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教師對衚衕文化的教學反思

《衚衕文化》教學反思

教師對衚衕文化的教學反思

《衚衕文化》是汪曾祺的一篇有着深厚內涵的精美的文化散文。普通的衚衕,在作者的筆下洋溢着濃郁的文化氣息,字裏行間卻流露出面對着“養育了自己祖祖輩輩的生活環境”正在沒落、衰敗的一種難言的傷感與無奈。筆者在處理該課時,將“熟悉課文,概括衚衕的文化內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衚衕文化流露的思想感情、體味文章語言特色”確定爲該課的教學目標,並設計了三個環節:①瞭解衚衕的特點,要概括出衚衕文化的特點--北京市民的心態;②理解作者面對衚衕的衰敗、沒落所寄託的感情;體會文章語言特色;③研究性學習“怎樣看待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傳承”的問題。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首先創設情境,利用四合院和衚衕的照片讓學生感受其特點,並透過學生對課文的閱讀概括出衚衕和衚衕文化的特點,重點讓學生理解北京人的心態。其次透過課文的內容,把握作者留戀而感傷的感情。第三個環節沒有在課堂中進行。課後,對照着原來的教學設想,思考上課的過程,發現了一些在教學觀念和行爲策略上的不足,也領悟到很多的教學技能。

反思一、關於課前準備的自我反思。

在備課時,我對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了綜合分析,依據教學理論的指導去尋找、開發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資源和資料,儘量做到:

(一)明確這一節課的實施原因以及它應達到的效果。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課堂上要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爲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45分鐘內要達到以上目的去要對教學進行科學設計。

(二)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布臵預習工作,解決了每節課要爲學生講解生字新詞的浪費教學時間的問題,有助於學生儘快融入課文。考慮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背景出發,聯繫所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關於文化這個抽象概念,課前也已經布臵學生觀察身邊的文化,對學生了解衚衕文化起了較好的促進作用。

(三)精心設臵匯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次選取的《北京的衚衕》這首歌曲比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帶領學生進入濃厚的京味氛圍,但是MP3效果不是很好,聲音有些嘈雜,對效果有一定影響。

反思二、關於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一)選材處理不果斷,重點不突出

衚衕文化的內涵,包含兩方面的內容:衚衕的特點和衚衕文化的特點。學生在閱讀課文後,就可從文中提取精要,概括出衚衕的特點及北京市民的心態。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對北京市民心態的理解上,讓學生閱讀文字,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出或讀出覺得最好的片段。但我在處理這兩部分內容時,即使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仍然逐條地講析,深怕學生不理解。兩部分內容所花時間比較平均,沒有側重,以致在處理後半部分的內容時顯得有些倉促,沒有更好地突出重點,沒有充裕的時間放在內容的拓展和深化學生思維的環節上。有感於此,我認爲對課文內容的大膽取捨,應基於對教學目標的確切把握,突出重點,而不應面面俱到,教師的講解也要惜墨如金,講析其要害處,唯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課文。

(二)沒有充分設臵讓學生髮問的平臺

每當學習一篇文章,只要去探究,學生總會發現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可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也可能是學生思維深入、探究問題時所迸發出的火花。教師在預設教學環節時要有問題意識,以賞識啓動探究。課堂中教師要留一些時間請學生髮問。在《衚衕文化》的教學中,我雖預設了讓學生髮問的環節,但並沒有把它放在突出位臵上,加上時間不夠,就讓學生課外進行,這無疑削弱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反映出教師問題意識的淡薄,並沒有真正落實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思維的初衷。

(三)課堂開放性的教學策略需落到實處。

一味地呈現知識性結論會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而恰恰是不確定性的教學內容,能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開放的狀態。教師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識,給他們留下探究的空間,使他們大膽尋求開放的答案。衚衕是北京身份的象徵,是歷史的見證,就因爲破敗而應夷爲平地嗎?

我認爲對待這一問題的處理可以折射出現代人對歷史的態度,對民族文化的態度。基於這樣的考慮,我想讓學生探討該用一種怎樣的文化眼光來看待這些文化古蹟。這樣的探討,可讓學生對事物的判斷有較深入的`思考。在掌握課本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會和生動的生活實際相聯繫,談出各自的想法,這些想法洋溢着同學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堂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生命的過渡,一種生命的成長。當然,學生的探究學習要基於一定的基礎,尤其對於那些學生較爲陌生的知識,教師必須設法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資訊。背景資訊的提供,對於開拓學生的思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衚衕文化》教學的這一環節中,由於時間不夠,我只得讓學生課後進行研究性學習,相互間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的開放性不足,學生的發散思維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反思三:關於教學實踐後的自我反思。

(一)對於課堂教學中活動形式的反思。

課堂教學中我只是採用教師與學生的問答式教學,我覺得應該更好地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激情。與研究性學習應該結合得更加緊密一些,到本部聽課,同樣是《衚衕文化》,我發現與我的教學方式有天壤之別,那堂課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花時間去三坊七巷中探究文化,學生真實感受到了身邊文化的魅力,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將學生的成果進行了展示,再聯繫到文章中對衚衕的沒落、衚衕文化的衰敗,學生就能夠輕而易舉地理解文章的感情和傳統文化消亡和傳承的態度。那堂課讓我震撼頗深,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輔助引導的作用,這也是我必須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上需要創新的地方。

(二)對於教學設計的反思。

今後的教學應該如何走出課堂,不僅僅讓學生學到書本中的知識,而且能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手段來創新教學設計是我目前必須探討的內容,或許走出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纔是今後語文教學的進階形式。教師的教學手段必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興趣 ,才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 。

(三)對教師在課堂教學實施中的表現反思。

這堂課往日活潑的學生由於教室後有許多老師聽課,顯得特別安靜,不能夠充分發揮6班學生活躍課堂氛圍的優勢,我的表現也不是很好,顯得比較緊張。在時間把握上我沒有處理得當,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比較熱烈,以至於前部分時間與後部分時間失去平衡,所以到了最後部分內容沒有講完,拖了幾分鐘課。另外,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我們老師來說確實輕鬆了不少,但是可能就會過度依賴多媒體,束縛自身教法的發揮,所以這堂課我顯得很不自信,總是關注着電腦的操作,在教學過渡上做得不是太好,最後就是以爲多媒體可以代替板書,完全沒有在黑板上書寫板書,加上操作多媒體畫面切換的時候稍微快了一些,學生大多沒有記錄下重點綱要,是這次公開課以至所有多媒體教學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作爲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師有必要進行對於教學實施前、實施中以及實施後的反思和對於教師整體的教學行爲的共性的反思,並針對反思的結果對自身的教學行爲進行及時調整,以促進自身專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