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學習目標

1.學習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讀後感。

2.透過習作和口語交際,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進一步提高學生蒐集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整理本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資料,閱讀一兩篇課外讀物。

第一、二課時

習作

談話匯入

同學們,透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民族的恥辱歷史、侵略者們的殘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難、烈士們的光輝事蹟,把一幕幕鮮活的、觸動人心的中國近代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想同學們和我一樣,很想把讀書後的感受寫下來,是這樣吧?

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默讀習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出示要求:讀懂文章內容;寫出讀後感受;引用相關資料。

讀悟寫作方法

轉自由讀例文《圓明園的毀滅》,用不同符號畫出哪些是課文中的內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關課外資料?

小組交流,總結讀後感應怎樣寫。(使學生體會到,寫讀後感要先寫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重點寫自己對文章中一兩方面內容的感受,還可以結合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思想表達。)

自由寫作

請同學們就本單元所讀的課文或課外讀的文章寫一篇讀後感。

評議修改

讀一讀自己寫的習作,把自己認爲寫得好的地方標出來。

在小組內互讀,小組推出兩篇習作在全班展示。

全班評議,提出修改意見。

結合評議,自己修改作文

第三課時

交流平臺口語交際

圖像匯入

請同學們先看一段錄像,從錄像中你知道了什麼?(激發學生的演講熱情。)

提出要求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演講比賽,你們能說說演講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嗎?

是的,演講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圍繞一個主題

抓準幾個方面

列舉有力事例

組織通順語言

表達有聲有色

這節課,就讓我們以“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爲主題,展開一場演講比賽好嗎?

自主準備

請同學們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想一想你對近代中國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瞭解?

你認爲要振興中華應從哪做起?列一個簡單提綱。自己先試着說一說。

組內交流

在小組內交流、試講,並提出改善意見。小組推選一個代表參加班組比賽。

演講比賽

全班評選演講優勝隊。

第四課時

詞語盤點日積月累展示臺

詞語盤點

學生自讀。

出示投影,看拼音寫詞語。

同桌互查。

自選三個成語造句,寫在練習本上。

日積月累

小組內互讀詞語,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請同學們說一說每個詞語所表達的意思,並選幾個說句子。

展示臺

辦一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中隊報刊,將同學們寫的讀後感、演講稿、收集的歷史資料(文稿、圖片)展示出來。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讀課文。從課文內容來看,介紹了在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壯麗奇特和在有云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瑰偉壯麗的景象。從作者的寫作手法上來看:有面——日出時海面及的美景;有點——具體介紹有云和沒有云的情況下日出的景象。從說明方法上看:有比喻、有對比、有擬人有反問等等,可謂多種多樣。課文的語言文字優美、易懂,易於學生朗讀。

由於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在課的設計上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和範讀兩種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我先指名試着讀一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朗讀相互找優劣,並推薦其中讀得好的範讀,整堂課自讀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學生合作的讀,範讀有老師有層次指導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的有語氣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繁瑣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透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課上我還設計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以作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小組在討論理解課文內容後畫出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壯麗奇特和在有云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瑰偉壯麗的景象,並圖上顏色,將各個小組推薦的繪畫作品在同學中展示出來,最後利用課件將收集到的海上日出美景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並寫上一句給你感受最深的話,可以摘抄,可以創作,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一種語言的積累,再創作。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嫺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差的很遠,比如由於經驗不足課前準備的一些圖片沒有展示給學生欣賞,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師和學生融爲一體的共同參與學習過程,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倡導的。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當今課堂十分需要的。能與學生進行眼神上的交流,情感上達到共鳴,心靈上能夠交匯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這些對於我來說是十分欠缺的。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尤其注重這些方面的鍛鍊,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得: 在教學一課後,我進行了認真地反思,認爲本課的亮點之一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積極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透過對比閱讀,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領悟和學習文章結構嚴謹、語言精煉的特點,體會到文章的比喻、誇張和烘托渲染等修辭手法的作用,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字裏行間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本課的亮點之二是:我們能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讓學生透過雄偉奇特的畫面,走進了離自己生活實際較遠的浙江海寧,感受到浙江潮的壯觀,縮短了學生和文字的距離,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失:人們常說教學是一種不完美的藝術,一節課後總有讓感覺遺憾之處,如有些學生在學習古文過程中讀錯字較多,並不能按古文的節奏去讀,因本課容量大,爲了節約時間,我沒有過多地去關注他,忽視了關注每個學生髮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走出教室,我的腳步輕鬆多了,不是因爲我的課上得有多麼精彩,也不是教導和聽課的老師誇了我幾句,而是因爲我認爲在今天的課堂上給了孩子們最需要的,因爲自己有了進一步探尋農村有效閱讀教學的衝動。認真回顧本節課,認爲有幾點可以值得繼續發揚的:

一、將朗讀落到實處。從最初的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到後來的`有感情的朗讀,抓住重點句段悟讀,層層推進,避免了盲目的讀。

二、實實在在教學生字。結合學生拼音基礎差的特點,我採用了讓學生看漢字標拼音和看拼音寫漢字兩種做法,讓學生充分掌握生字的拼音,在碰到難寫難認的字時, 讓學生採取書空和透過部首辨字的方法,讓學生牢記這些生字。

三、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把生詞帶到課文句子當中,聯繫上下文理解。

四、透過激勵性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運用“百變課堂”環節,讓學生快樂地將故事內容精彩呈現,積極打造“快樂語文”課堂。

當然,也存在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板書過於凌亂,不夠公正。沒有體現文章的精髓。

二、教學生字時教師沒有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引導所用時間過多,以至於後面拓展閱讀環節沒有完成。

三、對知識與技能處於最底層的學生關注不夠。

四、對於“複述故事”這個目標沒有完成得很好,如能在表演完之後讓學生們同桌之間講講這個故事就更好了。

五、“結合現實生活談寓言給我們的啓發”環節過於簡單,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大多學生作文時的所表現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筆下卻形容不出來。”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

一、要淺化習作入門眼前閃爍

對於語文教師,特別是教啓蒙作文的老師來說,切忌一開始就和學生講述許多作文的理論、技法,這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有壓力,覺得自己根本寫不出那樣的作文而厭惡作文,喪失對作文的興趣。習作入門課上,老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寫你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你的快樂、你的憂愁;寫一盆花、一棵草、一隻小螞蟻;寫和同學做的小遊戲;寫考試得到100分;寫你犯的錯誤……。必要的時候,教師可以現場示範,以自己的實際寫作過程引導學生動筆,將自己的的身邊時說出來。至於作文是什麼,怎樣才能寫好作文,這些都需學生在長期的作文實踐中慢慢去理解、體會。

二、練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從何入門呢?練寫“觀察日記”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少年兒童熱情敏感,充滿活力,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東西,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等,而光觀察不記錄,那麼有多少新鮮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便日後能回憶,也是朦朧的。所以,在教導學生養成觀察習慣的同時,還要養成練寫觀察日記的好習慣。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提倡“觀察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課堂上要經常指導學生練筆,使每個學生都能練出一雙銳利的眼睛,學會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養成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從而使生活周圍的人和物爛熟於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遊戲,在玩中寫,培養寫作興趣。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用遊戲的方法教孩子們寫作十分有效,可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興趣,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啓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將遊戲融入到作文訓練中,教學生玩中寫作,寫中再現玩趣,使作文成爲最輕鬆平常的事。這樣,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再也不覺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導學生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積累纔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語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而小學生大多缺乏自覺性,只有不斷的鼓勵和督促,才能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提高語言的儲備量。可以佈置學生每天摘抄好詞好句,定期檢查;可以課外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言、古詩詞、兒童詩歌,要求他們熟讀成誦,並學習運用;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有趣有益的活動。除了讓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積累詞句之外,還應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積累方法。比如從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做實驗,諮詢別人等等。這樣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寫作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完善了,寫作時遇到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作文興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寫好作文批語

學生的作文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因而強烈地期待得到老師的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評價——或熱情地讚揚、鼓勵,或誠心地幫助、指點。老師在作文批語中表現出的態度、情感、準確性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興趣因此,老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用讚賞的眼光去批改,並透過作文批語使學生得到知識上的滿足,學習上的動力,心理上的平衡。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同時,要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習慣,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素材,這樣,學生就不會再視寫作爲難事,無話說可以變成有話說,不會寫可以變成會寫,用詞幹巴可以變成行文流暢,千篇一律可以變成百花齊放。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唱臉譜》本是一首歌曲,今年卻把這首歌詞編入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成爲“韻味”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

翻閱教參,我認識到,這節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應是: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查找資料,瞭解課文中出現的人物以及臉譜特點。3、讀課文,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激發學生對京劇這一國粹以及對戲曲音樂的熱愛。教學重難點是:讀課文,聽歌曲,品一品《唱臉譜》的韻味,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

於是,我大體這樣設計教學:首先播放視頻吸引學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入資料讓學生了解“京劇”。接着,思維導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品味課文中的韻味。再讓學生了解臉譜顏色與課文中提到的人物的關係,瞭解京劇在外國有人心目中的好印象以及京劇臉譜的藝術特點等,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欣賞歌曲《唱臉譜》,在讀說聽唱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京劇的風格特點,激發學生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興趣,瞭解臉譜,品讀課文,感受韻味。

上完課,感覺基本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學生表現還算不錯,時間把握較爲恰當。但也存在不少失誤之處,如課件與教學內容沒有完全相配,課件播放順序不夠科學完美,沒有指導學生朗讀方法,教學語言不夠嚴密,有不少說錯或不夠流暢現象,聲音不夠洪亮,“家鄉戲”說法不夠嚴密或缺乏引導而產生歧義等等,這是我的感覺。評課時,同行教師也對我的教學中的優點予以肯定,我真誠的謝謝他們對我的鼓勵;同時,他們對我的這節課,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我更得感謝他們,因爲有了他們的幫助,我的業務水平才能得以提高,我也才能成長得更快。

總之,我今後應多向別人學習,多向別人請教;根據學情,設計合理簡約而又可行的課堂環節,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本,紮紮實實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力爭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橋》在教學中我至少講過兩遍,但是每次講完都覺得效果並不理想。面對生死關頭的緊迫,學生們並沒有體驗過,無法理解危機情況;而父母尤其是內斂的中國父母,對於孩子深沉的愛,有些需要細細品味纔可見。這些對於學生理解這篇課文都產生了障礙。

但是資訊技術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對課文的內容有了直觀的理解。

五年級的語文教學,第一課時一般是生字和課文大意,這篇文章兩個課時同等重要。第一課時我安排的是對於洪水的理解,藉助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洪水到來時的猛烈,逐漸上漲的危險,作者特殊的寫作表達手法。這些都爲第二課時做了鋪墊。

當我把課文段落放在屏幕上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吸引過來,他們很快的找出來人們驚慌失措的重點詞語。在朗讀時,也明顯比之前有了很大的進步。

在安全地撤離了村民後,老漢纔想起來自己的兒子。和前面一樣“吼”,但是用意和蘊含的情感卻截然不同了。動作“用力”“推”,飽含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作者的表達簡潔卻意味深遠,孩子們能入情入境地體會父子情深。

大愛無疆,大愛無私。我們經常會聽到這句話,而它究竟意味着什麼呢?課文其實就是描述了人間的大愛和父子間的小愛。

作爲村支書,他必須爲村民考慮,他要忘卻自己,甚至自己的兒子,在村民面前,他和兒子都排在了後面。而作爲一個父親,他當然愛着自己的兒子,所以在他們兩個人中,他首先想到讓兒子脫離危險。愛,是無言的,尤其這個老漢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是對課文題目的解讀。橋,既是真實存在的那座繫着全村人性命的小木橋,也是老漢爲了黨員和人民架起的心靈橋,讓“爲人民服務”這句我們黨的宗旨落在了實處。

語文課文的選編都十分的講究,可以說學無止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和含義,需要我們不斷的揣摩研究。這篇文章如果我再上第四次,第五次,估計感觸又不一樣,也許我的課件又會給學生呈現不同的內容。但是每一次的新發現,新感觸,都令我欣喜。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透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本人缺乏朗讀指導,加上學生朗讀基礎差,所以學生透過學習後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朗讀指導的設計較少。透過考試後才認識到這一點,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師 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語文課的朗讀目的之一是透過朗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透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說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老師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白楊》一課在表達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借物喻人,託物言志。”作者透過文中父親對白楊樹的介紹表明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述裏沒有直接歌頌那些無私的建設...

《白楊》一課在表達方式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借物喻人,託物言志。”作者透過文中父親對白楊樹的介紹表明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述裏沒有直接歌頌那些無私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就在透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體會作者的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

爲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課前我佈置學生查找資料,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有所瞭解。課上,我從課文中孩子們的童真對話引入,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再透過父親表情的變化引發學生質疑、討論、彙報,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與文字對話,和作者交流,與同伴商討……總結出白楊的生長特點。並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託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白楊,讚美白楊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成長,能頂住任何自然災害,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透過對白楊樹的讚美來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屈、盡職盡責。最後,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讀,自由讀,齊讀,表演讀,充分體驗感悟。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透過朗讀學生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而當時的社會情形與工作環境如何學生比較陌生,畢竟那個時代距離學生較遠,這樣就造成學生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對邊疆建設者無怨無悔、奉獻一切的精神的體會會遇到障礙。爲此,我在課前蒐集有關白楊樹、西部建設的相關資料,與學生一起交流、學習,在頭腦中形成認識。再加上對如今西部的介紹,學生達到對建設者精神的理解和認同。

對於課文最後一句話(父親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理解,我沒有直接提問學生這句話的含義,而是巧妙地聯繫上文“父親又陷入了沉思”一句,讓學生思考:此時此刻父親看到了什麼,他會想些什麼?學生在思索的同時,也喚起了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爲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打下基礎。這樣,透過聯繫上下文,不僅使學生掌握本課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寫法,也使學生掌握了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內容的方法。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楊氏之子》一文,講述了樑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 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範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後透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調控學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在藉助註釋理解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沒能及時給學生提供方法方面的引導。還有每次的課堂教學似乎都只屬於一部分人,還有少數學生一直遊離於課堂之外,無法讓他們專心聽講。

2、課堂上,我還設計了拓展內容《世說新語》中的《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但是由於前面的課文內容花去了大量的時間,準備的拓展內容沒有來得及給學生練習。

3、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課文中楊氏子的回答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是妙之所在。孩子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隨着深入學習,細細品味,最終恍然大悟,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但是學生明白了,卻不會表達,不擅表達。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努力。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在課前我先讓學生看了第21課《綠毛龜》的綠毛龜圖片,學生看到後發出了感嘆:“好可愛啊!”“你看全身都是綠毛!”直觀的圖片讓學生們對綠毛龜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一上課,我先帶領學生複習了21課中描寫綠毛龜外貌及食態的段落,我始終認爲課本只是一個載體,一個傳播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的載體,讓學生再次朗讀這些內容,意在讓他們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以及領略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綠毛龜的喜愛。 本課教學中,我採用直接切入課題的方式。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2課《無言的愛》。”板書課題,然後用紅粉筆在“愛”字下面進行了重點強調。 “愛,什麼是愛?” 王彥傑:“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林志豪:“朋友之間的友愛。” “這些都體現了愛!很好!” 這時,陳勝高高地舉起手來,我急忙叫他來回答。 “愛,是對一切人的愛!”他聲音非常響亮。 我爲他的這一回答感到驕傲。“陳勝真棒,他談到的是一種博愛。是的,愛是無私的,不僅是父母、朋友、老師等給予我們的愛,還有我們給予他人、一切人的愛,還包括我們對小動物、大自然無盡的愛。”每一次我都將他的回答進行表揚,並放大,以激發他的學習興趣。(陳勝在四年級時成績一直不理想,甚至連作業也不寫。剛看到他時,發現他的成績只有20分。“不放棄一個學生”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激勵我去做的動力。) 課堂需要教師的靈動,需要學生的參與。看着全班都在認真地尋找着令他們感到“有趣”和“感動”的樣子,真得是一種幸福。有時,教師真得無需大動肝火,學生就能主動去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談到這裏,想到了《班主任兵法》中的一條策略:攻城不如攻心。是的,走進學生內心深處的愛,才能真正迎來學生的愛,這也是一種“無言的愛”。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我執教的《童年趣事》,透過回顧課文,讓孩子們能感受童年的美好、純真,珍惜童年,熱愛生活。這一點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有所體現,課前讓孩子們多收集童年的資料,問一問父母,看看自己兒時的照片,用一兩句話概括一下自己童年的“趣”;另一點是讓學生們在交流中拓寬寫作思路,樂於書寫童年的趣事,表達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感受童年的樂趣。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概括能力,提高語文素養;除了課堂上,課後還能透過班級博客和班級聊天羣進行互動交流;在互評互改中,學會修改習作,並在修改中感受寫作的樂趣。

從整體來看學生基本上掌握了習作要求。我認爲這次作文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作法:

一、課堂中不急於要求學生寫,而花了將近一節課的時間幫助學生審題,選擇材料。對於這一次作文要求相對城市上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的,難在於學生不理解怎樣的事算是趣事。有很多學生在開始時,往往弄不懂,以爲給人以快樂的事,讓人開心的事就是“趣事”。所以在習作開始時我圍繞題目,透過事例解析讓學生真正理解了“趣”的含義。接着讓學生選擇材料,爲了使學生的材料,達到“準、新、精”的要求,我先要求學生自行思考,想出兩到三件符合題意的材料,然後在小組裏交流,讓小組成員互相幫忙選出較爲合適的材料,最後還要在班裏進行點評,才進行寫作。

二、以自己的具體的事例開啟學生心扉。以前講作文,我總愛以作文選上的事例來引導學生,這麼做也確實能讓學生理解習作要求,但課堂總讓人覺得不真,不夠有“人情味”。這一次在寫作之前認真回想了我童年裏發生的趣事,以我的真人真事作爲事例引導學生。因爲是老師的真人真事,所以孩子們上課時總是很感興趣。[+小學教學設計網_=}在讓學生講自己的事例時,因爲有我在前邊“現醜”所以學生在講時也就沒了什麼顧慮大膽去講,爲後邊的寫打下了基礎。

三、給學生一個寬鬆的環境。學生有些事不一定對誰都能講得出來,可能對有些比較熟的人會講得比較有興致,而對另一些人講時心情又不太放鬆,在指導學生時我注意到了這一點,讓學生你想對誰說那就去對誰說。看到課堂裏“亂七八糟”的,我覺得達到了我的目的了。

四、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重視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首先要求學生自主選擇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來寫,從而使學生習作具備了鮮明的個性色彩。其次,引導學生自主命題,不作過於細緻的指導,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表達形式,這樣就避免了束縛學生的思維,真正使學生的習作具有個性色彩。

當然,從學生作文中也能看到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對作文的修改還不夠認真,在細節描寫,諸如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方面還有待加強等。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彈琴的姑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向我們塑造了一個純樸,勤奮好學,鍥而不捨地追求,可愛的小姑娘形象。短文透過寫四個春華秋實的季節裏,作者經過衚衕,聽到陣陣悅耳動聽的琴聲而觸發情懷。後來,在一次音樂會上,聽到一個小姑娘的演奏,似曾相識,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終於發現一直以來爲之感動的琴聲其實是出自一位小姑娘的手。在字裏行間,我們不僅真切體會到作者對琴聲的不同體會,同時也被彈琴小姑娘那份執着,那份純樸,那份鍥而不捨的追求所深深地感動,此時,文章的立意也躍然紙上。透過平凡生活中一個普通的故事,教育我們的孩子,在今天紛繁的生活表象下,要心懷一份執着,懂得鍥而不捨地追求,那麼,收穫的將會是一份豐碩的秋果,將會是一種美妙的境界。這是我們的孩子乃至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必修的一課。

這篇文章敘事清楚,結構精巧,語言簡潔,優美生動,透過對四季琴聲的不同感悟,小女孩的形象描寫,展示了人物美好的一面。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展開,透過閱讀、體現、交流、探究、感悟,讓學生自讀自悟,體驗內涵,感悟真諦。

教學時,我首先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彈琴女孩的世界,讓孩子們很感興趣,後來讓孩子分層次地自讀課文,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的習慣,同時也幫助老師及時瞭解孩子對文字的原認知程度,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定進一步學習的方向,從而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我安排了學生先嚐試解決疑問、回答問題,然後透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入情入境、語文生活化、品詞品句等教學方式,逐一解決課前學生提出的疑問。之前學生回答得不夠完整,不夠到位,到後來的深入回答,學生在把握了文字的同時,也親身體驗了自己的梯度性發展歷程,這對於激勵學生、激活課堂是一個有利的因素。這一方面,作爲教者,我是感到高興的。但是在四季琴聲的教學方面,我是點撥到位,學生也層層深入,有感而發。我總覺得有什麼欠缺了,後來課後細細反思,我想:是不是我在四季琴聲的教學中太平均用力了,學生學起來也不太起勁。後來我設想了一下:如果我在春季的琴聲教學中先引領學生透過一定的方法品味學習,然後指導學法,再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夏季琴聲,有選擇地學習秋季、冬季的琴聲,那麼既可以突破重難點,又可以讓學生體現從不會到會,從別人教到自己學的實踐過程,始終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不是更好嗎?

尤其是“鍥而不捨”的處理上,我沒有在課中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將語文生活化,讓學生談談自己生活中“鍥而不捨”的例子,而是放到課堂的後面作爲拓展延伸的內容,我感覺好像有點把一棵樹砍下來了,但後來又把砍下來的樹重新種上。課堂一開始,在解疑探究環節就應該出示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小姑娘的鍥而不捨?找出有關句段品讀。這樣的一個問題就統領了全文。接下來可一環套一環的品讀感悟,進而感受小姑娘的勤奮刻苦和鍥而不捨的優秀品質。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曾經,新課標理念撲面而至,“忽如一夜春風來”,帶來強烈的衝擊,帶來欣喜的期盼,高唱讚歌者有之,奉若神明者有之。是的,對於一顆尚未準備好的腦袋,一顆沒有自己的思考的腦袋,除了不假思索地全盤接收,似乎也找不到第二條好走的路。曾經,我就是這樣一名師。

幾年的實踐執行下來,新課標的真正落實遇到了一些困難,理論站得高實際運作難的缺陷浮出水面,彷徨者有之,困惑者有之,銳意改革創新堅持走自己的路的也有之。將新課標理念與自己的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用自己的腦髓”,我堅信語文學應當讓學生學會感悟語言、運用語言,應當自由靈動、詩意盎然,語文課堂應當是一次次精神的旅行,一次次靈魂的飛躍,並藉讓學生看得更高、走得更遠。爲,我追求這樣的語文課堂——

二、自然生成的課堂

第十三課《早》學手記片段:

《孩子,請跟我一起飛》

今天學習第十三課《早》。這是吳伯蕭寫的一篇遊記,圍繞自己在三味書屋的所見、所聞、所感,指出人要事事早,時時早,做“東風第一枝”。

早讀課已經讓學生聽了課文朗讀錄音,並讓他們自己也讀了一遍課文。

午第一節課,我先讓學生們說一說,自己初讀了課文之後知道了什麼。有的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明白了作者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還有的回憶起以前學過的《三味書屋》一文。

我又問:“那麼你對課文內容還有什麼不懂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嗎?”

學生思考片刻,紛紛舉手提問:

魯迅是個什麼樣的人?(天哪,真想不到他們在五年級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後竟然還會有這樣的疑問!)

魯迅的老師壽鏡吾是個什麼樣的老師?(學生無知,有這樣的問題很正常)

作者爲什麼要寫梅花?(這個不錯,是全文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

作者爲什麼要以“早”爲課題?(與一個大同小異,比較好理解)

三味書屋今天還儲存得好嗎?爲什麼它能儲存得那麼好?(學生不能明白爲什麼一個若干年前的普通書塾今天還能讓這麼多人津津樂道)

面對學生拋出的這些問題,我理出了今天課的主要任務——介紹魯迅。只有讓孩子們先初步瞭解魯迅其人,獲得對他的一些最起碼的膚淺的認識,纔有可能理解課文中作者提到魯迅所流露的敬意,以及這一個“早”字蘊含的真正的深意。

以往一節語文課,尤其是要好一節公開課,備課真的是一件很令人頭痛的事。因爲認真,備的都是詳,環環相扣,字斟句酌,力求天衣無縫;因爲擔心課不知道自己應當說些什麼,連學生的回答、回答之後老師的評語都一字一句寫下——卻沒有考慮過,學生一定會這樣回答嗎?於是當“劇本”完成,表演開始,便十分吃力(還要貌似輕鬆)地、想方設法(還要不露痕跡)地將學生往自己事先設好的“轂”中趕去,步步爲營,着着緊逼,手中的那根線越收越緊,緊到不但讓學生喘不過氣來,師自己也呼吸困難、輾轉無策。

一連幾次的失敗,讓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學,如飢似渴的學習,讓我漸漸懂得課堂無需預設的精彩,開始追求“不可複製的高峯體驗”。

走進課堂,師心中應當有最起碼的預設,粗淺的,大概的,有一個輪廓即可,無須精緻細密,因爲課堂本來就是自然生成的產物,不是你想它怎樣它就會怎樣。當一場對話即將展開,當一次思想的旅程即將開始,風景就是我們所未曾見過的,精彩也是無法期待和預料的,也許會翻山越嶺,也許會跋山涉水,也許有小橋流水,也許是大漠荒煙,有多大的力量,我們就能夠走得多遠,有多會欣賞的眼睛,我們就能夠領略到多美的風光——而這一切,我都無法預設,我只能和學生一起,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去。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 我首先讓學生感知全文,完成詞語積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問題,並結合課題進行寫景的習作片段訓練。在教學中,我着重引導學生透過比較朗讀,感受比喻的好處。課文的景物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手法,使句子更爲形象生動,我引導學生把比喻的句子刪去後再讀,比較前後的感覺,真正感受到比喻的魅力。透過品詞析句,有效引導學生感受荷塘如詩如畫的美。作者筆下的荷塘是美麗的,作者巧妙而生動地運用比喻向我們再現了荷塘的美景。如:“浮光躍金”、 “嵌”、“泛”、“漾”、“點綴”。我讓學生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的品讀比較當中,去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讀出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並能夠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想象、理解,這是抓住了關鍵的語言訓練點,紮紮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寫方法,爲仿寫提供了範例。

有了充分的備課作爲基礎,在課堂上,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讓他們充分地與文字對話, 在美讀、欣賞中引導學生探討把荷塘寫美的方法,進而讓學生明白在景物描寫時用上比喻的修辭手法、,顏色的詞語能讓描寫更生動,更優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愉悅,在短短的十幾分鍾內,多數學生完成了景物描寫片段,並能恰當地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讚賞,教學目的基本達到。

整節課我感覺有待改進的地方還很多,如課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品讀感悟的環節過於繁瑣,設計時更要多考慮學生實際情況設計一個最優的教案,在上課時自己要按情況及時調整,力爭在課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