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勸學》導學案 (蘇教版高一必修二)

學習目標: 

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 個文言常用實詞;  學習“於、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

學習、複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

2.  掌握課文出現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能力訓練目標:

1.在理解基礎上熟讀成誦的能力,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理解文言詞語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德育教育目標:

借鑑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度的論述,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明確學習應持有的正確態度。

 

課前預習                   第一課時

一、文學文化常識 

1、走近作者:(生自主閱讀3分鐘,識記重點內容) 

1.荀子(約前330-前238),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派最後一個代表人物。與孟子形成儒家的對立兩派,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特別強調教育的作用。主張選賢任能,兼用禮、法、術治理國家。荀子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認爲“人定勝天”。他的許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2.《荀子》

《荀子》爲荀子及其弟子所著,現存20卷,32篇,內容涉及哲學、政治、治學、處世學術等。《荀子》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

《荀子》說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綿密,善用比喻,說理透徹。

《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學思想的專論,比較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他對教育和學習的一系列觀點和主張。“勸學”中的“勸”,是“勉勵”的意思。這個字統領全篇,告訴我們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

二、中國古代的有關“勸學”的佳句

1、三更燈火五更雞,                        。 

黑髮不知勤學早,                  。(唐顏真卿《勸學》) 

2、百川東到海,                     。 

   少壯不努力,                      (《長歌行》) 

3、 盛年不再來,                     

    及時當勉勵,                     (晉陶淵明《雜詩》)       

4、勸君莫惜金縷衣,                     

有花堪折直須折,                     (《金縷衣》) 

 三.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並注意字形

其曲中(   )規 槁暴(   )   輮(   )使之然也

金就礪(    )則利 參省(    )   跂(    )而望    舟楫(    )

蛟(     )龍 跬(    )步   騏驥(    )(    ) 駑馬(    )

鍥(    )而不捨      金石可鏤(    )  埃(    )土

課堂學習過程

一.情境匯入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也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名言。那麼,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不停地學習!人的一生都應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重要的是如何把這種本能轉化爲一貫自覺的行爲,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兩千多年前集儒家之大成者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闢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應有的態度和方法,這是一篇鞭辟入裏、膾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美文--

二.解題  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勸”在這裏有“勸勉”的意思。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爲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展才能,培養高尚的品德。

三.檢查預習,引導學生回顧勸學佳句

四.學生齊讀,糾正錯音,初步感受

五.學生自由誦讀

六.疏通文意,解釋加點的詞語,學生完成下列填空

1、指名學生誦讀第一段

2、教師帶領學生疏通,學生注意加點詞語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     )藍 ,而(     )青於(   )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      ),輮(     )以爲輪,其曲中規 。雖有(     )槁暴(      )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       )明而行無過(        )矣。

3、指名學生誦讀第二段

4、教師帶領學生疏通,學生注意加點詞語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      )之所學也;吾嘗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       )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        ),非利足(      )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絕(       )江河。君子生(       )非異也,善假(      )於物(        )也。 

5、指名學生誦讀第三段

6、教師帶領學生疏通,學生注意加點詞語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     )步,無以(       )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       )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      ),功在不捨。鍥而舍之(       ),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      )食埃土,下(       )飲黃泉,用(     )心一也。蟹六跪(       )而二螯(       ),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        )也。

七.學生自主完成練習,展示

八.作業:背誦全文

拓展延伸 

歷年來高考涉及到本課的名句 

1、(09山東)故不積跬步,             。 

2、(09天津)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3、(09福建)故木受繩則直,             。 

4、(09福建)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功在不捨。 

5、(09全國I)            ,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         。 

6、(09重慶)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7、(08廣東)吾嘗終日而思矣,            。吾嘗跂而望矣,               。 

8、(08山東)君子性非異也,           。 

9、(08全國II)登高而招,             ,而見者遠;順風而呼,             ,而聞者彰。假輿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絕江河。              ,善假於物也。 

10、(07安徽)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

      

第二課時

資料連結,課文導讀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不能認爲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爲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木爲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爲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透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來闡說,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爲了把道理說得更透闢,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藉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着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課堂過程

 一.複習檢查匯入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

(1)勸學     (2)學不可以已

(3)冰,水爲之 (4)木直中繩

(5)金就礪則利    (6)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7)吾嘗跂而望矣 (8)假舟楫者

(9)而絕江河 (10)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11)故不積跬步  (1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3)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      

(14)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      

2.重點文言虛詞

指出下列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①青,取之於藍

於 ②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③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而 ③吾嘗終日而思矣

④吾嘗跂而望矣

⑤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⑥蟹六跪而二螯

⑦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⑧而見者遠   而聞者彰  而致千里   而絕江河

⑨順風而呼

3.通假字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 。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君子生非異也

4.詞類活用

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詞,並說明用法和意義。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2)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3)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5)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 檢查複習,知識點總結(多媒體)

5.古今義

指出下面句子中與現代漢語意義不同的詞,並解釋。

(1)金就礪則利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3)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5)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6)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6.特殊句式

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並翻譯成現代漢語

(1)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二.合作探究

 整體把握全文,理清論證思路,試着填充下圖。(比喻句請用文字原句)

①青,……而青於藍

分論點1:學習的意義: ②    

                            比喻句 ③木直中繩……輮使之然也

⑤  

中心論點: ①             ②

分論點2:學習的作用: 比喻句 ③順風而呼……而聞者彰

⑤假舟楫者……而絕江河

①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④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分論點3 :  ⑤

、堅持、  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⑧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10蟹六跪……用心躁也

三、課內研究性探討階段

步驟: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教師點撥,鼓勵學生大膽講話,最後進行歸納總結

設定問題:

荀子主張學習的態度,一言以蔽之,即“勤奮”、“刻苦”,難道僅有如此學習 路徑就暢通無阻嗎?除了具備“刻苦”、“勤奮”之外,要想在學業上有所成就。還要講究那些內容? 

四、課外拓展研究性探討階段

與現代“終身教育”強調對科學技術的學習相比,荀子的《勸學》更看重人在道德方面的學習,那麼在你看來,爲了一個人更好地發展,誰更應該放在首位?

五、《勸學》名言警句

荀子的《荀子勸學》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值的我們好好學習。

下面是最經典的幾句名句: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4.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5.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6.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8.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9.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荀子勸學》)

六、品味《勸學》,領悟經典

品味《勸學》領悟學習

《勸學》作爲荀子的代表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經典,其思想厚重智慧,跨越千年仍不褪色。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在重慶面臨着歷史性機遇的今天,作爲一名黨員幹部,再品《勸學》,有一些全新的滋味,願與大家共享。

   學不可以已。這五字是荀子在《勸學》中開宗明義之語。用當今的話來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

學不可以已,重在“樂”。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世間萬事能不能做好,在於你是否能以苦爲樂。對待學習也是如此,唯有樹立起“學海無涯樂作舟”的全新理念,讓學習內化爲自我提升的需要,邊學邊“樂”,以“樂”促學,才能使學習成爲自覺行動和長期行動。    

學不可以已,重在“積累”。要想“學不可以已”,貴在把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以積少成多,這正是荀子所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歐陽修做官時應酬很多,就把馬上、枕上、廁上的點滴時間都用於學習和思考,寫出了不少名篇。只要每天讀10頁書,一個月就可以讀300頁,不就是一部大部頭嗎?只要能發揚擠和鑽的精神,就能及時充電、與時俱進,保證一個人應有的良好素質。

    學宜善假物。荀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就是說,要傲立羣雄,必須站在經典的肩膀上,善於借鑑。

學宜善假物,重在“博”。魯迅說:“博學,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大家必須博覽羣書、博學多識、博聞強記。博學多識不僅能使人風度儒雅,談吐不凡,“腹有詩書氣自華”,更重要的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博學過矣”,博學多識、博聞強記能使人避免僻執狹隘,胸襟開闊,目光遠大,見識過人,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學宜善假物,重在“辨”。當前各種資訊快速膨脹、知識層出不窮,學習不能盲目地學,要帶着目的學,要帶着思考學,要帶着實踐學。慎思明辨,纔會斬獲真知。

    學須用心一。荀子認爲,學習要專心致志,不急不躁。這就是說,學習不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

學須用心一,重在“恆”。莊子說“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毛澤東一生與書爲伴,手不釋卷,博覽羣書,至死方休,黨內共知。當今時代,知識和資訊瞬息萬變,一旦放鬆學習,知識結構就會老化,就會被時代所遺棄。所以,學習不能一勞永逸,一蹴而就。作爲人,倘若認爲已經達到了奮鬥目標,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恆心,導致固步自封、盲人騎瞎馬,對人對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對己則“夜半臨深淵”而渾然不知,那是非常可怕的。《禮記中庸》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同學們必須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用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滴水穿石、磨杵成針的恆心和毅力來學習,才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學須用心一,重在“靜”。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古人提倡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方法雖不可全取,但靜下心來專攻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蚯蚓無爪無牙,無筋無骨,卻能上食泥土,下飲黃泉,在於用心專一;螃蟹身有八腳且“握”兩大鉗,卻只能住蛇的洞穴,原因就在於心躁。“無限風光在險峯”,浮光掠影、沒有專默精誠,就永遠不會達到至高境界。對於同學們而言,要做到“用心一”,學習就絕不能“簡單化”、“休閒式”,需要靜下心來,甘坐“冷板凳”,牢記“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古訓。

 

陳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