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搭積木教學反思(通用16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搭積木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搭積木教學反思(通用16篇)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其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啓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由於本課在11月由實驗小學餘老師曾作爲展示課,我也有幸聽了餘老師的課。所以,本課大致上是從餘老師那裏照搬來的。對於這一刻,我認爲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有:本次教學基本符合已備教案,期中說話教學這一環節,開始讓學生讀相關句子,然後出示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說一說“很……很……”的句子,透過這一環節,學生已經掌握了這樣的句式,達到了預期效果。

這是第一課時,所以我更注重識字的教學。學生基本上會認11個生字。在識字過程中我也注重分析字形,讓學生方便記住生字,同時對要求會寫的字輔以書空,更深化記憶。在寫字教學過程當中,我也體現了手把手交,注重指導和學生自己親身書寫相結合,讓“平”這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印在學生的腦子裏,並透過鉛筆美觀地寫在書本上。閱讀教學這一塊,也達到了讓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但是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對教材、學生的把握不夠和對原先餘老師某些環節設計意圖的不清楚,這節課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第一,透過自己幾個月的教學,我深知自己在閱讀教學這一塊兒上較爲薄弱,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打算花了較多的時間來讓學生閱讀。可是由於自己對教材、對學生、對語文的整體把握不夠,我在教學時沒有掌握好時間,在識字教學上花了大量時間,以致後面的朗讀和寫字都草草收尾。

第二,在對“很……很……”的句子的教授中,過渡顯得生硬,其實中間可以再添加一些環節,讓學生從書本上的句子更輕易地過渡到生活中,是學生更容易學會在現實中使用這個句式。

第三,在生字教學中,個別生字拼音指導有誤。如“呢”,這個字是輕聲,但在教學過程中,卻被我帶上了滑音。這是作爲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個很嚴重的錯誤。

透過教研員餘鸝老師和學校老師的耐心指導以及自己的感悟,針對以上問題,我指出了自己應該進步的方向。

第一:教師要準確定位語文教學的重點。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課標上也明確提出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古人也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得到昇華。”可見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初讀,不漏字、不添字,把句子讀通順。這點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理解感悟。我們教師可以更多地運用男女分讀、各大組賽讀、個人朗讀、選代表朗讀等形式,而且教師時而適時自己引讀,時而把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髮揮,這樣的比賽朗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預期效果,同時也讓學生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

第二: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爲課堂所用。

首先教師要練好粉筆字,一手好的粉筆字不僅爲你的課堂板書添加了色彩,而且對學生也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一年級的學生現在都處在寫字的初級階段,教師一筆一畫、美觀的粉筆字就會對學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形成好的習慣。其次教師要能簡單的作畫,不管課文中是什麼樣的圖畫,教師若能用簡筆畫輕鬆地畫出,不但能讓課堂錦上添花,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畫畫的興趣,爲其樹立良好的榜樣。最後教師的朗讀能力也要不斷提高。一年級的學生朗讀能力還是很弱的,在朗讀一篇文章的時候,班裏往往沒有幾個學生能很有感情地讀出,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富有感情,有感染力的朗讀引導,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向,引領學生走上朗讀的大道。

正如餘鸝老師所說:“方向有時比努力更重要。只有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感謝餘鸝老師和學校徐賽英老師的指導,我想如今在明確了自己的前進方向後,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以百分百的熱情,實實在在教,簡簡單單學。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主要是學習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積累了一些運算經驗。我以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搭積木遊戲引入,很快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當學生知道怎麼計算之後,我會追問學生:“你是怎麼算出結果的?”這樣既重視學生的思考過程,有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透過全班交流來歸納計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樣性。在做練習時,我製作了20以內的數字卡片,讓學生玩“卡片碰碰碰”遊戲,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性很高。有很多平時很少舉手的學生,都把手舉得高高的。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氛圍很好。在新知的探索和獲取過程中,學生都參與其中,起到了主人的作用。但整節課可以更加緊湊些,留出些時間讓學生動手做練習,這樣效果會更佳。

在之後的作業情況看,學生對於“13+3=”、“19—4=”這類題目已能進行正確計算,而對於“( )+2=17”、“18—( )=12”這類題目卻存在普遍錯誤。追其原因,是學生對被減數、減數和差的關係,加數、另一個加數和和的關係沒有很好的掌握。他們在做題時,需要進行逆向思維,所以容易出現錯誤。所以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加強練習。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主要是讓他們能按不同標準對積木進行分類並計數,在一開始描述小丁丁和小巧小亞搭建的積木時,全班表現的都很好,都能說出按照顏色分,黃色的有幾塊,紅色的有幾塊,藍色的有幾塊;但是按照形狀分,學生還有點困難,圓柱體的有幾塊,長方體的有幾塊,正方體的有幾塊,不能完全的關注到,幼兒對顏色比較敏感,能清楚地看到顏色不一樣,但是不能馬上辨別出形狀也不一樣,特別是在一個搭建好的積木中。

但是在完成下面兩張表的時候,他們就不知道統計那個積木了,還在統計小丁丁他們的積木,這也是我沒有想到了,我已經在做之前說了統計表格上方的這個積木,還是有很多人在統計別的積木。

這節課上完了很不理想,還是有一些人在統計形狀這一塊出現問題,課後我借來了積木,搭建給學生看,這時學生已經能按兩個標準分類了,且能說出各自有幾塊。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4

【關鍵詞】

形式 民主 自主 創新 活躍 新課程

新課程改革開始,我們的課堂形式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同學在課堂上的反應也與以往不同了。以下舉幾個例子。

【案例】

很久沒在課堂上問這個問題了,在同學初讀完《平平搭積木》後,我問他們:“你們讀懂了什麼?”其實我也不希望他們說出什麼正確的答案,只要他們能說就行。可結果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舉手的人寥寥無幾。

“我讀懂了平平會搭積木。”

“我讀懂了平平搭了四間房。”

……

不敢再請了,我是犯了一個大錯了,書還沒讀通,同學如何能悟呢!記得上次聽課,就有提到對於初讀的要求不要過高。認識到錯誤,忙引導同學反覆讀。讀了多遍,最後請大家考慮“平平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請你再讀讀書,要說說爲什麼這樣認爲。”

在一遍遍讀的基礎上,這一次可以說的小手如林了。

“我覺得平平是一個乖小朋友,因爲……”

“我認爲平平是一個能幹的小朋友,因爲……”

“我認爲平平是一個想象力很豐富的小朋友,因爲……”

“平平是一個很會關心他人的小朋友,因爲……”

“平平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小朋友,因爲……”

接着還有懂事、天真、可愛、活潑、愛學習等,每一條他們都在書中找出依據了。連我認爲最不沾邊的“愛學習”他們也解釋爲:不愛學習就搭不好積木!讀確實能讀出東西來啊!“那你們認爲哪一個特點最主要?”這下好,都說自身說的特點最重要,真是一個亂字了得!“下面老師讀,你們接着讀好嗎?”我引導他們讀書上主要的幾句話,讀了兩遍後,大家都紛紛舉起手來:“是平平很關心他人!”“平平心裏爲他人着想!”

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得到昇華。

尊重同學是課堂民主的前提。同學對課文,對事物有自身的感受,有自身的體驗,有自身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

民主、自由、寬鬆、愉悅的'環境也應該造就一羣聰明可人的、歡快活潑的小朋友的,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只有讓小朋友民主、自由地生長,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幹活而不亂,張揚個性,有自身的思維方式,自身的奇思妙想。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同學學習方式的革新。同學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着個人與世界關係的轉變,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轉變。這裏所說的學習已不是保守意義是的學習知識和形成能力。同學學習是爲了掌握生存的常識和技能,以便獨立地面對世界;同學學習是爲了尊從生活的律則與規範,以便和諧地與人相處;同學學習是爲了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以便有尊嚴地立於天地之間。

每個小朋友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小朋友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努力去豐富課堂形式,珍惜小朋友獨特的感受!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5

一年級的課堂主要以“認字、寫字、朗讀”爲主,本課的流程主要以談話匯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匯入中落實生字“平”和“搭”,接着在初讀課文中認識生字,考慮到集中識字很容易讓學生注意力疲倦,而且本課的認讀生字較簡單,課文內容也容易被學生理解,學生學起來不不難,所以本課堂設計隨文識字環節,在邊熟悉課文內容中邊學習認讀生字。這部分主要創設對話回答的情景,透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問答來引導學生對文字的認識和理解,並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夠體會主人公平平“心中有他人”的優秀品質。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指導學生寫“書”“本”兩個字。這一次的隨文識字沒有面面具到,根據生字的特點進行教學,效果甚好。比如“搭”可以用記提手旁的方法,還可以擴展到提手旁的其他字,“這些”可以直接用“這些”說一句話,有些直接記字音,有些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有些可以根據字的意思記,識字方法多樣,效果較好,避免了以前由於處理生字的時間過長,導致朗讀課文的時間過少的現象。

本課我重視朗讀教學,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比如學生自瀆、小老師讀、分角色朗讀、小組賽讀、師生比賽讀等等形式,讓學生透過反覆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平平心中有他們的美好品質。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文字,在讀中情感可以得到昇華。本文的內容主要是奶奶的兩問和平平的兩答,主要指導學生問的語氣和答的語氣。在問題回答和朗讀中,學生明白了課文內容的意思,當我問你喜歡平平嗎?爲什麼?孩子們說,因爲他孝順,善良,有愛心,他塔房子給沒有房子的人住。看來,孩子們已經理解了文章的內涵,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關注學生的讀,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6

在課堂上,合理恰當的提出問題,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梳理思路。可是,相反如果問題提的盲目不恰當,反而會給學生帶來很多疑惑。

很久沒在課堂上問這個問題了,在學生初讀完《平平搭積木》後,我問他們:“你們讀懂了什麼?”其實我也不希望他們說出什麼正確的答案,只要他們能說就行。可結果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舉手的人寥寥無幾。不敢再請了,我是犯了一個大錯了,書還沒讀通,學生如何能悟呢!記得上次聽課,就有提到對於初讀的要求不要過高。認識到錯誤,忙引導學生反覆讀。讀了多遍,最後請大家思考“平平是一個怎樣的小孩?請你再讀讀書,要說說爲什麼這樣認爲。”孩子們有的說平平是個愛自己家人的好孩子,有的說平平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接着還有懂事、天真、可愛、活潑、愛學習等,每一條他們都在書中找出依據了。連我認爲最不沾邊的“愛學習”他們也解釋爲:不愛學習就搭不好積木!讀確實能讀出東西來啊!“那你們認爲哪一個特點最主要?”這下好,都說自己說的特點最重要,真是一個亂字了得!“下面老師讀,你們接着讀好嗎?”我引導他們讀書上主要的幾句話,讀了兩遍後,大家都紛紛舉起手來:“是平平很關心別人!”“平平心裏爲別人着想!”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得到昇華。

尊重學生是課堂民主的前提。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民主、自由、寬鬆、愉悅的環境也應該造就一羣聰明可人的、歡快活潑的小朋友,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只有讓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長,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張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味着個人與世界關係的轉變,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轉變。這裏所說的學習已不是傳統意義是的學習知識和形成能力。學生學習是爲了掌握生存的常識和技能,以便獨立地面對世界;學生學習是爲了尊從生活的律則與規範,以便和諧地與人相處;學生學習是爲了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以便有尊嚴地立於天地之間。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們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努力去豐富課堂形式,珍惜孩子獨特的感受!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7

在教學《平平搭積木》這一課時,我先出示平平搭積木的引入課件,從而揭題。讀課題後問學生:“看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學生活躍起來,課堂熱鬧極了。學生的問題可多呢“平平用積木搭什麼?”“平平爲什麼要搭積木?”“平平搭得怎麼樣?”“平平搭了多少?”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問題中激發了。我馬上開啟課件,讓學生帶着上面的問題先聽讀課文,在反覆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從讀中來感悟、理解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從匯入新課直到全課結束,第一課時我都注意一要緊緊扣住課文,不蔓出,不旁枝。二要做到了隨文識字。三是把重心放在識字、寫字上,沒有過多地分析詞句、講解課文。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以及透過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進一步體會20以內數的順序和數位意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首先情境引入。透過擺積木熟悉20以內數的組成;再接着是透過積木的增減,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第三是每次增減積木時寫出相應的算式,並問是怎樣算出得數的(用什麼方法算);最後是鞏固練習和總結。在整個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並且透過自己的動手操作理解了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算理,在練習中注重聯繫日常生活。但本節課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幾點:

1、給學生準備的積木做的不夠細緻。一條是十,另外的是兩個一條的,在讓學生擺之前對學生解釋的不夠詳細,從而導致學生在擺積木的過程中,把兩個一組的也作爲一個來算。所以在另一個班上課時,在學生擺之前,先向學生說清楚這個問題,結果出現的問題較少;

2、學生在擺積木,寫出算式後,我沒有讓學生到黑板前來再展示擺積木的過程,這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理解算理。如果再上這課的話,這一步是不能少的。

3、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放不開手腳,有牽着學生走的感覺。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9

最近教學了《平平搭積木》一課。

課上,我讓學生在讀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住後,放手讓學生玩搭積木,組織學生進行創作想象,“你想搭怎樣的房子?你想讓這房子給誰住呢?”結果學生充分調用生活的知識儲備,搭起了“樓中樓”“高層公寓”“別墅”,並紛紛說把這房子讓給世界上貧窮的人住,給沒有房子的人住,甚至說給伊拉克的老百姓住。

這樣創設生活情境,把動手、動腦和動口緊密相連,是培養“手腦並用”的創造型開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須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是以“做”爲中心的一個整體過程,強調做,便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是完全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的。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解放兒童的雙手,拓寬兒童的時空,讓學生做創新型的人才!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0

剛剛執教完這篇課文,想簡單談一下執教的體會。《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啓發和教育作用。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教學得重點定位在認字、寫字和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合作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學會了運用換偏旁部首或換字的一部分來識記字,擴大識字量。

如,認“搭”字前,可以讓學生想想以前學過的帶有提手旁的字,如,拉、捉、拍、拔,啓發學生髮現規律:用手完成的,表示動作的字,常常帶有提手旁。如:“間”,學生認識到它是“門+日”組成的,偏旁部首是門,經過學習了《日月明》一課,學生也會將“住”說成是“人主住”,這樣把字記住。“彳”是新學的偏旁,當學生認識後,可用熟字“跟”換偏旁的方法識記“很”字。學生透過熟字換偏旁,加偏旁,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大家能這樣拆開來記,並運用許多方法幫助記憶,已經非常好了,甚至在將來還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對於形聲字的認識,多棒的收穫呀!

在朗讀過程中,我讓學生在讀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住後,放手讓學生玩搭積木,很快一間漂亮的房子就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之後我讓學生想想:“等你長大了,自己有能力搭房子了,你想給誰住?”學生紛紛說把這房子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我再深入的問他們:“那爲什麼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呢?”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震驚,原本我以爲孩子們只想到自己,可見孩子們那顆純潔的心充滿了愛和感恩,我爲孩子們感到自豪。透過這樣一個話題讓孩子們深入懂得從小關心別人,長大了要報答父母。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針對不足,及時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1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生髮開去,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啓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我深知自己在識字教學這一塊上較爲薄弱,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來集體交流識字方法。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他們似乎有了興致。當李俊銘說他記住了呢字,“口、尼 →呢”時,大家都想起了《日月明》中會意字的表述方法,很自然的,其他同學也快速採用了拆分的方法識字“門、日→ 間”;“此、二 →些”;“人、主 →住”。我不能和孩子們說這種方法沒有和字本身的意思結合起來,和《日月明》中會意字的識記方法不同。大家能這樣拆開來記已經不錯了,甚至在將來還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對於形聲字的認識,不是很意外的收穫嗎?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自瀆、選代表讀、分角色朗讀、小組賽讀、師生比賽讀……透過反覆朗讀,學生們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而多種形式地朗讀後,學生還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善良聰明的好孩子。

當然,課堂中也有令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例如,在指導朗讀時,我這樣問:平常你的奶奶是怎樣和你說話的?學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課堂紀律一時難以控制。的確,每位學生對外婆奶奶的印象都不同,有的奶奶是快人快語的,有的奶奶的慢聲細語的。所以這樣的問題是沒有什麼可取性的。不如直接點明:奶奶通常都是和藹的,因此讀奶奶的話時應該慢一些,輕一些。這樣學生不僅印象深刻。而且也大大節約了時間。課堂節奏自然也快了起來。所以教師學習要求更加明確,提出的問題更加準確。

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我試圖以“最後一間房子是給誰住”這個問題來引出孩子們對平平美好品質的認識和讚美,可當孩子們回答完“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後,有個學生沒經我的允許就發問了: “那全世界有那麼多沒有房子的人,住得下嗎?”我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不說話了。他吐吐舌頭閉了嘴,可我知道孩子們其實是很想知道我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無奈我一時語塞,不知該怎麼解釋他們這個階段孩子們思維中會有的簡單和純真。

以上就是語文網小編分享的平平搭積木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課上,我和同學們正在分角色投入地朗讀着奶奶和平平的對話。突然,溫正源“霍”地站了起來:“老師,平平說錯了。他說‘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應該換成‘一間給奶奶和我住。’纔對呀。我們講到自己時都用‘我’的呀。”

我愣住了!課前我把這首詩歌研讀了多遍,自以爲吃透了教材,可是這個問題我確實沒有考慮到。“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和“一間給奶奶和我住。”這兩句話到底哪句好呢?我的臉有些發燙。同學們都定睛看着我。沒有辦法,我乾脆把球拋給他們:“溫正源敢於挑戰教材,精神可佳!那麼,這裏究竟該用‘平平’還是‘我’ 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說說想法。”

同學們仔細地品讀着,教室裏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我漸漸靜下心來,和學生一起品味,逐字逐句地品讀,我讀明白了!看着學生,有幾個學生已經舉起了手!我提醒自己: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先聽聽他們的看法。

“誰先來講?”話沒說完,好勝心強的唐廷軒就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發言:“老師,我讀懂了,我讀懂了。我一讀到‘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句中的‘平平’這個名字時,就情不自禁地爲平平感到驕傲、自豪,因爲他雖然年紀小但很懂事,懂得要搭房子給許許多多的人住,懂得關心別人。”說得太棒了,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他這一說,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其他同學紛紛贊成道:“對,對,對,我在公佈自己做好事時,都會激動地說出自己的名字;沒錯,沒錯,我們讀‘一間給奶奶和我住。’ 這句中的‘我’,語氣變得平平淡淡的,體會不到平平說話時興奮的心情。”

聽着大家的發言,溫正源心服口服地點點頭,誰知,他又馬上站了起來:“我對平平說的話還是有一個意見。”孩子們一齊把目光投向他。“平平說‘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前面兩句兩者之間都有一個“和”字,爲什麼第三句“爸爸媽媽”中間不加一個“和” 字?”好個溫正源,讀書讀得這麼認真、細緻,連這個細微的不同也發現了。此時,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臉上一片茫然。我笑着說:“平常你們同時叫爸爸和媽媽兩個人時,都是怎麼稱呼他們的?”許多同學連連拍拍腦袋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也是習慣叫‘爸爸媽媽’的,這樣順口;這樣叫,聽起來親切,不要再加一個‘和’字了!”

看着孩子們雲開見日的喜悅神情,我趕緊繼續下一個的教學環節。沒想到,清脆的聲音再次響起來,“老師,我也發現一個新問題。”不甘示弱的肖子茁舉起手來, “平平爲什麼不和爸爸媽媽住呢?”看來,這節課我又得被他們“牽”着鼻子“走”,就讓他們暢所欲言吧。寬鬆的課堂氣氛給孩子們的思想都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瞧,學生們的回答多精彩呀!“我知道。因爲晚上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不利於小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補充,因爲我們長大了,應該學會獨立,不能依賴爸爸媽媽。”“我不同意。平平的爸爸、媽媽和爺爺都有人作伴,只有奶奶孤零零的一個人,很寂寞。平平孝敬老人,主動放棄和爸爸媽媽住,要陪伴奶奶。”……

孩子們依舊在激動地說着,雖然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又沒有完成,但孩子們透過討論,他們的思想感情已完全進入課文中了,並且深深地被平平這種關心他人的美好品質打動了。

這未曾預約的精彩應該說和我原先的設計異曲同工!但這樣的深入討論,留給學生的印象遠比在我的指導下逐句逐段體會來得深刻,得益的也要多得多。

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只有給予孩子一方展示生命光彩的空間,讓他們民主、自由地成長,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張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奇思妙想。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孩子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3

爲了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姿勢,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從開始寫字那天起,我就宣佈了這樣一個規則:我將爲寫得好的同學加星星,到期末還要總評,看誰得到的星星最多。自從宣佈之日起,每一節寫字課上,同學們都聽格外認真,寫得格外仔細。似乎許多同學寫得比老師還要好,我也適時的鼓勵了他們小星星由幾個到十幾個,二十幾個最後幾乎全班的同學都得到了小星星。只有董成陽,一顆星星也沒得到,大家庭都在笑話他,怎麼辦?我在努力尋找機會,因爲我知道他一直都努力。

在學習第13課《平平搭積木》這一課生字時,同學們認真地觀察了生字,我範字之後,大家都在認真地書寫。只有董成陽,坐在那裏,欲寫又止反覆了好幾次,我以爲他在偷懶,就走過去剛想批評他,他突然站起來,老師,本、平、書這三個字的豎不一樣,寫本字的時候豎的落筆重,平、書的豎落筆輕,你寫錯了。我擡頭一看,果然寫成了一樣的豎。聽了學生的批評,我的心裏不但不氣,反倒很高興。我擡高聲音對同學們說:大家聽見董成陽說的話了嗎?聽見了。什麼感覺?老師,董成陽說的不對,我看是一樣的。老師,我也看見了,但是我沒敢說,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開了,但我清楚地聽出來,同學們都站在我的立場上,我讓同學們停止了議論,隨後說了一句:請你們再仔細觀察一下,董成陽說得到底對不對?這一次,沒有聲音,我問前邊的同學:對嗎?對我告訴大家:實事求是纔是我們追求知識的真理,像董成陽這樣的同學,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老師虛心接受他的批評。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這掌聲是給多的,更是給董成陽的。我在他的書上畫了一顆最漂亮的星星,並告訴大家,他的這顆星星份量最重,我相信,憑他的這種學習精神,今後會得到許多星星的,我看到了董成陽臉上自信的笑容。

【教師反思】

善於抓住機會是成功的根源。我在課堂上給了董成陽機會,使他樹立起了寫好字的信念,給了他一片希望的天空。同時,也爲我自己製造了機會,我抓住了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爲今後的教學鋪平了道路。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4

《搭積木》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讓學生做積木增減的遊戲開始,剛上課時學生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但是一節課上下來讓我感觸頗深。在講課之前我沒有進行試講,但是講過了才發現原來教學過程中存在着一些事先想不到的問題。透過實際教學,反思如下:

1、由於我對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教學時僅僅是以書本上呈現的各種例子進行講解。在幫助學生建立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運算模型時沒有用到直觀模型,因此學生在理解這一部分時就缺少了橋樑,課堂也因爲這個原因一度很沉悶。課後和其他老師交流時發現用小棒或者是計數器等等都可以很形象的向學生解釋清楚。這也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生活中尋找模型對學生的理解是最有用的。

2、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太少。課堂一開始的積木增減遊戲我只是請了一部分學生上臺來做,班裏還有一大部分學生並沒有參與進來 ,這也無疑削弱了許多學生的積極行性。其實我應該事先讓學生準備好剪好的色卡紙代替積木,這樣上課時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遊戲中,會更有利於學生從中發現問題。

3、在講課過程中學生自主交流的機會幾乎沒有,學生由於沒有親身的體會,所以對所講的內容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以後要多給學生一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學會從自我發現觀察中學到屬於知識。

4、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憊。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但是,怎樣才能讓學生在上課時處於精神振奮的狀態呢?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問題。講課時的聲音要有磁性、要抑揚頓挫、要對學生有吸引力,我要學會用自己的聲音爲學生營造一個有親切感和興奮感的認知環境。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我還要認真學習教材,多像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5

在教學《平平搭積木》這一課時,我首先出示平平搭積木的投影片,從而命題。齊讀課題後問:“看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有些學生說:“平平用積木搭什麼?”“平平爲什麼要搭積木?”“平平搭得怎麼樣?”透過這些問題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讓學生帶着上面的問題反覆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詞句不懂。再次,透過範讀,分角色讀,小組競賽讀來感悟平平好嗎?爲什麼?你想對平平說什麼?

教學過程中,我多次運用了朗讀。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手段,朗讀是理解、積累、發展語言、激發情感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強調“各個學段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透過實踐,我體會到了朗讀在學習語文中的作用。

1、朗讀中多次預習和鞏固了生字的字音和字形。新教材識字量大,學生年齡小,教學任務重。把生字放在特定的語境中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證明它比單純的識記生字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每讀一遍課文,無意之中識記了要求教學的生字,多次朗讀這些生字就達到了多次復現。

2、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透過反覆地朗讀,學生理解了: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透過朗讀讓學生感受到平平那種關心他人的品質。

3、在朗讀中感悟。透過多種形式地朗讀,學生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

搭積木教學反思 篇16

《搭積木》這節課主要內容是學生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1、注重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

首先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個活動:創設搭積木的情境,這裏的積木實際上就是直觀模型方塊,每次增加積木或減少積木都是在右邊也就是個位的位置進行相加減;第二個活動:安排了在計數器上撥出計算結果,再一次強調數位的概念,強化在個位上相加減;第三個活動師觀察直觀圖得出計算結果。小方塊,計數器,直觀圖作爲直觀模型,都是幫助學生進行抽象運算的一個橋樑,他們從多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2、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

第四個活動讓學生“聽口令擺一擺”小正方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悟體驗在相同數位上相加減,突破學生思維上的難點。

這一課不足之處在於,讓學生“聽口令擺一擺”應該先讓學生擺一個一個的數等學生熟練後,再擺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