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林海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林海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林海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林海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嶺、林、花”,並有感情朗讀課文。

2、會用不同方式改換句式,完成作業本4、6小題。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科學,長大後去建設祖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同學們都見過海,能用海說話組成詞嗎?

板書:《林海》

2、讀了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麼?(林像海一樣非常廣闊)

3、出示投影:看圖,你在這裏看到了什麼?心理有什麼感覺?

4、範讀課文。

5、交流、反饋

二、出示預習綜合題

1、給下列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讀音。

椽(chuang, chuan )柱珊(shan shai )瑚

2、根據意思寫詞語。

指高得沒法攀登。形容難以達到。( )

非常驕傲蠻橫,看不起別人。 ( )

漂亮、相貌美好。 ( )

指國家興盛安定。 ( )

3、按課文內容填空。

作者是按( )( )和( )三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美景。

4、選做題: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仔細地讀一讀,爭取把它讀好、讀美。

三、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2―――5節)

四、交流反饋

五、學習“嶺”

1、出示句子: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下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2、朗讀、體會

六、畫圖:“雲橫秦嶺”與“溫柔”對比。

1、齊讀體會

2、出示句子,區別:(1)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見不完,也看不厭。

(2)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前一句,把“多少條嶺啊”,放在看頭突出了“嶺”的特點“多”和作者對此的感嘆,用上關聯詞語,這兩層意思的並列關係明確化。

後一句:這句話雖然意思沒改變,但語意不如願句,情味也淡了許多。

3、小結: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我們要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選擇句式,閱讀時,我們要注意作者是採用什麼句式,把意思表達得更準確。

4、有感情地朗讀、引讀。

5.述:老舍爺爺坐在疾馳的火車上遠遠地看見重重疊疊的嶺,是那麼的溫柔,用“雲橫秦嶺”作對比,更加突出了嶺的溫柔。

板書:嶺:多——溫柔。

作者採用了對比手法。

6、小結:作者看到了這麼多嶺,每條嶺是那樣的溫柔,所以對大興安嶺產生了一種親切之感。

用親切的口氣朗讀這一節——嶺。

七、歸納學習方法:同學們想一想,剛纔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段的?

板書:學習方法:

1、概括“嶺”的特點。

2、找出說明“嶺”特點的詞句。

3、感情朗讀。

4、想想作者是用什麼手法細緻描繪“嶺”的。

齊讀學習方法。

述:學習“嶺”的方法,學習課文“林”(3—4節)

八、學習課文“林”。

1、問:“林”的特點是什麼?

板書:林:綠而浩大。

2.特點你是從哪句中體會出來?請用“……”劃出重點詞句。

a.理解:目之所及。及:達到。

b.板書:目之所及。都是綠。

c.齊讀這些句、引讀。

3、課文采用了什麼手法?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板書:比喻、擬人、反問。

4、區別句子,反覆朗讀。

齊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

思考:a.這兩句句式有什麼不同?(前一句反問句,後一句是陳述句)

b.她們表達的效果有什麼不同?

述:反問句,加強反吉語氣,強調肯定,增強了表達的親切感與感染力述句一般的句式。

c. 齊讀,抽讀(第4節)

問:還可以改爲什麼句式?(雙重否定)

出示句子: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白樺的銀裙,不會不像海邊上的浪花。

5.鞏固練習:作業本第4題,校對。

九.自學“花”第5節,小組討論。

1.交流、彙報

板書:特點手法

花美多而絢麗叫不出名兒擬人、比喻

(美麗)穿着繡花鞋

2.區別句子:

花叢裏還隱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花叢裏還隱藏着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小結:這兩句前一句好,比喻句更能說明小紅豆的樣子美。

十.課堂小結:

讀了課文你心理有什麼感覺?

十一、配音齊讀“嶺、林、花”。

十二、作業:

寫一段:把自己的感覺寫下來。

林海教案 篇2

一、匯入 新課。

概括學習寫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寫了什麼景物,抓住什麼特點,怎樣細緻描寫,抒發了什麼感情。從學生以往的學習實踐中總結學法,又以此指導讀書實踐。

二、學習寫“嶺”的一層。

運用以上方法,在小組普遍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重點交流以下兩句。

1.“這裏的嶺的確很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可是沒有一條嶺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峻。”在去掉句中的“點”字後的比較朗讀中,體悟這裏的“嶺”是溫柔的;在與秦嶺的對比中,突出“嶺”的溫柔。

2.“多少條嶺啊……也看不厭。”體會作者對大興安嶺愛得多深!帶着讚美的語氣朗讀課文。

三、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描寫“林”與“花”的兩層。

交流過程中,允許學生各抒己見,感受意境美、語言美。

1.爲什麼同是綠,卻綠得不一樣?讓學生合理想象,體會把“綠”寫具體了。

2.學生體悟:蝴蝶的到來,使這兒靜中有動,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斕色彩,真可謂“錦上添花”。

3.透過有目的、多形式的讀,在體悟描寫手法的同時記誦精彩的句、段。如,寫“花”的一層不僅句子美,而且內容很有層次,值得積累。

教師沒有多餘的提問與講解,讓學生在“讀與說”“理解與積累”上下功夫。學生對課文內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須練習用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凡是理解了的則易於記憶,課堂上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背誦或記誦,積累好詞佳句與精彩片斷。

四、學習“聯想”部分。

1.自讀,交流:讀懂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如:(1)爲什麼說“大興安嶺的可愛,就在於它美得並不空洞”?(2)爲什麼說“由今天看來,大興安嶺的名字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放手讓學生自學,並不是放任自流。小學生受年齡、經驗等的限止,對有些問題的認識可能比較模糊膚淺,這就需要教師的“導”發揮作用。

2.抓三處“親切舒服”,使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悟到這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作者感情的昇華。

五、自薦朗讀或記誦最喜歡的自斷。

六、作業 。

以《╳╳一角》爲題寫一段話。要求有序地觀察一處景物,抓住特點寫生動寫具體,並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評點]

本案設計真正體現了“讀”佔鰲頭,更見可貴的是設計者對作爲教學行爲的“讀”所作的詮釋:有以美感人的“賞讀”,以情動人的“品讀”,以扶爲主的“教讀”,大膽放手的“自讀”,讀寫結合的“創讀”……閱讀教學應當以營造書香社會爲己任!

林海教案 篇3

一、教學設計說明

一、教材簡析

《林海》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細緻的觀察,豐富的聯想和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大興安嶺美麗的圖畫。爲了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作者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景、物、人,寫出了大興安嶺的山嶺、樹林、花這些景物的特點。寫物,由眼前的林海想到木材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寫人,由林場工人的勞動想到林海的萬古長青和綜合利用。本文無論是寫景、寫物、寫人,都洋溢着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裏行間充滿着作者的真情實感。

本組的讀寫訓練項目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林海》是本組的第二篇課文,應在前篇課文訓練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學文,進一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物來寫,在敘述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教學重點

教學的重點是透過學習,找出景物的特點,然後指導學生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會興安嶺與祖國建設的關係;爲什麼說興安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四、教學設計

1.教法結構。

(1)以生動簡潔的語言概述課文第一部分內容,匯入新課。

(2)因“嶺”“林”“花”三部分內容寫法相同,採用自學輔導法以“一段”帶“多段”,由“導”“扶”到“放”。重點分析“嶺”這一部分,透過學生品析詞、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林”“花”部分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方法進行自學,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3)以極其精練的語言,淺顯易明的引導,讓學生把山和人、國家的發展聯繫起來,把愛林海和愛祖國聯繫起來,體會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法設計。

(1)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寫法大致相同,都是抓住景物特點來表達思想感情。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了以下的學習步驟:找出特點—品讀句子—體會感情。

(2)精讀“嶺”這一部分,讓學生明確、掌握三個學習步驟,並運用此法自學“林”和“花”,充分體現教師導和學生練的結合。

3.練習設計。

(1)詞句訓練:抓住重點詞“孤峯突起”“雲橫秦嶺”“盛氣凌人”“疾駛”“目之所及”“空洞”“興國安邦”,透過對比、簡筆畫、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朗讀訓練:本文的教學以讀的訓練貫穿全過程,透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範讀、配音朗讀,以讀代講,達到教學目的。

二、教學實錄與評析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林海》這篇課文。(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隨着作者領略了大興安嶺美麗的風光,並且學習了第一段,知道了作者進入興安嶺以前,總以爲它是高不可攀的。當他進入林中後,他的感受又是怎樣的呢(板書:大興安嶺)

生:作者進入大興安嶺後感到親切、舒服。(板書:親切舒服)

師:作者圍繞着這種感受,描寫了大興安嶺哪幾方面的景物呢

生:作者圍繞着“親切、舒服”,描寫了大興安嶺的“嶺”“林”“花”三方面的景物。

師:今天,我們隨着作者深入林中去觀賞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現在,讓我們先來看看興安嶺的“嶺”。請大家仔細觀察,“嶺”有什麼特點

師:(放“嶺”的錄像)

師:“嶺”有什麼特點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下面,請大家翻開課本,看課文第2自然段,帶着老師設定的三個問題來學習“嶺”這一部分。(指名讀自學提綱)

生:

1.“嶺”有什麼特點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3.這樣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師:請大家自由讀第2自然段,然後按要求在書上做好記號。

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然後按自學提綱在書上做記號。)

[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師:誰來說一說“嶺”有什麼特點

生:“嶺”的特點是多而溫柔。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師板書:多溫柔)

師:誰把寫“嶺”“多”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生: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師:請同學們看這個句子。(出示句子)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呢

生:表示“多”的詞是“的確很多”。

師:還有嗎

生:(思考片刻後)還有……(答不出)

師:(提示)你看“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短點兒的”這是寫嶺的什麼呀

生:寫“嶺”的式樣十分多。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句子。

師:透過你的讀,我確實感受到這兒的嶺很多。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什麼(給“點兒”下面加小紅點)

生: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這些山的差距並不大。

師:對!如果刪掉“點兒”,你再讀一讀,就不同了。(刪掉句中的“點兒”)

生:讀句子。

師:這樣跟剛纔有“點兒”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有這個“點兒”我們還能感受到這兒的嶺非常——

生:(齊說)溫柔。

師: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把溫柔讀出來。

生:(讀句子)

師:讀得不錯,下面,你們聽老師讀,注意這個“點兒”。(讀句子)你們現在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自由讀)

師:誰再來讀。

生:(讀句子)

[對“嶺”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安排學生齊讀、個別讀、節選讀、對比讀,形式多樣,訓練面廣,要求逐步提高,顯出了朗讀訓練的層次性。]

師:老師從他的讀中不僅感受到這兒的嶺多而溫柔,還能感受到他也很喜歡這兒的嶺。同學們,作者看到那麼多,那麼溫柔的嶺,會產生怎樣的感情呢

生:很喜愛,很激動。

師:(板書:喜愛)

師:還有哪些地方寫“嶺”多而溫柔的呢

生:還有“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從這裏我也看出了嶺的多,因爲在疾駛的火車上,他已經看了幾個鐘頭了。

師:“疾駛”的意思是什麼

生:“疾駛”的意思就是非常快地行駛。

師:哪個字是“快”的意思

生:“疾”字就是說“快”。

師:對!那看了幾個鐘頭都看不完說明了什麼

生:說明這兒的嶺非常多,而且變化多端,看也看不厭。

師:“看不厭”說明這裏的嶺非常——

生:(齊說)溫柔。

師:還有寫嶺“溫柔”的嗎

生:還有寫嶺“溫柔”的句子是:“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師:“孤峯突起”的意思是——

生:“孤峯突起”的意思是指“單獨的一個山峯高高地聳立”。

師:哪個字是說“單獨的一個”呀

生:“孤”。

師:同學們,你們看,像這樣的山峯高高地聳立,就是“孤峯突起”。(簡筆畫“山峯”)那“盛氣凌人”呢

生:“盛氣凌人”的意思是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師:“孤峯突起”“盛氣凌人”作者指的是什麼嶺

生:作者指的是秦嶺。

師: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個描寫秦嶺的詞嗎

生:“雲橫秦嶺”。

師:“雲橫秦嶺”的意思是——

[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弄清“疾”“孤”“橫”等詞在文中的意思,這種咬文嚼字、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克服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的學習習慣。]

生:“雲橫秦嶺”的意思就是說雲橫在秦嶺的半山腰。

師:對!如果說這就是“秦嶺”,雲彩就在這。(簡筆畫雲彩)這說明秦嶺怎麼樣

生:很險。

師:興安嶺是這樣的嶺嗎

生:(齊答)不是。

師:對,那裏的嶺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柔”的感覺。

(簡筆畫“溫柔的嶺”)

[簡筆畫,既生動又省時,符合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有利於教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繪簡筆畫的能力。]

師:下面,誰讀第3、4句

生:(讀第3、4句)

師:同學們,作者爲什麼能把“嶺”寫得那麼生動、那麼具體呢

生:這是作者仔細觀察的結果。還有一個就是作者非常喜愛大興安嶺的“嶺”,所以,他才能把大興安嶺寫得那麼生動。

師:(板書:細緻觀察)剛纔,我們學習“嶺”這一部分,知道作者透過細緻觀察把多而溫柔的嶺寫得那麼形象,那麼生動,而且我們也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我們來回憶一下,這一段我們是怎樣學習的首光找出嶺的——

生:(齊說)特點。

師:接着理解描寫特點的——

生:(齊說)句子。

師:然後我們再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總結學法。電腦出 示:

一、找出特點。

二、品讀句子。

三、體會感情。)下面,就照這樣的方法,帶着老師設定的問題,我們來學習“林”這一部分。(出示自學提綱)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3、4自然段。

生:(根據自學提綱自學“林”這一部分)

師:“林”有什麼特點

生:“林”的特點是“多”而“綠”。

師:(板書:

林海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字義。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並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入新課。

1.我們學習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在我國的內蒙古高原東部,還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叫大興安嶺。那裏羣嶺起伏,森林茂盛,生長着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名副其實的林海。

2.釋題:課題中的“林”指的是什麼地方的“林”?“林海”又是什麼意思

3.出示幻燈,簡介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和黑龍江省的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100—1400米,它的森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樺爲主。

二、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及生詞。

2.讀準生字詞,同桌互查。

廈:shà ,不能讀成chà ,也不能讀成xià。

釀:niàng, 不能讀成liàng。

3.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4.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1)分析字形結構。

(2)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孤峯突起:單獨的一個山峯高高地聳立着。

盛氣凌人:形容驕傲蠻橫,氣勢逼人。

目之所及:眼睛能看到的地方。

千山一碧:許許多多山峯都是碧綠的顏色。

興國安邦:國家興盛安定。

悅耳:好聽。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初入大興安嶺覺得名字悅耳。

(2)嶺的樣子。

(3)嶺的顏色綠得難以形容。

(4)林就像大海一樣。

(5)花多而美。

(6)木材用途廣泛。

(7)作者看到大興安嶺的林場後的感受。

3.默讀課文,試着給課文分段。

(1)試着說出分段依據(按照不同的`內容分段)

(2)分段並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剛進入原始森林時的感受。

第二段:(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介紹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第三段:(第七自然段)參觀林場時的見聞和感受。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

文章的篇幅較長,內容也比較多,對於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個難點。我請學生觀察課文特點,然後引導學生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概括。這個過程是一個引導學生思維的過程,學生可以透過回憶、比較最終找到十分適合的方法——找到主要人物所做事情,然後串聯起這些內容,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經過練習學生能夠採用畫出重點詞語的方法,找到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但是應用直接用詞語進行概括出主要內容還是一個難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並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內容:

1.透過理解重點詞句,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透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爲什麼?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並回答: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有什麼感覺?這個感受是怎樣來的?(感到大興安嶺的名字是那樣的親切與舒服,這一感受是眼見腳踩手摸等深入林中觀察的結果)

2.指導感情朗讀,要讀出親切舒服之感。

3.這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總述)

三、重點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嶺的特點)

2.自讀後小組討論,大興安嶺的“嶺”、“林”、“花”各有什麼特點。

3.討論、交流。

“嶺”的主要特點是“溫柔”。“溫柔”原指性情柔和,平順。本課指山勢平緩,輪廓柔和,這個特點是透過與秦嶺比較得出的。“雲橫秦嶺”意思是雲在秦嶺的半山腰,寫出了秦嶺的突兀險峻。而大興安嶺“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大興安嶺的“嶺”還有一個特點是多。“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看不厭”一是因爲“嶺”各具形態,二是因爲“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看着這樣的“嶺”,心裏一定感到親切、舒服。

“林”的主要特點是樹多成海。“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落葉松”,“白樺”。但從“深的、淺的、明的、暗的”可以知道樹的種類多。看到這麼多樹,心中一定感到親切與舒服。

4.學習本段中的修辭方法,先由學生總結,教師可作適當點撥。思考: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用這些修辭方法可不可以?

5.老師範讀,指導朗讀。

(大興安嶺真是太美了,誰能帶着感情讀一讀這段?)

6.自由讀課文,從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試着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如:作者這樣描寫,在我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們上穿翠綠的衣衫,下穿白色裙子,腳穿多彩的繡花鞋。顏色搭配多麼協調,多麼漂亮,多麼有生氣。)

7.小結:大興安嶺的嶺溫柔,林美麗,花鮮豔,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字裏行間洋溢着喜愛與讚美之情,讓我們懷着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與讚美,再讀這段課文。

四、講讀第三段。

1.自讀第三段,思考:

①爲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②如何理解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2.討論、交流。

①因爲在林場看到“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表現在山林中已經有了不少市鎮,人們在愉快地勞動,一是伐木、栽樹,一是進行科學研究,使林海得到了綜合利用。人們的生產、生活同興安嶺息息相關,所以親切之感更加深厚。

②興安嶺的“興”有“興盛”、“興旺”之意,“安”有“安定”的意思。這是從字面上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興盛安定興安嶺也有一份貢獻,所以說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3.爲什麼說它的美與建設結爲一體?

因爲大興安嶺不僅有美麗的風光,而更主要的是爲祖國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資源,與國家的建設結爲一體,與人民的生活密切聯繫在一起,所以美得並不空洞。

4.指名感情朗讀。

5.作者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的?個人思考後討論交流。

作者結合對大興安嶺“嶺”、“林”、“花”的描寫,邊寫景邊抒情;借看“嶺”“林”“花”產生的聯想,抒發感情;參觀林場,看到林區的發展,看到人們愉快的勞動,幸福的生活,對興安嶺愛之更深,在敘述中抒發喜愛之情。

五、總結、擴展

1.根據板書,要求學生簡要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是抒情散文,是作家老舍遊歷大興安嶺後寫的,文章圍繞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敘述了這個原始森林的景色,並展開聯想,抒發作者喜悅、歌頌之情。課文中的三個“親切與舒服”貫穿全篇,構成整體,中心突出、前後呼應,本文不僅記敘了作者所觀察到的景物,而且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豐富聯想,抒發了感情。

3.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中心突破法”抓住“親切舒服”重點理解作者第一次感到“親切舒服”時主要寫些什麼?文中是怎樣體現出作者這感情的?

(3)採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用學習作者第一次感受的段落的方法學習第二、三次的段落。

六、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仿照本文寫法,寫一處景物。

板書:

抓住環境特點,體會思想感情

課後反思:

《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環境特點,從嶺、林、花的美景,寫到木材,再到林場,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以大興安嶺爲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歌頌,對爲祖國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大興安嶺的熱愛和讚頌。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深深的愛,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兩個內涵極深的詞,那就是在文中三次出現的“親切、舒服”。

林海教案 篇5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動辭發”的結果,蘊涵了作者濃濃的情感。語文教學過程既是學生與作者情感的神交過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昇華的過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挖掘和體會課文的情感因素,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爲他們創設主動積極的情感空間,達到“情融融,意切切”的境界,體現語文教育的特點。

二、教材分析:

《林海》是小學北京課改版語文課本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選自著名作家老舍訪問內蒙時寫下的遊記《內蒙風光》。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的秀麗山河,《林海》作爲第四單元的開篇,透過優美的文字描寫了大興安嶺如詩如畫的景物特點和作者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全文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無不充滿着作者的真情實感。這樣的課文有景,有境,有情,因此,教學時應循着作者的情感脈絡,引領學生在體驗作者情感的同時激發自己的情感。本課的教學力圖體現以情感爲主線,以實踐爲手段的教學思想。

三、學情分析:

1、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初步瞭解了課文主要內容,瞭解了課文的結構,理解了課文的第一段的內容,對“林海”有了初步的理解。

2、六年級的學生已基本掌握找詞找句、朗讀,體會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因而可以以課文爲本,讓學生在討論、合作的過程中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3、雖然學生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但爲了激發學生對林海以及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在教學中,還需教師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讀中悟情、讀中表情,體會“林海”的含義和特點。

3、比較《林海》與《美麗的小興安嶺》的相似點與不同點。

4、透過瞭解和比較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從而產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五、教學重點:

1、透過學習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讀中悟情、讀中表情,體會“林海”的含義和特點。

六、教學難點:

透過瞭解和比較大興安嶺與小興安嶺的景物特點,,感受祖國自然風光的美,從而產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七、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匯入:

《林海》這篇課文選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內蒙風光》,當時正是建國初期 ,全國人民都處在抗戰勝利,當家做主的喜悅之情中,而國家建設也向着積極的方面發展,一批作家四處走訪,用自己的文字來描繪祖國山河的美麗,老舍先生被親切、舒服的大興安嶺深深吸引了,寫下了《林海》這篇散文。

(二)、透過分析重點詞句,理解大興安嶺的特點:

1、老師有一個疑問,這篇課文既然是描寫大興安嶺的,爲什麼叫《林海》?什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的?

它們和海有什麼關係?

先來說說大海的特點。

我們來看看大興安嶺哪裏像海?

2、嶺像海

嶺有什麼特點?(多、溫柔)

請同學默讀課文,對能表現嶺多、溫柔的句子,進行畫批。

(這裏的嶺的確很多,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句。)

請同學們讀這個句子。說說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這兒的“嶺”很多呢?

(多)

(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說明樣式多。

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透過你的讀,我確實感受到這兒的嶺很多。從這個“點兒”還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這些山的差距並不大。

如果刪掉“點兒”,你再讀一讀,說一說,有什麼不同?

從這我們能感受到這兒的嶺非常溫柔。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把溫柔讀出來。

(在疾駛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從這裏我也看出了嶺的多,因爲在疾駛的火車上,他已經看了幾個鐘頭了。

“疾駛”的意思是什麼?

(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誰也不孤峯突起,盛氣凌人)

孤峯突起、盛氣凌人的意思是什麼?

同學們,你們看,像這樣的山峯高高地聳立,就是“孤峯突起、盛氣凌人”。(展示學生作品)

“孤峯突起”“盛氣凌人”作者指的是什麼嶺?

你能從文中找出一個描寫秦嶺的詞嗎?

“雲橫秦嶺”的意思是什麼?

“孤峯突起”“盛氣凌人、雲橫秦嶺” 這些都說明秦嶺是很險的。

興安嶺卻和秦嶺是相反的(展示學生作品),那裏的嶺山勢平緩,線條柔美,給人一種“溫柔”的感覺。

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想一想爲什麼作者能把“嶺”寫得那麼生動、那麼具體呢

我們學習“嶺”這一部分,知道作者透過細緻觀察把多而溫柔的嶺寫得那麼形象,那麼生動,而且我們也能從文中感受到作者對興安嶺的喜愛。

3、林像海

(“綠而像海”。)

作者是怎樣描寫綠顏色多的

“目之所及,哪裏都是綠的。”

“目之所及”的意思是什麼?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綠的,這就說明這兒的樹非常多。多得就像海洋。

作者是怎樣描寫“林”像大海的呢

“的確是林海,羣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顏色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恐怕只有畫家才能描出這麼多的綠顏色來呢!”

“是的,這裏是落葉松的海洋。

“在陽光下,大片古鬆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這裏不僅寫出了林的靜態像海,還寫出了林的動態像海。

你能把它變成肯定句嗎

“看,海邊上還閃動着白色的浪花。大片古鬆的邊沿,閃着白排的銀裙,像海邊的浪花。”

比較它們的區別。

感情就變得平淡。

課文中的句子,那種喜愛的感情顯得更加強烈。請你帶着喜愛的感情再讀。

讀得真好。作者展開豐富的聯想,把“林”寫成綠色的海洋。下面,誰能展開想象,讀一讀。

4、花像海

“花”的特點是什麼

“多” “美麗”。

“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請你把這個句子讀一讀。

這個“繡花鞋”指的是什麼?

這裏作者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把興安嶺比作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寫出了它的美麗。

5、

作者透過細緻的觀察,加上豐富的聯想,寫出興安嶺溫柔的“嶺”,如海的“林”,還有美麗的“花”,但這些都是它外表的美。(板書:美)作者看到這麼美麗的興安嶺,他又聯想到了什麼?請同學們快速閱讀第6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作者聯想到了,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裏的木材,大至礦井、鐵路,小至椽柱、桌椅。這些都說明大興安嶺不僅風景美,而且物產豐富,爲祖國的建設服務。正是大興安嶺爲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才使我們的國家興盛安定。

(三)、鞏固練習:

正是看到了大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作者心中再次感到親切、舒服,對興安嶺更是喜愛。同學們,今天,我們隨着作者觀賞了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你們喜愛大興安嶺嗎?

請你用一兩句話來表達你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誰能用反問的語氣來說說。

(四)、拓展延伸:

我們在四年級下半學期,學過一篇課文叫《美麗的小興安嶺》,請同學默讀課文,說一說它與《林海》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相似點:都是在描寫興安嶺

不同點:順序

結構

(五)、激情昇華: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興安嶺是美麗的,也知道了小興安嶺是美麗的,還有-------我們的祖國有着許許多多美麗的山河,請回憶我們還學過哪些歌頌祖國河山的課文。

請你把下面這段話補充完整。

我們的祖國有( )的大興安嶺,

有( )的( ),

有( )的( ),

還有——

祖國, ( )。

我們的祖國是這樣的美麗和富饒,我們應該努力的保護和捍衛它。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

1、請你自選祖國的一處景觀,進行描寫。

2、推薦書目

草原

漁場

農產

風景區

工業基地

(放在羣郵箱裏,請你選擇自己的喜歡的文章,進行閱讀,並與同學交流讀書感受)

林海教案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所講的課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林海》,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談教法、談學法、談教學程序、談教學反思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談教材

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林海》是第一單元第二篇文章。本單元共三篇文章,兩篇描寫祖國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詩的含義深刻,啓發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生活。《林海》的作者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他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爲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裏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我的研究主題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讀熟且會寫本課五個生字,會給五個生字簡單組詞。

2、能力目標: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3.情感目標:學習作者仔細觀察和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不同方法,學習課文第2——5自然段,並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學會同一意思用不同的句式表達本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談教法

爲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對本篇課文的內容有所瞭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我以“美”爲導線,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瞭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

四、談程序

本課採用“三步教學模式”,即“回憶美——尋找美——創造美”。

(一)、回憶美

我採用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學習,用一個字形容你對“林海”的感覺爲匯入口,從而引出本課的一條重要線索——美。

(二)、尋找美

整個過程我力求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教師扶——放的方式下學會找相關語句,學會表相似感受,學會讀相應感情。具體操作如下:

在導學“嶺”時,我是分這幾步進行的:嶺的美表現在哪裏?請在書上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仔細體會。在這過程中運用的方式多樣,如用簡筆畫的形式把“大興安嶺”和“秦嶺”的特點表現出來,並指名學生演板。這樣,帶領學生走了個來回:從“字”的世界走向了“畫”的世界,又從“畫”的世界回到了“字”的世界。在特殊的情感氛圍中,完成了“字畫轉換”,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等多種能力,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嶺”多而溫柔的特點也就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於有了上面學法的教學,在教學“林”和“花”時,我主要還是採用從扶到放的方法。比如在教學“林”時,我先組織學生自由找表現林美的語句,進行交流評議再朗讀,而在教學“花”這一片段時,我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請同學獨個兒自學,然後直接把感受到的讀出來。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相信學生不僅對課文更加了解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三)創造美

在課堂的最後環節,我設計了請學生爲“林海”寫導遊詞和廣告詞的練習,這不僅是對整堂課的鞏固,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良好途徑。

《林海》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選自老舍訪問內蒙的遊記《內蒙風光》,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大興安嶺的美麗風光,抒發了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並由景展開了聯想,讚美了大興安嶺在祖國經濟建設和政治穩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抓住了情感主線——美,讓學生們透過讀,找出文中反映景美的幾個句子,透過讀去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嶺、林、花)的特點,從而回到“美”這個總的特點上。整堂課上下來,條理蠻清楚的,但是不足之處卻是很多,具體如下:

1、在總體把握上,把“美”作爲該課的主線,儘管在理論上似乎是不錯的,但對整篇課文來講,似乎是太籠統了些,本篇文章的主線應該是“親切與舒服”,在教學中我應該在“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深入一些,進而引出主題,讓學生的學習再明確一些。

2、還是沒有符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一步一步,都是在扶着學生走,放不開手,而在講解大興安嶺的景物描寫這一部分時,我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按照自己喜歡的景物或是方法去學習,但是我卻始是以我的“講“爲主要教學手段,學生的思路沒有很好地拓展,而他們的主體性也就表現出來了。

3、在朗讀方面情感還是不夠。儘管我的這次的研究主題是“以讀悟情,以讀表情”,但是從課堂上的學生的表現來看,還是未能達到我預期的目標。追其根源,主要是因爲我未能明確地引導學生領會朗讀的技巧。如:在教學“嶺”時,我只是告訴學生要讀出“嶺”的

溫柔,而沒讓學生交流如何讀出這種感覺,使朗讀教學顯得有些表面化,以致讓學生的讀顯得有些平平淡淡的。另外在時間進度等方面都是有待改進的。

總之,整堂課上下來,不足之處甚多,我將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中,努力改正,同時多向老師們請教,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爲將來走上上教師這個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林海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十一冊第19課。

教學要求:

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學習作者善於細緻觀察景物,在描寫景物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方法。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結合景物描寫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又是怎樣表達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數:

三課時

教具準備:

課本、錄音機、錄音帶、投影機、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談話,解釋課題。

二、初讀課文,提出閱讀要求;

1、初讀課文,然後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

3、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哪些景物,在書上作旁註。

4、瞭解課文的寫作線索。

(採用學生自學_____ 四人小組討論_____教師巡視指導的方法。)

三、教師歸納:

這篇課文寫了大興安嶺多而溫柔的嶺,色彩明亮的林海,美麗誘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種景物而產生了聯想,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

四、朗讀課文。個別、小組讀。正音。

五、作業

1、抄寫課後練習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的詞義及自己不理解的詞。

3、根據課後思考題的要求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1、齊讀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____齊讀課題)

2、匯入談話

經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本文是介紹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表達了自己對大興安嶺深深的愛,字裏行間充滿着真情實感!作者是怎樣介紹大興安嶺的?請翻開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 根據要求快速閱讀全文。

1、作者來到大興安嶺後產生了一種怎樣的感覺?

2、課文幾次講到“親切、舒服”?分別找出這三節課文,並用“ ” 劃出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變化爲線索,然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作者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齊讀第一段。

(1)請學生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第一段。

(2)分析:這段的第一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前的看法。注意“總”的意思——總是,一直。第二句是寫作者來大興安嶺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是真情實感啊!

(3)小結:作者來到大興安嶺感到這個名字是親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親切、舒服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感到?

(1)齊讀第二段最後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爲一體, 使作者心中感到親切、舒服。大興安嶺這麼美麗,它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2)聽課文第二段的錄音。

要求:想想大興安嶺有什麼景物?說說這些景物的特點。用“~~”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3)提問:這一段分別寫了大興安嶺的哪些景物?

(嶺、林、花)

A、 “嶺”有什麼特點?(多、溫柔)

作者是怎樣寫的?採用個別、小組讀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嶺”的特點。

B、嶺上的“林”又有什麼特點?(林的特點:多____林變成海;從顏色看種類很多。)

C、出示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林”的特點。

分析:作者寫“林”的時候處處流露出對“林”的愛。指導朗讀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然後海邊上不是還泛着白色的浪花嗎?

分析:海指什麼?(落葉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麼?(俏麗的白樺。)

句子二: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

分析:這個帶問號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寫出了作者對大興安嶺喜愛的感情。

(採用個別、小組、集體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

小結:作者透過生動形象的句子,把羣嶺起伏寫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葉松寫成海洋,把白樺寫成海邊的浪花,我們讀後對大興安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樣感到親切、舒服。

集體朗讀描寫“林”的段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學習:

A、 林中的“花”又有什麼特點?讀、議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點——多 (到處都是);

種類多(叫不出花的名兒)然後野花爲大興安嶺增添了色彩,詩意。請看句子。

大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

(這句話用了什麼修辭方式來寫?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讓學生讀句子、討論、理解。

C、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