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林海教案範文合集9篇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海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海教案範文合集9篇

林海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十一冊第19課。

教學要求: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學習作者善於細緻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結合景物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數:

教具準備:

課本、錄音機、錄音帶、投影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談話,解釋課題。

二、初讀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

3、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哪些景物,在書上作旁註。

4、瞭解課文的寫作線索。

(採用學生自學_____ 四人小組討論_____教師

巡視指導的方法。)

三、教師歸納:

這篇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多而溫柔的嶺,色彩明

亮的林海,美麗誘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種景物而

產生了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四、朗讀課文。個別、小組讀。正音。

五、作業

1、抄寫課後練習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

的詞義及自己不理解的詞。

3、根據課後思考題的要求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1、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____齊讀課題)

2、匯入談話

經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本文是介紹大興安嶺

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

大興安嶺的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大興安嶺深深的

愛,字裏行間充滿着真情實感!作者是怎樣介紹大

興安嶺的?請翻開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 根據要求快速閱讀全文。

1、作者來到大興安嶺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覺?

2、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分別找出這三節課

文,並用“ ” 劃出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變化爲線索,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先看第一

次,齊讀第一段。

(1)請學生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第一段。

(2)分析:這段的第一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前的看

法。注意“總”的意思——總是,一直。第二

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

是真情實感啊!

(3)小結: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感到這個名字是親切、舒服

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

(1)齊讀第二段最後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 使作

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大興安嶺這麼美麗,

它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2)聽課文第二段的錄音。

要求:想想大興安嶺有什麼景物?說說這些景物的特

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3)提問:這一段分別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景物?

(嶺、林、花)

A、 “嶺”有什麼特點?(多、溫柔)

作者是怎樣寫的?採用個別、小組讀的方法讓學生理

解“嶺”的特點。

B、嶺上的“林”又有什麼特點?(林的特點:多____林

變成海;從顏色看種類很多。)

C、出示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林”的特點。

分析:作者寫“林”的時候處處流露出對“林”的愛。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指導朗讀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邊上不是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

分析:海指什麼?(落葉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麼?(俏麗的白樺。)

句子二: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

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分析:這個帶問號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寫出了

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的感情。

(採用個別、小組、集體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小結: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句子,把羣嶺起伏寫成海

的波浪,把大片的落葉松寫成海洋,把白樺寫

成海邊的浪花,我們讀後對大興安嶺留下深刻

的印象,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集體朗讀描寫“林”的段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

A、 林中的“花”又有什麼特點?讀、議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點——多 (到處都是);

種類多(叫不出花的名兒)野花爲大興安嶺增

添了色彩,詩意。請看句子。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

爲裙,還穿着繡花鞋。

(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式來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

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讓學生讀句子、討論、理解。

C、小結:這句話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

林海教案 篇2

一、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簡析

《林海》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細緻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大興安嶺美麗的圖畫。爲了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景、物、人,寫出了大興安嶺的山嶺、樹林、花這些景物的特點。寫物,由眼前的林海想到木材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寫人,由林場工人的勞動想到林海的萬古長青和綜合利用。本文無論是寫景、寫物、寫人,都洋溢着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裏行間充滿着作者的真情實感。

本組的讀寫訓練項目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林海》是本組的第二篇課文,應在前篇課文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學文,進一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物來寫,在敘述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教學重點

教學的重點是透過學習,找出景物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會興安嶺與祖國建設的關係;爲什麼說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教學設計

1.教法結構。

(1)以生動簡潔的語言概述課文第一部分內容,匯入新課。

(2)因“嶺”“林”“花”三部分內容寫法相同,採用自學輔導法以“一段”帶“多段”,由“導”“扶”到“放”。重點分析“嶺”這一部分,透過學生品析詞、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林”“花”部分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方法進行自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3)以極其精練的語言,淺顯易明的引導,讓學生把山和人、國家的發展聯繫起來,把愛林海和愛祖國聯繫起來,體會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法設計。

(1)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寫法大致相同,都是抓住景物特點來表達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了以下的學習步驟:找出特點—品讀句子—體會感情。

(2)精讀“嶺”這一部分,讓學生明確、掌握三個學習步驟,並運用此法自學“林”和“花”,充分體現教師導和學生練的結合。

3.練習設計。

(1)詞句訓練:抓住重點詞“孤峯突起”“雲橫秦嶺”“盛氣凌人”“疾駛”“目之所及”“空洞”“興國安邦”,透過對比、簡筆畫、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朗讀訓練:本文的教學以讀的訓練貫穿全過程,透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範讀、配音朗讀,以讀代講,達到教學目的。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海》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隨着作者領略了大興安嶺美麗的風光,並且學習了第一段,知道了作者進入興安嶺以前,總以爲它是高不可攀的。當他進入林中後,他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板書:大興安嶺)

生:作者進入大興安嶺後感到親切、舒服。(板書:親切舒服)

師:作者圍繞着這種感受,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的景物呢

生:作者圍繞着“親切、舒服”,描寫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三方面的景物。

師:今天,我們隨着作者深入林中去觀賞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興安嶺的“嶺”。請大家仔細觀察,“嶺”有什麼特點

師:(放“嶺”的錄像)

師:“嶺”有什麼特點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下面,請大家翻開課本,看課文第2自然段,帶着老師設定的三個問題來學習“嶺”這一部分。(指名讀自學提綱)

生:

1.“嶺”有什麼特點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3.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請大家自由讀第2自然段,然後按要求在書上做好記號。

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然後按自學提綱在書上做記號。)

[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師:誰來說一說“嶺”有什麼特點

生:“嶺”的特點是多而溫柔。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師板書:多溫柔)

師:誰把寫“嶺”“多”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生: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師:請同學們看這個句子。(出示句子)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呢

生:表示“多”的詞是“的確很多”。

師:還有嗎

生:(思考片刻後)還有……(答不出)

師:(提示)你看“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短點兒的”這是寫嶺的什麼呀

生:寫“嶺”的式樣十分多。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透過你的讀,我確實感受到這兒的嶺很多。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什麼(給“點兒”下面加小紅點)

生: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這些山的差距並不大。

師:對!如果刪掉“點兒”,你再讀一讀,就不同了。(刪掉句中的“點兒”)

生:讀句子。

師:這樣跟剛纔有“點兒”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這個“點兒”我們還能感受到這兒的嶺非常——

生:(齊說)溫柔。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把溫柔讀出來。

生:(讀句子)

師:讀得不錯,下面,你們聽老師讀,注意這個“點兒”。(讀句子)你們現在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自由讀)

師:誰再來讀。

生:(讀句子)

[對“嶺”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安排學生齊讀、個別讀、節選讀、對比讀,形式多樣,訓練面廣,要求逐步提高,顯出了朗讀訓練的層次性。]

師:老師從他的讀中不僅感受到這兒的嶺多而溫柔,還能感受到他也很喜歡這兒的嶺。同學們,作者看到那麼多,那麼溫柔的嶺,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生:很喜愛,很激動。

師:(板書:喜愛)

師:還有哪些地方寫“嶺”多而溫柔的呢

生:還有“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從這裏我也看出了嶺的多,因爲在疾駛的火車上,他已經看了幾個鐘頭了。

師:“疾駛”的意思是什麼

生:“疾駛”的意思就是非常快地行駛。

師:哪個字是“快”的意思

生:“疾”字就是說“快”。

師:對!那看了幾個鐘頭都看不完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這兒的嶺非常多,而且變化多端,看也看不厭。

師:“看不厭”說明這裏的嶺非常——

生:(齊說)溫柔。

師:還有寫嶺“溫柔”的嗎

生:還有寫嶺“溫柔”的句子是:“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師:“孤峯突起”的意思是——

生:“孤峯突起”的意思是指“單獨的一個山峯高高地聳立”。

師:哪個字是說“單獨的一個”呀

生:“孤”。

師:同學們,你們看,像這樣的山峯高高地聳立,就是“孤峯突起”。(簡筆畫“山峯”)那“盛氣凌人”呢

生:“盛氣凌人”的意思是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師:“孤峯突起”“盛氣凌人”作者指的是什麼嶺

生:作者指的是秦嶺。

師: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個描寫秦嶺的詞嗎

生:“雲橫秦嶺”。

師:“雲橫秦嶺”的意思是——

[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弄清“疾”“孤”“橫”等詞在文中的意思,這種咬文嚼字、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克服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學習習慣。]

生:“雲橫秦嶺”的意思就是說雲橫在秦嶺的半山腰。

師:對!如果說這就是“秦嶺”,雲彩就在這。(簡筆畫雲彩)這說明秦嶺怎麼樣

生:很險。

師:興安嶺是這樣的嶺嗎

生:(齊答)不是。

師:對,那裏的嶺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柔”的感覺。

(簡筆畫“溫柔的嶺”)

[簡筆畫,既生動又省時,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利於教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繪簡筆畫的能力。]

師:下面,誰讀第3、4句

生:(讀第3、4句)

師:同學們,作者爲什麼能把“嶺”寫得那麼生動、那麼具體呢

生:這是作者仔細觀察的結果。還有一個就是作者非常喜愛大興安嶺的“嶺”,所以,他才能把大興安嶺寫得那麼生動。

師:(板書:細緻觀察)剛纔,我們學習“嶺”這一部分,知道作者透過細緻觀察把多而溫柔的嶺寫得那麼形象,那麼生動,而且我們也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我們來回憶一下,這一段我們是怎樣學習的首光找出嶺的——

生:(齊說)特點。

師:接着理解描寫特點的——

生:(齊說)句子。

師:然後我們再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總結學法。電腦出 示:

一、找出特點。

二、品讀句子。

三、體會感情。)下面,就照這樣的方法,帶着老師設定的問題,我們來學習“林”這一部分。(出示自學提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3、4自然段。

生:(根據自學提綱自學“林”這一部分)

師:“林”有什麼特點

生:“林”的特點是“多”而“綠”。

師:(板書:

林海教案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所講的課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林海》,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談教法、談學法、談教學程序、談教學反思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談教材

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林海》是第一單元第二篇文章。本單元共三篇文章,兩篇描寫祖國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詩的含義深刻,啓發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生活。《林海》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他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爲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裏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我的研究主題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讀熟且會寫本課五個生字,會給五個生字簡單組詞。

2、能力目標: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3.情感目標:學習作者仔細觀察和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不同方法,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並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學會同一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達本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談教法

爲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本篇課文的內容有所瞭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我以“美”爲導線,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瞭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

四、談程序

本課採用“三步教學模式”,即“回憶美——尋找美——創造美”。

(一)、回憶美

我採用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學習,用一個字形容你對“林海”的感覺爲匯入口,從而引出本課的一條重要線索——美。

(二)、尋找美

整個過程我力求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教師扶——放的方式下學會找相關語句,學會表相似感受,學會讀相應感情。具體操作如下:

在導學“嶺”時,我是分這幾步進行的:嶺的美表現在哪裏?請在書上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仔細體會。在這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多樣,如用簡筆畫的形式把“大興安嶺”和“秦嶺”的特點表現出來,並指名學生演板。這樣,帶領學生走了個來回:從“字”的世界走向了“畫”的世界,又從“畫”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圍中,完成了“字畫轉換”,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等多種能力,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嶺”多而溫柔的特點也就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於有了上面學法的教學,在教學“林”和“花”時,我主要還是採用從扶到放的方法。比如在教學“林”時,我先組織學生自由找表現林美的語句,進行交流評議再朗讀,而在教學“花”這一片段時,我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請同學獨個兒自學,然後直接把感受到的讀出來。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相信學生不僅對課文更加了解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三)創造美

在課堂的最後環節,我設計了請學生爲“林海”寫導遊詞和廣告詞的練習,這不僅是對整堂課的鞏固,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良好途徑。

《林海》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遊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並由景展開了聯想,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抓住了情感主線——美,讓學生們透過讀,找出文中反映景美的幾個句子,透過讀去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嶺、林、花)的特點,從而回到“美”這個總的特點上。整堂課上下來,條理蠻清楚的,但是不足之處卻是很多,具體如下:

1、在總體把握上,把“美”作爲該課的主線,儘管在理論上似乎是不錯的,但對整篇課文來講,似乎是太籠統了些,本篇文章的主線應該是“親切與舒服”,在教學中我應該在“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深入一些,進而引出主題,讓學生的學習再明確一些。

2、還是沒有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一步一步,都是在扶着學生走,放不開手,而在講解大興安嶺的景物描寫這一部分時,我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按照自己喜歡的景物或是方法去學習,但是我卻始是以我的“講“爲主要教學手段,學生的思路沒有很好地拓展,而他們的主體性也就表現出來了。

3、在朗讀方面情感還是不夠。儘管我的這次的研究主題是“以讀悟情,以讀表情”,但是從課堂上的學生的表現來看,還是未能達到我預期的目標。追其根源,主要是因爲我未能明確地引導學生領會朗讀的技巧。如:在教學“嶺”時,我只是告訴學生要讀出“嶺”的

溫柔,而沒讓學生交流如何讀出這種感覺,使朗讀教學顯得有些表面化,以致讓學生的讀顯得有些平平淡淡的。另外在時間進度等方面都是有待改進的。

總之,整堂課上下來,不足之處甚多,我將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中,努力改正,同時多向老師們請教,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爲將來走上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林海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林海嶺的特點

2、感悟作者的語言特色,激發閱讀興趣

3、抓住景物特點,學習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的語言特色,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難點:

品悟作者的語言特色,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一、 基於已知,匯入新知。

1、上節課,我們追隨着作者來到了大興安嶺,並且知道了老舍先生是透過嶺、林、花這三方面來寫林海美麗景色的。類似的文章我們還學過桂林山水,其中對灕江水是這樣描述的。自己默讀這一段,你能快速找出灕江水具有哪些特點嗎?(預設:靜,清,綠)

出示: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爲什麼你能如此快的找到灕江的特點啊?(預設:文章採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有概括句。問:那這是什麼寫法?)

4、正是運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讓課文層次特別清晰,我們能一下子找到景物的特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林海這篇文章,自己默讀相關段落,你能像找灕江水特點那樣快速說出嶺林花的特點嗎?(說到什麼程度都可以,找兩名同學)

5、我聽到同學們的答案有所不同了,不像找灕江水特點時那麼統一了,爲什麼林海這篇課文的特點不那麼容易找到呢?

今天讓我們繼續學習林海,看看老舍先生是怎麼描寫林海這三方面特點的。

二、讀中感悟,體會情感

(一)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大興安嶺的“嶺”具有哪些特點?畫出相關句子,抓住重點詞句,說說你的理解?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 “雲橫秦嶺”那種險句。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學習嶺的特點:

1、嶺多的特點:

(1)抓住“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矮點的,橫着的,順着的。”(預設:嶺有各種不同的樣子,姿態各異、各式各樣的,形態萬千,能看出它很多)(板書:多)

導語:你還能從哪裏感受到嶺具有多的特點?

(3)抓住“看不完,看不厭”

2、體會嶺溫柔的特點

導語:這數不勝數的嶺啊,每一座都那麼的不同,千姿百態,那你還找到嶺的其他特點了嗎?

(1)抓住“孤峯突起,盛氣凌人。”體會溫柔的特點

(2)那你能說說“孤峯突起,盛氣凌人”的意思嗎?自己輕聲讀讀這兩個詞的意思

孤峯突起:羣山之中突然冒出一個特別高的山峯。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

(3)結合這兩個詞,再來讀讀這句話,談談你對溫柔又有了哪些理解?

(預設:大興安嶺的嶺沒有一座特別突出的,儘管那麼多,但每一座都差不多。)

(4)能把你的理解透過你的朗讀讀出來嗎?

(5)自己輕聲讀讀這段話,你還能從哪裏看出嶺溫柔的特點?(打不出來,點出紅字,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說說你的體會)

(如果直接找到“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問:那這裏的嶺是什麼樣的?出示這句話,從這句話當中你又有什麼體會?

(預設:有“點”的能看出並沒有高或矮很多,就一丁點。差不多,連綿)

(6)你看,兩個特點都自然的融於字裏行間中,自己輕聲嘟嘟這段話,看看還有包含這兩個特點的句子嗎?

總結:我們之所以一眼看不出林海這篇文章中景物的特點,正是因爲老舍先生將特點融入在這些句子中的原因。

(6)出示對比圖:對比這兩張圖片,我們來猜猜哪張是大興安嶺的嶺?哪張是秦嶺,你能用幾個詞來分別形容一下嗎?(預設:秦嶺很險,很高,很陡,山勢雄偉,陡峭,高矮不一。大興安嶺嶺的特點:很緩,連綿不斷。多找幾名同學)

(7)正如你們所說,嶺的溫柔不僅僅是指每座嶺高矮差不多,更是指這種連綿不斷、非常平緩的樣子。那誰能透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浮現出那羣山連綿,山勢平緩、數不勝數的大興安嶺。

(二)感悟老舍先生親切自然的語言特色

導語:剛剛我們跟隨着老舍先生遊覽了大興安嶺,領略到了它多且溫柔的特點。

1、如果說在描寫灕江水時,作者直白的用三句話分別點明瞭水的三個特點(板書:直白明瞭)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相比之下老舍先生筆下的嶺,是怎樣寫出特點的?(預設:每句話都寫了景物的兩個特點)(板書:自然融入)

大興安嶺這個“嶺”字,可跟秦嶺的“嶺”字大不一樣。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 “雲橫秦嶺”那種險句。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2、老舍先生爲什麼要這麼寫呢?請一名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了她的朗讀,你有什麼感受?

(預設:特別舒服,語言很親切,自然,就像在和我們聊天一樣的感覺)

總結:聽了你們的朗讀,真是如沐春風啊。是啊,老舍先生就是用這種樸實的語言,在字裏行間中將大興安嶺多且溫柔的特點向我們娓娓道來,讀完之後,彷彿我們身臨其境一般。這應該就是老舍先生作品中獨特的語言魅力吧!

過渡:老舍先生的這種語言魅力不僅運用在嶺這一方面,還將它貫穿全文。

(三)品悟老舍先生親切自然的語言特色

1、讓我們看看林和花的段落,找出把你覺得最親切自然的一兩句話,輕聲讀一讀。

2、誰能像作者一樣,透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俗白精緻的語言所帶來的溫情。

3、(問讀的這個人)你在這親切自然的句子中,感受到了林或花有什麼特點?

總結:在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並沒有直接點明特點,但就是這親切自然的語言潛移默化的感染着我們,讓我們慢慢領悟到了嶺林花的特點。

(四)拓展、課外遷移,激發閱讀

導語:其實,老舍先生的作品中處處都流露着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不僅有親切自然,還有幽默風趣。

1、老師這裏準備了幾段話,你們來猜一猜哪句話是老舍先生寫的,我們用叉子和對勾表示,聽完同學讀得,自己偷偷在胸前告訴老師。(充滿激情,帶動氣氛:準備好了嗎?預備,開始)

A:說它貪玩吧,的確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多麼盡職。老舍《貓》

B:那輛車也真是可愛,拉過了半年來的,彷彿處處都有了知覺與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馬上應合着,給祥子以最順心的幫助。老舍《駱駝祥子》

C: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魯迅《孔乙己》

D:胖二嬸根本沒有來過,大概是,他們猜想,肉太多了,走不動的緣故。老舍《四世同堂》

2、誰來說說哪幾句話是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爲什麼?(預設:打錯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誰來說說它寫的是什麼意思,從而你有什麼感受?)

3、那每段話都出自哪裏呢,有誰知道嗎?(出示書名)

總結:就是透過這短短几句話的表達,我們就能看出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真可謂作家特有的語言格調是透過作品表現出來的。

我知道咱班同學都有讀書的習慣,誰能給大家推薦推薦?

三、感受老舍親切、自然的語言風格,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語言特色

1、老舍先生作爲我國著名現代小說家之一,其俗白精緻,詼諧幽默、京味十足的語言特色已經成爲他作品中獨特的標誌。作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比如巴金的強烈、坦率,比如魯迅的簡練、含蓄、包含激情。而我們也有着自己的語言特色,比如有的同學是平實質樸,含蓄雋永,有的同學是華美絢麗、生動形象,還有的同學是婉約細膩,風趣幽默。今天我們學習了老舍先生的語言特色,那讓我們也來發現自己的語言風格,爭做班中小作家。

2、同學們,我們之前寫了《霧霾天氣》這篇作品,拿出來,自己再次創作,看誰能成爲我們獨樹一幟的大作家。在這裏,老師提醒你們請注意一下兩點

(1)寫出事物的特點

(2)有自己的語言特色

指導:(1)誰來讀讀 這位作家的作品?

(2)你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霧霾有什麼特點?你覺得他的語言風格是什麼?

(3)到底是不是呢?我們得請這位作家跟我們說說,你們能不能猜到這位作家是誰呢?

(4)請你說說,你覺得自己的語言風格是什麼呢?

(5)那我們就評選他爲我班 大作家,併爲她頒發獎勵。

林海教案 篇5

板書,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好的板書是一種微型.教案。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板書的作用。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林海》這課的透過字型大小的變化來板書的例子。

《林海》是九年義務教育第十一冊的一篇閱讀課文,以作者對大興安嶺產生的特有情感——“親切與舒服”爲線索,透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描寫,向讀者展示了大興安嶺外在的景色美和內在的價值美,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一、挖掘情感,巧設板書

課文三次講到“親切與舒服”。第一次是在剛走進原始森林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看到了興安嶺的“嶺”、“林”、“花”之後產生聯想之時,第三次是在參觀林場有所感的時候。第一次,作者走進原始森林,看到的和想到的不一樣,腳踩厚厚的松針,手摸古木,感到親切與舒服。第二次看到那麼多的嶺,那麼溫柔;那麼多的樹,呈現出那麼多的綠色;那麼多的野花開在多處,特別是聯想到興安嶺不僅美麗,而且爲祖國建設不斷作貢獻,因此感到親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參觀林場,看到人們愉快地勞動,幸福的生活,看到興安嶺與人們的關係日益密切,更加感到親切、舒服。這種感覺觸景而生,且越來越強烈。

教學時,我用不同大小的字型板書“親切與舒服”,引導學生分析領悟,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字型大小的巧妙,再從作者逐漸遞增的情感領悟作者的心情,二者互相映照,加深加濃學生的印象。

二.接讀板書,體驗情感。

在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理解中,板書的內容得以充實,課文的主要內容已表現在板書上。上課時,我透過師生接讀板書,讓學生再次反饋體會板書蘊含的愈來愈濃的情感,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師:看板書,同學們有疑問嗎?

19《林海》 ﹙大興安嶺﹚

親切舒服

﹙悅耳的名字﹚ 嶺

親切舒服 林

﹙美麗而不空洞﹚ 花

親切舒服

﹙國家建設﹚

生:爲什麼老師板書的三個“親切舒服”要一個比一個大?

生:我體會到了作者越來越強烈的“親切舒服”的感受。

生:說明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讚美之情,隨着對興安嶺瞭解的深入而逐漸加深。

透過對“親切、舒服”四個字板書字型的由小到大,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究到作者撰文時跳動着的情感脈搏,把握住了作者行文時的情感基調與線索,從而又一次促進學生認識的深化。再進行了師生接讀,體現出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情感。

師:初入興安嶺,證實了悅耳的名字使人覺得——

生:﹙接讀﹚親切、舒服。

師:看到溫柔的嶺、如海的林、美麗的花,使人感到——

生:﹙接讀﹚親切、舒服。

師:知道興安嶺有着興國安邦的意義使人體會到——

生:﹙接讀﹚親切、舒服。

執教這篇美文的這則板書,不僅凝練,而且具有形式美。不僅表現作者對大興安嶺的認識一層一層深入,思考一層一層深刻,而且由於字型的巧妙,激起了學生愈來愈濃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愈來愈強的美妙情感。

林海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事物和結合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學習掌握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6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作者蘊涵在文章裏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鵬博士教學軟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板書課題:林海

問: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時想到了什麼?

[我們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裏羣嶺起伏,森林茂密,生長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今天我們就來這課學習。

二、輕聲讀課文,指名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講來大興安嶺前的想法。

2、講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

3、講大興安嶺的林多。

4、講落葉松多。

5、講林間的野花美。

6、作者由看到的景物產生的聯想。

7、講參觀林場的見聞和感受。

三、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出示課件

按下列提綱,說說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1、大興安嶺的嶺

2、嶺上的林

3、林中的花

(二)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與舒服?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五、指導學生分段

1、自讀課文,思考:按參觀順序全文可分幾段?

2、討論分段:

第一段:(1)講剛進入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感受。

第二段:(2---6)講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第三段:(7)講參觀林場的見聞和感受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複習:

朗讀全文,想一想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林海的?

二、指導學生學習課文

1、自讀課文的第一段,思考:

我一走進原始森林有什麼感覺?這種感覺是怎麼產生的?(板書:親切、舒服)

2、講讀第二段

(1)多媒體顯示。指名讀第二段。

(2)問:興安嶺的嶺有什麼特點?哪些詞寫出嶺的溫柔?

理解溫柔、盛氣凌人,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讀第三自然段,出示多媒體課件,看看大興安嶺的林有什麼特點?

多媒體顯示第三自然段。知名度,理解品句

眼睛看到的到處是綠的;茫茫的一片林海,說明林很多;不同的綠色說明樹木的品種多。

(4)小結:這一自然段講大興安嶺是林海。

(5)多媒體顯示第四自然段。理解品句。

這裏把落葉松比成什麼?浪花指的是什麼?

(6)齊讀第五自然段,理解品句。第四句運用了什麼手法,把大興安嶺看作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現了作者的()、()之情。

(7)多媒體顯示第六自然段。理解品句

爲什麼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尾一體,美得並不空洞?清用因爲------所以回答這個問題。

理解空洞、千山一碧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親切、舒服的感覺。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 :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準備背誦課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複習鞏固

1、檢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作者從那幾方面寫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2、讀句子,想想分別描繪了怎樣的圖畫,再說說這樣寫號在哪裏。

(1)這裏是落葉松的海洋。看,海邊上不是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那時寫俏麗的百花,樹幹時銀白色的。

(2)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輕鬆座山,白樺圍裙,還穿着繡花鞋。

二、學習課文的第三段

1、自讀課文第三段,思考:[多媒體顯示第三段]爲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加深厚了?

從哪裏可以看出來的?人與山的關係更加密切表現在哪些方面?爲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她的確有興國安邦的意義?理解興國安邦

三、總結全文:

1、自讀課文,思考: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2、本文主要寫了什麼?[主要寫了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和作者的聯想。]運用了那些方法?[擬人、對比、比喻]

3、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透過寫了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對大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四、鞏固練習:

1、寫出帶點的反義詞

林海不但能夠萬古長青,而且可以綜合利用。綜合-------()

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溫柔------()

它的美譽建設結尾一體,美得並不空洞。空洞----------()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並回答問題。

這個嶺字,跟秦嶺的嶺可大不一樣。這裏的嶺的確很多,()

折斷化石把大興安嶺和()比較着寫,大興安嶺的特點是(),而秦嶺的特點是()。

3、練習背誦課文的3--------6自然段

五、作業 :

生字組兩個詞;練習用缺乏、恰好造句。

林海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

1、透過語言文字,瞭解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從而體會作者喜愛和讚美大興安嶺的思想感情。

2、表情朗讀課文3——6自然段。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引入新課

1、引入: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以——“親切與舒服”這條感情線索貫穿全文,請大家回憶一下,作者前二次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與舒服的?請讀出有關句子(出示句子)

2、大興安嶺的美麗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寫的(閃爍)?(板書嶺林花)

那麼嶺林花到底怎麼美?爲什麼說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閃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讀懂、讀好這一部分。

二、學習第二段

(一)學習“嶺”

1、個別讀第2 節,思考:(卡片出示)嶺的美主要表現在它的哪些特點上?

2、交流。(多、溫柔)

3、(卡片出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怎樣感受到的?請默讀這部分,圈畫出重點詞句。

交流:

a、秦嶺:“雲橫秦嶺”

請看(出示秦嶺圖)誰能用文中的詞語來描繪秦嶺?(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小結:大興安嶺同它——大不相同,那實在是——太溫柔了。

b、“這裏的嶺的確很多……”

抓住橫、順……體會姿態多,誰能讀出姿態的多?個別讀,男女生輪讀。

比較句子,拿去點兒,意思一樣嗎?抓住點兒體會溫柔,誰能把嶺讀得又多又溫柔?個別讀,女生讀,齊讀。

c、“多少條嶺……”

抓住看不完,聯繫該句重點詞體會多,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抓住看不厭體會美。

d、“每條嶺……”

體會溫柔,長滿珍貴的樹木,決不是光禿禿的岩石。每條嶺的線條都是那麼柔和,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一樣——

4、體會情感,熟讀這段。

呀,如果能親眼看看這嶺該多好啊!請看,(出示嶺)如果說秦

嶺是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出示秦嶺比較)那麼大興安嶺的嶺是又——多又——柔,美得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大家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齊讀

5、小結學法:

請大家回憶一下,剛纔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部分的?誰能結合思考題來說一說。(指卡片)

先讀課文,思考:嶺的美主要表現在它的哪些特點上?再讀說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是怎樣感受到的?最後透過感情朗讀把嶺的美表達出來。

(二)學習“林”

1、嶺如此美麗,嶺上的林那就更美了。下面,就讓我們以同樣的方法學習林。

2、自由讀3、4二節,思考問題1(如海)海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樣的?(廣闊、不同的藍色、海面有波浪、海邊有浪花)

3、過渡:林又廣又綠,美如海,你是怎樣讀懂的,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爲單位討論問題2。呆會兒請你把感受到的透過朗讀告訴大家。

4、誰先交流,大家仔細聽,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還不夠,你認爲該怎樣讀?評讀。隨機朗讀。

a“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非常廣闊,一片綠色,真像林的海洋。個別讀。

b“羣嶺起伏……”——長滿樹木的山嶺有高有低,像海上的波浪,一層趕着——一層,涌向遠方。真美啊!

c“多少種綠顏色呀……”——一片綠色,有深有,有明有暗,像陽光照射下的海面一般美。

d“落葉松的海洋”——廣闊無垠,一碧千里,猶如海洋般遼闊無邊。

e“海邊上……”——嶺上的青松像大海,青松邊沿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照射下銀光閃閃,像海邊的浪花。真美。

泛:動態美,充滿生命和活力。

你能把這句話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嗎?用問號有什麼好處?誰能把這海邊的白樺讀得更美。個別讀,舉手的同學讀。

5、看圖引讀。

出示圖,引:這就是林的海洋,目之所及——的確——多少種綠顏色呀——興安嶺上——是的——看——

林這麼美麗,看在眼裏,真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呢。

(三)同法自學“花”。

1、我們用同樣的方法學習花這一部分,不過要求可更高了,這回要請同學獨個兒自學,然後直接把感受到的讀出來。

2、個別交流特點,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請讀出來。對於她所讀地句子,假如你也有所感受的話,請跟他一起讀。隨機板書(多、豔)

3、邊講述,邊閃現嶺、林、花的短鏡頭:作者看到嶺那麼多那麼溫柔,又看到嶺上的林那麼廣那麼真像林的海洋,還看到林中的花那麼多那麼豔,一切都是那麼美麗,於是,展開了豐富的想象。

出示“興安嶺……鞋”你喜歡這個句子嗎?爲什麼?範讀閉目想象,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誰來描述一下。

出示燈片,作者怎麼會把興安嶺當作一位姑娘的?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個別讀,範讀,齊讀。

(四)學習第6 節。

回到句子“它的美麗……不空洞。”

1、過渡:大興安嶺的確美極了。(閃美麗)更重要的是“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閃,這什麼說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呢?請自由讀第6節,並聯繫上文,聯繫生活實際把你的理解講給大家聽。

2、小結:大興安嶺不但美麗,而且和各行各業的建設連在一起,和千家萬戶連的生活連在一起,爲祖國的建設和人民的富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所以興安嶺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出示句1)和第一次相比,有何不同?再讀句2。那麼第三次親切與舒服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三、總結課文。

這堂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第二部分。如果還有地方沒讀懂的,請提出來。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看那位同學最聰明,能結合所學內容完成以下練習?任選一題說說。

1、大興安嶺的嶺真——啊!——

2、嶺上的林真——啊——

3、林中的花真——啊——

板書

嶺——多、柔

19林海 林——如海親切與舒服

花——多、豔

糜麗英老師執教《林海》一課,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的實踐與研究”這一課題。

林海教案 篇8

教學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努力遵循“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整體優化”的原則,設計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爲基礎,利用多媒體,爲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資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教學設計思想:

“語言美感教育”是語感教學的最高目標。《林海》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因素,文章中生動雋永的語言令人遐想的畫面意境,給學生一次次心靈的撞擊,以此爲切入口引導學生在欣賞、誦讀、品味中去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從而誘發學生的審美情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豐富其想像力,激發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創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心理,高尚的審美觀。

教材分析:

《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語言質樸而優美,生動地描寫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特點以及由這些景物產生的聯想,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由衷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文章景色美、語言美,教學在學生理解、想象的基礎上進行感情誦讀,從而去讀感悟美、表現美,進一步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教學目標:

1、透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引導學生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使他們受到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教育。培養學生學習的民主意識、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

2、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幫助學習的意識。

3、全面、深入地感知、理解、欣賞林海的美,初步掌握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4、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勾劃、獨立品味、討論彙報、感情朗讀、背誦積累、詩文創作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學習課文。

5、啓發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想象和辯論;激勵學生讚美林海;培養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敢於向權威挑戰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全面地欣賞林海的美,培養學生的語感,引導學生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進行積累。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興安嶺與祖國建設的關係;爲什麼說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投影大興安嶺廣袤優美的景色,以及課文優美片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一、感受美:

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北上去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聽說那裏有美麗的風景,讓我們與老舍爺爺同行,開始我們的興安之旅!坐在疾駛的火車上??

(出示投影:大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美麗景色。絢麗的色彩,動感的畫面,輕揚的音樂,讓學生們看得目不轉睛,聽得神情專注,整個身心完全融入到此情此景之中,而忘記了這是在課堂中,覺得自己已經走進優美的原始森林,給學生對林海的初步感受。)

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說?板書:美

二、尋找美

1、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請同學們帶着愛美的心,去品位課文中你認爲寫得最美最精彩的小片段。一會告訴同學們你欣賞的小片段描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美表達出來?認真品味。你們品,我也品。一會看看到底誰找的是最美的誰彙報的是最精彩的!生:仔細品讀。 師:誰找的小片段最美?生:讀一讀。

2、教師輔助、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嶺、林、花、木的四個小片段進行辯論發言。每個小片段的引導程序大體如下。

(1)根據學生髮言,靈活地出示文字小片段。

師:這個小片段寫了大興安嶺的什麼是美的?

(2)啓發同學補充。師:還有誰品味了這個小片段的?談談自己的意見,好嗎?

(3)過渡、激勵。在各個小片段的討論學習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指導全體學生

透過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全面欣賞林海的美。

三、品味美

注:嶺、林、花、木四個小片段的出示是隨着學生的彙報靈活出現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順學而導。

1、嶺的教學

生:朗讀。

(出示投影: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着的,順着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1)“雲橫秦嶺”什麼樣子啊!感受到了嗎?

(出示投影:“雲橫秦嶺”圖片,把抽象的說明講解轉化爲多種感官的參與,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與秦嶺的對比中,顯示出秦嶺的突兀險峻,突出“嶺”的溫柔,透過進一步朗讀體會。)

(2)老師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裏的“嶺”是溫柔。 (出示投影:配樂的溫柔的嶺的圖片,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嶺的溫柔。透過多種媒體的參與,使學生在課堂上躍躍欲試,主體“自求”的願望非常強烈,從而實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使學生感知到了課堂是快樂的、優美的。)

問:那麼你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溫柔之美讀出來嗎?還有誰體會到了嶺的溫柔之美?先自由讀體會,然後找人朗讀。

(3)齊讀體會。

2、林的教學

(1)、生:朗讀

(出示投影: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夠寫下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師:“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是怎樣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呢? 生:一望無際 浩瀚無邊 蒼翠碧綠的林的海洋;

生:到處都是樹木,很遼闊,很美麗的畫面??

師:這時微風一吹,你腦海中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微風一吹,碧波盪漾、起伏不斷、連綿不絕、真美啊!??

師:如果給這幅美麗的畫面配以動聽的聲音,你認爲應是怎樣的一種聲音? 生:我聽到了松濤“譁——譁——譁”如波濤拍擊岩石的聲音;時而柔緩,像小溪流過的聲音??

師:誰來感受這如詩如畫的色彩斑斕的綠。

生:朗讀體會。

師:有聲有色多美的一幅畫啊!現在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全體起立,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們擡頭向四周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一座座嶺,還有山嶺上的森林;我看到了千山一碧的山嶺?? (出示投影:一幅林海的林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感象,感知滿眼的綠。) 師:請踮起腳尖,伸長脖子,使勁地往前看,你看到了什麼?

生:還是森林、碧綠的、一望無際??

(出示投影:又一幅更廣袤林海的林的圖片,給學生一個更深的一個視覺衝擊,再次感知滿眼的色彩斑斕的綠,讓學生展開的想象翅膀,有利於領略文章內容,正確理解其意。)

師:是啊,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此時你心中的感受是什麼?不要求的把感受說出來,而要你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生:朗讀。

小結: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看見了,看見了那浩瀚無邊蒼翠碧綠的原始森林。

(2)、生:朗讀

(出示投影:那是些俏麗的白樺,樹幹是銀白色的。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生:朗讀評價,領略興安嶺的浩瀚。

生:朗讀體會。

(出示投影:1、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2、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陳述句和反問句的比較感知作者對大興安嶺的熱愛之情。)

生:這兩句話有什麼區別?

生:再次朗讀體會。

林海教案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並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入新課。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裏羣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麼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麼意思

3.出示幻燈,簡介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爲主。

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及生詞。

2.讀準生字詞,同桌互查。

廈:shà ,不能讀成chà ,也不能讀成xià。

釀:niàng, 不能讀成liàng。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1)分析字形結構。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孤峯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峯高高地聳立着。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峯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悅耳:好聽。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興安嶺覺得名字悅耳。

(2)嶺的樣子。

(3)嶺的顏色綠得難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樣。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廣泛。

(7)作者看到大興安嶺的林場後的感受。

3.默讀課文,試着給課文分段。

(1)試着說出分段依據(按照不同的內容分段)

(2)分段並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剛進入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介紹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參觀林場時的見聞和感受。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文章的篇幅較長,內容也比較多,對於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個難點。我請學生觀察課文特點,然後引導學生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概括。這個過程是一個引導學生思維的過程,學生可以透過回憶、比較最終找到十分適合的方法——找到主要人物所做事情,然後串聯起這些內容,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經過練習學生能夠採用畫出重點詞語的方法,找到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但是應用直接用詞語進行概括出主要內容還是一個難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並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內容:

1.透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爲什麼?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並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麼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2.指導感情朗讀,要讀出親切舒服之感。

3.這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總述)

三、重點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嶺的特點)

2.自讀後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麼特點。

3.討論、交流。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透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雲橫秦嶺”意思是雲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爲“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爲“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着這樣的“嶺”,心裏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麼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師範讀,指導朗讀。

(大興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着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作者這樣描寫,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麼協調,多麼漂亮,多麼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豔,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裏行間洋溢着喜愛與讚美之情,讓我們懷着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讚美,再讀這段課文。

四、講讀第三段。

1.自讀第三段,思考:

①爲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2.討論、交流。

①因爲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興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爲什麼說它的美與建設結爲一體?

因爲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爲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爲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繫在一起,所以美得並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讀。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後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五、總結、擴展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遊歷大興安嶺後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並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後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3.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中心突破法”抓住“親切舒服”重點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時主要寫些什麼?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作者這感情的?

(3)採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用學習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學習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仿照本文寫法,寫一處景物。

板書:

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

課後反思:

《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環境特點,從嶺、林、花的美景,寫到木材,再到林場,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以大興安嶺爲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歌頌,對爲祖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大興安嶺的熱愛和讚頌。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深深的愛,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兩個內涵極深的詞,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現的“親切、舒服”。

標籤:範文 教案 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