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勸學》第二課時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德惠市第二實驗中學課堂教學教案

課題:勸學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課時二

教學目標 知識 技能 1.積累文字中的重點實詞、掌握幾個虛詞的用法。

2.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以喻代議、 寓議於喻的設喻方法

過程 方法 1、利用工具書,準確理解文言實、虛詞。、

2、熟讀、背誦、默寫

情感 態度

價值觀 明確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把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情況、特殊句式

教學難點 初通文章大意

知識結構與教學設計 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彌補不足

           假於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共性:“善假於物”。   

   結論:善假於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喻義:人透過學習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青出於藍

提高自己

冰寒於水

學習的意義                                    知明而行無過

輮木爲輪

改變自己     木受繩則直

金就礪則利

教學主案(教學內容) 教學輔案

(教學方法、手段、活動)

一、導人新課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掌握了《勸學》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開篇一句話讓我們有了一個總體印象,接着第二段論述了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發展人的能力,那麼接下來本文怎樣進一步展開論述呢,就讓我們繼續研讀課文的餘下部分吧。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齊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節奏。   

三、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研習第3段 

實詞

須臾之所學:  片刻

跂而望:      提起腳後跟

博見:        廣

聞者彰:      清楚

假輿馬者:    藉助;憑藉

致千里:      到達

絕江河:      橫渡

虛詞

跂而望:      表修飾

而致千里:    錶轉折

詞類活用

非能水也:名詞作動詞游泳

登高而招:形作名,高處

通假字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性

古今異義(古/今)

聲非加疾也:  強,洪亮;疾病;快 

假輿馬者: 藉助、利用;不真 

絕江河: 橫渡;斷絕

第3段: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正因爲學習有這樣重要的作用,所以“學不可以已”,不可放鬆。

第4段,

實詞

不積跬步:古代稱跨出一小步爲“跬” 

用心躁也 :浮躁,不專心

虛詞

風雨興焉:兼詞,於此

聖心備焉:語氣助詞

詞類活用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方位名詞分別用在動詞“食”、“飲”前,作狀語,當“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講。 

2、用心一也:一:數詞作形容詞,專一 

3、積善成德 :善:形作名   善行

古今異義(古/今)

1、用心一也:因爲思想意識活動;讀書用功

2、蟹六跪而二螯:腳;跪下

3、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齒;壞人的黨羽或幫兇

特殊句式

無以至千里:固定句式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後置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判斷句式

本段闡明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度。作者用了十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 

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

“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 

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

--本段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闡明學習應持的方法和態度。

五、鞏固:學生自讀課文,自行口譯,要能字句落實。學生提問不明白的問題,教師解答。

六、佈置作業:背誦全文;完成書後練習。

教學反思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