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

《姥姥的剪紙》爲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裏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着作者的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1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之間動情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姥姥的剪紙》一課,我把重點和難點定爲: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以及我與姥姥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

教學中,我透過圖片再現剪紙,讓學生先從剪紙圖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藝的高超,再讓學生找出“剪紙”圖的語句品讀感悟。例如抓住第1自然段的“都”字,抓住鄰居的嘖嘖讚歎聲“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突出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嫺熟,然後緊扣環節設計問題“姥姥的剪紙爲什麼那麼神呢?”又帶領學生圍繞“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一句進行引導學習,品味語言,體現姥姥的技藝的高超是付出了努力練成的,

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圍繞剪紙,讓學生把7-12自然段中具體描寫“牛兔圖”的句子用波浪線畫下來,併爲剪紙起名字,用自己的話說說剪紙的內容。我還將這部分內容中的幾幅“牛兔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白“小兔騎牛圖”“老牛小兔啃草圖”,並進行換位思考,結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紙,還會剪什麼內容的牛兔圖?讓學生透過一系列的想象明白到,無論怎麼剪,無論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麼改變——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幹活,就好象姥姥對“我”的喜愛與呵護。這樣順其自然,學生就會明白牛代表什麼,兔代表什麼,這牛兔圖的剪紙代表的是作者和姥姥生活場景的再現。

最後一幅剪紙,透過抓詞語“定定地”、“出神地”,感受姥姥內心又是希望朝夕相處,本孫兒能留在身旁,又想讓孫兒去更廣闊的田地發展的矛盾心情。姥姥舐犢情深,對兒孫們是如此的牽掛深深打動了作者,也使讀者的內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瀾,所以最後一部分配樂朗讀,很多孩子有感而發,甚至有的眼含淚花。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結束了,但在進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一系列過程中,我獲得了許多思索。有思纔有所得,發現不足才能進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認真面對這些不足,努力改善,竭力超越。

姥姥的剪紙教學反思2

《姥姥的剪紙》是作家笑源的作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透過剪紙我們感受到平凡普通的農村老太太的不平凡,姥姥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這“我”的心,課文配以插圖,形象地表現了姥姥與“我”相處時融融的.親情。

課文是是一篇情感類的文章,我的教學以指向內容的閱讀教學爲主。指向內容的閱讀教學,不是流水賬的教學,不是逐段逐段字地講解,“指向內容”的內容應當有選擇性。

如何選擇內容來教學呢?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學生自己能掌握的內容不交,教師教了學生也不懂的內容不教,學生不懂但是教了能懂的知識要教。就拿《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對於姥姥剪紙受歡迎的表現,學生自己會掌握,教師只需要提問學生解答即可,但是受歡迎的原因,學生能說出具體的,卻不會概括總結,因此需要教師教學指導概括;再如在如何刁難姥姥,學生一眼就能看到明白,“喜鵲登枝”如何精緻,學生也能找到,但是後者對已理解姥姥剪紙技藝的精湛這個線索有輔助作用,因此教師需要提及,而前者可忽略;還有對於姥姥剪紙所傳達出的情感,是後半部分學習的重點,因爲情感隱藏在字裏行間,需要學生體會文字內容,因此後半部分應重在朗讀,讓學生讀書體會,而不是教師一味講解灌輸,但是新教師的我似乎在這塊教學生仍功力尚淺,有待進步。

指向內容的閱讀教學,還應當注意方法的選擇,如何選擇呢?我認爲可以有以下幾點:一、重點語段注重朗讀。朗讀應當注意方式的多樣化、趣味化,讓學生充分接觸文字,樂意去接觸文字,從朗讀中觀察學生是不是有所體會。朗讀方法選擇上,需要學生找關鍵語句的可以選擇默讀,便於安靜思考;需要注意角色情感的,可以分角色朗讀,特別是一些對話類的文字;需要有感情朗讀的,教師可以範讀,讓學生有模板可以效仿;需要集體感悟的,可以齊讀,特別是一些表現壯闊的語句,齊讀會更有氣勢。二、關鍵詞語理解,可以讓學生學會查字典,但是最好是能讓學生學會字面解釋和聯繫上下文理解,這是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訓練,也是理解課文的一個環節。如《姥姥的剪紙》中國的“耍賴”、“調皮蛋”等,原本貶義的詞語,在這裏卻能褒用。

指向內容的閱讀教學,對於文中精彩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教師也應當提煉,讓學生學習,並利用小練筆來運用,這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部分。比如《姥姥的剪紙》中的誇張、比喻、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

以上便是在教學《姥姥的剪紙》後的一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