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精選6篇)

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1

《我的面具》教學目標是引導幼兒用誇張的手法自制動物面具,練習用剪、貼、畫、折等方法制作。在製作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中,我首先出示了自己的作品,以我參加舞會來引出活動,激發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又展示收集的面具圖片,讓孩子們說說:“你喜歡哪一個?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最有趣?”引導孩子們去關注面具的特徵。讓幼兒感受眼睛、嘴巴等自己在製作時可以大膽地創作。接下來我又出示了老鼠和老虎的面具,透過孩子們的。交流開啟孩子們想像的空間,動物面具可以多種多種,只要抓住動物的特徵。當孩子們戴上可愛的面具後,孩子們的那種開心之情真是不言而喻。整個活動能達到預定的目標,但是還是有許多問題。

1、講解與操作方法可以更合理點。

我在講解眼睛的寬度之間的把握,而忘記了讓孩子們在比對眼睛寬度的時候,應該首先先確定面具在臉上放置的高低。這樣可避免孩子們製作出的面具,眼睛的位置有的在臉的中間、有的在最上面或者下面等等。

2、孩子間相互合作引導不夠。

孩子們在比對眼睛的位置的時候,由於自己又要掌握位置,又要用手固定住面具,確實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操作困難,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之間相互合作,一個孩子固定面具,一個孩子畫,或你幫助我畫,我幫助你畫,那樣會又快又好,而且還會讓孩子們體驗到相互合作的快樂,增強同伴間的溝通。

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2

我所執教的藝術活動《太陽花》是一個手工製作活動,其目標是運用畫、剪、折等方法將紙杯變成自己喜歡的太陽花,鍛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變廢爲寶的快樂,培養幼兒廢物利用意識。《綱要》中提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和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爲了能讓孩子在美術活動中體會到成功與快樂,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我結合我班幼兒發展水平,設計開展了手工活動“太陽花”,即運用紙杯做成各種漂亮的紙杯花,太陽花不但美觀漂亮而且簡單易學。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努力做好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活動開始,當我揭示我製作的太陽花時,孩子們看了都叫起來“哇,好漂亮啊!”此時孩子們顯然已經被作品吸引了,透過欣賞、比較以及揭出製作材料,孩子們的興趣點被激發出來,積極性也很高。針對太陽花的製作方法,我將長條狀的製作方法做了完整的示範,雖然對其他幾種花瓣畫法也也進行了講解示範,然而在幼兒操作時,大部分幼兒還是選擇了我所完整示範的,也是最簡單的長條狀的方法。如果有下一次,我會完整示範一種相對比較難的方法,這樣可能就比較益於幼兒去挑戰難一點的方法。

當然也有幼兒嘗試了其他的方法,有五位孩子選擇了尖條花瓣的方法,聰聰和瀾瀾用了曲條狀,天天和小濤兩人選擇了最複雜的折條狀,這種做法很好看,但做起來很費時,因而他們做得很慢,但兩個孩子都耐心細緻得將作品進行到底,十分可貴。小雨的太陽花別具一格,創造了斜條狀的花瓣,對此我給予了表揚。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常常在各種活動中有所創新,我們要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理解、支援和鼓勵,這樣就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幼兒在將自己的'太陽花貼到背景牆上後,我組織大家欣賞評價,在評價時雖然照顧了一部分幼兒,但還有一大部分幼兒因爲沒有介紹自己的作品而心情激動,急於要向大家講述,倩倩甚至將自己的太陽花改貼到背景的最高處以引起我和小朋友們的注意。在今天這個活動中,每個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確,當他們千辛萬苦完成自己的作品,不管做得是否好看,只要能做出來就是值得讚賞的事。每個幼兒都有被認可的慾望,爲了滿足他們的這種慾望和熱情,我請幼兒到作品前自由欣賞並向同伴介紹。

這次活動透過指導幼兒利用平時家中被我們用過了就丟棄的一次性紙杯進行裝飾製作,美化了活動室,感受了變廢爲寶的快樂。可能由於這次活動激發了孩子們變廢爲寶的激情,今天來園時,好幾個幼兒帶來了昨晚在家用紙杯製作的小狗、會活動的小老虎及電話聽筒。這次的活動也給了我不小的收穫。

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3

在主題活動《神奇的樂器和機器》的引領下,我設計了手工活動《喇叭》。手工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以往的手工活動,一般都是採用教師示範,幼兒觀察的方式,教師將平面的現成手工紙加工成所要的立體的形象,幼兒按照老師的方法“依葫蘆畫瓢”式把它“創造”出來。然而我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自己設計了喇叭的基本製作步驟。在活動中,出示圖示,讓幼兒想象猜測:這是什麼?能做什麼?從幼兒的提問得出很多答案“這是橋,這是扇子,這是滑滑梯,半圓形……大大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活躍了幼兒思維,在問到這個圖示可以做出什麼時?

幼兒的回答也是豐富多樣的,有很多種答案,不論是否正確,我都一一肯定了幼兒的回答,因爲我的目的不是要幼兒回答的結果,而是更注重了幼兒思維的過程。在提到這個平面非常簡單而沒有任何修飾時,小朋友就想到了用線條,用蠟筆等來裝飾,這樣做出來的物體會更漂亮,幼兒們的回答真是太棒了。我暗自爲他們的回答深表欣慰。在涉及到製作步驟時,小朋友們紛紛說出了不同的步驟及製作理由,而且合乎情理。在活動中,有的小朋友禁不住要問問老師,這個做出來的是什麼呀?當時我沒有急於告訴其答案,爲他們的製作設下懸念,想給幼兒一個驚喜。我只是簡單地說:你做出來看就知道了,幼兒們帶着懸念、帶着好奇、等待收穫驚喜。

分發好製作材料和工具後,孩子們認真製作起來,忙得不亦樂乎。那種認真勁就甭提有多高興,看着他們,樂在心裏。不一會兒,傳來了孩子們喜悅的“報告”,“老師,看我做出來的是喇叭”,“我的是檯燈”,“我給媽媽做了條裙子”,“我給奶奶做了個茶杯”……看到了孩子們的成功,我也體驗着成功。

可以說這樣的一次手工活動,是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製作,我給幼兒創設了充分自由的創作空間,大膽放手,相信幼兒會獲得更多的成功。

記得張博博士說:好的教師會珍視孩子在園的每一天,保護好孩子的每一次驚奇,並能夠在活動中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感受孩子的感受,充滿智慧地引導每一個孩子成長。我會細細品位,慢慢地嘗試,收穫着快樂,快樂地成長。

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4

結合本園特色“漁家樂園”,以“漁文化”爲依託,幼兒爲主體,挖掘當地的鄉土教育資源,創設富有漁家氣息的幼兒園環境,開展富有漁家特色的幼兒活動。11月1日上午,大洋中心幼兒園舉行親子手工作品大賽,本次活動主題是“巧手大比拼, 創意我最行”。九點時分比賽準時開始,孩子們、家長們都紛紛動手製作,全場一片其樂融融。

首先不令人滿意的是我班有部分家長沒來參加活動。這與我們家園工作沒做到位有關,以至幼兒獨自擺弄作畫。慶幸的是孩子們自娛自樂,在活動中還挺開心挺專注的。當然在幼兒製作過程中,我們兩位老師給予需要幫助的孩子及時的指導,以便於孩子能夠順利完成製作,體驗成功製作的樂趣。

其次,讓家長自帶材料製作作品,(如松果、松針、紅黃綠黑豆、米、鈕釦、布、珠子、貝殼、玉米、吸管、樹葉等)有些家長帶來了,可有部分家長沒帶(有些說校訊通沒收到)。導致材料不充足,在製作時缺這缺那,中途還得找材料。這也只能說明我們前期工作做得不完善,沒有跟家長溝通好。還好幼兒之間、家長之間能主動的互換材料、相互幫助和協商,這是我們所慶幸的。在製作中家長們認真、富有創意、巧妙的利用材料、積極的態度,着實讓我們非常的感動。

優點:幼兒和家長們在各班所分配好的場地上製作作品井然有序,不喧譁、不吵鬧;且一絲不苟由始至終地完成手中的作品直至親手交到老師的手中才離開,真的很不錯。他們完成的作品畫面飽滿、色彩鮮豔、豐富多樣:有漂亮的美人魚、小金魚的一家、魚兒歡、鯨魚噴水、小魚變大魚、小樹長大了等等。

透過活動不僅讓幼兒體驗到了運用生活材料進行美術創意的樂趣,還能增進親子互動情感,體驗共同製作的樂趣。同時更好地促進了家園合作。相信以後幼兒園再開展類似的活動,我們一定吸取今天的教訓把它做好。

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5

爲了迎接“三八”婦女節的到來,讓幼兒感受媽媽的愛的同時學會表達愛的情感,增進母子親情,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創造力,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和嘗試探索的慾望。我園於3月8日當天舉行了“我和媽媽一起過節”親子手工活動。

家長們接到通知之後,非常開心。於當天下午都非常準時地來到班級參加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給媽媽們唱《世上只有媽媽好》、《好媽媽》。聽着孩子們稚嫩的歌聲,家長們都非常開心,非常溫暖。孩子們還給媽媽捶捶背,親親媽媽,抱抱媽媽。活動現場的氣氛非常溫馨!

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手工。雖然孩子們還小,有時候還會“搗亂”。家長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耐心地引導小朋友撕撕、剪剪、揉揉、搓搓。透過這些動作,培養孩子們的手眼協調能力,鍛鍊孩子們的精細動作。透過觀看家長制作手工,可以培養孩子們製作的興趣。在大家努力之下,賀卡做好了,筆筒做好了,燈籠做好了,光盤貓做好了,太陽做好了。孩子們還送了康乃馨給媽媽。

活動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圓滿地結束了。家長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孩子們開心地笑着。

中班手工活動教學反思6

今天的手工活動是請小朋友將撕的彩條依次穿過紙圈後粘成圓圈變成長長的彩鏈。

彩鏈一出示,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他們積極的討論彩鏈的作用:有的說可以將彩鏈掛在教室;有的說可以掛在牀欄上……。當引導幼兒觀察老師製作彩鏈的方法提問:膠水塗在紙的哪裏,紙條怎樣變成圓圈時,孩子們都非常的認真觀察、回答。但是當幼兒操作時,出現很多孩子不會做的現象:有的孩子將紙條兩端對面粘,有的孩子把紙條顏色粘反了,有的孩子不會用紙條穿過另一個紙圈。到活動最後只有7爲小朋友學會做彩鏈。

活動過後,我對這次活動失敗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首先,材料本身有多種操作方法,如紙條的兩端可以有很多種粘法,造成幼兒粘法也是各種各樣。二是紙條顏色有正反兩面,導致幼兒粘的圓圈有的紅色在裏面、有的白色在裏面,造成粘成的圓圈有兩種顏色。

其次,操作方法上有難度:小朋友先要把寬的紙條撕成細紙條,然後再開始粘,而穿過圓圈進行粘貼幼兒是第一次接觸,操作時間一長,加上有一定難度,幼兒就沒有興趣了。

透過這次活動,我在想,以後組織的做彩鏈活動可以讓幼兒根據材料自由發揮,用自己的方法讓紙條變長,粘的方法不限,可以紙條兩端對粘,也可紙條正反面疊粘。做彩鏈時可將紙條穿過一個圓圈相連接,也可將圓圈兩兩相連接粘成彩鏈……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能力自主參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