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分鐘》優秀教學反思100字(精選5篇)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分鐘》優秀教學反思1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分鐘》優秀教學反思100字(精選5篇)

《一分鐘》優秀教學反思1

《最後一分鐘》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

本單元訓練的主題是“要用心感受字裏行間飽含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還要透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資料,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並在語文學習中加以運用。”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滲透愛國精神,讓學生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感。基於本課是一首詩歌,又是一篇要求學生自學的文章,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來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首先,爲了給學生一個情感的基調,雖然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我給學生示範朗讀,學生的情感基調立刻被調動起來,學生都能夠滿懷深情地朗讀詩歌,把心投放到詩歌中去感受,去領悟。學生都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香港的熱愛,更感受到對祖國美好前程的祝福。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根據蒐集的資料理解詩意,並且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後,充分發揮小組同學的作用,引導學生互相幫助理解詩意。教師在學生集體交流的時候,適時點撥,並補充資料,增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比如,補充有關香港的歷史、香港的迴歸、紫荊等資料,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香港的迴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願望終於實現之時噴涌而出的愛國熱情,非常強烈。

不足之處,本文的學習,還是要力求讓學生蒐集資料增強對文章的感悟,但是,學生在蒐集資料方面不夠重視,不夠全面,尤其是有些學生蒐集資料只是蒐集而已,沒有對蒐集的資料進行整理,進行歸納,進行有選擇地運用,今後,在這方面還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蒐集資料的培養。

《一分鐘》優秀教學反思2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香港迴歸祖國懷抱的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繼續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後顧整個課堂教學,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以練習爲導,讓生自學、自我感知每個段落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感知每一段落時,總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或思考題讓生邊讀邊想,自己去學習獲得知識,把握一段的大意,從而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2、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理解課文時,讓生邊讀邊想邊劃,寫自我見解;透過比較句子,運用詞語,體會並掌握文中用詞之精妙;快速讀、細讀、品讀等環節的安排,則訓練了學生略讀、精讀、有感情讀的能力。

3、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貫徹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原則。

現代教學法是以解決教學任務爲目的的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授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法。啓發式教學理論認爲:“教學就是引起學生智力的積極性”“凡是能夠引起學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動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爲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選用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學能力、自學習慣的教學方法,且避免單一。如理解文章內容選用填空、練習、默讀劃句複述等教學方法;體會文章用詞之確切,則採用了比較品讀遣詞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導生領會人民當時的心情與情感,並有意識地安排了“讓生自讀課文,理解加評註”這一教學環節,讓生在積極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學會知識,掌握閱讀技能。

4、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使生處於和課文內容協調的氛圍中,有求知的慾望和興趣,從而學得愉快,學有所獲。在初讀全文前,先給生提供了有關“香港迴歸”的電視錄像,讓生具體感知當時情景;具體體會大典莊嚴、隆重的氣氛及人民的情感時,又再次出現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燈,目的都是爲引導學生入境,縮短主體感知與文字的距離,使其學得有趣味。

5、教學環節設計以人感知事物的規律爲依據,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如教第二段時,默讀整體感知迴歸進行情況;爾後,抓重點詞句領會人民的情感並品讀優美詞句;最後再有感情朗讀全段,加深對全段文章的理解。如此,也教給了學生閱讀的最基本方法,並有效地結合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一分鐘》優秀教學反思3

現在的小學語文非常重視古詩文的'積累古詩還在積累,對於現代詩歌的重視程度就明顯不如前者了。就連我們的閱讀等級考覈,也只是在6級測試中見到了一首《再別康橋》。雖然我本人一向認爲中國詩歌的最精華所在是古詩,尤其是唐詩。但是,不可否認,現代詩歌中也有許多難能可貴的珍品。而且,現代詩歌的語言習慣與我們現今的語言習慣相同,描繪的內容情感也更貼近當今生活,所以學生在詩句的理解上應該更容易一些,所以誦讀現代詩歌對於學生對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特別有幫助。同時,由於詩歌是語言最凝練的表達形式,現代詩歌中包含着許多古代沒有的,現代獨具的優美詞藻,所以誦讀現代詩歌對於孩子們積累語言也很有幫助。

《最後一分鐘》就是這樣一首現代詩,語言凝鍊,包含激情,用簡短的篇幅表現了香港迴歸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將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迴歸祖國的無比激動表現地淋漓盡致。

不過《最後一分種》具有較深厚的歷史背景,語句含義比較深刻,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難度。

因此我在反覆思考以後,還是決定以"讀"爲核心,採用傳統的逐段講解逐段誦讀的方式。在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爲了學生對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有更加直觀的體會,我尋找了香港迴歸交接儀式的視頻。有了聲像印象以後再讀詩歌第二節,學生自然能把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讀出來了。再指導朗讀課文第三節的時候也是一樣,我找到了簽訂《南京條約》的紀錄片,與學生共同回顧了那段慘痛的歷史,接着要求學生邊聯想那屈辱的場景,邊朗讀詩句,從而讀出了對往昔的沉痛,讀出對如今揚眉吐氣的珍惜之情。

《一分鐘》優秀教學反思4

《最後一分鐘》是新課程中人教版五年級的教材,是一篇閱讀課文。這首詩韻律優美,情感豐富,適宜朗讀品味。但是詩歌象徵意義強,並且含有歷史典故,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因此在課前引導學生蒐集資料,瞭解香港的歷史,迴歸的背景。

本以爲有了背景資料的補充,學生對人本應該能夠理解了,朗讀起來困難應該是不大的。但是詩中比喻、象徵、用典的描寫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挑戰。學生學起來有些含糊不清,感覺學生進入不了狀態,於是我又將背景與課文結合起來講,發現學生感受好多了。透過學生的朗讀,感悟到他們掌握得比較好,但是對於疑難詞句理解的還不夠到位。爲此,我挑了詩歌中的一句話“最後一分鐘,是旗幟的形狀。”學生不是都能說出這句詩的含義。我感覺學生還是理解不透。

於是,讓學生仔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嗎。因此我結合詩歌內容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抑揚頓挫;即注意小節之內以及小節與小節之間的停頓;向學生明確: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高昂,有的詩句讀的語氣要沉重;有的要讀得堅定有力等等。還爲了激發學生讀的興趣,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間的比賽讀、評議;找差距等,進行讀的指導,達到讀的目的,也促使學生對詩歌進一步理解,學生讀的很賣力,也很激昂。

《一分鐘》優秀教學反思5

來到白旄我接了二年級的語文,由於好幾年沒有教語文了,有些不知所措。

正好鎮舉行語文講課比賽,我也報了名。我講的是《一分鐘》,這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透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足很多。

遊戲匯入,上課前,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讓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問:你們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回答後,我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爲一分鐘長嗎?”

在講課的時候,學習生字用的時間太多。過渡語不知怎麼說!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不是非常到位,所以在課文中學生不能點出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和學生交流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踢幾個毽子,能寫幾個字,能做幾道題。這時,我又告訴學生,一分鐘能做很多事情……學生的眼裏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在這方面學生理解的很好。於是,我收集了一些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課堂的結尾,送給學生。

時間就是金錢。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在語文教學方面的經驗我感到有難,我會在教師的指導下,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