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1

在教學《品德與社會》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情況,每一次都讓我有所感受。

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爲,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爲引導者,學生成爲教學過程的主體。

在教學《我們的生命》這一課時,,瞭解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成長的不易,在課堂有效的牽引學生去思考,然後讓孩子透過交流合作的方法,應該珍惜生命。這一課,我選擇了真真正正地進行一次學生自己的活動,教師只做說明和解釋,然後放手讓學生去做。

《品德與社會》作爲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孩子明白了很多道理,它注重的更多是孩子的品德教育。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2

1.本課的教學設計,由視頻引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爲後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透過創設情景、互動探究、自主學習、自我成長的方式,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教材內容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來獲取知識,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在教學中,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

圍繞實際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侵犯學生生命健康權的問題,以正面的引導促使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爲體驗、感悟和實踐。在用好課本資源的前提下,適當拓展了教材。充分發揮學校開展安全教育知識講座、防火防震演練的有利契機,着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生命和健康的珍貴,知道免受傷害重在預防,學會自我保護的基本方法。

2.思想品德課要透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剖析社會現象,讓學生在互相交談中獲取知識。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能順利的掌握課本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所以老師要採用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能創設情境,多方面多角度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體會和感悟,讓學生樂學,有積極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這樣以來,教師教得輕鬆,最大的收穫是比較生硬的大道理、比較深奧的知識讓學生容易接受。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3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透過自己所經歷的生長變化,以及身邊不同年齡段的人的身體特點,瞭解人的一生身體是怎樣變化的。因此需要學生課前收集自己從出生到現在的生長變化資料,這就要求學生要自己去尋找很多資料證明自己的生長。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儘量收集相關數據和資料。

教學中,我提出三個問題:我們是從哪裏來的;我們剛出生時是什麼樣子的;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我透過全班的討論來進行教學。教師要讓學生說說推測的依據,並把大家認可的推測記錄到黑板上。同時也要求學生把它填寫到教科書第36頁下的空白處。

人的一生身體是怎樣變化呢?這個活動首先要求學生把人劃分成不同的年齡組。劃分爲哪些組、怎樣劃分?可以讓學生先討論,然後教師綜合學生的發言,給出一個合理的分組方法。比如可以分爲兒童、青年、中年、老年,也可以分爲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根據教科書第37頁的表格,全班討論: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生命階段是哪些?出生後,身體的生長髮育主要在哪個時期?什麼時候可以結婚生孩子?是不是像動物一樣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人也有生命週期。

接下來,讓學生談談一生中每個人的身體變化有什麼不同的地方?比如說每個人的身高、體重增長的情況一樣嗎?每個人的健康情況一樣嗎?每個人的壽命一樣嗎?有沒有在兒童時期或青年時期就夭折的?爲什麼會有這些不同呢?那些長壽的老人,他們有什麼祕密呢?

最後告訴學生,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時健康生活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兒童少年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其健康情況會影響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加強體育鍛煉,關愛生命,珍惜健康。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4

《品德與社會》課程以培養品德良好、熱愛生活、樂於探究的兒童爲目標,新課程倡導的是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要運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注意開發利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進而挖掘生命教育的內涵,透過生活事件強化感悟生命的教育。因此,在本課中,我透過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情境、結合課文選擇典型性和具有探究價值的案例,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讓學生透過課堂的學習和各種活動體驗、從認識生命到感悟生命,瞭解如何實現並延伸生命的價值,在教學實施中,本課的創新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亮點一:以生命爲主線,層層深入

本節課的設計採用了貫穿全課的一條主線,即“生命”。在“生命”話題開始之前,讓學生欣賞一組美麗、頑強的“生命”——朽木里長出的小草、蛋殼裏冒出的嫩芽,曾經是你可愛的小寶寶……,從而激發學生心中對於生命的熱愛。在整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從前的我”、 “走進‘智慧園’”、 “101個猜想”等活動。讓珍愛生命成爲內涵,體現了細膩的啓發,輕鬆駕馭課堂根據課堂的生成的引導,讓學生從認識生命到感受生命到感悟生命,體現從淺入深的教學層次,水到渠成地達成教學目標。

亮點二:善用資源,讓生命教育成爲內涵

生命話題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話題,如何珍愛我們的生命更是模糊的意識。要達到讓珍愛我們的生命內化爲學生的共鳴目標,讓生命教育成爲內涵,一定要開發利用身邊的資源,因此本課又一亮點是恰到好處地開發利用資源,實現了有效教學。特別是在“101個猜想”中,讓學生解決“今天被媽媽冤枉了,在同學面前連打帶罵,臉都丟光了,乾脆自殺,不活了”這個問題後,連結了“20xx感動中國——一個軍人的故事”,學生被軍人孟祥斌捨己救人的精神感動了,被孟祥斌妻子的呼喊震撼了,一半以上的同學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老師也是含着感動的眼淚,哽噎的語言和學生一起探討生命的寶貴,感悟生命的珍貴油然而生。

亮點三:活動化教學,新課標理念突現

新課標倡導品德教學要以活動爲載體,培養樂於探究的學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教學流程充分體現了這一新課程理念。活動一——走進生命,認識生命的可愛;活動二——‘凋謝的生命之花’,感受生命的脆弱;活動三——‘從前的我’,認識生命的寶貴;活動四——走進‘智慧園’,感悟生命寶貴;活動五—— “101個猜想——感悟生命的珍貴”。層層深入的活動設計讓珍愛生命成爲內涵,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此外,教學設計立足“學情”也是本課的一大亮點。課堂中把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引入其中,構建出同樣豐富多彩的品德教育課堂,喚起了學生心靈的共鳴,從而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也讓課堂成爲快樂學習的殿堂。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5

《珍愛我們的生命》這節課,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首先切入點要找準。教育目標不宜放得過高,因爲孩子們的閱歷淺,對生命的意義理解也很有限。其次,選擇的材料要切近學生的生活,及多媒體教學激發孩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於以上兩點,我把本節課的切入點,放在讓學生感悟生命中來。讓他們透過身邊的事例,材料,圖片,緊緊圍繞“自護、自救”及兩方面展開。活動的內容,要讓學生感受到,平時擁有的一切,都需要我們去珍惜、愛護。因爲生命在危難面前時那樣脆弱,一定要珍惜擁有,珍愛生命。

1、教學內容要有時代特點,要貼近生活。透過展示新聞寧波動物園老虎咬人事件,不但具有“新”意,而且貼近生活,學生很容易被吸引。

2、本節學生活動較多,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3、本節課上,由於時間原因,學生說的時間短,談得不透。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6

結合師生互動和真實案例引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組織的效果較好,爲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以情境、體驗、自主和實踐爲主,立足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能力的養成,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做到了創設情景,互動探究,自主學習、自我成長。把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教材中的法律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共同合作、探究,透過分析具體的案例來獲得知識,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着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生命和健康的珍貴,知道重在預防,免受傷害,學會自我保護的基本方法。圍繞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以正面的引導,促使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在用好課本資源的前提下,大膽地整合教材,恰當地拓展教材,並緊密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促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單純地接受知識轉變爲體驗、感悟和實踐。設計中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滲透了先進的教學思想,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的育人功能。

在教學中學生的交流討論還不夠充分,聯繫自己身邊的事例較少。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7

星期四第二節課,校內的普聽課,恰巧講到了《法律維護我們的生命健康權》,沒有更好的思路,沒有更多的技巧,時刻想着課程標準強調“三貼近”原則,想讓學生參與進來,能給學生更多的感受。

1、匯入時使用了一首汪峯的《怒放的生命》,其實我對這歌也不是很熟悉,誤打誤撞,學生們很熟悉,還很喜歡,音樂一起,很多同學情不自禁的跟着哼唱起來,學生的情緒、興趣很容易被激發起來,課堂的氛圍也變得輕鬆而激昂。萬事開頭難,這讓我再一次認識到:課堂開始,氛圍的調控相當重要,一個積極的情緒奠定了整堂課的基礎。

2、選取了同學們熟悉、關注、能夠引起共鳴的典型案例用爲素材,更突出了教材與生活的聯繫。在講到“未成年人保護時”,選用了今年6月在黑龍江、萊蕪發生的中學生溺水事件,當時正值放假前期,學校對此事也專門進行了通報,以期引起學校及家長的關注。課堂之上同學們在心靈裏也受到了觸動。在講到“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方法”時,我專門找到了今年學校雙節前“給家長的一封信”,學生們很熟悉,也很有話說,有了這些基礎,同學們說出了生活中的很多自我保護的方法,再一次使學生受到了教育。

3、課件的使用上,我特別注意到了細節:字號的大小、背景的顏色,最起碼的要做到清晰明瞭。

4、中間用到了一組圖片,生活中常見的輕鬆詼諧有些好笑的行爲,但背後卻是讓人擔憂的安全隱患。愉快的教育,輕鬆的教育,相信還是能給學生們一點印象。

說到不足之處,如何讓小組的合作學習更有效,一直困擾着我。這節課上,開始進行的自主學習,學生先自己根據提綱勾畫重點內容,然後同位之間進行交流,時間大約四五分鐘,此類簡單的交流似乎效果一般,有和沒有其實區別不大。課堂中間,碰到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面對不法侵害,你同意哪一種觀點,說說理由。”此類問題應該是比較適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生的反應也相對比較強烈,只是回答問題時,更多時候由好學生代替了,往往只是那幾個人回答,出了少數倒的現象,這在學習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了,也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而最後,在“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方法,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時,學生的生活經驗、是非觀念得到了強化,使學生由課本理論上升到實踐,但是學生的回答基本是老師點名,按座次順序依次回答,缺少學生強烈的自我參與意識。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和思考熱情,如何將是很長久很迫切的任務。還有一點,也一直是自己努力的,那就是教師的課堂評價,這應該是一種智慧與機智的體現,教學功底與文化底蘊的融合,簡單的好與不好起不到作用,需要更多的探索與嘗試。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能力也是課堂教學中需要着力加強的,今後的課堂還應該注意精講多練,給予學生具體的方法指導,循序漸進的養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能力,做會學習的學生。

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只有心中有學生,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主動傾聽學生的想法,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爲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8

《我們的生命》這一課透過讓學生在探尋生命孕育、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瞭解生命成長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認識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自己的生命承載着家人的愛與期待,更關係着家人的歡樂與幸福,深刻領會“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從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匯入環節以“吃喜面,大家是怎樣爲新生兒的誕生慶祝的。”這一以孩子們生活爲基礎的話題匯入新課。接着,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出生那一天,自己的家人是怎樣度過的?心情如何?隨着學生爭相回答,課堂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在孩子們情緒高漲之時,我提出:“你是怎樣出生的?”這一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引導學生思考。我利用課件讓學生了解生命孕育的過程,觀看媽媽懷孕時的照片,想一想,媽媽在懷你的時候會想些什麼?當你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爸爸媽媽有些什麼想法、感受和期盼,爲了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他們是怎麼做的? 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還未來到世上,家人已經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而且還寄予了很多期望,從而要愛惜自己的生命。

在進行成長過程這一活動前,我佈置學生課前和爸爸媽媽一起回憶:你幾個月長出了第一顆牙齒?幾個月會坐?幾個月會爬?幾個月會走?幾個月會說話?幾歲可以自己吃飯?幾歲上幼兒園?幾歲上一年級?還有你成長中各個階段發生的有趣的事。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很高,紛紛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講給其他同學聽,把自己的照片展示給同學們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我在孩子們的歡笑中及時引導,要感謝父母爲我們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透過交流讓學生深深感受到,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給予了父母、家人的愛。

在學生由衷的發出內心感慨後,讓學生小組討論:想一想,我們的生命僅僅只是屬於我們自己嗎?透過孩子們的交流彙報他們體會到從初生時的嗷嗷啼哭,到張開小嘴牙牙學語,從歪歪扭扭的小腳印,到成爲一名小學生,其中凝聚了家人多少的關愛與付出。他們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凝結着許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承載着許多人的愛和期望,懂得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心懷感恩。

爲了鞏固所學的內容,提煉本節課的知識點,我讓學生記好學習筆記,並給學生時間記住學習筆記中的內容,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消化,檢測時採用“背一背”的形式,開展小組競賽,給背下來的小組同學加分。學生很喜歡這種比賽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取知識,同時也促進了小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整節課中,學生積極性很高,人人都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探尋自己的生命和成長曆程。而且在課中觀看有關課件時,學生也能做到主動觀察、交流、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動地接受,學生始終在積極地參與着,活動着,感動着。

不足的地方:在學生交流彙報中,我的評價語言還是不夠及時到位,不能跟隨孩子們的思路走,很多孩子的回答很精彩,但我沒能準確抓住,讓它成爲亮點。

《我們的生命》教學反思9

《我們的生命》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珍愛生命》中的第二個主題。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我們的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它寄託了家人無限期望,知道生命不僅僅屬於自己,懂得珍愛生命。在本課教學中,我依照教學目標設計把這節課分爲四大活動板塊:

活動一開始,就由學生來介紹自己的名字、名字的來歷與含義,這種談話式匯入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很容易調動孩子的參與熱情。由名字引申到本課的主題“我們的生命”。

一、生命的孕育

1、透過觀看錄像、圖片瞭解生命的孕育過程。首先,讓學生觀看胚胎髮育過程的錄像,透過觀看讓學生直觀形象地瞭解生命的孕育過程,感受生命的神奇、偉大。

2、課前探究“交流會”,透過課前採訪瞭解媽媽在懷孕時的感受及家人的付出。讓學生了解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裏,家人就傾注了這麼多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我們要愛護自己的身體。爲了體驗媽媽懷孕時的不便,我在此處設計了孩子親身體驗活動,即讓孩子正面背書包,模擬體驗媽媽懷孕穿鞋、撿東酉等一系列活動,真正讓孩子體會到了媽媽懷我們的時候的不容易,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生命的誕生

1、觀看媽媽生孩子時的場景片段。主要透過課件展示媽媽生孩子時的幾個片段場景,讓學生直觀瞭解到媽媽生產時的痛苦,家人的着急,以及他降臨後帶給大家的快樂。再透過讓孩子說說採訪到的情況,聯繫自身,更深人地感受到他的生命牽扯着無數人的心,要珍愛生命。

三、成長過程

1、生命的見證,利用課件展示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爲紀念自己誕生家人儲存的孩子嬰兒時期的物品),在快樂分享的氛圍中,學生真實感受到了家人珍藏這些物品,是對孩子愛的表現。

2、透過照片尋找成長的足跡

小遊戲《猜猜他是誰》,一組班上同學嬰幼兒時期的照片展播,孩子們參與的熱情很高。我在孩子們的歡笑中及時引導,要感謝父母爲我們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接着分享成長中的第一次,透過交流讓學生再次深深感受到,我們成長中的每一個腳印,都給予了父母、家人的愛。

4、生命中的感動

共同感受一位母親爲孩子寫的成長日記,從日記聯繫到自己的生活,尋找生活中那份感動的記憶,交流體會父母、親人對我們的關心與愛護,激發了學生對家人的愛和感謝。

5、展現家人在一起時的美好時光,昇華情感

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課件展現孩子同家人一起的幸福照片,讓學生一起再來體會家人爲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感受其中那份濃濃的愛!

整節課中,學生積極性很高,人人都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探尋自己的生命和成長曆程。而且在課中觀看有關課件時,學生也能做到主動觀察、交流、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動地接受。縱觀全課,學生始終在積極地參與着,活動着,感動着。但在幾次交流活動中,我的評價語言還是不夠及時到位,不能跟隨孩子的思路走,很多孩子的回答很精彩,但我沒能準確抓住,讓它成爲亮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

標籤:反思 教學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