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文教學反思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一篇新課文,我也是第一次教學,這篇課文的題目本身就是一個真理,而且幾個小故事引人入勝,學生們很感興趣,因此,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們自讀自悟、在交流中感悟,邊讀邊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來具體說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事例中你想到了什麼?我則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並引導學生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爲兩個洲……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課文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議論文,因此我引導學生將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進行比較,並拓展閱讀,隨文練筆。效果不錯,現記錄如下:

師:下面我們再來閱讀一篇議論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麼?

懷疑與學問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消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