現反思總結得與失,以便指導以後的教學。

首先,爲了本次講課,我深挖教材,參考了衆多的設計,最後制定了切合學生實際的、更爲學生所接受的引課和難點突破的方法。在引課上,我採用了以前學過的《盲人摸象》,這樣就使大象的樣子很清晰的出現在學生的腦海裏,解決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這部分內容,也使學生產生了稱象怎麼稱的興趣。在突破難點上,我採用的是透過學生默讀、勾畫描寫稱象動作的詞語、交流彙報和課件展示的'方式來理解稱象的步驟,體會曹衝稱象的巧妙和學習曹衝遇事多動腦筋想辦法。

其次,在字詞教學上,我採用了透過字義識字、換偏旁識字、結合具體情景識字多種識字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和熱情,同時積累識字的方法,爲以後讀書識字打好基礎。

第三,在學習了曹衝稱象的方法後,我擴展瞭如果是你,怎樣稱象的問題。沒想到學生們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製作大的蹺蹺板、用地秤來稱等方案,發散了學生思維,不把曹衝當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樹立了學生的信心。

我認爲本節課中處理不當的環節有:在學生勾畫稱象的動詞時,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一來是自己着急了,二來怕學生們說不好,所以想降低學生的難度直接播放了課件。另外在教學“稱”和“秤”時應該再次比較一下兩個字的區別,這樣在以後的讀課文過程中就不會有學生誤解了。還有在學習曹操和曹衝時,做一下簡介會更好。

總之,透過這節課使我認識到,要想講一節成功的課除了需要精心備課之外,更需要一個教師多方面的素質,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與積累、改進與創新,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教師。

部編版《曹衝稱象》教學反思7

《曹衝稱象》是一個民間廣爲流傳的歷史故事。課文透過對曹衝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臣們方法的對比,表現了曹衝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富於聯想的品質。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也說明了遇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解決難題的道理。曹衝的年紀與學生相仿,且這個故事趣味性強。特別是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內容:曹衝利用水的浮力,用將大象和石頭等量代換的方法來稱象,令人驚歎。

一、教學效果

小小年紀的曹衝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平衡,簡單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衝善於觀察,善於動腦,是個聰明的孩子。他敢想敢做,難能可貴,尤其是他才七歲,正好二年級的孩子們也普遍是這個年齡,於是,我創設了一個寬鬆的課堂情境,鼓勵孩子們共同討論,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層層遞進的問題由淺入深,把孩子們帶到了不同的高度。另外,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僅僅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授課思路較清晰,因此,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二、成功之處:

1、指導閱讀當然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在這節課朗讀的指導很到位。在第三自然段中,講解官員們議論稱象方法時,我設計了先讀後思考,有效引導學生讀出了“議論”的語氣,加深了對“議論”一詞的理解。這樣,指導朗讀有了目的,有了方向,學生對朗讀有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朗讀水平也隨着有了提高。

2、讓孩子們從文章中明白道理,受到啓發,達到育人的目的。《曹衝稱象》告訴了我們平時要多觀察,遇事多動腦,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道理淺顯易懂,可能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但他們在生活中能否養成愛觀察思考的習慣呢?關鍵在於課堂上是否有效地進行了拓展,只有在課堂上有效地拓展延伸,才能讓學生有所感悟。爲此,我結合實際,及時提問:在生活中你遇到過什麼難題?你是怎麼做的?孩子們在思考、回答、聽取別人意見時,自然從心靈深處,得到更好的啓發啓迪。

三、不足之處

我細細想來,也有欠妥之處,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照顧到所有的學生,一堂課上要讓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收穫,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實際的鍛鍊。所以課堂上的每一次提問和討論都要精心設計,要對學生的思維有不同程度的啓發。調動每個孩子的腦力勞動,讓每個學生在一堂課上都要體會到學習的一點快樂和滿足感。

在教學中,重視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語文教學不能忽視對學生識字、遣詞、造句、說話、寫話等這些基本能力的培養。這節課上,我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訓練還是不夠的。有幾個重點的詞語沒能引導學生理解運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衝的方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這些詞要指導學生透過朗讀,聯繫上下文體會意思,如果當時能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說一說句子就更好了。

四、改進措施

今後的每節課如果都能從以上三個方面着手進行備課、教學研究的話,那我的每節語文課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我希望在不斷的練習中、實踐中,我的語文課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