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 篇1

在這週上《猴王出世》一課時,我把這幾年我收集和整理的和《西遊記》有關的神話故事共6篇推薦給學生看,沒想到學生們的興趣大增,爭相傳閱。一部分學生還帶回家去讀給家長聽,並央求家長給他們講一些其他的故事,在這班學生中掀起寫故事的熱潮。一些平時不愛寫作文的學生居然也交了一兩篇小故事的作文。後來我把這些故事集中起來,編成了一小本《神話故事集》,在這之後在學生中激起學生的傳閱和寫作興趣。

透過這次體驗,使我體會到收集身邊的素材,把它和我們的教科書有機地整合起來,利用校本課用演、說、誦等方式展現。既能切實照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極大地豐富、拓展教育內容,更能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的發展。在這之後,我會逐步學會注意收集身邊的素質來幫助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我會經常把身邊發生的一些事寫下來,整理學校的歷史,發掘校友風采,收集好作業,好作品。還會利用校本課推薦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我們身邊其實也有很多人、事、物是可寫的。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 篇2

一、關注語言形式,注重文章表達。

歌德曾說:“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對於大多數人是祕密。”不僅要透過語言文字瞭解課文寫了什麼,還要弄清楚是怎麼寫的?爲什麼要這樣寫?關注語言形式,發現文字祕妙。內容與形式是一張硬幣的兩個面,一種恰到好處的形式更能夠準確表達內容。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讀與寫要緊密結合。根據本單元目標以及閱讀提示,確定這篇課文教學重點是透過品味石猴的動作、語言去體會石猴的不凡形象。

這篇文章節選自《西遊記》,是章回體長篇小說,是用古代白話文寫成的。古代白話文跟現代文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主要表現在一些詞語的用法習慣、相同詞語的語義已經發生了變化。另外,表述風格也是不同的,比如寫石猴動作的一段話,形式整齊對稱,富有韻味,用詞準確生動。要讓學生品味經典作品語言的魅力。

二、預設要充分,指導要得法

預設要充分,要充分估計到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比如,石猴動作一段,一讀感受形式整齊的美,二讀體會用詞變化準確,三讀體會人物形象。用詞準確上,食、飲,能相互調換嗎?爲什麼?如果學生不會,則從意思上入手解決這個問題:水只能飲,草木只能食;另外採與覓能調換嗎?爲什麼,也是先理解意思,採摘,尋找;然後對象山花可以採摘,但是樹果不是很多,需要尋找,也就是覓,這樣學生就清楚知道爲什麼要這樣使用。

“我進去!我進去!”這一語段,我讓學生讀,然後評價讀得怎樣?好或者不好,都要講出理由。在討論中,學生明白了應該怎樣讀,也明白了理由。爲了感悟形象,我設計了問題進行引導,其他猴子爲什麼不敢進水簾洞?(害怕,怕有危險)那麼石猴呢?他不害怕嗎?(勇敢,敢於冒險,想稱王,有膽略)最後進行比較,我進去吧!我進去吧!一對比,馬上能夠感覺其猶豫不決。

稱王的一段話,我設計了這到關聯詞,讓學生填寫,透過這一環節,感受猴王語言有條理,而且理由充分。聽了石猴的話以後,如果你們是衆猴,你們願意拜石猴爲王嗎?爲什麼?這樣的好處是讓學生轉換身份,去思考,成爲一個表達的點。最後是設計了一個反問句與祈使句的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判斷出第一句好,語氣強烈,有霸王之氣,不可辯駁的理由,讓衆猴信服。

要做到導而弗牽,要想辦法引導學生自己講,讓學生多講,老師少講。讓學生多讀讀,多想想,許多問題都能解決,不要太急了,唯恐學生不會,過早揭示答案。三、突出一個“趣”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文有一個重要的目標是體驗閱讀名著帶來的樂趣。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在讀中理解與感悟,還在讀中體驗到樂趣,比如開頭老師的範讀,有一種說書的味道,讀石猴動作的一段話,朗朗上口,富有韻味,帶給人美的享受。讓學生表演讀,最後一個環節是賽讀,讀出猴王的霸氣。

原著銜接,選擇的是美猴王龍宮得金箍棒的一個片段,也是爲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評課的時候,老師提出,我應該再放得開一些,引進說書的形式,利用老師的範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我覺得很有道理的。一方面,帶給學生新奇的感覺,一方面,讓學生知曉說書這一傳統文化的形式,讓課堂變得豐厚起來。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這是今後努力的一個方向。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 篇3

這一堂課在緊張、熱烈的氣氛中就這樣輕鬆、愉快地結束了。這節課從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最佳的學習氛圍,小老師精心設計的每一個學習過程,每一步都讓學生全員參與,學生都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整堂課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課堂上學生們興致極高,一改過去那種沉默寡言的局面,發言很踊躍,笑聲、掌聲不斷,比我預料的效果要好得多。我相信,這節課留給學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孩子們的學習收穫也是很大的。

這個《猴王出世》教學案例,讓我嚐到了“捨得放手”的甜頭,讓我看到了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們的真正風采。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說到:“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而老師呢,也“應轉變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這節課之所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功,就在於老師對教材的合理利用和創造性的教學方式的選擇上。而這種打破常規的處理方式,不是憑空而來的,這個突發奇想也是建立在對教材內容的熟悉,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的。

教無定法。如若我們每一位老師在教學時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合理的教學策略,那麼,一定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 篇4

《猴王出世》這一課,文體是古代白話文,學生理解相對有些困難,一些詞語及語言習慣與我們現在也有所不同,學生可能會難於理解,會讀錯。對於剛剛從事語文教學一年的我來說,要把握準確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最初,我確定了以分析石猴的性格特徵爲主線,穿插分析語言的表達形式,從介紹我國古典名著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中啓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有重點的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後果。

這樣我形成了初步的教學思路。但在問題的提出上,我採用了“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麼”的方式,在陳校長和趙主任的指導下,認爲這樣提出問題太籠統,學生不容易圍繞主線來感悟,所以給我提出兩個教學思路:其一,請同學們細讀課文,你讀出一個怎樣的石猴?其二、這隻猴子爲什麼能夠在衆猴中脫穎而出,成爲猴王?

我採用了第二個教學思路,但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卻寫成了“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陳校長再次給我指導,幫我分析“怎樣”和“爲什麼”的區別,使我的這節課真正做到了思路清晰。

在重點語句的把握上,陳校長指導我大膽取捨,對於能夠體現石猴性格特點的語句,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充分感悟,而一些學生能讀懂,對於體現石猴性格特點不太明顯的語句,要敢於捨棄,如第4自然段,只選取了開頭和結尾兩句話,中間大段內容全都捨棄了,這樣做到了講課重點突出,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猴王的形象,印象深刻。

在對“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的品讀中,指導學生抓住“瞑、蹲、縱、跳”等動詞,展開想像,並描述一下你想像到的畫面。這樣,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石猴身手敏捷、本領過人的`特點。

因爲這篇文章是一篇古代白話文,在語言的品讀上,陳校長和趙主任指導我讓學生在體會內容的基礎上,採用多種方式朗讀,比如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齊讀,感悟古典名著的語言魅力。但在講課過程中,由於教學經驗不足,老是擔心時間不夠用內容講不完,所以讓學生讀得相對較少,對古典名著的語言魅力感悟不太充分。

最後,我設計了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小結,但陳校長認爲,學到最後,學生應該有能力自己進行總結,概括出石猴稱王的原因。在講課過程中,我採納了這個建議,在分析完課文之後,由一名學生來概括,最後大家進行總結。這樣,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效果較好。

另外,在課前我準備了幾張幻燈片,比如對於一些重點詞語的理解,及最後課處拓展四大名著的知識。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設備的問題,它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沒有真正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遺憾。

透過這次講課,我收穫頗豐。首先,在備課方面,我認識到了除了要備教材,備新課程標準,還要備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在課堂上靈活應變,遊刃有餘。

其次,在講課方面,我認識到了教師不要只注重教課文內容,還要用相當的精力來教語言表達方式,注重讓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加強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透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感悟到語言蘊含的魅力,會理解會運用。

再次,在學生討論彙報時,教師把一個大問題拋給學生後,就敢於放手,不要中間加入很多小問題。教師的語言應該精練,點到爲止。

另外,幻燈片是爲了更有效地輔助教學的,當常規的教學手段解決不了時,可採用幻燈片來輔助教學,使學生更易於理解,加深印象,幻燈片的使用要恰到好處,不要流於形式。

總之,透過這次講課,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之下,使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成長了一步,我將更加努力,在今後的工作中,儘快成熟起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飛速提高!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 篇5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我讓學生了解了《西遊記》是我國古代的長篇神話小說,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我以讀爲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後圍繞導讀提示“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接着再讀課文,讀中感受形象。最後組織學生講講猴王出世的故事,並適度拓展,開展語文活動。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

由於這篇文章內容學生們都很熟知,於是我結合本單元的習作,學習給文章縮寫,讓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分析縮寫的方法,找出重點段落,並用自己的語言練習概括,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學會縮寫。這篇文章的學習可謂一舉三得: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縮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