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藍和小黃》教學反思範文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藍和小黃》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藍和小黃》教學反思範文

《小藍和小黃》教學反思1

帶孩子們閱讀了繪本《小藍和小黃》之後,對活動反思如下:

1、這本繪本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繪本,是有關顏色混合後而產生變化的科普繪本。在這簡單的畫面中,給孩子們帶來充分觀察的同時更給孩子們一個想象和聯想的空間。書中小藍和小黃擁抱後變成了綠色,觀察顏色的變化後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好奇心強是他們的天性,在掌握簡單的科學知識的時候又不覺得枯燥,反而覺得很有趣很新奇。現在孩子們的資訊量很大,個別孩子也會把顏色英文的讀法也一一述說。

2、在小小魔術師活動中,孩子們以玩的方式,個個都很積極地、開心地將實驗完成。孩子們的實驗結果讓他們很開心,覺得很有意思。經過自己的動手操作,他們更準確地知道原來藍色和黃色合在一起變成的就是綠色,所變出來的也是他們最純真的笑容,最終孩子們從中獲得了知識,也掌握了一些調色的小技巧。

3、一切科學知識都來源於生活,這本繪本中,我們的主要作用是讓孩子們瞭解生活中的科學,更要讓孩子們學會生活中運用科學。

《小藍和小黃》教學反思2

試教了兩次繪本閱讀《小藍和小黃》,我的活動反思如下:

1、教具大繪本擺放位置太低,後面一排的小朋友看不到,活動過程中不斷有小朋友說看不到。活動進行到一半,後排的小朋友已經有點坐不住了。可以把大繪本固定在高一點的位置,比如畫架上固定起來。

2、孩子的座位安排也不恰當。其實孩子們坐成一排,教具放在低一點的位置孩子們也都能看到。本次活動需要孩子多次上來操作,坐成兩排的話,後面一排的孩子要出來就得花費一點時間,這就是時間的隱形浪費。所以最好做成一排,可以有個弧度。

3、匯入部分,介紹兩個好朋友。我先出示小藍,讓孩子們猜猜他叫什麼名字,孩子們說“圓圈”、“藍色”等等,我又說他叫小藍,否定了孩子們的答案。這樣的.猜測完全沒有必要,我可以直接說“先來認識一下第一位好朋友,他叫小藍,跟小藍打個招呼吧”,這樣更簡單、利索。

4、跟小藍、小黃以及後面的顏色朋友打招呼時,有些小朋友積極性不高,聲音不響亮。我可以模仿顏色朋友的口吻,熱情地跟孩子們打招呼,作爲一個示範,也能讓孩子們被我的熱情感染,情緒高漲起來。

5、在看到“捉迷藏”、“拉圓圈”遊戲時,需要孩子們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猜他們在幹什麼,玩什麼遊戲。當有孩子回答他們在做什麼時,我的提問是“爲什麼”,這很難回答。提問“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會更好,更直觀、易懂。

6、迴應孩子們的回答時,我更多的採用重複孩子的回答的`方法,還用了很多“是不是”、“對不對”的無意義問句,顯得很囉嗦。我的迴應應該更簡練,從孩子的回答中提取關鍵資訊,歸納。比如我提問最喜歡和好朋友玩什麼遊戲,有小朋友回答說“滅火”,我當時的迴應是“哦,滅火遊戲”。現在想來,我可以這樣迴應“哦,扮演消防員去滅火的遊戲,你可真勇敢”,這樣既拓展了孩子們的經驗,也肯定了這位孩子。

7、讓個別幼兒上來找躲好的顏色朋友時,下面的小朋友注意力開始分散了,我可以說“他找到一位好朋友了,但這位好朋友不肯出來,我們一起幫他喊喊吧,深紅深紅快出來”。這樣下面的孩子也參與進來了,上面的孩子更有成就感。

《小藍和小黃》教學反思3

在組織這個活動之前,我思考了很多的將繪本活動和美術遊戲相結合的方法,尤其是美術遊戲中的操作方法:操作的工具應該是我們手邊最常見的,最常用的物品。比如活動中的課桌上的透明塑料桌墊,一開始我準備用泥工板等工具,但是我常常發現孩子們喜歡把手伸到桌墊下面,我靈機一動,桌墊不就是最好的操作檯嗎,只需在下面放一張白紙就可以了,既給孩子一個操作範圍的暗示,白紙拿出來又是最後留下作品的畫紙,真是一舉兩得。同時我想,操作的方法也應該能讓大部分孩子都會使用,而且能達到活動預期目標。顏料放在透明的針管中既衛生又能讓孩子明顯辨認顏色,同時操作中的難度不大。

在活動中,我對個別孩子的關注度有些疏忽。有兩個孩子我沒有照顧到,馬志宇小朋友開心的遊離在外,馮繼輝小朋友操作的時候找不到顏色了。活動結束後,我帶着馮繼輝重新找了顏色,完成了一幅美麗的作品,他的臉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午餐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照片”,孩子們都覺得自己的畫是最美的,他們有的說他的小藍和小黃變成了一朵花,有的說他的小藍和小黃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呢,有的說他的小藍和小黃親親熱熱抱在一起……吳瑜萌小朋友還指着一片綠色說:我變出來一棵大樹,有很多樹葉。孩子們的想象力還真是豐富多彩呢!

活動過後,細細反思在活動中我還應該給予孩子們更多觀察顏色變化的機會,更多的鼓勵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發現。當看到孩子們一時之間說不出“藍+黃”變成;綠色的時候不急於出示答案,而是可以引導孩子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顏色和它一樣,這樣和孩子的認知經驗更加貼切,會有助於孩子掌握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