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一年級新課程的內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紮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鬆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抓實生字的認寫,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本學期要求學生認識550個字,會寫250個字。在教學中我把生字教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生字教學是每堂課的教學重點,同時我又遵循認寫分步,多認少寫的原則。對於要求會認的生字,我引導學生找到識字方法,以便能快速地識記。現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許多好的識字方法。有熟字加偏旁法,熟字換偏旁法,熟字加熟字法,猜謎語法等等。學生根據不同的生字選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學生識記生字後,我會採用不同的形式,讓生字復現在學生眼前。如從課文中摘抄含有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誦讀,或把本課生字貫串起來成爲一句話讓學生認讀。如《棉鞋裏的陽光》一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是:媽、奶、棉、照、曬、蓋、午、收、脫、躺、合、眼、睛、擺,我就把它們串連起來是:“早晨,陽光照到丁丁家陽臺上,媽媽給奶奶曬棉被。中午,媽媽要睡午覺,奶奶脫下棉鞋擺好,躺進被窩,奶奶舒服地合上了眼睛。”這樣連串後便於學生識記了,或者隔斷時間以生字卡片形式讓學生認讀??。總之,想盡一切辦法讓生字重複出現,讓學生對生字能牢牢記住。

同時在教學中重點還要抓實250個會寫的字,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並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靈活運用。每學完一課的生字,我使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識記並正確書寫。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

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願。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爲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我充分利用教

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對後進生的輔導,不能只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輔導,提高他們的技能。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還要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透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使他們對學習充滿樂趣。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五、認真批改作業

每次佈置作業都非常用心,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注重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積極與家長配合,加強家中的作業監督與管理。提高作業質量。

這學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在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這還需要我不斷地努力,掌握更多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實踐,多向其他老師學習。多上公開課,在鍛鍊中讓自己成長起來。其次對不同學生還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縮小學生間的差異。最後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還不夠到位,一年級學生語言要有條理性、完整性。但我在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方面還不夠重視,下學期一定注意。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節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

由於《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說:“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着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

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後,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後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透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夜色》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歌,本文以小朋友對夜色的情感變化貫穿全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學生爲主體,依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儘可能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夜色中。

教學時,由於是第二課時,我先讓學生朗讀,然後指名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接着我讓孩子們自讀第一小節,並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體會感悟自己對夜晚的感受,並仿寫句子,同時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課文,讀出害怕的語氣。然後,我讓學生們讀第二小節,引導學生在自由讀,指名讀等形式的讀來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看看課文中的我有什麼變化,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於是在爸爸的幫助下,我戰勝了對黑的恐懼,發現了夜晚也很美麗。“從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見小鳥怎樣在月光下睡覺……”是一幅多麼寧靜的圖畫呀!小鳥在潔白柔和的月光下靜靜地睡着,好像還做了個美夢呢!多麼美麗的世界啊!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夜景,並透過課件播放“美麗的夜景”圖片讓學生體會夜晚的美麗。接着指導學生抓住這些主要句子透過讀來體會夜晚的美,最後,我讓學生並帶着自己對夜色的理解齊讀課文,讀出我的膽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麗,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從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安排的不妥,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學生沒有充分讀的時間,所以對第二節的感悟理解不夠到位。另外資訊技術運用比較單一,沒有真正發揮資訊技術的巨大力量。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努力學習資訊技術並運用於教學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雨點》是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在“精讀感悟,品詞析句”這個環節中,學生的表現着實讓我高興。特別是晨曦和妍婷兩位同學的精彩發言,開啟了同學們想象的話匣子,大家的發言一個比一個精彩。現摘錄一精彩片段,與大家共同分享。

(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後)

老師:雨點落進池塘裏,怎麼就在池塘裏睡覺呢?

紫凝:池塘周圍有邊邊圍着,水流不出去,池塘的水又深又亮又幹淨,雨點落進乾淨而亮的池塘裏就想睡覺。

晨曦:池塘的水很平(靜)很柔,就像大牀,雨點落進池塘裏就像在牀鋪上睡覺。

妍婷:池塘的水柔柔的,四周圍着,就像媽媽溫柔的懷抱,正柔柔地撫摸着小孩,所以雨點就在池塘裏睡覺。

太精闢了!在孩子的眼中,池塘是寬大柔軟的大牀,是媽媽溫柔的懷抱,多麼富有童真童趣,多麼形象貼切!當這一串串令人叫絕的話語從孩子們的嘴裏流淌出來的時候,全班同學都熱烈鼓掌起來。

師:雨點落進小溪裏,怎麼說是在小溪裏散步呢?

晨曦:小溪慢慢地流着,雨點落進小溪裏,跟着溪水悠然地走着,就像在散步。

妍婷:小溪彎彎曲曲,就像公園裏的小路,人們在小路上散步很優雅、舒服,雨點也像人們在小路上優雅舒服地散步。

又是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在晨曦和妍婷的提示下,孩子們的發言一個賽過一個。接下來的教學中,有的同學說江河很寬闊,水流很急,雨點跟着河水往前衝,就像在奔跑。有的同學說浪花捲得高高的,一會又落下來,雨點跟着浪花一會高一會低,就像在跳躍。還有的說浪花衝到岸邊的石頭上,雨點就像游泳的小孩子,從石頭上跳下來……多麼精彩,多麼富有個性!

在進行句式拓展練習“雨點還會落進哪裏,在哪裏幹什麼”時,連平時表達不清楚的同學也舉手搶着發言。

溢洋:雨點落到樹葉上,在樹葉上坐滑滑梯。

斌敏:雨點落到荷葉上,在荷葉上跳舞。

麒富:雨點落進花叢裏,在花叢裏捉迷藏。雨點落進泥土裏,在泥土裏睡覺。

立強:雨點落到房頂上,在房頂上開花。雨點落到小朋友的傘上,在傘上坐滑滑梯。

……

用心備課,懷有一顆童心,課堂上總能創造出精彩的奇蹟。

孩子們,你們真棒!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一、沒有認讀生字直接讀書,還是有學生讀得不通順,比如周子琴就把“港灣”讀錯。所以基本程序是不能顛倒的。切記切記。

二、時間太緊,詩句的想象空間少了點,引導學生說話少了點。雖然詩句呈現的是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但還是要和學生一起情境再現,激發想象,說話表達。今天課堂上匆忙了些,不對!

三、學生教生字已經形成規範,但是今天只教了四個,還有四個很快就學了。另外學生課堂上寫字時間太少。以後一定要安排充足的時間。

哎!我的時間怎麼那麼少呢?很匆忙,今天一節課寫了三篇反思,這篇寫的時候已經是吃飯時間了,簡單寫點吧!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在這次課內比教學的年級組初賽賽中,我參賽的課題是《比賽場次》,透過先說課後講課再評課這一系列比賽,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比賽場次》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藉助“比賽場次”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透過列表、畫圖發現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在課堂中,應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問題的空間,採用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設情境匯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利用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我在匯入中引用了學生最熟悉的動畫片人物:大力水手、大頭兒子、大耳朵圖圖和淘氣爲慶祝奧運會而舉行扳手比賽,進而引出單循環比賽,進而匯入比賽場次。這些動畫片人物對學生很有吸引力,但作爲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這些人物和他們的年齡有些不太相符,課後我覺得應該用一些他們現在比較關注的動畫人物可能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2、以我們所在班級爲引例,提出素要解決的問題。全世界的運動員都在積極準備着,我們學校的同學們也響應全民健身的活動,選同學進行乒乓球比賽,我們六年級(2)班8名同學進行乒乓球比賽,每2名同學之間都要賽一場,一共要賽多少場?”問題一提出,學生迫不及待的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開來。就連平時注意力一向不集中的同學也都一樣迅速的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起來。課堂狀態一下子就進入了正題。

3、鼓勵探索方式多樣化。

在課堂教學中,爲了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策略的空間,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和諧、民主的氛圍。爲了解決比賽中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比賽這個問題,爲學生提供了遊戲、圖例、表格等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髮現答案,有的學生還能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課前爲學生製作好探索規律的圖表,課堂教學中有利於學生分組探究,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使學生知道怎樣設計圖例和表格。

4、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教學時間控制的不好,在引導學生探索規律時花的時間較多,學生練習時間較少,後面沒有時間拓展延伸。二是在教學中電子白板的使用中還出現了一點瑕疵,主要表現在對電子白板的操作還不夠熟練,特別是用手寫筆書寫時不流利。三是教學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部分學生任然對不同比賽賽制區分不開,這樣就無法利用探索的規律來解決問題。

在同組教師的棒組合指導下,我相信如果再上這節課效果一定會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