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7篇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7篇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吃蟲草》是人民美術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的內容。這是一節造型表現課,題材就是從學生感覺和表現上加強學生對生活、形象的審美意識。這個課題向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大的自由,一個可以去發揮想象創作的空間。

本次教學的目的是瞭解吃蟲草是一種奇花異草,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知識,結合奇花異草的形象奇特、顏色奇特、味道奇特、現象奇特的特徵進行形象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重點是瞭解自然界中奇異花草的形象特徵,難點是展開想象,描繪出奇異的植物,創作出美的、形象的、科幻的有趣畫面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有關吃蟲草的自然知識,並選用多種方法來表現吃蟲草捕蟲的情景。

2、技能目標:透過欣賞、觀察、表演等形式瞭解吃蟲草捕蟲的經過,並運用各種方法進行繪畫、製作。

3、情感目標: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吃蟲草的知識,能用所學的方法來表現吃蟲草吃蟲的情景。

難點:畫面表達清晰,有遮擋關係,具有情趣性。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德育滲透:

透過觀察瞭解吃蟲草的特點,引起好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科學的情感。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敢於大膽表現。並學習用綜合技法表現吃蟲草。訓練寫生蒐集資訊資料的能力,提高運用相關資料能力。培養學生大膽進行設計、繪畫、製作的能力。

六、材料準備:

課件、吃蟲草圖片

七、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你見過吃蟲子的草嗎?生答

2.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吃蟲草是怎樣吃蟲子的?(教師出示課件:放錄像學生觀看,毛氈苔、豬籠草、捕蠅草、狸藻捕蟲的情景。)

(二)、新授:

1.看了這些吃蟲草捕蟲子的情景,你們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課件出示吃蟲草圖片和它的名稱,學生了解吃蟲草的種類)

2.如果你是一株吃蟲草,你會怎樣吃掉小蟲子?請同學上臺表演。(用肢體語言表現吃蟲草吃蟲子的情景,使學生髮揮想象力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問:你是靠什麼來吸引小蟲子的?(生答)

4.我們來看看吃蟲草是怎樣吸引小蟲子的(出示課件:吃蟲草各種形態、不同色彩的圖片,學生欣賞。)

學生總結並板書:形狀:奇特、

顏色:鮮豔、

氣味:芬芳

教師小結:吃蟲草的捕蟲器總是散發着迷蟲的魅力。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方還有其他的吃蟲草,我們沒有見到過,你們來看小朋友們想象中的吃蟲草是什麼樣子的。(課件出示小朋友們的畫。讓學生了解表現吃蟲草不同的方法,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

(三)、課堂製作:

1.教師示範:

這麼多漂亮的吃蟲草,我也想做一個(教師拿出紙盒用彩色紙裝飾成吃蟲草,貼在準備好的吃蟲草畫中。)我將它種在吃蟲草叢中,讓它多吸引小蟲子,爲我們的莊家多消滅害蟲。

2.你是不是也想擁有一株漂亮的吃蟲草呢?同學們來看要求:(課件出示)

3.學生創作

看誰製作的吃蟲草能將老師這裏的小蟲子吸引過去。

作業提示:發揮你的想象力,用你學過的方法表現吃蟲草捕食的情景。可自己表現,也可以小組合作。

要求:1.吃蟲器要新奇獨特,畫面要飽滿,有疏密變化。

2.添畫草梗、葉梗、葉子、小蟲等,要變化形狀。

3.色彩要豐富鮮豔,盡最大可能來吸引小蟲。

(四)、展示作業:

請各組將自己的作品拿到講臺上。

1.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設計的吃蟲草,用什麼方法表現的?

2.其他同學對他的設計有什麼好的建議?

(教師給設計有創意的作品貼小蟲子,鼓勵學生課下繼續創作。)

八、教學後記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觀察或回憶自己親手種植的各類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形態和色彩發生的有趣變化。

2、初步掌握植物寫生的基本步驟和方法,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與植物之間的故事

3、認識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感受生命的神奇,尊重生命。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植物寫生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和植物之間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資料賞析

你親手種植過植物嗎?看着一顆小小的種子從發芽、長葉,到開花、結籽完成一個生長週期,這是多麼有趣的事啊!

亭臺樓閣,碧葉連天!

綠樹與小路相互映照。

花的海洋。

一望無垠的草地。

沙漠裏堅持的美麗。

植物不僅讓我們的眼睛每天都沉浸於美的享受中,他們還在我們的生活還有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你知道哪些嗎?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有關植物的故事。

幸福像花兒開放。

二、操作技巧:

各類植物如此精心地裝扮着我們的世界,我們該如何去記錄下它們婀娜的身姿呢?

步驟1:用簡單的幾何體定好所要表現的植物的位子。

步驟2:可以用鉛筆進一步把所要表現的物像具體化。

步驟3:用水筆進行刻畫,注意抓住植物的外形徵。

步驟4:細節刻畫,注意線條的疏密變化,表現的語言要豐富。

三、作品展示

其實我們還有很多表現你和植物故事的方式,你們來猜一猜這些小作者都是用了哪些表現工具和手法呢!

四、作業要求:嘗試用寫生的方式,來表現植物的特徵。

五、課後拓展

老師也像國王一樣,發給你們每組一顆植物的種子,請你們來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並用畫的形式,把它記錄下來。

教後小記: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觀察和繪畫能力

2.掌握欣賞的方法和繪畫的技巧

重點:培養創新與想象能力

難點:能透過觀察進行繪畫表現音樂和樂器之間的關係

教具:範例、圖片

教學活動:

一、匯入:

乘着音樂的翅膀,我們激情飛揚;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們奇思妙想。畫個想象的樂器,奏出更奇妙的音響。

二、板示課題

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去童話世界看看

出示圖片

你覺得這些畫面美在何處?

如果讓你來畫一幅圖你會怎樣來表現?

誰來說一說,自己的新想法?

三、範例

你又有新的啓迪了嗎?

作業選擇:

1畫想象的樂器不需要拘泥於真實,可以多一點大膽的、自由的、幽默的聯想。

2用自己喜歡的手法進行繪畫。

教學隨筆

.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第1課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兩冊的教材中,都有過以疊詞爲課題的造型表現與欣賞評述相結合的有趣的課,引導學生在遊戲式的活動中體會構圖中的聚與散的關係。

課時:2課時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透過遊戲、實驗等掌握顏色的噴與點的方法,在玩中體會聚和散的感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2、透過欣賞吳冠中的作品和學生作品擴大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聚和散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聚和散的感覺

難點:用各種形式表現聚和散

教具準備:

吳冠中的作品、學生作品、水粉顏料、排筆、彩色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匯入

1、讓學生欣賞吳冠中的作品,請學生說說作品中的內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師介紹吳冠中的作品,引導學生髮現作品中的點的位置及產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課題——聚聚散散

二、體會大師作品中的韻律:

這裏有作品欣賞,請大家欣賞後小組討論:“你最想爲大家介紹哪幅作品?作品描繪了什麼?”

在大師的作品中《春如線——疏、密》爲我們描繪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較一下這兩幅作品給你的不同感受嗎?

“纖細的線條宛如少女長髮般的垂柳傳遞了生命的資訊。宣紙上彩墨點點,如春雨播灑池塘;又如春花燦爛點點梨白桃粉、迎春黃。”

透過欣賞你能不能找出吳冠中老師繪畫的特點,體會其中的精髓。(板書:點線結合)

在大師的筆下“點就是跳躍的音符,線就是舞動的長袖。”他運用點和線歌頌了江南,歌頌了春天,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無限眷戀。

“大師與大師”:同樣都是用點和線來作畫,吳冠中和西方畫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麼不同呢?課後同學們可以透過查閱畫家資料和蒐集他們的作品進行對比。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一、設計理念:

神奇的大自然變換無窮,我們每天親近她,細細體味着陽光、冰雪、風雨等帶來的溫暖、寒冷、涼爽……對於小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現象,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平時學生就積累了一些關於風的感性體驗和一定的理性分析,並能對常見的自然現象進行分析和簡單的描繪。本課力求讓學生多感官、全方位的體驗對象。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由表現,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提高表現的自信心。

二、教學目標:

1、瞭解風的特點,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2、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3、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記憶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

2、運用線條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教具等

學生:水彩筆或油畫棒、繪畫用紙等

三、教學過程:

(一) 引導階段:

1、聽一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傾聽,聽到了什麼聲音?

生回答,師揭示課題:風來了。

2、畫一畫:風究竟長成什麼樣子呢?請幾位同學上臺用線條嘗試畫一畫風,師簡單點評小結。

3、看一看

看課件視頻,讓學生觀察,師提問:看到什麼?還觀察到什麼?這樣一場大風帶給你們怎樣的感覺?你還知道其它像這樣大風的名字嗎?大風來時我們周圍的事物會發生哪些變化。

(二)發展階段:

1、師在黑板上畫一棵柳樹,讓學生感知當大風吹來的時候,這棵柳樹會發生什麼變化?請幾位學生上臺畫出。師點評大風來時,樹形態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2、風來了,人在大風中行走會是什麼樣呢?請學生上臺表演(師播放風聲,創設情境)。生觀察,師小結並提出問題:人在大風中動作有何特點?生討論回答。

3、課件出示一組人在大風中的圖片,學生觀察,誰來說說看?師總結。

4、欣賞分析畫家的作品,學生感受。接着欣賞小朋友的畫,讓學生觀察說一說。(可同桌互相討論後回答)師小結

(三) 動手實踐,應用創新:

看到這些同齡小朋友畫風的作品,大家想不想也來畫一畫,師課件出示作業要求:根據自己的回憶和想象畫一幅與風有關的.畫,注意畫出風來了的感覺 。 學生聽音樂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四) 交流成果,互相評價:

選擇部分典型作品進行展評,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對作品的感受並自評互評。師小結

(五) 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同學們,“風”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美妙而神奇的禮物,它雖有時也給人們帶來一些災難,但只要我們合理加以利用,就會造福於人類,我們就能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泥巴是孩子喜歡用來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強,並且充滿着大自然的氣息。因此,以它作爲學習的內容,不但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天生好動好玩的需要,還可以透過遊戲活動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願望,培養多方面的能力。並藉遊戲活動認識大自然中的資源及用途。

本課教材透過展示學生進行玩泥巴游戲時的歡快場面和玩法、探究的問題、衛生習慣的要求等圖文資料,向師生呈現出一種以趣味性、探究性、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爲考慮的教學思路。

課題玩泥巴

教學目標1、學着用泥巴(彩泥)創造形象

2、讓學生有立體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索感知泥性,歸納幾種基本的玩泥方法,口頭髮表體驗感受。

難點:感受、探索泥性及口頭髮表。

課前準備1、讓學生準備好彩泥

2、老師準備好各種玩具(如:小屋、水果、動物)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讓學生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讓學生初步瞭解雕塑,就是立體的,多個方位都可以感覺到漂亮。

3、給學生欣賞學校的雕塑,讓學生說說還看見過什麼雕塑。

二、要求學生隨便玩泥巴。

第二課時:

一、開始讓學生做點正方形、三角形、園形~~~

二、讓學生組合這些形狀

1、要有自己的想法

2、要有大小變化

三、讓學生開始自己想象

1、做一些小屋、水果之類的東西

2、啓發學生做一些難一點的東西

四、和一些不會做的學生一同做。

五、讓一些做好的學生髮表一下自己的辦法。

課後記*

透過玩學生了解了什麼是雕塑。讓學生理解了這也是藝術。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肖形印章的有關知識和刻印方法。

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傳統藝術。

二: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朱文和白文印章的特徵,學習肖形印章刻印的方法和步驟。

難點:陰刻和陽刻兩種方法的認識和實踐。

三:教學準備

課件、刻刀、橡皮、印泥等。

四: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課件欣賞印章,讓學生直觀認識印章。

印章是傳統藝術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它是祖國文化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以圖案花紋或人物肖像爲主要表現內容的印章叫做肖形印章,又叫象形印或圖案印,它是刻印藝術中的一種。生肖印是肖形印的一種專題印章。

(二)新授

1:學生觀賞、分析課文中印章,感受朱文、白文兩種不同的的表現形式。

2:課件出示朱文、白文印章各一枚。提問:這兩枚印章表現手法有何不同?

:印紋爲紅色的叫朱文,又稱陽文,反之叫白文,又稱陰文

3:繼續提問:想一想,這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分別採用怎樣的刻制方法才能表現出來?

4:講授刻印方法和步驟

(1)材料準備

要求:刻印的一面要進行加工平整

(2)描繪印紋

注意確定採用哪種表現形式。

(3)執刀刻劃

教師演示,同時課件演示,強調正確的握刀與運刀和合理把握力度的方法及安全操作知識。

(4)授色蓋印

授色飽滿,蓋印時用力要均勻,不能移動印章。

(三)學生作業

教師隨堂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加以提示,以點帶面。

(四)課堂

1:講評作業,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2: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爲繼承和發揚祖國的治印藝術而努力學習。