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我從哪裏來》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從哪裏來》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從哪裏來》教學反思

《我從哪裏來》教學反思1

在進行本課的時候,因爲我在課前已經佈置相關的作業。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一些準備,這樣再進行本課的時候,學生就會更好的進行學習相關的內容。首先我提出這個問題:你從哪裏來?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父母那得到的相關知識資訊,我進行彙報自己的的想法。彙報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的同學能夠從科學的角度進行彙報,但是有極少數的同學也會說是從小樹林撿的,或者是說是從媽媽的肚臍眼裏出來的。當然這樣學生說法,引起了一些學生的笑聲。在這種不同的看法的,不同知識的`甚至非常不科學的知識,我進行切入本課。

我首先進行相關的知識的講解,一個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由於這樣的內容課本已經有了,學生能夠在課下進行閱讀,因此我介紹的比較的簡略。爲了更好的引導學生來了解本課的內容,我一般視頻,來介紹一個生命的產生,發育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的瞭解自己的生命來自哪裏。同時視頻的介紹的方法,學生比較的感興趣,比老師乾巴巴講解好多了。

在進行體驗的媽媽的活動中,學生們比較的積極。當他們將自己的揹包背在自己的身前的時候,當他們體驗揹包時候,去做各種動作,這樣學生親身的體驗了媽媽的辛苦。體驗了媽媽在懷自己的生活的不易。雖然個別的同學嘴上說沒有什麼,但是心裏也會體驗了媽媽的辛苦。總而言之這個活動效果還是不錯的。

《我從哪裏來》教學反思2

上課之前,我問學生:“你們知道自己從哪裏來的嗎?”學生的回答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媽媽說我是從路邊撿回來的。”“媽媽說我是從垃圾堆裏抱來的。”這個敏感的話題常常使年輕的父母因爲尷尬而拿這樣的回答來搪塞孩子,但是孩子的好奇心並不會因爲家長的迴避而消失。

爲了正面引導孩子對於瞭解這一問題,本節課我要完成兩個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成長過程。

2、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從而培養愛媽媽的情感。

在本課的教學方法上,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在介紹生命的形成、成長和分娩的過程中,我主要採用圖片和動畫的形式,透過卡通語言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形成過程,並透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充分理解自己在媽媽肚子裏的成長過程。課堂上,我還讓學生充分交流課下觀察到的身邊懷孕的人的感受,讓孩子認識生命的起源和感受生命的喜悅。爲了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媽媽孕育嬰兒的辛苦,我安排了拓展活動:讓學生課下把準備好的有重量的物體綁在身上,透過帶重物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媽媽懷孕時的辛苦,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一節課按我的計劃結束了,下課後我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說說觀察到的媽媽是如何保護肚子裏的寶寶的,這樣定會更能激發學生熱愛媽媽的情感。

《我從哪裏來》教學反思3

“我從哪裏來?”這是懵懂的孩子喜歡問的問題,也是孩子最早對生命的思考,同時這也是父母最覺得尷尬的問題,說的淺顯,可能會誤導孩子,說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瞭解。這節課,在一定意義上這是孩子早期性教育第一課。翻閱多種資料後,我決定以“種子說”來回答孩子這一疑問。

先以“孫悟空是從哪裏來的?”“小鳥是從哪裏來的?”來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引申出“我從哪裏來的?”然後以一個孩子的錄音故事來回答“我從哪裏來”這一問題的許許多多答案,而科學家認爲“寶寶是爸爸的種子在媽媽的土壤裏發了芽,長成的生命之花。”跟孩子們以這樣一個比喻來讓他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後再步步遞進。媽媽的肚子裏有一個專門爲我們準備的房子,這個房子叫子宮。剛剛住進這個房子的時候,大家有一個一樣的名字叫細胞。小細胞透過臍帶吸收了媽媽的營養,漸漸長大了,於是就改名字了,叫胚胎。胚胎在媽媽肚子裏越來越大,改名叫胎兒。胎兒在媽媽肚子裏住了9 個月,想出來和爸爸、和大家打招呼了,出生的胎兒改名叫嬰兒,而這個嬰兒從此有了和大家不一樣的名字,他可以叫小新,他可以叫某某。

在孩子們瞭解這些知識以後,爲了讓他們能夠體會到媽媽懷孕的.辛苦,我設計了2 個活動環節。一個是“讓寶寶成長”,一個月一個月的細述孩子在媽媽肚子裏的變化,運用尺、手掌和一些可以比喻的東西,讓孩子明白這些細微的變化,體會自己逐步的成長;另一環節是“我是小媽媽”,將本子塞入書包,背在胸前作爲肚子,然後讓小朋友模擬懷孕的媽媽,做一些上樓、撿東西、掃地等累人的活,讓他們體會到媽媽的辛苦和滿滿的母愛。

生活是兒童道德智慧發展的肥沃土壤,沒有以兒童生活爲基礎,沒有以兒童生活實例爲載體,兒童是無法產生情感體驗的,那麼所有的道德概念對兒童來講就將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將兒童的現實生活引進課堂,讓課堂與兒童生活建立聯繫,才能喚起主體積極主動參與體驗的慾望,才能促進主體主動參與體驗活動,從而獲得真切的感受。

“故事會”這一環節,讓孩子自己來說一說成長過程中自己和父母最難忘的事,讓孩子在聽父母講述,自己回憶描述的過程中,體驗成長是快樂的,發現是驚喜的,學習是幸福的。這種生活情景再現的活動可以激發他們的情感,從而促進他們德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