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700字(通用6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700字(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700字(通用6篇)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已有的對稱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教學的,重點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畫法。

成功之處:

1、課件演示,直觀形象。在教學中,首先出示一些軸對稱圖形的圖片,讓學生觀察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從而引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學中透過出示小松樹圖形,讓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應點,然後數一數每個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從而發現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是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最後透過連線對應點,學生會發現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對稱軸。在這一系列的教學中,學生透過課件的直觀演示,非常容易發現其中的祕密,學得也自然輕鬆,感興趣。

2、依據性質,學習畫法。在例2的教學中,先出示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畫軸對稱圖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透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得出軸對稱圖形的畫法,即先定點——定出每條線段的端點;再畫對應點——依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最後連點——依次連接每個對應點。在軸對稱圖形的畫法中緊緊聯繫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性質的理解和應用。

整節課的安排,努力貫徹“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原則。教師只是對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導以及對整個教學流程加以控制,其餘都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操作、聯想;討論、口述,這樣將有利於每位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耳聞、目睹,各種器官並用,使全體學生真正成爲學習活動的主人

不足之處:學生在畫軸對稱圖形時,不按照畫法去做,而是照葫蘆畫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畫,雖然有的同學能畫對,但是也存在個別學生出現錯誤的畫法。再教設計:強化畫軸對稱圖形的畫法,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僅僅畫對就可以,還要知道依據軸對稱圖形的性質,這樣才能加深對軸對稱圖形性質的理解。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2

一、從課堂反思

1、這堂課從生活中引入,激發了學生興趣,內容較簡單,學生容易接受,在上課的過程中更重視的是學生的合作學習,以及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爲下節課學習打下基礎。

3、在課堂的第二個環節中,學生歸納出到線段兩端的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是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然後由特殊到一般,從線段到兩點,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個提升。我想學生應該掌握了作對稱軸的作法,然後將其進行推廣到兩點、角等其他軸對稱圖形,作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以及成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如練一練、說一說、一起去探索、挑戰自我等等從中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養成探究問題,與同學合作的良好習慣。

2、上了這節課,我覺得上好一節課的因素很多,也發現了自己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對提問的形式和語言還嫌單一。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在現行的開放式的課堂中,關鍵是放的出去的同時要收的回來,可能是平時注入式的簡單易行,或者是不大重視,上課中的語言的漏洞很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加揣摩和重視。

二、從教學方法反思

“差異導學”教學方法以“尊重差異”爲基礎,先“引導發現”,後“講評點撥”,讓學生在克服困難與障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力,再加上多媒體的運用,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同時讓優生幫助後進生,達到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從學生反饋反思

這堂課學生能積極思考,認真學習,課後作業都能及時完成。作業質量較好,但對從特殊到一般的實際應用上不能很好理解。對於稍難點的實際問題轉化爲數學式子表達有一定困難。這是我後面課堂要注意的地方,這對優生的培養很重要。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3

《軸對稱圖形》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的內容。教材主要藉助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並初步地、直觀地瞭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本課的教學我充分多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動手操作中探究,在理解中創新,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爲主。

1、從興趣入手,以興趣爲先導,創設了輕鬆的心境。針對小學生年齡偏低,抽象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的實際情況,我藉助遊樂場裏的遊樂項目有哪些入手,這樣做到了“寓知識於娛樂,化抽象爲形象,變空洞爲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使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資訊,找出數學規律,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新的“數學思想”。

2、本課爲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徵,我安排了剪一剪、折一折、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動,透過大量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整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了對稱圖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對稱圖形的內在美。透過欣賞同學的作品這一活動,使學生在欣賞漂亮圖案的同時與大家分享“創造美”的愉悅,體驗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學生在相互交流和觀摩同學作品的過程中也會受到啓發而獲得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源。

3、需要進一步改進的方面。

上完本節課後感到自己的教學機智還不夠敏銳,一些細節的處理不完善。如: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時,有一個同學拿着自己三角板說是軸對稱圖形,這是我應該把這個三角板拿起來給全班同學看看,以免讓學生誤會所有的三角板都是軸對稱的。還有,上完本節課後感到自己的語言連貫性有待加強。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4

本節的教學時間較爲充裕,這主要是考慮到要給學生時間去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如果不能給這一過程以足夠的時間,那麼學生自己的探索和發現很可能流於形式,不利於學生全面地獲得數學知識。

一、教學建議

內容呈現的形式爲:“問題情境——探索活動——歸納總結——結論”因此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是爲學而學,學生容易感到乏味,提不起興趣,收不到好的效果,而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將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與應用數學獲得成功的經驗,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學過程也應儘可能的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應用過程,即“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因此在對這一部分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課本上所安排的大量關於摺紙,畫圖,操作,猜想等大量貼近學生生活中的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做中體驗和感受,在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的過程中,感悟本章的數學本質

二、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緊密聯繫生活實際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整個過程我充分讓學生動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但課後,我想了又想:還是不應該一上來就把抽象的事物展現給學生,應把實際轉化成抽象,這樣更能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讓學生畫圖形的另一半,使成爲軸對稱圖形時,不應該拘泥於一種形式,放開,讓學生選任意一邊爲對稱軸畫另一半,這樣的話,效果會更好,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最後環節,應該讓學生透過學的知識,畫軸對稱圖形。既然學了,就應該讓學生嘗試運用學過的新知畫軸對稱圖形,再一次把抽象迴歸到生活中。總的來說,這節課該放手還是不夠放手,作爲老師應該多相信學生,相信學生是能做到的。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的運動》第一課時,屬於圖形與幾何部分,學生在一二年級已經認識了簡單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能夠從側面、正面、後面對物體進行觀察,本單元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圖形的運動。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教學目標定爲:

藉助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能辨認軸對稱圖形。2、培養學生應用意識,使學生髮現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感受對稱的美。

本節課的教學我分爲以下幾個層次:

1、透過課前小研究的交流,暴露學生的思維盲點。

2、透過對確定是對稱的幾個圖形的研究,使學生感受到證明對稱的方法:對摺後能夠完全重合。進而用這種方法驗證剛纔不確定是否是對稱的幾個圖形。

3、利用學生課前透過折一折剪一剪得到的軸對稱圖形,圍繞:你是如何得到這個圖形的?爲什麼要進行對摺?爲什麼只在一邊畫圖?觀察展開的剪紙上的摺痕,你能發現摺痕兩邊圖形有什麼特點?等問題,使學生來認識對稱軸,明確對稱軸兩邊的圖形完全相同,對摺後能夠完全重合。

4、進行拓展練習,讓學生動手摺出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圓形的對稱軸。

教學中存在一下不足:

1、在小組合作折幾個基本平面圖形對稱軸時,應該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它的對稱軸,學生經歷過畫的過程,就可以避免多次摺疊的情況。

2、對對稱軸和軸對稱圖形的強調不夠,學生沒有會說軸對稱圖形。

3、學生的雙喜字是導致後面重複摺疊出現的原因之一,而且教師在大屏幕前示範錯誤摺疊方法,導致學生更加困惑。這是示範例子選取失誤。

4、對學生的回答一定要有反饋,是問題要給予解答,不能讓學生帶着困惑坐下。

5、學生對完全重合的理解不到位,教師在說的時候也將沒有完全重合說成沒有重合,應該注意語言的準確性。

《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6

軸對稱圖形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爲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因此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就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爲一體的綜合實踐課。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爲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爲基本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爲主。使學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悅。

一上課,我就問學生:“咱們班誰畫畫畫的最好?”在孩子們的呼聲中亞聖站了起來!我接着說:“老師要和亞聖比一比,我們都來畫一個笑臉,看誰畫的好看!”孩子們都很興奮,他們想看看結果究竟會怎樣。亞聖認真地畫了起來,我呢,也拿起了粉筆……等我們畫好後,孩子們放聲大笑!因爲亞聖畫得很漂亮,而我畫的笑臉卻是一個眼大、一個眼小,耳朵也是大小不一,可以說醜陋無比!我也笑着說:“爲什麼大家都說我畫的不好看啊?我看着倒還不錯!”有孩子說:“我們的兩隻眼睛應該是一樣大的!這樣畫,太不美了!”還有孩子說:“如果從我們的身體中間畫一條線,左右兩邊應該是對稱的!”……我表揚了所有發言的孩子後說:“看來大家的審美標準是一樣的,今天呢我們就一起感受一些美麗的事物,這些美麗的事物有着一個共同點,我想亞聖已經知道了這個共同點,否則他怎麼畫的這麼漂亮呢?老師相信你也會發現其中的奧祕!”

接下來,透過多媒體,我向學生展示了衆多現實中的照片和一些學生熟知的平面圖形,讓他們一步步感受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整堂課教師將學生的觀察思考操作過程與媒體的演示過程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體驗着軸對稱圖形的美,享受着學習過程中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